250-260(2 / 2)

所以他怎么会觉得自己比曹操更了解陆离呢, 还做这种可称之为多此一举的解释。

不过伯安将与玉佩给子脩了啊,曹操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当年洛阳的玉佩风波,虽然他到达洛阳的时候,先帝玉佩都已经卖完好久了,但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忍不住感叹陆侍中得到的偏爱。

毕竟是能够将其他人都说成东施的陛下啊,别人都是东施,西施是谁显而易见。

荆州那边有陆离在,曹操暂且放下心来,如今最重要的是刘备,如今看起来是他们半包围了对方,但要是不能立刻解决,也可以说对方所在地与他的地盘几方接壤,到时候还得专门布置兵力防着对方。

这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

————————————————————

庐江郡。

江夏那边疑似出现疫病的消息,并没有瞒过扬州这边的眼睛。

不说本就在进行攻防战,便是没有,对于曹操那边的关注也不会减少半分。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们的反应并非喜悦,而是凝重。

双方这些日子一直在交战,很难说这疫病是怎么来的,也不好保证那绝对就是出自江夏,而非双方都存在。

这要是幸灾乐祸去看人家房子着火,结果最后发现着火的还有自家房子,那可就好笑大发了。

迅速排查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只能说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自己这边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好消息是对方同样出现,而且自己这边的情况比对面那边要好一些。

但这种好只是相对而言,而且极大可能是暂时性的,当你发现一例疫病的时候,可能早就已经有一村的疫病等着你处了,更不用说例子出现在军中。

孙权这边动作也不慢,立刻就开始处,不过没有撤军的意思,主要是担心这么一撤退,直接将疫病给一并带回去,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东汉对于疫病称不上陌生,尤其是看起来就是苍天不眷的东汉末年,大家其实没少跟疫病打交道,对于如何应对也有了一套流程。

但熟悉归熟悉,流程归流程,要说切实解决的可行办法,很遗憾,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存在。

要么就是简单粗暴的将所有染病的人集中起来干掉,要么就是带着几分仁义的将人集中隔离起来治疗,但说是治疗,放在百姓身上,就是喝点不知道掺了多少水稀释过的药物,纯粹看你自己能不能熬过来罢了。

等到染病的人差不多都死了或者硬挨过来了,这场疫病也差不多就结束了。

什么药到病除的药方,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发现,最多就是出点相关的方子罢了。

达官显贵或许还能有专门的医工根据情况变化用药,但更多普通百姓就纯粹大锅药,看自身体质与运气。

这是一件很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条件有限,医工有限,部分医工的水平也很有限。

个别的神医,并不能代表一个时代普遍的医疗情况。

这个时代比较权威的医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但是绝大多数医工没有学习的机会,就算有学习的,也大多都学不全。

当初陆离学习的时候,还是系统给提供了比较齐全的学习资料,陆乔给的就是不齐全的。

陆离这种出身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医工了,很多就是家中口耳相传的,甚至有不少人学习的还是带着些许错误的医书。

当年刘宏倒是因为疫病的原因很是认真的培养了一批医工,但是洛阳一乱,不少人直接完蛋了。

后面曹操这边在陆离的建议下对于医工的培养也比较重视,但神医不是能够简单培养出来的,是需要天赋的。

不说神医,比较好一点的医工,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迅速培养出来的。

所以这种重视培养出来的,大多就是一种流水线式样的,能够治疗简单疾病的医工。

但到底是认真培养过,这个时候算是有人可用,反观孙权那边,虽然情况相较而言要好一些,但医疗条件相较而言就要差一点了。

双方最开始所谓的相对差距,很快就被来势汹汹的疫病非常平等的抹除掉了。

接下来的流程几乎没什么区别,大规模的爆发,隔离,处,死亡,病痛……

陆离真切体会过疫病带来的折磨与绝望,哪怕已经隔了好多年,如今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

他是得到专门照顾的人,他是有最好的治疗条件的人,可依旧那般难熬,更不必说集中的百姓。

绝望是带着腐烂与腥臭的味道,而百姓对它有着足够敏锐的嗅觉。

很多消息是压不住的,也没有办法压,江夏出现疫病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半公开的消息,不过对于战争几乎没有太大妨碍,因为孙权那边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陆离可以保证,自己这边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将感染了疫病的人往对方那边扔的事情。

底线这种东西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们而言,还是有点重要的,只要没有人打破,大家一般也都会选择遵守规矩。

就好像曹操不曾出现过屠城行为,其他势力的屠城行为较之原本历史上也少了许多。

毕竟曹操的屠城行为实在太过,可以说大大的打破了底线,以至于其他人再有类似行为,只要比不过对方,好像都成了一种战争中应用的手段,而不是要被大批特批的残暴行为。

陆离看完江夏送过来的文书,确定一切还在控制之中,曹昂也没有出事后,心里稍微放下了些许。

虽然清楚安定只是暂时的,说不定变故在写完文书送过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出现了,但人是不能一直紧绷着的,该有的张弛有度还是要有的。

处好文书后,陆离拿起一本医书看了几眼。

这本医书是刚从系统那边的文库里面淘出来的,与其说是医书,不如说是迷信书籍,什么时辰对着哪一个方向拜,重复几次,最后从哪个方向的树上取树叶树皮熬煮……

话说回来,出现这种疫病情况,确实是需要搞一搞祭祀的。

倒不是要靠着玄学治病,而是要靠着这种仪式来安抚人心。

就好像出现了干旱情况的话,是需要进行祭祀求雨的。

淫祀是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与之相反的,自然也有祭祀的礼制规定,与被官方承认拥有受到祭祀资格的存在。

出现瘟疫,东汉一般是祭祀西王母与五瘟使者,前者属于官方正统,后者在民间广为流传,至少都不属于淫祀。

陆离就往江夏送了一份提醒曹昂可以进行祭祀活动的文书,也方便对方将吉祥物身份运用到最好不是吗。

虽然陆离并不怎么相信这个,但人在绝望的时候,是需要有心灵寄托的。

而且有些东西你不去做,也会有别人去做,与其让某些地方上的所谓天师、神人跑出来惑乱人心,还不如自己占据玄学主动权呢。

这就跟舆论阵地是一样的,你不占据,让别人占了的话,就只能等着被动挨打了。

曹昂收到来自陆离的文书,看清楚其中的内容后,忍不住就是一愣。

当时蔡瑁正好就在对方边上,看到他这样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情,没想到竟然是陆离提议搞祭祀的事情。

这倒是给他们提醒了,不过这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蔡瑁:“公子可是有何不明之处?”

又或者,难道是并不赞同这个建议?

曹昂倒不是不建议,也没有不明白的,他就是没有想到,他以为陆离不会喜欢搞这种手段的。

一来那份《禁淫祀》可谓是传遍大江南北,二来他与张角也可谓是血海深仇了。

再者说,曹昂也是跟陆离有过不少接触的,他能感受到对方对于这种事情其实并不怎么有兴趣,也可以称之为不信服。

不过这些倒是没有必要一一给蔡瑁说,曹昂只道:“只是想起《禁淫祀》,以为州牧不喜此类手段。”

当年《禁淫祀》传往地方的时候,蔡瑁还不曾在地方任职,但他也是看过的。

蔡瑁:“淫祀与正神,岂可混为一谈。”

第256章回复

江夏搞起了祭祀, 扬州那边同样也没有落下,他们这边的迫切程度甚至要远高于江夏,因为这边百姓间是真的有神棍在的。

反正有用的话, 就是他们这边得天眷顾, 天命加身,没用的话,那一定是对家遭了报应连累了我们,天可见怜的,我们是纯粹被人牵连的人呐。

双方都是这么想的, 也都是这么干的,幸运的是疫病被很好的控制住了,控制在一个死了很多人, 却也死在可承受范围内的数量上,同时双方的战争也暂且告一段落。

撑不住了,粮草真的撑不住了, 再不赶紧去抓春耕的小尾巴, 那就真的什么也抓不住了。

相比之下,扬州那边是更加撑不住的一方,所以荆州在防守成功的同时还从对方身上小小撕下了一块肉。

虽然那点地方不是特别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甚至还易攻难守, 但这种获得本身的战略意义是非常正面的。

这代表着我们不仅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入侵,还成功反过来夺取了敌人的地盘, 这就是板上钉钉的胜利,是对我方士气的巨大鼓舞,以及对于敌人的重大打击。

战争在很多时候, 也是在打心战。

蔡瑁逐渐找回状态后,一并找回的还有水平, 虽然不是什么顶尖水平,但也称得上是中等偏上了,中规中矩不出大差错,有的时候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更高水准的发挥,目前没有人对蔡瑁抱有那种期待。

或许是之前来自族人的劝解起到了作用,或许是这次跟着老板儿子一通成功在“疫病关卡”通关塑造了信心,反正陆离从收到的文书上来看,都能看出对方态度明显积极向上了不少。

挺好的,真心的,陆离真心希望对方能够将这个状态保持下去。

比起荆州与扬州之间“略胜一筹”的结束,益州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预想中会两不相帮,甚至帮也是帮曹操的交州,实际上却是选择了暗中帮扶刘备。

虽然那帮扶聊胜于无,但这个选择本身就很耐人寻味。

事实上别说提供微末帮扶,交州两不相帮本身就是在帮助刘备,现在他不仅没有两不相帮,还真的出手帮忙了,怎么着,真觉得彼此之间存在唇亡齿寒关系了不成?

反正僵持了一段时间,曹操那边攻下了犍为郡大部分,刘备那边得到了牂牁郡部分,现在刘备的地盘体呈一个长条状,左右两边与北边都是曹操的地盘,南边与交州接壤。

这种细长条的地盘,其实反而不如与圆形、正方状的更容易防守,非常容易首尾难以兼顾,防守难度大大增加不说,支援难度也大大增加。

陆离反正是想不明白这其中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也不准备继续用自己一般的军事水准去思考这事,非要思考的话,无非就是根本一点得失方面的衡量。

比如有缺点的同时是不是有着更大的优点,如果眼前找不到更大的优点,那么优点会不会在未来显现出来?

当然了,还可以排除掉所有不可能的,最后一个离谱的真相是刘备那边实在是没地盘没怕了,在瞎几把乱打,能够抢到一块算一块,完全没有思考过得失利弊。

陆离想的有些头疼,就算是想到头疼了,也完全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结果,总不能是想要往交州那边发展,准备在大势难逆的情况下,占据一块地盘,静静发展,以待天时吧。

若真的是打着这个主意,只是交州可不够,交州的体量真的不够,反正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能靠着那里往中原打的,最起码也得有一个益州才行。

不管怎么说,大家算是进入了短暂的和平耕种时期,只是曹老板,你是不是忘了什么,比如说你是不是忘了你还有个儿子放在我这里没有带回去呢?

是的,曹老板以程昱为益州牧,留下部分兵马守卫,然后带着部分兵马回邺城去了。

并且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他儿子半句,好像已经忘了还有个儿子放在陆离这里了。

难道是相关文书在送过来的路上出现了问题,被人劫走了,还是说送信人出事了,又或者难不成曹操以为曹昂死在江夏的疫情里面了,不然怎么半句话都不说呢?

为了这份不解,陆离在此次书写荆州文武相关功劳的文书中,还特别提了曹昂一嘴,一方面是本就有的说对方的功绩的部分,一方面则是多出来的询问有关曹昂接下来的安排。

明公,你还有个儿子落在这里呢,你是不要了吗?

收到来自陆离的文书,曹操忍不住陷入了沉思,子脩啊,他倒是没有忘记,就是一时之间没有顾得上而已。

曹昂:真的吗?

曹昂本人倒是不知道这种事情,对方还在江夏那边跟蔡瑁一起处疫病结束之后的清除与安置工作。

而陆离在将提醒送出去之后,很快就收到了相关答复。

最为重要的当然不是有关曹昂之后如何安排,而是相关人员的功过奖惩,有一些属于陆离自己就可以安排的,但也有一些是必须由曹操来处的。

考虑到得到荆州没多久,当然还是全部都由对方来更有利于收服人心。

虽然说如果陆离想要进一步掌握实权,培养属于自己的“门生故吏”,是应该自己处一部分才好,但陆离没有这个需求,所以全都交给了曹操。

本来就已经铁面无情的在疫病方面用了对方儿子一次,在这种权力相关的事情上,就没有必要伸手了。

陆离想的很清楚,做的也不犹豫。

曹操的文书在相关奖惩之后,才是有关曹操自己亲儿子的安排。

明明距离事情发生还没有过去多久,曹操却好像已经将有关陆离将自己儿子往疫区安排的记忆全都一键删除了,不仅相当放心的将儿子往陆离手头上继续一丢,还表示让对方继续跟着你历练就行,从文从武伯安你随便安排。

陆离:……

这是可以随便安排的吗?

通俗意义上来讲,绝对不行。

毕竟要是安排到军队里面去,会不会让人误会这是某种子对父的夺权行为呢?

可是考虑到陆离都将对方往疫区丢了诶,这在很多人看来妥妥的是得罪死了,似乎做什么都没有勾结的担心必要。

曹昂要是还是一个少年,这种丢过来的行为其实挺让人抓瞎的,毕竟万一一个不小心将人给教歪了,算谁的?

但曹昂已经是一个有着明辨是非能力的成年人了,基础塑造早已完成,个人的基底也大致定性,在应对接下来的打磨上,曹昂是绝对具有自主应对性的。

左挑右选一番后,陆离很是痛快的将对方丢到了吕布那边,子脩啊,你只要能够跟你岳父这种老大难打好关系,我相信以后几乎没有能够难倒你的人。

之前跟着陆离干活就对于吕布的一些行为有所建议的曹昂,面对这种安排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而吕布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伯安你放心,这可是我亲女婿,我外孙的亲爹,我是绝对不会害了对方的。

曹昂的去处解决了,曹操那边却还有一些东西需要处。

对方没有对自己将他儿子往险境里推表露出任何不满,但人家解你的心之所向,你也不能就真的将这件事情这般放过去了。

作为心系百姓的陆伯安,你做出那样的选择自然无可厚非,可作为曹孟德的友人,你难道不该为此给出应有的反应吗?

你对百姓有心,对友人难道就全然无愧吗?!

你的“大公无私”结束后,难道就没有“私情”方面的内容要交流吗。

或许真的没有,但你不能让对方也觉得你是真的没有。

人家认为你们是交心交情的好友,而那般的好友可不该是这般的态度。

曹操是个很聪明的人,他不会被虚情假意随意蒙骗,而陆离本也全非虚情假意。

这个时候,于公于私,都是要有所答复的,哪怕对方根本没有要这份答复。

可有的时候纯粹虚情假意或许好应付,没有那么虚情假意,下笔反而艰难起来。

该如何说呢,纯粹的歉意不对,不够纯粹的歉意似乎也欠着几分。

也许该写“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不知道为什么,陆离这个时候反倒是想起了王昌龄的那首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此为借鉴,陆离用这个时代诗句的格式给曹操回了一封。

要是后世要做诗词赏析,来自作者本人的解读是,本诗创作于陆离将曹操儿子置于险境之后,是作者借着女子心意的变化,侧面表达自己的部分后悔之意,抒发了自己为公全然无悔,为死心中有愧的思想感情。

陆离写文章也好,写诗也好,从来走的差不多都是一个为国为民的路子,现在突然来上这么一出,创作者本人完全不以为意,倒是收信人吓了一跳。

伯安,你这是找到代笔了吗,一定是吧,不就是将子脩丢出去历练了一下吗,咱们没有必要这样,让人怪害怕的。

曹操一边“害怕”,一边还提笔就回了两首诗,每一首都是陆离前世没有见过的。

孟德,你是很闲吗,怎么还有空搞诗句创作呢,而且你的灵感是没有枯竭的吗,我写一首都要绞尽脑汁,你倒好,回上两首看起来游刃有余。

第257章明见万里

曹操在得到荆州的过程中跟孙、刘打了一场, 在得到益州的过程中又跟孙、刘打了一场。

这不知道的看了这种简单概括之后,怕还以为孙权跟刘备才是荆州牧、益州牧呢。

非常可笑的地方在于,真正的荆州牧与益州牧, 在关乎自家地盘归属的问题上, 几乎可以说是全程隐身。

前者是心加身体素质双重不佳,都没来得及斗,就直接躺在病床上了,后来更是一步到位,直接躺进了棺材里, 埋入了墓地中。

后者身体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现在还活蹦乱跳着呢,奈何本事不济, 占据一州之地都压根挤不进高端局里面去。

潮水退去,有人在裸泳,也有人在冲浪, 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无能, 也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本事。

孙权、刘备,这将是曹操如今天下一统道路上最大的两块绊脚石。

有关这一点,经历过这两州的争夺之后,终于不再是只有一小部分聪明人才能看出来的了。

虽然曹操依旧维持着他的强势与胜利, 可孙权与刘备的表现也确实不容忽视。

而且曹操看似强势的背后,反而透露出些许较之从前的稍有不如, 荆州好歹还是全都得到了,可是益州呢,硬生生被刘备虎口夺食。

有些人真的半点忽视不得, 一个注意不到,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然后越来越难对付。

陆离处完公文收拾自己东西的时候,看着那封自己在荆州的时候写好的,却再也没有机会送出去的拜帖,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好像突然就明了为什么人总是容易为自己得不到的人发疯了,尤其是在别人得到且获得幸福之后。

没有多少心情让陆离花费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上,战争暂停后的短暂发展期,是要争分夺秒的,毕竟关乎再次打仗的时候粮草能否充足,装备能否精良,士兵数量如何,百姓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看起来很重要的时期,陆离虽然没有大多处于一个清闲状态,却也没有忙碌到头脑发昏。

该安排下去的都安排好了,你既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度吹毛求疵,也不能玩什么朝令夕改,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工作的细致化,并且起到应有的监督以及表率作用。

陆离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比起在乐安郡的时候,他可是进步了太多太多,比如说这次他就没有落下大家的团建活动。

被州牧拽出来体验农耕生活的众人对此有些许看法想要表达——

首先,我要感谢来自州牧的大力栽培,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最后,乐安郡的朋友们你们都教了些什么,这种团建是非有不可吗?

不过别的不说,陆离这个带头作用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你可以说他改弦更张、三心二意,有负汉帝,但人家也确实是廉洁奉公、重视百姓,哪怕这是做戏呢,你找不到人家有别于这一面的证据,那这就是真的。

陆离身上有太多可以说道的地方了,他的仕途走的那般通顺,好似半点怀才不遇的坎坷都不存在。

可人生又是这般无常,一个人的死亡就能给无数人的命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无数人会对陆离的选择进行攻击,说他背弃君主恩德,可偶尔的,也会遇到那么几个为他感到可惜的人,他们会为他假设若是没有选择曹操,他如今依旧是多么高洁的陆侍中。

又或者先帝未去,他如今或许已为三公。

有的时候无意间从他人口中听到这种言论,陆离都感觉很奇怪,他们口中那个陆离陆伯安,当真说的是自己吗,我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多意难平。

人最不应该做的,一是过度怜惜别人,二是过度怜爱自己。

前者没有任何必要,后者没有任何收益。

坦白说,陆离最开始的时候真的有过心绪难平的时候,但时间是个很强大的东西,它足以抚平那些名为不甘,镌刻着难言的情绪。

而立之年的陆离或许还不足以真的走出来,不惑之年的陆离却已经可以视若等闲的听着那些有关自己的言论了。

别说那些言论了,就是刘宏此刻死而复生出现在他面前,他都能笑着跟对方分享这些年的见闻,以及曹操目前对于天下的攻略进度。

陛下,早就劝你长点心了,你偏偏选择相信你们老刘家的生子能力,死后真的洪水滔天了吧。

让你不虚心纳谏,有来世的话,可别再当皇帝了。

陆离觉得这是对方应得的,当然了,这种想法仅他自己一人知晓就足够了,倒是没有跟谁分享的必要。

话说回来,也不知道如今曹操他们在做什么?

————————————————————

邺城。

被陆离惦记着的一群人当然也没有闲着,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战后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处的,比如说对于其中的功过进行奖惩,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人进行提拔,对于伤亡的兵将进行抚恤。

粮草损耗的计算,兵器损耗的归纳,一桩桩一件件让人忙得完全停不下来。

曹操能够在百忙之中还非常浪漫的给陆离回上两首诗,本身也可以称之为真爱了。

这待遇放在别人身上绝对会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但是放在陆离身上,就让人感觉还好,没有特别突出的那种感觉。

不就是两首诗吗,也就那样吧。

不过外人绝大多数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诗词往来,倒是郭嘉知晓,不是曹操主动找他分享的,而是陆离信件送来的时候他正好就在边上,曹操小小的失态完全没有逃过郭嘉的眼睛。

或许当事人自己不觉得,但郭嘉看的很清楚,陆离有的时候是真的很善于神来一笔的。

对方总觉得自己对于人心的解读不如他远矣,可实际上让郭嘉说的话,应该说他们对于人心解读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跟自己比起来,陆离更侧重于日常交际中对于一段关系塑造的把握。

说来也是奇怪,按照对方的经历来看,好多年都是在山野之中守孝,少与人存在交际,偏偏表现出了在交际过程中的那种信手拈来。

也不知道这是跟谁学的?

郭嘉心中隐隐划过一个答案,却又觉得不止如此。

有些东西不需要过度追根究底,别管对方怎么拥有的这份技能,有就比没有好。

就比如说这次,陆离来了封让曹操意想不到的信,成功获得了回诗两首,日后说不定也能算是一桩美谈。

可若是陆离没有来上这么一封信,故事可能就要变成事故了。

一时之间许是看不出来,但来日若是有点什么,今日的欠缺便会成为攻击的缺口。

很多时候,防御的攻破并不会在眼前,而是早在很久之前,便开始凿出裂缝。

在这方面,陆离做的一直很好,就算偶有疏漏,也大都能够自己及时查漏补缺。

相比较起来,有些人便大大不如了,比如说曹操都已经打完荆州、益州了,还在拿着当年官渡说事的许攸,再比如说恃才放旷的一、二、三……

这种情况放在内部有不少,放在外部也大有可为之处。

这次得到益州,曹操也顺带着得到了不少益州贤才。

有的时候真的挺让人感慨的,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放着良才美玉不用,随手抛掷在角落中生尘的存在呢。

曹操对于新得到的美玉良才多有珍惜,主打一个绝不浪费。

有的时候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事情,颇有几分在所难免,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不然怎么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呢。

陆离没有特意来哭,但确实实打实刷了一把存在感,但有些人就不免让人担忧了。

想到自己某位从来都非常靠谱的好友,郭嘉忍不住怀疑自己来曹操这里不是当谋士的,而是帮着对方调解交往问题的 。

这一个两个的,真是没有一个能够让人放心的。

他们两个在外人看来各有各的靠谱,但偶尔确实会掉链子,反倒是会被人参“不治行检”的郭嘉,在这方面却从没有掉过链子。

所以说靠谱这种事情啊,怎么能够只看表面呢,要透过外在看内里才对。

郭嘉准备在其中帮忙推上一把,却也没有准备大咧咧的玩什么有话直说,真诚或许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必杀技,但有些时候还是需要存在委婉与暗示的。

郭嘉与曹操说起了孙权阵营,说起“少主与老臣”之间关于战与降之间的纷争。

事实上在出现这个问题之前,孙权与张昭也算是一对年少统业与尽心辅佐的典型代表了。

可是在出现这个问题之后,双方明显出现了分歧,目前看起来分歧还没有完全解决。

郭嘉明着在说江东,曹操却听出了对方的意有所指。

他隐约似乎猜到了对方想要说什么,却也不戳破,只问道:“奉孝有话不妨直言,你我之间难道也要这般拐弯抹角不成?”

郭嘉:“司空明见万里,嘉如何不算明言?”

对上曹操的目光,郭嘉也只是回以一笑。

有些话人家让人直说,不代表你真的可以直说,再好的感情、再多的信任,那也不是拿来挥霍的。

再说了,有些话真的说出来,那就容易变成无可转圜的事故了,他又不是来帮倒忙的。

明公,也未必真的想要听到直言。

郭嘉没有继续说,曹操也没有继续追问,有些事情本也不需要问,隐晦的说一句就足够了。

第258章两心如一

有关曹操上进的可能,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荀彧以为自己会是不同的那个,不是看法上的不同,而是他的存在对于曹操的不同。

从某种角度来说, 抛开那些曹操的的自家人, 他是在曹操弱小的时候最先毫不犹豫进行选择的那个人,若以夫妻相比,他应该算是妥妥的原配正妻吧,还是对方未曾彻底发迹时选择下嫁的那种。

他一直都清楚自己是不同的,所以他可以慷慨大方的帮忙纳妾(划掉)介绍拉拢其他贤才过来。

他会有这份自信自然不是自己在这里瞎自信, 除了他本身的能力与贡献,曹操对待他的态度也是让他拥有这份自信的重要因素。

可是随着曹操的逐渐强大,随着那种可能越发逼近真实, 他们之间的距离仿佛也在无形扩大。

真奇怪,明明按来说,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在曹操与陆离之间才对, 可偏偏那俩人之间完全没有问题, 反倒是他与曹操之间出现了这种毛病。

荀彧不是猜不到原因,他也不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可心里忍不住堵着一口气,不愿意去做, 好似先做了就代表着某种东西的破碎。

有些人视性命、权势为最至高无上的存在,愿意为此抛弃所有, 但荀彧不是这样的人,在他心中,有些东西远比这些还要重要。

他有自己的坚守, 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不愿妥协。

下位者对着上位者怄气, 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荀彧非常清楚这一点,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这般做了。

因为他跟曹操之间,从来不只是上下分明的关系。

若当真上下分明,所有的、一切的认知都算是什么呢,算他自作多情吗?

荀彧不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是在自作多情,但曹操始终保持的沉默却好似在佐证这个他不愿意相信的答案。

双方都在沉默着,若是放任这种沉默继续,或许事情最后会演变成一个大家都不想要见到的地步。

幸而他们有一***位共同的友人,聪明、智慧、善解人意、非常靠谱,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友人——来自某友人自我评价。

真可惜伯安不在这里,不然绝对会给我捧场的,按照对方语言表达能力,说不定还要多夸上几句呢,伯安夸人可好听了,搭配上好看的脸与真诚的态度,格外让人心情愉悦,某位友人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有些遗憾缺少了捧场的好朋友。

而在他的推动下见面的两个人,也并非一上来就将事情直接了当的说开了的。

再聪明的人,有的时候也会有种笨拙的执拗在。又或者说,越是聪明的人,执拗起来就越是难解。

荀彧都做好了曹操会沉默到最后的准备了,说不定对方都准备登基了,他还被蒙在鼓里当汉臣呢。

当然了,按照他的智商来说,这种事情肯定是瞒不住他的,但或许某人会保持沉默到最后呢。

他以为他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可惜对方不是这般想的。

荀彧拱手道:“司空。”

别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荀彧面上没有展现出任何多余的情绪,就好似对于所有的一切他都可以如同以往面对杂事一般,轻描淡写的处明白。

曹操上前握住对方的手,一并止住了对方的行礼:“文若。”

他仔细看着对方,好似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了,可明明早上议事的时候他们刚见过。

曹操:“这些日子诸事繁琐,文若清减了。”

荀彧微微一笑,倒是没有挣开对方:“明公何尝不是。”

这看起来像是个心照不宣的笑容,但话题要是真的在这里打住了,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两人在书房落座之后,沉默了好一段时间,好像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陆离与荀彧,甚至是个荀氏绝大多数人的不合拍,在聪明人眼中从来不是秘密。

但是此刻,曹操打破沉寂的话题却恰恰选择了陆离。

曹操:“荆州之后,伯安曾问我心意如何。”

荀彧没有对此发表什么看法,只是安静的提起水壶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水,曹操来的时候已经不早了,这个时候喝茶的话,上容易睡不好。

因为习惯熏香,荀彧哪怕动作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但是总能带起些许香气。

相比之下,陆离在许多人看来,许是因为某块玉佩患了什么香味ptsd,反正除非必要,他对于熏香这种事情是拒绝三连的。

其实真的要说起来,陆离才是最醒目的那个汉臣,而荀彧,他去往洛阳是受到了来自何大将军的征辟,并且压根没有在洛阳待多久,就因为董卓的缘故离开了。

虽然在去洛阳之前还有地方为官的经历,地方官员也是汉臣,但有些事情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绝大多数关于改弦更张的批判,对于生食汉禄、死为汉臣的期待,其实大多都是朝着陆离去的。

他是大众视角中的受益人,是最大的那个受益人,自然也是最所应当要承担这些的人。

但是很奇怪,曹操似乎所应当的认为陆离能够克服这个,反倒是现在对着荀彧在小心翼翼。

曹操说完陆离问过他的事情之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回答:“我当然并未给伯安一个确切的答复。”

说着,他看向荀彧:“文若以为如何?”

如何,陆离的问题如何,他的回答如何,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会问这种问题,放在他们之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明示了。

荀彧看着曹操,好似是震惊之后的仔细打量,实际上也确实是,只是与曹操想的不一样,他不是震惊于曹操的变化,他震惊的反而是对方好似认为自己绝对不会选择他。

可明明他一开始选择的就是他啊,他才是那个最早做出选择的人,君择臣,臣亦择君,有人称赞他是王佐之才,眼前之人说他是吾之子房。

霍光并不拥有张良,拥有张良的人是刘邦。

他不解于对方的认知,又有些解对方的认知,若不是曾经有过那种经历,他或许真的会如同曹操所想那般呢。

说起来,那件对他影响重大的事情真是来源于陆离的父亲。

一个人能够疯狂到什么程度,陆乔便是荀彧心中的答案。

直到今日,他都想不明白,对方是怎么敢于在那种时候写那般大逆不道的书信送去荀氏的。

他难道便笃定了他们不会揭发他,会为他隐瞒吗?

如果他是怀着这种心思,那么最后的事实证明是他想对了。

不论对于陆乔如何的不满,不论当时有过怎样的争论,最后的结果是那番诛心之言不曾从荀氏流露出半分。

为什么要帮忙隐瞒呢?

无意间知晓这件事情的荀彧充满了不解,而荀氏对此有着无数的答案。

父亲的答案是私心与偏爱,一些长辈的答案是不愿意家族受到牵连的保守,还有一些长辈的答案是不会对此给出任何回复的讳莫如深……

当然了,还有视忠君爱国不弱于家族的,所以他们直接都不知道。

荀彧当年没有得到一个可以让自己信服的答案,但是此刻,他好像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荀彧:“君择臣,臣亦择君,彧当年观袁本初非为明主,至明公处今已十数载,未有悔意。”

曹操闻言不由沉默,良久之后,他叹道:“当年与文若言匡扶汉室,两心如一,如今却常恐愧对。”

如今走到这个地步,曹操的选择关乎的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甚至不是他一家的事情了,背后的人太多太多,许许多多的人命已经挂靠在他的选择上了。

曹操不会说自己的选择全都是为了别人的性命,他确实心有变化,而荀彧从来没有自作多情,他就是不同的那个,所以才会令人辗转反侧,张口难言。

如果此刻曹操便要迫不及待的做那种上进的事情,荀彧绝对不会赞同,因为在还有敌人的时候,就砍掉自己一直以来最有利的旗帜,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

可如果只是通气的话,荀彧没有说出任何反对的话,反而像是拿了陆离的剧本一般,说了许久不可骄傲的事情。

荀彧半句话都没有说谎,君择臣,臣亦择君,当年袁本初势大,待他也礼遇有加,可荀彧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曹操。

如今,他一路陪着曹操走到现在,难道天子是比对方更好的选择吗?

无论是客观的强弱对比,还是不客观的情感相关,在荀彧这里曹操从来不是输家。

如果这是一场名为《主公养成计划》的游戏,荀彧都已经要通关了,实在想不到要让自己打出be线的原因。

真要说的话,明明是公达更该担忧吧。

毕竟当初洛阳生乱,荀彧当机立断的选择了离开,回到颍川之后立刻带着家族进行迁移,反倒是荀攸,他当年可是实实在在去刺杀过董卓的。

结果可倒好,他成为了曹操最为担心的那个。

话说明白了,之前可称郁结的存在几乎立刻就消散了。

要说心里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那绝对是假的,但大家都老大不小了,不说这么多年的交情,就说在政治场上混,难得糊涂还是会的。

曾经说要匡扶汉室的时候,他们是两心如一,如今似乎也是如此,可回忆着曾经的自己,荀彧将某些东西往心底深处藏了藏。

所以说,他真的不喜欢那位陆乔叔父啊。

第259章不走捷径

之前在与刘备交战过程中, 交州表现出来的倾向实在让人难以忽略。

现在刀光剑影的战场暂且停下,唇枪舌剑的战场却不需要歇息。

虽说交州没有在战场上参与太多,但是四舍五入一下, 也算是曹操这边以一敌三, 算上最开始的汉中与凉州,甚至可以说是以一敌五,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

不论这其中有多少得失利弊,假象算计,胜利的结果就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一个人胜利一次, 两次,三次,或许可以被称之为有能力、有运气, 可如果一个人一直赢,那就是天命所归。

曹操这一路走来,虽然不能说所有战役全都是一战即胜, 敌人全都触之则溃, 但也基本就是一个曹想要,曹得到的顺风顺水。

至少目前为止,没有谁打破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

正因如此,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不战而胜, 而这种不战而胜又侧面反衬了曹操的势如破竹,一切进入了一个对于曹操阵营而言堪称梦幻的美丽循环之中。

可偏偏交州成了不按常出牌的那个, 就算因为战乱原因,不少人都跑过去了,但这依旧改变不了那里地广人稀的现状, 早几年与未来一千多年,往南流放都是往交州那边去的。

以荆州与交州的相邻情况来说, 这种交涉任务一般不会绕过陆离。

虽然益州与交州同样相邻,牵扯到刘备,似乎更适合进行交涉,但就是因为牵扯到刘备,那边去还需要绕一下,别直接被刘备给逮到。

可陆离这边就不一样了,一路直达多便利啊。

但这个任务最终被交到了程昱手中。

陆离倒不至于因为没活干而心中不满,他就是有点脱离中央的感觉,地方为官有地方为官的好处,但也有坏处啊。

距离会产生美不假,但距离本身也是一种相隔与遥远。

不说别的,消息接收都收不到一手的。

而且这种事情便是朋友之间也不好互相传递的,不说泄露出去怎么办,这种行为本身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事实上早在曹操的势力发展到一定地步之后,陆离的很多消息网都直接停了下来。

消息滞后一下没有关系,被误会心有他意就不好了。

哪一点更加重要,陆离心里还是很有数的。

程昱与交州的外交情况如何,暂且无法得知,但是曹昂与吕布的关系如何,却是明明白白展现在陆离眼前的。

这俩人短暂见面,远距离交流的时候,那还能够维持一个很好的翁婿关系。

但是近距离天天见了,陆离毫不怀疑,如果曹昂不是吕布的女婿,这个时候对方都要步上吕布那些义父们的后尘了。

曹昂跟吕韶可谓夫妻恩爱有加,吕布对于吕韶也是有父爱在的,但就算两者因为吕韶的原因有了一个爱屋及乌的情感基础在,依旧没有发展出什么高好感度来。

不仅没有让好感度拔高,还让本来算是在及格线内的好感度一直往下滑。

曹昂觉得这事不能全怪自己,你想想,那可是吕布,跟他处不好关系难道是什么很难解的事情吗,能够跟他处好关系才是值得惊讶的事情吧。

虽然他旁观并且旁观的很清楚陆离与吕布之间的友好相处,但如果看一看就能学会,学会了就能用对,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郁郁不得志的人了。

当年先帝与陆离的相处难道有背着人吗,便是别人看不到,十常侍总不会也看不到吧,他们人多不说本身跟先帝相处的时间也多,也没见到能够取而代之啊。

同样的情况放在与吕布的相处中也是如此,陆离跟吕布是同辈人,又是举荐人、担保人,又是对方女儿的媒人,甚至是能够托付家眷与后事的存在,有些手段陆离用出来吕布自然是接受良好的。

可曹昂不一样,虽然他是曹操的儿子,但是在吕布看来也不过是小辈而已,娶了对方的女儿之后就更是定性了,一个小辈要是学着陆离的手段与他相处,吕布半点都不会买账的。

不能借鉴陆离的,而曹昂如今还没有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并且看样子在摸索出来之前,就已经要跟吕布一拍两散了。

之前不是没有听说过吕布的坏名声,但对方的强大也非常客观,再加上对方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是一个对着自己人的状态,很多缺点自然就隐藏起来了。

现在天天跟对方相处,直面对方的性格多变、反复无常、用人唯亲、不辨忠奸、品德低下、好大喜功……

其实要说曹昂完全没有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那是有点自谦过度了,但是他那种与人相处的方式,放在一般人,甚至一般偏上的人身上,放在顶级但讲道的人身上,都是可以的。

但是放在吕布这种极端难搞的人身上,就非常不够用了,不够用到都要让人忍不住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跟人相处的基本能力。

事实上这事也不能全怪曹昂,毕竟曹操有的时候都会被吕布搞得眼前一黑,只不过对方经历的多了,再加上没有出大乱子,最后能够跟对方“算了算了”。

但曹昂显然还没有到达他爹的那种境界,事实上陆离觉得对方可能走入了一个误区,比如说借鉴自己跟人相处的方式。

陆离很擅长与人相处不假,但他的这种相处是与同僚,与朋友,属于臣子方面的擅长交际,可曹昂给自己未来的定位难道是臣子吗?

真正应该学习的对象,明明就是曹操才对。

但人有些时候或许是因为司空见惯,很容易对自家人祛魅,对别人家的怎么看怎么好。

曹昂虽然不完全属于这种,但也有那么点倾向的意思。

陆离给对方写了一封信,提了提醒,然后又给吕布写了一封信,同样提了提醒。

把曹昂派过去可不是让你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听说你还想要跟对方较量较量,较量什么啊,奉先,你给我成熟一点!

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陆离做到这一步就停了下来,曹昂若是想不开,早点看出对方不行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对方家里是真的可能有皇位要继承的,一位不合格的皇帝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陆离可是太清楚了。

尤其是开国后的第二位君主,那可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说起来,这种开国后的第二位君主,继位一般而言都会充满着各种问题与乱子,不少原定应该继承的,最后完全都没有挨边。

曹昂,应该不属于这种……吧?

真属于了也无妨,只要曹操能够一统天下,他的历史改变进程应该就能完成了,反正他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便是将下一任君主得罪死了,了不起就是被弃置甚至狗带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陆离看得很开,收到信的那两位,有的豁然开朗,有的愤愤不平。

吕布显然就是后者,伯安,太不公平了,你怎么还拉偏架呢,而且拉偏架还不是偏向我!

陆离已经不再关注那边了,他还是专心致志的按照曹操那边指派下来的任务,屯粮屯枪,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

虽然主战场与凉州只能说是擦边,但是在贾诩一番离间计之下,凉州如今反而成了最乱且看起来更容易攻克的那个。

接下来会是对凉州动手吗,陆离花费了些许心思猜测了一下,但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了荆州的发展上。

不得不说,荆州真的是一个本身条件非常优越的地方,当初曹操占据的地方如果是这里,事情还真的不好说。

人不能总设想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有多美好,如今的一切已经足够美好了。

不过关于曹操对自己这边的安排,屯粮还好说,屯枪,他倒也真是对自己放心。

陆离觉得吧,这应该就是家里只有一人的好处之一了,他如今在曹操这里已经属于核心成员了,真的改换门庭,不说如今没有比曹操更好的,就算有,他几乎是要从头开始奋斗的。

至于自立,对于他这种连个孩子都没有的存在,在很多人看来就属于完全没有任何保障的,完全不会选择的好吗。

看着自己增增减减,如今来到了99.9%的历史改变进程,陆离久违的呼叫了系统。

如果说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开始的很多年,是系统一直在对陆离放置play,那么后面就反转为陆离对系统的屏蔽play。

要不是陆离还算靠谱,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收拾烂摊子的事情,系统绝对分分钟“节奏ptsd”发作。

虽然许久不联系,但他们显然都没有忘记彼此。

如今面对来自陆离的主动联系,系统选择了接通:【宿主。】

陆离:【……】

系统:【……】

一个在东汉末年政治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一个在宇宙中渠道多多的,如今却好像都变成了锯嘴葫芦。

或许是因为他们一个知道了另一个有问题,另一个则是知道对方知道了自己有问题,而对方也知道了另一个知道了自己知道他有问题……

所以说有些事情一旦看透了,就变成了一种非常难堪的情况。

陆离:【……我不走捷径了。】

这是陆离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对于捷径的拒绝,但系统的回馈并非知晓又或者同意,他说的是:【如果你能够完成任务的话。】

能够正经完成任务,自然不需要走捷径,而如果完成不了,所谓的宿主其实并没有决定权。

系统的回答并未出乎陆离的意料,反倒是让他心中颇有几分尘埃落定的明了。

这是他们倒数第二次交谈。

第260章曹操遇刺

与系统短暂且并不愉快的交流之后, 陆离继续回归到了自己的古代生活中。

有一说一,他跟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跟对方留下的机械程序来得多。

而且相比起能够提醒任务进度, 能够帮忙找书的小程序, 天不知道在宇宙中搞什么阴谋诡计的系统,除了将他带到这个世界并提供了自己如今并不想要的捷径外,几乎什么正经用处都没有。

说起有着找书功能的小程序,它的设定是只局限于这个时代以及之前出现的书写内容,后世的相关文献是绝对不会提供给你的。

有关这个设定, 陆离还曾经想过,能不能卡个bug看看其他势力的文书,通过这个来推测其他势力的发展情况以及规划。

很可惜, 这种可称之为作弊的行为似乎之前被系统的某位宿主使用过了,所以轮到陆离时,已经给禁止掉了。

唉, 所以说后来者多不容易啊, 漏洞几乎都已经被前面的人发现且用过了,这或许就是粗糙点说的吃恶心东西都赶不上热乎的吧。

不过虽然没有办法作弊,但也有很有用的地方,比如说可以通过系统检索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书写的写作“私史”, 读作“野史”的部分书籍。

虽然内容很多时候让人哭笑不得,但至少起到了一个乐子作用。

而对于某些过于过分的书写, 陆离会有点小心眼的在心中的小本本上记上作者的名字,你最好别犯什么事被我抓到。

事实上,会通过写私史, 或者说小作文来诋毁人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有出息的, 甚至他们写的东西也绝大多数都会湮灭在历史的余烬之中,坏一点的话,偶尔可能留下一言半语给后世考古历史时起到一个错误选择的误导作用。

不过偶尔也能起到一点传递情报的作用,比如说江东不少诋毁孙氏的相关书写,就能看出当地部分世家豪强对于孙氏的态度。

陆离将那几个家族记下来,以后对付孙权的时候,说不定能够起到作用呢。

当然了,也可能作用不大,毕竟作者都不是什么特别有名的人物,不一定能够代表家族的态度。

比起虽然忙碌但也有一定娱乐方式的陆离,曹昂哪怕终于成功掌握了跟吕布相处的正确方式,在对方这里依旧过的颇为水深火热。

一方面是军中条件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好心的岳父开启了对女婿的特殊训练。

按照对方的说法,他亲爹曹操眼看起来还很有活头,为了不让曹昂压根活不过他亲爹,以至于连累自己的外孙失去继承家业的机会,并且还会让自己的宝贝闺女守寡,你得好好锻炼身体、努力长寿才行。

虽然吕布的原话不至于这么直白,但意思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曹昂几乎不费什么功夫就领悟到了。

该怎么说呢,就算了解吕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话是不是也太超过了一点,而且这种话是能够这么直白的说出来的吗,是能够这么直白的对我说出来的吗?

听多了拐弯抹角对着自己进行提醒或者示好的话,乍一遇到这般清纯不做作的直接的,当真是完全不同的体会。

但人家一片希望女婿长命百岁的好意,曹昂难道要拒绝吗,那自然只能选择接受了。

但是对方的长命百岁方法跟曹昂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曹昂以为自己即将迎来的是慢斯条的修身养性,但对方却是在按照以一敌百的要求训练着自己,俨然一副将所有可能阻挠你长命百岁的人都砍掉,那你就长命百岁了。

有一说一,这么高强度的训练真的能够让人长寿吗,正所谓过犹不及,总觉得更容易减寿呢。

幸而吕布还是很有数的,没有真的把曹昂练死的意思,而且有的时候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带着对方从底层开始熟悉军队结构。

他确实是任人唯亲,但这一点对于曹昂而言并不应该完全算是缺点,因为从身份关系上说,曹昂不正是他的“亲”吗。

在吕布这里历练的差不多之后,吕布又将对方往陆离那边送了过去。

毕竟他这边能够教的都差不多教完了,与其让对方在自己这里耗着,还不如送到别的驻军地联络感情,又或者跟在陆离身边学着从处一州之事开始。

被吕布将皮球踢回来(划掉)将人送回来后,看着没有缺胳膊、没有少腿,面色红润,体格肉眼可见健壮了不少的曹昂。

陆离:……

奉先,你那里还挺养人的啊。

曹昂现在看起来充满了活人的气息,健康到让陆离觉得自己有点病弱。

健康好啊,活着才是一切的基础。

已经送走过不止一位病人的陆离,真心实意的想到。

而考虑到这一点,陆离也捡起了自己的养生项目,当年还想着走捷径的时候,他可没少收集长命百岁的办法。

虽然这种事情,一方面要靠自己努力,一方面要看本身身体基础,还有一方面要看运气,但后两者一方是出生时基本就定下了,另一方陆离压根没有,所以第一种能够靠着自己做到的,要做好才行啊。

这样想着,陆离欣然接纳了免费的多功能打工人,我帮曹操干活,曹操儿子帮我干活,多么完美的闭环,总结为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其实在养生这方面陆离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完全丢下,但之前不是战事要紧吗,结果就停歇的时间长了那么一点点。

记忆中曹操寿命可不短,他比曹操还要小着不少呢,就算不准备走捷径了,但是要是活不过对方那就太逊了。

这边陆离正想着曹操呢,没多久就收到了曹操的相关消息,还是遇刺消息。

有关曹操遇刺的事情,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只不过这一次的比起之前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之前绝大多数的刺杀都是直接被扼杀在了萌芽中,又或者此刻压根来不及近身就已经被解决了,但这次不仅冲到了曹操面前,还直接就见血了,哪怕只是划伤了一个口子,但确实是见血了。

也幸好利器上没有搞什么毒素或者粪便,不然一个小口子可能要带来大危机的。

这种危机是针对曹操身体的,而抛开身体上的危机不谈,这次的小口子其实也造成了不小的危机。

不说别的,参与者、谋划者、主使者,以及在个过程中失职了的护卫……这些哪一个是可以被忽略过去的呢?

虽然实际情况是只划伤了一个小口子,但实际情况传着传着就很容易传变形了,要不是曹操早有先见之明的发来了消息进行解释,现在陆离估计都要考虑要不要帮着曹昂收拾行礼,好让他去见自己命悬一线的老父亲最后一面了。

曹操没有在这场刺杀危机中受到太大的伤是一件好事,但伤口虽然小,关心却不能少。

属于曹操的地盘中,各地都有相关文书与信件送往曹操处,陆离这边自然也不会落下,本着同事情,陆离自己书写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提醒某些同僚别忘了关心一下。

虽然送的人肯定很多,曹操未必能够全都记住,但他绝对能够记住那些没有来关心表态的人。

这好像不失为一个脱颖而出的好方法,但这种情况的脱颖而出,能不要还是不要的好。

值得欣慰的是,曹昂是个好孩子啊,至少不用自己提醒人家就很主动的写信了,不像某些人,要不是消息传来的快,陆离都怀疑对方可能要带着点高兴来找自己讨论曹操是不是真的要死了。

曹操平安无事的消息是传过来了,但是有关这场刺杀的策划者,却还未曾有个明确的消息,只隐约指向了许昌。

又或者说,是指向了天子。

天子,刘协?真的假的?

你要说刘协有做这个事情的动机,陆离是相信的,但你要说他有做这个事情的能力,那真的是信一秒都是对曹操防范措施的不信任。

要知道当年作为卫尉,曹操的防范措施可是他辅助办的。

是他……辅助办的。

有些热闹真的是不能看,看着看着锅好像就已经飞过来了。

虽然有关这场刺杀源自许昌的说法,是个未曾得到官方认证的传言,但这个说法跟曹操命悬一线还不一样,这是真有点无风不起浪在里面的。

一般来说,别管源头在哪里,按照曹操的谨慎,不是那种会被刺客轻易近身的类型。

除非是他绝对信任的人,不然他身边的护卫从未少过。

有一说一,这要不是孙刘还没有解决掉,陆离高低得怀疑一下这是不是曹操自导自演的。

可是此刻外部敌人还没有完全解决完,曹操应该是最希望许昌那边风平浪静、保持安静的人才对。

陆离拿着曹操送来的书信,其中除了保平安以及表达思念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

那么此刻的他,到底是应该动,还是应该静呢?

说起来,刘协的嫡长子如今似乎也好几岁了,虽然这个时代孩子长到这个岁数也不敢说一定能够平安长大,但四舍五入一下也算是立住了。

皇后是怎么想的,国丈当真还如过去一般安静吗?

那些被丢在许昌跟刘协一起“隔离”的人,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成了中央大员,当真甘心就这般让自己的仕途戛然而止吗?

而刘协本人又是如何想的呢,安静认命,又或者孤注一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到底还是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