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47(1 / 2)

第141章 第 141 章 路边小吃。

婚后的生活似乎与往日也没什么不同。

赵岁岁将自己的东西全部搬进了戚大哥的房间里面。

两人一如以前那般干活做事操持家里,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戚长夜也开始试着往山里面去,往往岁哥儿还没清醒他就已经坐在床边轻手轻脚地穿起衣服了。

他的动作非常小心, 不过赵岁岁本身就是个浅眠的人, 偶尔也能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每到此时戚长夜便会附过身来一手蒙住他的双眼,在他唇上落下一个缠绵又漫长的吻, 待他重新直起身时赵岁岁往往已经开始晕晕乎乎了,届时只要细细帮他掩好被角,柔软又温暖的被褥包裹住全身,用不了多久赵岁岁就又会合上眼睛睡过去了。

等他的呼吸彻底平缓戚长夜才会走出房间, 这时外界通常还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天亮也不过是转息间的功夫,待到戚长夜进到山里时四下便已经朦朦胧胧地明亮起来了。

经过了一整个寒冷的冬日, 竹笕有不少地方都需要维修,戚长夜一连往山上跑了几日, 熟门熟路地将其打理了出来, 而后再带着一些东西回到家里——有时是一只山鸡野兔,更多时候都是些木头柴火。

待他到家时天色早已经彻底明亮了,岁哥儿正与桐哥儿一起检查着过会儿铺里要用的东西,灶上温着赵岁岁刚刚做好的早饭, 戚长夜简单用了些吃食, 一家人便驱着骡车晃晃悠悠朝镇上去了。

日子过得安逸又平和。

戚长夜已经将官府奖赏的一应物品领了回来,种地是件着实累人的活计,桐哥儿的年纪太小只能帮着他们做些杂活,很多事情全都由着他和赵岁岁亲自忙活,现今两人连铺子的事情都顾不过来呢时不时地就要歇业上一天, 更不用说起早贪黑地往地里面去了。

戚长夜干脆将新领回来的二十亩地全部租给了村子里的几户人家,交由他们代为耕种自家只收取部分粮食作为租金,刚好戚家人多地少,也能给他们添一分收成。

但他租给戚家的地却并不是很多,更多的都分给了村子里的其他人家,租了他家地的人家自是没有不念着他家的好的,一时间这整个村里只要出门就能夸赞他的声音。

之所以没多给戚家租一些地……当然是因为他的酱料生意。

生意人选戚长夜早有心理准备,没有人比戚老太太更适合这些,老太太对自家子孙的脾气性格都很是了解,没过几日戚家新房外便站着了好几个戚家的人。

“三哥……你说奶奶说的是什么意思?”戚七将头抬了起来,直直望向面前的高墙,即便不是第一次见到戚五这比寻常人家还要高上大半截的院墙吧但每次见着却还是会止不住地惊叹连连。

戚三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片刻后才摇了摇头:“我也不敢确定,一会儿我们不就知道了?”

事实上直到现在戚三脑子里还回荡着戚老太太所说的话。

——小五真的要教给他们做吃食的方子?

不仅要教,还让他们进镇子里面摆摊做生意???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那一瞬间戚三甚至都要大逆不道地以为戚老太太是不是年纪大了开始说上胡话了,他只记得自己在房间里晕晕乎乎地听完了全程,回屋以后和爹娘媳妇说起这事时整个人都有些恍惚,向来聪慧的戚三都是这样子呢,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这村里面哪家有了赚钱的营生不是小心翼翼地死死藏着啊?十里八乡就没见过这样大方的,且听奶奶话里的意思戚五要教的还不止一个!当夜别说是一个戚三了,几乎整个村中戚家就没几个是能睡着的。

这不次日赶了个大早,一大群人便浩浩荡荡地朝着山脚赶过来了。

早前戚家人就有过一大家子结伴进山摘栗子的先例在前,不少村人都在暗暗痛恨自己没有提早发现,若是能够早戚长夜一步提前发现那片栗子林……那赚银子的可不就是他们了吗?!但他们后悔也没用了,毕竟事情早已发生,现在又见着了类似的事情,有些村民迫不及待地就跟了上去,还以为是戚长夜又在山上找到了什么好东西呢。

只可惜他们想的倒是挺好,事情却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只见着戚长夜闻声出门将大门拉开,见到了门口的戚家人后便将人给迎了进去。

村人们简直快好奇死了!但又实在是听不到声音,又不能像对其他人家那般可以趴在院墙上面偷偷朝着里面看,这院墙足有好几米高,不搭梯子根本就不能攀爬上去,站在外面也听不到里面的说话声响,折腾半晌也只能无奈作罢了。

一行人同戚长夜一起进了院子,戚长夜将他们给带到了旧院,他并不是很喜欢别人进入新院里面,有什么事情基本都是在旧院进行的。

虽说戚长夜教他们东西不收银钱,但这些戚家的人也不好真的就仗着那点根本就不存在的亲戚情分空手上门白学人家的方子,手里面都多多少少地拿了或提了一些东西,都是些乡间农家最常见的物品,值不了几个铜钱,却也能算是一份心意。

院里已经摆了一个前段时间他定制的木制推车,上面堆了好几个盆盆罐罐,过来之前戚老太太已经交待过他们来的目的了,戚长夜也不会再多费口舌,简简单单地与众人说了几句后便直接开始生起火来。

这次戚家共来了五个,分别出自戚家的五房,戚长夜干脆从面糊的调制开始教起。煎饼果子手抓饼酱香饼等各色路边小吃一个个地逐渐在他的手下成型,戚家众人便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学着,戚三是里面最聪明的那个,学的也要比旁人更快上不少,戚长夜每样都做了两份,戚三便已经记得差不多了。

戚长夜做的数量不少,奈何戚家来的都是些壮年汉子,每个人能分到的也不是很多,几口下去就吃干净了。能在后世的各大夜市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的食物味道自不用说,这一点非但没让人吃饱反倒是将他们的馋虫给勾了出来,一个个儿地都止不住在口中回味起来,巴不得戚长夜能再多做上一些。

可也只能想想罢了。

直到走在回家的路上,戚七都忍不住回想那股味道。

“五哥烙的饼子也太好吃了,别说是那些镇上的人了,就算是我走在路上也得咬一咬牙买上一张!”

戚七的年龄本就偏小,他出生时戚家已经搬到村里面了,家里的条件要比戚大戚二那时好上了许多,偶尔也能挤出几个铜板偷偷给自己买些吃食。

这些年来他在镇上也算是吃过了不少东西,却没一个有着戚长夜做出的这股味道,戚七虽小脑子却灵,这么一会儿已经想到了好几处适合摆摊的地方,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回家准备起来。

“确实是好吃。”连戚三也止不住地点头。

他想的要比戚七更多上一些,这么一会儿已经想了不少事情,更是一眼就看出了根本原因在于戚长夜给的酱料上面,不过戚三什么也没说,只是拍了拍戚七的肩膀:“回家以后得好好练习一下,咱们自己先练熟了,才能去到镇里面卖。”

烙饼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既然是要拿出去卖的当然也不能太过随便,从调和面糊到掌控火候等方方面面都要仔细琢磨一下,以至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村中戚家上顿接着下顿一连吃了好几天的饼子。

——甚至后面戚家人只要听到“饼”这个字就忍不住皱眉。

再好吃的东西也经不住这样从早到晚地吃啊!

但这都是宝贵的粮食,再不想吃也舍不得浪费,最终只得硬着头皮一口一口全咽下去了。

见着戚家的人都已经离开,赵岁岁便走了过来帮戚长夜收拾起了东西,戚长夜见材料还有剩余便又做了两个煎饼果子,与赵岁岁一人一个坐在院里吃了起来。

“明天他们还会再来上一天,回去以后应该会商量每个人的摆摊位置和卖的东西,期间还要算上他们定制锅具和其他用品的时间,真正去到镇里面开摊恐怕要到下个月了。”

这点东西要是用了两天的时间还学不明白……那这人也不是摆摊的料子,干脆直接换人算了。

戚长夜没怎么干涉戚家的人,在哪里卖卖多少钱全部都是戚家人要去考虑的问题,要是全都要靠着戚长夜来手把手教那这生意也没什么好做的了,他又不是来带孩子的。

赵岁岁点头,面上仍是有些不解:“这样行吗?”

戚长夜几口吃完了手里的煎饼果子:“放心吧。”

手抓饼这东西除了调和面糊外还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凡是个常在灶台前忙活的研究上几日就能制作出来,归根结底一切都要看他的酱料。

他并没有强制要求戚家的人必须使用他的酱料,其他人要是能研究出了更加好吃更加适合大众口味的酱料也是他们的本事,不过戚长夜对自己很有自信——短时间内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了。

第142章 第 142 章 摆摊。

整个戚家都彻彻底底地忙碌了起来。

他们不像戚长夜家这般住得偏远, 周边都是村里人家,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得人尽皆知,大白天的大部分人家都敞着院门, 来往走动间稍一侧头就能隐约瞧见个大概, 再看看烟囱上时不时地往外冒着的几缕炊烟,就算是想瞒也瞒不下来。

戚长夜一如往常那般山上家里镇上铺子三点一线地往返忙活着,一整个冬日就这样过去, 家里的骡子和狗都肉眼可见地长大了一圈,现如今这头骡子也能被牵出来帮家里做不少活计了,给他们两个节省下了不少力气,也让戚长夜能将更多时间花费在了家里人的身上。

“我们去镇上买座宅子吧。”

这日天气晴朗明媚, 暖阳照耀在人的身上, 让人止不住地生出些许倦意出来,戚长夜轻轻拍着正窝在摇椅里面打呵欠的赵岁岁, 有一句没一句地同他闲聊着话,冷不丁地就突然冒了这一句出来。

最开始时他还以为是赵岁岁昨日睡的晚了。

岁哥儿的精力远不及他, 夜里又常常不得消停, 他这人本就勤奋惯了,每天早上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多休息上一会儿,以至于白日里常常困顿。

为此戚长夜没少反思自己的行为,但赵岁岁的性子向来乖软, 在他面前更是戚长夜说什么便是什么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个拒绝的不字的, 即便戚长夜提了些过分的要求也依旧是红着耳朵乖乖顺从,搞到最后连戚长夜这样自律的人在见着自家夫郎的这幅模样后也会忍不住想再多做些什么。

到了最后,戚长夜的那点反思愧疚全变成了明日再说了。

明日复明日地推延下去,直到戚家人的摆摊用品逐渐做好,赵岁岁也没能真正意义上的安安稳稳睡个好觉。

后头便养成了要在中午小憩上一会儿的午睡习惯了。

为此戚长夜专门去找了匠人做了把躺椅, 足以容纳他们两个一齐窝进躺椅里面,可惜现下天气虽以回暖但却仍旧带着寒意,天暖的时候还能在外头裹着毯子躺上一会儿,要是睡着肯定是会染上风寒的。

戚长夜的任务便是时刻观察着院子外面,若是瞧见人不小心睡过去了就去将人给抱回屋里,有时也会陪着赵岁岁一起在房间里面躺上一会儿闲聊上几句,这才突然扯到了这里。

赵岁岁闻言睁开眼睛,朝他的方向贴近了些:“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戚长夜摸了摸他的头发:“每日这样来回往返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况且等到酱料生意做起来了也得有个周转的地方,总不可能真的隔三差五就有牛车马车来到镇里面拉货,于人于己于村里人都不方便。”

会影响到村里人的日常生活,再一个也是太过引人注目。

山脚戚家现在已经非常高调了。

赵岁岁是在村里长大的,从小到大也不是没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当即便是点了点头:“你说的对,你那儿的银子还够用吗?”

戚长夜摇头:“不够,得在你这儿拿些银钱。”

赵岁岁直接翻身坐起,几步跑到了他藏钱的地方,翻找几下后将一整个木匣子都捧了过来。

戚长夜至今都不太习惯使用这个世界的银票,他更喜欢能当场就花的铜板和碎银,家里虽赚了不少银钱却只有极小一部分被换成了银票应急,余下的一部分被换成了碎银和铜板,更多的则是换成了金银珠宝和各色首饰。

铺子的收益大多都交到了赵岁岁的手上,戚长夜身上也会留有部分银钱用来日常花销或者临时应急,赵岁岁知道戚长夜是个有本事的,时不时地就会突然赚到一笔银钱——比如他去木匠那里定制那个摆摊要用的推车,木匠在将东西做出来后就给了他三两银子将图纸买断了。

镇上地皮寸土寸金,就算他手里有些银子也不够买一座宅子的。

自始至终戚长夜都没想过租赁。

夫夫两个打定了主意,没多久便开始相看了起来,上午两人一同进到镇子里面售卖枣糕,到了下午关了铺子就同牙行的人一起去看镇上的房子。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戚长夜先后租了铺子买了骡子,转眼间又要购置房产,是个人都知晓他这人不能轻易得罪,况且能在牙行做事的各个都是牙尖嘴利心思活络,早有人知晓他和官府间的那层关系,办起事来殷切极了,介绍起宅子也格外详细周全。

就在夫夫两个来回忙活的这段时间,村里又发生了两件事情。

一是三叔公家的然哥儿成亲了。

二是戚家的人终于到镇上开始摆摊售卖吃食了。

然哥儿成亲早有预兆,郑三叔公那日在和戚长夜见过以后回去就开始催促起这些,郑然看中戚长夜的事情只有几个与他交好的郑家小辈知道,郑三叔公特意将他们全部叫去让他们封口,谁都不能将这事情给漏了出去,免得传出什么风言风语坏了然哥儿名声。

选的汉子是同村一个他一直都印象不错的小辈,两家也算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若是没有戚长夜出现郑三叔公大概率也会选中这人,成亲当日戚长夜和赵岁岁谁都没去,毕竟镇里头的事情太多太忙,他们两个都抽不出时间。

至于戚家人摆摊的时候戚长夜他们倒是忙里偷闲去瞧了一眼。

农家汉子虽然淳朴但也不是傻子,一家人特意选了个大集的时间,摊子一支油刷一抹,面糊倒在铁锅里面发出滋滋啦啦的悦耳声响,再配着几个人在旁边吆喝上几句……不少人都被勾出了馋虫。

年纪小的孩童倒还好说,成年汉子却很难吃饱,不过一份只要四五文钱,用的又都是精面白面,加几个铜板还能多打上个煎蛋,镇子里的不少人家都愿意花钱买上一份。

金黄酥脆的手抓饼里夹着一片嫩绿的青菜,一口下去咸香可口,削好的竹签上扎着一块涂满了酱料的酱香饼,汉子将其放到口中咀嚼片刻,随即便朝着摆摊的戚家人比出个大拇指来:“别说,你这东西还真不错!”

戚七与戚三对视了一眼,这才暗自松下口气来。

戚老太太的意思是让他们这些人分散开来分别去到镇子各处、免得抢了自家的生意,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出摊,戚七心里实在没底,一行人简单商议了片刻还是决定最开始几日先结伴一起,等着熟悉了具体过程后再各自分开。

即便做好了无数种准备第一次出摊却仍旧是手忙脚乱,更何况赶上大集的时间,人来人往本来就多,一不小心就乱做一团,好在戚家来的人也不算少,这些人虽是第一次进到镇里来卖吃食但以前也有着不少卖其他农家菜品的经验,没过多久就逐渐将场面稳定了下来。

“小兄弟,你家这东西味道还真是不错!”

陈老伯是土生土长的东宁镇人,在这镇上生活了一辈子,生平也没什么爱好,独独舍不下嘴里面的那几口吃食。在这镇里想找到几口新奇味道属实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上次让他这样惊艳的还是街上新开的那家枣糕铺子,老伯寻了个不挡道路的位置一口一口吃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就将手里的那几份东西吃了个精光。

陈老伯可以算是这镇里的老饕了,尝了几口就已然明了这股独特的味道来源,想了片刻才又上前买了一份饼子:“小兄弟,你家这酱料是自己调的?”

戚三正在戚七的身边快速往锅里铺着面糊,闻言当即抬起头来朝人露出个笑:“不是,是我弟弟调的,我敢和您保证,咱家这酱料可是十里八乡独一份儿的呢!”

陈老伯当即来了兴致。

戚长夜教给他们方子本就是打着让他们帮自己推广酱料的主意,同时也能让戚家人借此赚上些银钱,这些人每卖出去一坛酱料便能从戚长夜这儿获得一笔提成,对他们来说就是动动嘴巴的无本买卖。

戚三取了双干净的竹筷,在一侧的酱料碗里搅动了几下,示意陈老伯看向碗里:“您看这酱料用料多足?都是拿油炒出来的,回去蘸馒头炒菜拌面条都行,甚至还能和咱们镇上的黄豆酱一样拿来做菜呢!”

戚三可以说是这一辈里嘴皮子最利索的,对着老头讲了半天,陈老伯越听越是心动,再一打听这酱料一小竹筒才只要二十文钱,当即心里便有了主意想着先买上一份回家尝尝。

摊子上是不售卖酱料的,小摊也放不下那么多坛坛罐罐,戚三朝着他指了个方向:“那边有家枣糕铺子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酱料就是在他家卖的,您去那边就能买到……”。

戚三本想着亲自将他送过去的,可惜这边的人着实太多,他有些怕自己离开以后这边的人应付不来,最终只能同陈老伯讲了名字将人送离。

戚长夜和赵岁岁对视一眼,也没上去打扰他们,直接回到铺里面了。

第143章 第 143 章 买房。

酱料生意就这般逐渐在镇子里面发展起来, 最开始推到市面上的只有酸辣蒜蓉酱香三种,待到日头再暖和上一些,番茄酱等其他酱料也会逐步制作出来。

戚长夜他们的新宅子也已经确定, 与枣糕铺子相邻了有六条街的距离, 虽然遥远但却僻静,从宅子到铺子的距离同从山脚戚家到戚老太太处差不太多,原来的主人准备搬去县城里面, 奈何雪天没法搬家,便这样一直拖延到了现在,正巧等到了戚长夜过来。

戚长夜仔细规划了一番,准备让一家人住在后院, 前院则留出来当做库房。

县镇之间距离遥远道路颠簸, 搬运东西格外不易,宅子里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没被带走, 倒是省去了不少购置家具的银钱费用。

他将房屋前前后后仔仔细细清理打扫了一番,又利用空间的便利在村上镇里往返了几次, 抽着岁哥儿在铺子里忙活的时候将家里的不少东西都带了过来, 短短几日就将新房给收拾的干干净净。

新房的事情全都是他一手操办的,赵岁岁甚至都没能够帮上什么忙。

——除此以外,戚长夜还在牙行处买了两个下人回来。

戚长夜早就有了买人的念头,不过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也不允许, 总不能将人带到村子里去吧?某次去到牙行里时刚好瞧见他们两个, 与赵岁岁商议了会儿后就将人给买了下来。

这家人是夫妇两个,年纪都在四十多岁,原在另一个县里的某户人家做活,因着这场严寒的缘故被主家用二斤炭火的价格给卖了出去,辗转之间流落到了这种地方。

戚长夜细细打量过他们, 男的憨厚勤劳女的朴实温和,瞧着都不是什么有歪心思的人,他和赵岁岁都觉得不错,便将夫妇带了回来安置在了新房的外院。

虽然已经在镇里买房了,但若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时间他们应该都会留在村里,镇上的房子和屋里的酱料总要有人帮看顾着,他们不在镇里面时也能稍稍放心一些。

再一个也是随着蜡烛和酱料生意逐渐扩大,枣糕铺子便有些顾不过来了,他做生意是为了让自家的日子能过得更好,而不是没事找事嫌日子过的太过清闲,当然不能本末倒置了。

日子便也这样日复一日地慢慢过了下去。

村里的人并不知晓他家在镇上买了房子,还以为是在镇子里头租的地方,戚长夜和赵岁岁也不至于到处去说,不得不说自从他们在镇上有了住处以后日子的确要轻松上不少,也不用再像以前那般日日都要掐算着时间免得不小心误了镇门关闭的时辰了。

戚家人的各式吃食也逐渐在镇里闯荡出了些许名气,他们甚至还无师自通地在方子上面作出了改良,摊位上的售卖种类也逐渐增多,这点从他们每日在戚长夜这儿订购走的酱料数量上就能看出一二。

自从有了住处以后他们两个就不至于再像以前那般每日都要在往返路程上花费时间了,戚长夜更是在村子里面长期雇佣了个汉子驱赶骡车运送货物,枣糕铺子里的事情也逐渐交到了芳娘的手里——就是他家之前买回来的夫妇之一。

昨日吴□□尘仆仆地从外面赶了回来,开口便是告知他们签下了一笔大的订单,还一并带回来了前几次的蜡烛买卖赚的银钱。吴四每次的拿货数量戚长夜这都有记录,两人核对了小半个时辰便将账目彻底厘清,戚长夜手中也多出了一小包银子,几乎可以抵得上这段时间家里的所有日常开销。

这几个月来吴四一直在外面奔波忙碌,可算是能暂且告一段落,或许是因为手里有了银子便有了底气,也可能是在外面见过了大世面心境眼界一并开阔了,吴四与家里人不再像是以前那般生硬尴尬,时至今日也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简简单单地聊上几句了。

这次他准备在镇子里面待上两日,戚长夜正好趁着时间回村一趟将他要的蜡烛给运送过来,签到系统在连签足够一百日后就多了一个新的选项,往常每日的签到赠礼都是完全随机不固定的,至多只能大致选择一下品类范围,百日以后新开启的模块则要比之前详细上许多。

从最基础的几大品类向下细化出了数个分支,同时提升了每日签到所能获得的心仪物品概率,自从今年春天以后戚长夜就将签到系统的心仪物品更改为了蜡烛蜡油,平均下来每周都有四五日的时间能够获得,短短几日就积攒了不少出来。

与此同时每日通过提交物品所能获得的积分上限也先后被拓展了几次,现在他的账户里面足足有着近六位数的积分,签到转盘也被他试着玩了几次,只是却没先前那样的好手气了,几次都没抽出什么珍贵的东西。

戚长夜对自己的手气有数,抽了几次就停手了。

这些通过系统获得的蜡烛也成为了他的货物原料之一。

他与赵岁岁回了村里,路上恰好遇到了正从镇子里面赶回去的戚大,回村的道路只有这一条,既是碰见了便顺势结伴一同走了,戚大这汉子瞧着要比以往精神上不少,也不似是过去那般木讷沉默了。

“小五和岁哥儿这是刚从镇子里面回来?”戚大露出个憨厚的笑容。

赵岁岁点头:“是啊,大哥怎么回的这么早?”

戚大抓了抓自己的头发,提起这事有些激动又有些懊悔:“今儿个生意好,刚出摊就有个管事过来一齐买走不少,剩的那点没多久就卖干净了。”

昨天他屋里头的还问他要不要多备些面糊,戚大想着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备的多了要是卖不出去可就糟了,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答应,结果却没想到……戚大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要是真如夫郎说的那般多备上一些,今天少说还能再赚上一小把铜板!

回程的路上戚大闷闷后悔了一路,他知道自己脑子不太灵光,大半天的时间都在懊悔为什么没听夫郎的话。

与戚长夜的枣糕铺子相比,这些吃食的利润其实并不算高,准备食材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等也要更大,这也导致几乎整个戚家的人都参与了进来,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戚家上下都忙得热火朝天。

譬如戚家大房这一支,戚大戚二至今还没建立出小家的观念,仍旧习惯于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赚了银子也要统一交给家里面的传统想法,平日里由戚大戚二交替着进到镇子里摆摊,赚来的银钱抽出一部分交给戚老太太,余下的则由他们两家共同平分。

他们出去摆摊的同时家里人也在忙忙碌碌,摊位上用的那些东西哪个不需要提前准备啊?去到山里伐竹削签、在村里面收购菜蛋,甚至于村里面的这些鸡蛋都不太够他们收了,偶尔还要抽几个人到隔壁村买。

虽然利润并不算高,却架不住每日都能卖出不少份数,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合计下来收入其实也很可观,起码要比汉子们去到镇里出卖苦力赚的要多上太多了。

更不用说这份活计还是日日都能去做的,不像是在镇里面接活,能不能接到什么时候能拿到工钱全看运气和主家的品性,哪比得上现在稳定?再怎么说都要比往常的日子好上不少,一连这么长的时间下来各个手里都攒了些银钱。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戚大这个锯嘴葫芦甚至都能主动提起几句话题,他家里的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勤劳懂事,这段时间没少帮着家里大人准备东西,提起他们戚大这个做父亲的满心满眼都是骄傲——一想到只要再努努力家里人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戚大的身上就全是力气,甚至连那大半日的疲惫都仿佛被一笔勾销,恨不得现在就冲进镇里再接着卖上几个时辰。

这些日子戚长夜的精力都放在了宅子上面,每日都是早出晚归的,近乎连着一周的时间都住在了镇子里面,岁哥儿就更不用说了,戚长夜管他管的极严,从不让他单独一人在村里镇上之间往返,好在赵岁岁是个听话的性格,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自打他们相识至今都没遇到矛盾争吵。

这次回来能明显察觉到村里人对他的态度要热情上不少,往常都是畏惧疏远偏多,现下却有不少人都朝着他们的方向靠了过来,甚至还有人主动与他们两个搭起了话。

想来是这段时间见着戚家人都赚到了银子,一个个心里面都动了念头。

戚长夜回村有不少事情要做,到家以后先将车上的东西卸下,拿了早就准备好的给戚老太太准备的物品就离开了院子,赵岁岁与他一起走在这条已经变得格外熟悉的乡间小路上,荒芜的路边长出了不少不知名的花草,五颜六色地点缀在了杂草之中。

戚长夜一手拎着手里的物品,另一只手则与赵岁岁相握,自从他们成亲以后两人间的接触便要亲密上许多。他们也不顾忌路过的村人视线,直接走到了戚家院里,戚老太太早就从戚大那里得知了夫夫两个回来的消息,特意吩咐从邻居那边买一只鸡来招待他们。

换做以前戚老太太是舍不得的,家里每年总共只能赚到那几个铜板,扣掉了要交的税赋以后剩的更是寥寥无几,每一个铜板都要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地掰碎了花。

可是如今却大有不同,虽然今年才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家里面却已经赚到了足有去年大半年的银钱,更不用说她们还在戚长夜那儿租了好几亩的土地来种,明眼人都知晓戚家今年肯定能够过个好年。

这不,戚老太太都敢花银子去邻居家里买东西了!

夫夫两个同家里的人打了招呼,老太太一看见他们两个眉眼间就不自觉地挂上了笑意,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精气神却依旧矍铄,拉着赵岁岁的手便好一顿说。戚长夜并不知道她们两个都在一旁说了什么,但看着赵岁岁越来越红的脸和耳朵大抵也能猜出来些内容。

他们在戚家寒暄了一会儿,没过多久杨溪村长便也匆匆赶了过来,刚刚戚长夜特意叫了戚大去寻他,说是有什么事情要和村长商议。

几个人一起进了正屋,戚长夜拍了拍赵岁岁的后背。

自从那几个官差衙役在戚长夜的成亲当日给他送来了官府赏赐后,村长对于他的态度就发生了极大转变,以前更多的都是做在面子上的客套关系,后来却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与他拉近距离。

只可惜戚长夜在忙起来时连戚老太太都未必能找得到人呢,更不用提他这个村长了,郑村长接连试了几次,最终只得悻悻而归。

戚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若说村长和其他人家一点都不眼红是绝不可能的,一时半会儿地还能压住,时间久了难免不会惹出什么事端出来。且做生意这种事情……老话讲究和气生财,要是一个村里的人都不齐心呢日后总有他们头疼的地方。

“村长叔叔应当已经知晓了戚家在镇上做生意的事情。”戚家的房间并不算大,一行人等全部进来便显得屋中格外拥挤,待到他们全部坐下戚长夜才缓缓开口。

“再怎么说我也算是在这村子里长大的,是杨溪村里的一份子,也想着要尽可能地帮村里人过得更好上一些……”。

赵岁岁坐在他的身边,听他在一旁面不改色地胡诌。

“先前我手上的银钱有限,您也知道我开销大,光是镇上的每月租金都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好在得了姜大人的赠银这才勉强抽出些空闲。”

戚长夜扫视了圈在场众人,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我想在村里办一个工厂,雇佣村里的一些人手来到厂里帮着做活,这样也能算是一份稳定活计,给乡亲们多添一份收入。”

第144章 第 144 章 落榜。

从村尾徐家到山脚戚家一片路上尽是荒地, 除了要进山里砍柴的人外平时根本没人过来,也就是在戚长夜穿越到这个世界后戚家的访客才慢慢地多了起来,零星能见着几个前往戚家做工的人影。

这次的工坊也建在了荒地之上, 因着要在村子里面招募工人的缘故, 村长对于这件事情极为上心,就连那些上了年纪的郑家族老也没有反对,毕竟他们都很清楚一旦厂子建立起来……到底还是族里的人会受益更多。

戚长夜在官府那头有些关系, 跑了一趟就得了许可,村长便带着官差衙役们一寸寸地丈量土地。荒地无法种植粮食,售卖的价格不是很高,总共也没能够花上戚长夜的几两银子——甚至还没戚长夜请人在同福酒楼吃上一顿的花费高。

待到土地更名完毕, 一行人便张罗起了在这上面建造工坊的事情。

这回戚长夜倒没像是给戚家盖房那般一日日地亲自盯着, 反而是更多地将这些事情交到了戚大伯和村长手上,戚大伯有多么靠谱自不用多说, 村长也是个聪明的人,知道这工坊若是能够顺利建成会给村里人带来多大的好处, 这段时间戚家人只是在村子里面收购鸡蛋和青菜就已经让村里人家赚了不少了。

往常带着一大筐菜走上一个多时辰进到镇里, 累死累活才只能赚上寥寥几个铜板,现在却是足不出户就能够把银钱赚了,还不用像在镇上卖货那般费尽了心思磨尽了嘴皮,任谁都知道两种方式哪个更好。

或许是因为赚到了钱, 这些日子村里面的争吵都少了一些, 家家户户走出门时脸上都带着些笑。戚长夜让芳娘夫妇接管了枣糕铺子的大部分事情,因着他们两个就住在镇上不用来回在村里往返的缘故,铺子的营业时间也延长了一些,每日售卖的枣糕数量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以前戚大伯每日会在村子里面固定收上四五百个鸡蛋,现在却已经增到了七百, 更不用说戚家人在镇上做生意也会用到不少。

戚大伯将村子里的这些有意售卖鸡蛋的人家一家家地排序编号,按照顺序上门收购,时至今日整个村里就没有人家没卖过他们,只要攒到了一定数量就能送到戚家那里换成银钱,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上近百枚铜钱进账——听说前段时间村子里的几个婶子甚至结伴去抓了几十只鸡崽回来、想将它们养大卖蛋呢!

除了固定的鸡蛋以外,戚长夜制作酱料的原料及戚家人摆摊用的菜品也要单独在村里收购,这也是戚长夜将村长等人给叫来的原因。青菜可不像鸡蛋这样每家能提供的数量有限,家家菜园里都种了一堆,收的多了势必会产生一些事端,譬如“凭什么先买他家不买我家”、“凭什么他家的菜可以我家的不可以”……这些鸡毛蒜皮的破烂事情势必要有个人来平衡,村长就是最好的选择。

戚长夜已经绘制好了工坊的图纸,这次的工坊倒是不能像戚家建房那样全部都用青砖碧瓦了,否则按照工坊的面积怕是得定上几十万块砖去,光是这些砖瓦的花费就是一个天价数字,虽说戚长夜手里攒了些银钱,但也不是这么花的。

工坊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泥土房子,单是在他们的村子里面就雇佣了五十几个汉子,盖房期间同样也要兼顾着各家各户在地里的农活,时不时地就要放一天假让汉子们回家下地劳作,一来二去地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反正工钱都是日结的,工坊再重要也不能耽误了村民们的耕种,这点戚长夜也很是清楚,反正他也不是很急,等到工坊彻底建成时……都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工坊面积极大,被戚长夜暂时划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用来制作蜡烛一个用来制作酱料。蜡烛那边的人数较少,总共只招了六个人做工,酱料处则恰恰相反,一口气在村子里面招募走了十五个人。

普通工人每月可得三百铜板,中午统一包顿午饭,逢年过节也都会有年礼节礼发放,小徐娘子就是第一批被招进酱料作坊的十五人之一。戚长夜又从酱料工坊里抽了两个人去准备每天枣糕铺子要用的材料,不大一会儿就将这二十一人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戚家出售的这些物品至今只有赵岁岁一人从头到尾看过方子,工坊众人做工时日尚短,戚长夜并不信任他们,是以很多商品的最后一步都是由着戚长夜或者赵岁岁来亲手完成的,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戚长夜想着等过上一段时间就再去镇里的牙行里面走上一圈。

总之他们忙碌了许久,等到一切都暂且告一段落时……半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路边的树叶都已经枯黄了。

戚家工坊也已经在周边县镇里打出了不小的名气。

这些日子戚长夜一直将精力放在了酱料的密封和保质存储上,这朝代本就不便运输,路途稍稍远上一些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辣椒蒜蓉番茄酱等又不像是虾酱那般存在着大量盐分可以保质,冬天还能好上一些,盛夏季节开封以后余下的便很难保存。

戚长夜为此已经想了不少方法,系统商城里的书籍也被他接连兑换了不少,一连数日研究下来终于见到些许成效,刚好赶上戚老太太的八十大寿,赵岁岁便想借此机会劝他好好放松一下。

除了最开始的骡子以外,岁哥儿又给家里添置了辆新的马车,马匹是由歩大当家从外头带来的,戚长夜一见就喜欢极了。夫夫两个带着桐哥儿一起回了村子,先是检查了下工坊的运转,再是朝着村长那里走了一圈,忙完该做的事情以后戚长夜又和几个村人进到里屋谈起事情,赵岁岁便和工坊里的几个哥儿妇人闲聊起来。

“你听说隔壁杨东村的事了吗?”小徐娘子坐在他的身边,嘴上不停手上也同样没有闲着,一边做活一边同赵岁岁闲聊起来。

小徐娘子在这工坊过的可谓是如鱼得水,她这人本就勤劳能干做事爽利,大事小情都格外认真,没过多久就被提拔成了个小管事和渔哥儿一起管着工坊。

这大半年来工坊的规模逐渐扩大,先后又在村里招了两次工人,这回倒没仅局限于杨溪村这一个村子,其他村的人也被适当挑选了几个。

其中就有一个许多年前嫁到了杨东村的杨溪村妇人,赵岁岁见其确实是个干活的人便将她给留了下来,她自己也格外珍惜这份活计,尽管两个村子之间相隔了一段不远的距离,却也仍旧日日上工风雨无阻,来的甚至要比那些住在村子里的人还要更早上一些。

小徐娘子是个喜欢热闹的,这人自到工坊做工至今不过几月的时间,小徐娘子便已与她熟络起来,平日里常常和她聚在一处闲聊一些家长里短,近些日子杨东村发生的那些事情更是被她给打听了个明明白白。

赵岁岁连村里的琐事都不太清楚呢,更不用说是已经很久没再去过的杨东村了,他正翻看着手里的工坊册录,闻言随口应了一声:“什么事?”

小徐娘子朝他的身边挪了几步:“就是杨东村的那个袁童生一家啊!”

赵岁岁的动作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