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叶嘉宜开口她就道:“既然你爸有心,那嘉宜你就多吃点。”
叶嘉宜跟章敏是一样的想法。
她点头道:“好,谢谢爸。”
她跟叶东盛挥手告别,跟着章敏散步回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行了,你放着,我慢慢收拾。”章敏挡住叶嘉宜收拾碗筷的手。
叶嘉宜只好停手:“妈,明天估分,后天我我想去S市。”
章敏抬起头来:“明天就去?不多在家休息两天?”
“之前我爸不是给了我两万块钱买电脑吗?我上次去S市时把钱全投股市了。现在我想去看看。如果赚了钱就把股票全抛出去。”叶嘉宜扔出一枚重磅炸弹。
章敏手里的碗差点没摔出去。
她瞪大眼睛望着叶嘉宜,张嘴想说话,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股市是个大坑,这几年多少人因为炒股赔得裤衩都不剩,S市股市门前跳楼的也不是没有。熊市来临后大家都谈股色变。
但钱都投进去了,事已至此,她劝说责怪还有什么意义?
再说,这是叶东盛给孩子买电脑的钱,她这个前妻对这笔钱根本没有置喙的权利。除了让孩子不快,把孩子推远,没有任何用处。
她强堆出一个笑容:“那就明天去看看。”
她实在不放心,担心女儿亏了钱做出傻事,又补充一句:“咱俩一起去。”
叶嘉宜没拒绝她的同行。
她想让章敏亲眼看看她是怎么赚到钱的,免得章敏担心她这钱来路不正,念叨个没完。
叶嘉宜说干就干,两人收拾好屋子,骑车去火车站买了火车票。第二天早上八点,叶嘉宜在火车站公用电话亭给叶东盛的BP机留了个言,就跟章敏登上了火车。
到S市后才上午十点,叶嘉宜打了辆出租车,直奔证券交易所。
两万块钱不是小数,尤其对于现在身上没什么钱,女儿上大学的钱还没着落的章敏来说,这笔钱尤为重要。
所以明知自己对这笔钱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利,章敏还是忍不住问道:“嘉宜,你怎么想着要买股票的?”
第46章 “报纸金融版天天刊登消息,我研究了好一阵子,就想买点试试。”叶嘉宜……
“报纸金融版天天刊登消息,我研究了好一阵子,就想买点试试。”叶嘉宜望着窗外的街景,回道。
出租车司机透过后视镜看了叶嘉宜一眼,笑呵呵地道:“小姑娘,现在股市行情不好,入市要谨慎啊。”
“是啊是啊。”章敏赶紧应和道,“我看报纸上说,这些年很多人都在股市上亏了钱。”
担心女儿接受不了两万块钱没了的打击,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她又道:“那两万块钱是你爸给你买电脑的,要是亏了,你就当买了电脑,然后电脑质量不好坏了,别太较真。”
“放心吧妈,我知道的。亏还是赚,我都有心理准备。”叶嘉宜道。
熊市的证券交易所特别冷清,大厅里都没什么人。
叶嘉宜先在大厅的电脑上操作了一番,查了查自己的账户,发现账户上显示有31705元,顿时高兴不已。
“嘉宜,这是……”章敏反复看了几遍,又数了数个十百千万后,瞪大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你这是挣钱了?不是都说现在炒股都是赔钱的吗?”她喃喃道。
叶嘉宜朝她一笑,没回答她的问题,转身去了窗口,把证件递给里面的工作人员:“我要把股票都抛掉。”
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操作了一番,看到上面的短短几个数字时,不由瞳孔一缩,抬起头来看了叶嘉宜一眼。
S市是国际大都市,什么样的有钱人工作人员没见过?叶嘉宜这几万块钱在他眼里连“有钱”二字都算不上。
但熊市一片绿,绝大多数账户都是亏损的情况下,叶嘉宜却在几万只股里挑了一只曲线向上的股,而且她买一次,两个月时间就赚了一万多块钱,这种情况就很少见了。
这人绝对是得了什么内部消息,特意找这只股买的。
“都抛掉吗?”他嘴里问着话,心里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都抛掉。”
工作人员没多言,在电脑上操作了一番,跟叶嘉宜核对了一下价格,把股票挂了上去。
熊市炒股的人少,很多股票抛出后挂很久都卖不出去。
但叶嘉宜这只股逆大盘而涨,势头良好,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被大家看好。
所以挂上去没两分钟,她手上的股票就卖出去了。
叶嘉宜又把钱提了出来。
出了证券交易所,叶嘉宜找了家银行,把三万块钱存了进去,手上只留了一千七。
她高兴地挽住了章敏的胳膊:“走吧,咱们去吃饭,我请客。”
记忆里是一回事,真正拿到钱又是另一回事。
叶嘉宜之前是有些担忧的,生怕实现跟记忆有出入,或者这个穿书世界跟她的前世有出入,让这笔钱打了水漂。
如果挣不到钱反而亏了,那她的创业之路要艰难许多。没有本钱,她就得白手起家,跟吴晴芳那样一点一点的挣钱。
可她没有那样的时间,她还得上大学。
现在落袋为安,她的心也落到了肚子里。
章敏虽然也高兴,但她又有些担忧:“嘉宜,虽然这次赚了钱,但不是次次那么幸运。因为炒股跳楼的不少。你以后还是别炒了吧。”
“放心。”叶嘉宜给她吃颗定心丸,“我就是上次来S市时,遇到几个外国人,听他们的谈话是有意收购这家公司,而且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电脑买了我也就是上上网,没什么大用。但明明知道大利好消息却不赚一把,怎么对得起我这运气。所以我咬咬牙就买了这支股。你放心,以后我不碰股市了,至少熊市里不碰。”
听她这么说,章敏才放下心来。
虽说挣了一笔,但用钱的地方很多,母女俩也没去高档餐厅,就在路边找了家比较干净,客人不少的餐馆吃了一顿。
“一会儿去哪儿?”
女儿太有主见,行事也十分靠谱,章敏现在已经习惯听女儿的安排了。
原来资金没到手,一切计划都是空谈,所以叶嘉宜没跟章敏说过创业计划。
这会儿她也不瞒着了:“你不是一直想找个事儿做吗?我想了想,觉得你开奶茶店最合适。不会太劳累,赚钱也多。”
“奶茶店?”章敏疑惑,“卖什么?草原人喝的奶茶?咱们这地方的人,不爱喝吧?”
“不是。等回家我做给你喝就知道了。”
现在国内还没有奶茶店。
国内第一家奶茶店要到明年,也就是1999年在广州诞生;S市更迟,第一家奶茶店要到2004年才在昌里路开业。
市场空白,叶嘉宜这时候开奶茶店,可以想见生意会有多火爆。
现在呆在喧嚣的餐馆里,隔墙有耳,叶嘉宜自然不会跟章敏描述奶茶是什么样的。
买单的时候,叶嘉宜向老板打听,发现后世专门卖机电产品的那一片区域还是一片田野,叶嘉宜打消了直接去买封口机的念头。
她拦了一辆出租车,报了一个地址。
“咱们这是去哪儿?”章敏疑惑地问道。
叶嘉宜解释:“我想去订制一种小机器。上次我不是跟解叔来了S市吗?当时就打听过。现在过去看看。”
半个小时后,出租车越走越荒,车窗外都能看到田野了。
章敏心里有些慌。
娘儿俩手无缚鸡之力,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说别的,光是这个司机如有歹意,她们母女俩就得出意外。
她不敢声张,只是扯了扯叶嘉宜的衣袖,眨了眨眼睛朝她询问。
叶嘉宜朝她一笑,出声道:“妈,马上就到了。出发前我给三伯打了电话,三伯说叫堂哥骑自行车来迎咱们。我说咱又不是没去过他家,用不着迎。但三伯一向客气,肯定不听我的。所以没准一会儿路上就遇着大堂哥或二堂哥,你注意着点那边窗外,别错过了。”
上次来S市,她就买了一张地图,当时十分感慨二十一世纪的S市跟现在的S市差得极远。
以前十分繁华热闹的地段,现在还是一片田野。以前叫什么路什么街,现在叫什么乡什么村。
打车前她就对照过地图,照着地图上的村落名称说的目的地。所以对于窗外的情景,她心里是有数的。
章敏一听叶嘉宜的说辞,顿时心领神会,赶紧附和道:“是嘛?那太好了。”
她又道:“有一阵没见你两个堂哥了,不知道是不是又长壮了。上回见的时候我就吓了一跳,虎背熊腰的,跟两年前简直是两个人。”
母女俩瞎扯了一阵,话里话外都透着对前面村落和亲戚一家的熟稔。
说话间,出租车前窗处就显现出一片房屋来,眼尖的叶嘉宜很快就发现位于村头路边处的院子门口挂了一个牌子,上面似乎有“鸿星机械厂”字样。
看着越来越近的厂子,模样跟她前世在照片上看到的一模一样,叶嘉宜鼻头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因为是穿书,她一直以为这个世界是一方小世界,跟她前世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可看到这个跟农家院落一般的机械厂,她不确定了。
因为这鸿星机械厂她前世熟知,穿的这本小说里却没有写。
在前世,鸿星机械厂是一九九六年成立的私营小厂子,后来逐步发展成了集团公司。厂子发展后搬出去了,原厂址留了下来,做了销售中心。
她姨夫曾在这里做了十几年的销售主管,他们一家在附近买了房子。叶嘉宜大学就在S市念的,后来甚至在这里买了房。她经常跑小姨家。
这个销售中心,她不止来过一次。
不过当时这一片十分繁华,高楼林立,店铺鳞次栉比,还建了几所普通高校。
她叫出租车司机来这里,也是碰碰运气,看看前世已经成立了的机械厂,是否在这个书中世界存在。
没想到,它存在,它真的存在!
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不是一方小世界,而她回溯到了九十年代?她的亲人也在这里,她能找到还在读大学的父母呢?
没一会儿,出租车就缓缓停在了这个厂门口,司机转头问道:“是这里吗?”
“是的。”叶嘉宜将翻涌的情绪强压了下去。
她没急着下车,看了一眼计程表,数出钱递给司机,又问:“师傅,我们跟亲戚说点事就走,不会耽误很长时间。你看能不能在这里等等我们。最多一小时,我们就回市区去。”
“不行不行,一小时太久了。”司机一口回绝,“我最多等十五分钟。”
开玩笑。刚才听这母女俩说话,似乎是来走亲戚的。万一亲戚留饭不让她们走,他不是白白在这里浪费一个小时?
叶嘉宜又掏出五块钱:“这是我们的定金。我们先进去确定一下。如果确定要你等一小时,半小时后我妈会出来再付你十块钱。回程的车费另外算,这十五块钱就算你等我们的费用。”
司机犹豫了片刻,就答应了下来:“行吧。不过不能超过一小时哈。超过一小时我就开车走了。”
远程出租是个好活儿。一来一回七十六块,再加上这十五块钱,半天时间挣的差不多是他一天的收入了。
第47章 章敏见叶嘉宜多花十五块留住司机,她也挺高兴。刚才防着出租机……
章敏见叶嘉宜多花十五块留住司机,她也挺高兴。
刚才防着出租机司机,现在要防的就是这村里人了。
荒郊野外,人生地不熟的,出租车司机在这里,村里人也不敢起歹念。
母女两人下了车,叶嘉宜率先朝机械厂里走去。
院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就见院子很大,占地有两三亩的样子。
院子的东边建了几间砖瓦房,门前用水泥铺了一个四五十平米的坝子。看门口堆放的杂物和廊下*晾的衣服,应该是人住的地方。不过此时院子里没人。
坝子的西边,隔着一片狭长的菜地,用土砖建了一间占地面积比较大的屋子。那“轰轰”的机器声响,正是从这间屋子发出来的。
“有人吗?有人在家吗?”
叶嘉宜朝里面喊了两声,没见人出来。
她等了一会儿,又喊了几声,估摸着厂房里的人听不见,正打算进去直接找人,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你们找谁?”
叶嘉宜转头一看,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手里提着个篮子,背上背着个孩子,身边还跟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正警惕地望着她们。
叶嘉宜连忙道:“我们是来订购机械制品的。”
女人一喜,连忙堆起笑脸,热情道:“来来,快请进。”又吩咐,“小喜,去叫你爸过来。”
小女孩飞快朝厂房跑去。
等叶嘉宜一行人在简陋的堂屋坐下,一个三十来岁戴着眼镜的男人走了进来。
女人一脸喜意地迎上去:“国庆,这两位是来订购机械的。”
叶嘉宜站起来自我介绍:“我叫叶嘉宜,这是我妈章敏。”
见她没有伸手要握手的意思,男人也没伸手,只介绍道:“我叫赵国庆,是鸿星机械厂的厂长。”说话间还带着些局促。
女人担心客人看轻自家男人,连忙在旁边介绍道:“国庆是大学毕业的,原来是S市第七机械厂的高级技术员。这不下岗了,他和几个同事买了厂里的机器,在家里接活儿。”
赵国庆!
连名字和原单位都对得上号!
叶嘉宜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问道:“我想定制两台封口机,你这里能做吗?”
赵国庆本来还以为来谈事的是章敏,这会儿见章敏不说话,倒是这位十分年轻的女孩子开口,他诧异了一瞬。
不过他没多言,也没有看不起叶嘉宜的意思,向叶嘉宜问道:“封口机?是做什么用的?”
叶嘉宜把封口机的作用描述了一遍,强调道:“不能太大,要轻薄一点。”
这年头国营厂出品的东西都讲究用料扎实,质量好,但一来笨重,二来也贵。她担心赵国庆的思维还没从国营厂的产品里跳出来。
赵国庆思忖片刻,站起来道:“你稍等一会儿。”便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他带了个个子矮小、外貌不扬的小伙子过来,介绍道:“这是我们厂的产品设计师,刘昌明。”
刘昌明有些腼腆。他微红着脸问了一声好,就走到桌边,把稿纸铺开。
赵国庆道:“还得麻烦叶同志再说一遍你的要求。”
叶嘉宜前世自然是看过和用过封口机的,这一回描述得更详尽。
刘昌明照着她的描述写写画画,改过两三稿后,成功的封口机图纸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对,就这样。”叶嘉宜肯定道。
“我还需要相应型号的封口塑料膜和杯子,你们认识塑料厂的人吗?”她又问道。
“这个没问题。我认识塑料厂的人,一会儿可以给电话你联系,让他们生产相应的塑料膜和杯子。”
叶嘉宜又道:“塑料要安全食品级的。”
“这个你放心,他们生产的塑料就是用于食品包装的。”
叶嘉宜这才放下心来,指着图纸赵国庆:“这机器什么价格?”
“你稍等,我们要商量一下,核算下价格。”赵国庆叮嘱妻子张芳好好招待客人,就带着刘昌明走了出去。
张芳热情地给两人添了一遍茶水:“我们这里偏僻,你们来一趟不容易,中午在这里吃饭吧。我去杀只鸡。”
“不了嫂子。”叶嘉宜赶紧拒绝,“出租车司机还在门口等着呢,中午我们还有事,一会儿就走。”
她抬手看了一下表,转头对章敏道:“妈,你去跟司机说一声。”又问张芳,“嫂子能不能带参观一下你们厂?”
“啊这……好的好的。”张芳嘴上答应着,却忍不住回头朝门口看了一眼,似乎想征求丈夫的意见。
三人出了堂屋,就看到张国庆、刘昌明和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站在菜地边低声说话。
听到叶嘉宜要参观厂房,三人对视一眼。
张国庆横横心,对叶嘉宜道:“我们下岗后用安置费和积蓄买了厂里两台机器,扩建了我家牛棚做的厂房,地方简陋,条件确实不好。”
“但我们都是国营厂的技术骨干,平时也承接大厂的零件加工。叶同志、章同志你们放心,你们要的封口机我一定保质保量地给你们做出来,价格上也给你们优惠。”
叶嘉宜是看过鸿星机械厂的宣传栏的,知道赵国庆算是白手起家。同时她也明白创业初期的艰难。
她来参观厂房,不是不信任赵国庆,更不是为了挑刺,而是有别的想法。
比如,投资。
不过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她手上的钱不多,得留着开奶茶店。另外,她跟赵国庆之间,也需要一个了解和彼此信任的过程。
“好的,我知道。我就是想看看,了解了解。”她满面笑容地道。
赵国庆闻言也不好再拦着,只得忐忑不安地陪着叶嘉宜参观了厂房。
厂房确实非常简陋,偌大的厂房里就摆放着两台不大机器,显得十分空旷。地就是夯实的泥土地,不过打扫得很干净,厂房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材料。
叶嘉宜看了两眼,就知道他们还承接了一些零件加工的活计。她没说什么,走了一圈就又回到了堂屋里。
赵国庆一直在观察叶嘉宜的表情,可他愣是没从这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脸上看出什么端倪。
他把心一横,道:“你这封口机没有现成的图纸,我们还得设计和反复试验打磨,钢材成本也在那里。看在你这么远找上门的份上,我们就收你成本价,一台五百元怎么样?”
一台五百元,算是在叶嘉宜的预期之中。
她道:“行。不过以后我要做这样的机器,你都得给我这个价;而且你们要做这个机器给别人,得给我百分之三的提成。毕竟图纸虽是你们画的,却是我提的思路。”
赵国庆听到这话不光不恼,反而很高兴。
其实这样一台机器,有些部件他们还做不了,得拿去别的厂做,成本都得差不多四百元,自己只赚一百元,这是赵国庆为了留住这个客户给出的最低心理价位。
现在做一台机器,还要分给叶嘉宜十五元,机械厂只赚七十五元,其实是很不划算的。
但赵国庆此时并没意识到封口机以后的销路。这种机器除了眼前这位,还会有谁要呢?
倒是这姑娘口风里透出,她还会继续购买这种机器,这怎么不让赵国庆高兴?
鸿星机械厂成立大半年来,一直靠给大厂做零件赚些辛苦钱支撑着。叶嘉宜还是第一个找上门做机器的。
这个客户,他必须留住。
“可以,没问题。”赵国庆痛快道。
双方签订了合同,叶嘉宜交了二百元定金。
叶嘉宜又向赵国庆打听榨汁机和搅拌机,以及桶装冷饮机的情况。
她资金有限,又是第一次开店做生意,虽然对奶茶这种新出现的饮品有信心,但生意是要一步一步做的,投资不宜太大。
现在是下岗人员多、机械昂贵的年代,能手工做的就手工完成了,她并不打算买太多机器。店里再配个榨汁机和两三个冷饮桶,就可以开业了。
赵国庆来了精神:“这些机器我们都可以做。你放心,价钱绝对优惠。”
叶嘉宜却不打算在赵国庆这里做。
这时候的封口机,还是工厂里所用,机型大,不适合用在奶茶店里。所以她得来定制。但榨汁机和搅拌机市面上已有了,产品成熟,流水生产线出来的,价格不会比赵国庆他们做的更贵。
所以就算需要,她也倾向于买现成的。
不过这话不能这么跟赵国庆说。
“我这店还没开张,生意怎么样还不知道。所以其他的我先不买,先雇人手工榨汁和搅拌,现在打听一下只是做到心里有数。等生意走上正轨赚钱了,我再定作此类机器。”这是实话,她确实还不打算买。
赵国庆这段时间,可是尝尽了创业的艰辛。叶嘉宜这话一说,他深为赞同。
“确实该这样。”他点头道,“那等你需要的时候,尽管找我们。我们肯定以最优惠的价钱,给你做最好质量的产品。”
“行,那封口机的事,就拜托你们了。”叶嘉宜站起来告辞。
第48章 回到S市她们住的旅馆还是中午,吃过饭,叶嘉宜带着章敏又去了塑料厂,……
回到S市她们住的旅馆还是中午,吃过饭,叶嘉宜带着章敏又去了塑料厂,订制了封口机用的封口膜和杯子。
接下她凭着她记忆,去了好几个地方,将奶茶需要的原料买齐。
茶叶这些东西可以在H市买,但奶茶要用到的植脂末、糖浆、抹茶粉等原料,H市不一定有,她得在S市这个大城市寻找并购买。
现在可不是后世,网购方便快捷,需要什么只要在网站搜索,就会出现你想要的东西。现在买东西麻烦得多,有时候就跟大海捞针似的,让叶嘉宜无限怀念后世的某宝。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跑了两三天,她终于将需要用到的东西买齐,并留下了店家的电话号码,以便以后订货。
第三天下午四点钟,母女俩提着大包小包直奔火车站,买票上了回H市的火车。
叶嘉宜高考完第二天就跟章敏去了S市,一中的房子还没来得及收拾退租,两人就回了一中。
洗了澡从浴室出来,叶嘉宜见章敏在收拾东西,道:“妈,如果你觉得住在纺织厂人多嘴杂不清静,不如继续住外边。黄老师要收房,你再另外租个房子。不限地点远近,想要租到合意的房子应该不难的。”
“不用不用。”章敏连连摇头,“没什么不清静的。出轨的是你爸又不是我,我还能怕别人说闲话?再说你不是要在一楼开店吗?住家里多方便,还省钱。”
“那倒是。”叶嘉宜特别欣赏章敏这性格和心态,也特别庆幸穿书后遇着的是这样的妈。
“这个奶茶店开起来后,让舅妈来打理。等我开学后,你就跟我去S市,咱们在学校附近也开一家奶茶店。”
章敏当初也是跟着叶东盛创业的,深知做生意急不得,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否则就容易摔大跟斗。
她皱眉道:“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要不等这家店赚钱、我也积累点经验了,再去S市开店?”
她语重心长:“你手里的钱看着多,却经不起折腾。S市铺面租金贵,成本高。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最好不要去试。”
叶嘉宜摇头:“舅妈卖饭团,是不是一下子有人跟风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抢占先机。别人看咱们开奶茶店赚钱,赶紧跑去S市开,个个都开,咱们再跟着开就落了下风。”
“等别人的品牌做起来了,就算我奶茶店的口味比别人的好,也落了下风。我必须做第一个在S市开奶茶店的人,把牌子做响,以后才能把这个事做大。我准备把奶茶连锁店开遍全国。”
她这么一说,震惊于女儿雄心壮志之余,章敏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可不是?现在有好几家跟风卖饭团的。但因为吴晴芳是第一个开卖的,别人都觉得她才是正宗,有人跑老远去她那里买,跟风的人虽然多,但饭团生意最好的还是吴晴芳。
奶茶是叶嘉宜想出来的。如果因为自己的保守,让女儿被别人抢了创意和先机,那她的胆小就拖了女儿的后腿。
“妈不懂这些,你想好了就去做吧。”她果断改口。
反正女儿还有服装厂一半的股份,又考上了大学。就算这三万块钱做生意亏了本,女儿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这么一想,章敏更安心了。决定以后再也不对女儿的生意指手划脚。就她这点本事,别把女儿带沟里去了。
第二天章敏去找了黄老师退了租,带着叶嘉宜搬回了纺织厂家属楼。
“哎哟,你们可算是回来了。”陈大妈看到母女两人,满脸惊喜。
得知叶嘉宜去一中复读,章敏还特意跑到一中租了个房子陪读,家属院里说什么的都有。基本上都说叶嘉宜是瞎折腾——以前读书成绩就不好,现在工作大半年了又说复读,复读一两个月就要参加高考,这不白花钱去搞笑么?
大家又说,章敏这怕是因为离婚,没脸在家属院呆下去,借着这个理由避出去,拿闺女高考当幌子呢。
陈大妈倒是盼着母女俩好,但内心深处也觉得这些说法有道理。
看到两人大包小包的,她又问:“这是搬回来了?嘉宜参加高考了吗?这是考完了?”
“嗯,考完了,搬回来了。”章敏礼貌地朝她笑笑,提着东西上了楼。
“来,我帮你拿点。”陈大妈不容拒绝地从叶嘉宜手上抢过一床毛巾被。
一面跟着章敏往楼上走,她一面又问:“章敏你知道吗?王春家把房子卖出去了,买房的是市政府的人,姓陈。你应该认识,她女儿以前还常来找你家嘉宜玩。”
章敏点头笑道:“知道,叫陈娴是吧?她女儿跟我家嘉宜是好朋友。她还是听我说王春家转让房子,这才买下来的。”
“原来是这样。”陈大妈恍然,又打探道,“她在市政府分了房子的吧?怎么还买这个?原先有一对小夫妻租了住,前几天又搬走了。”
对这问题,章敏早就想好说辞了:“好像是给孩子备着,盼着女儿大学毕业后回来呢。她就一个孩子,不想让她远嫁,备着房子,孩子更愿意回来。”
“哦哦,是这样。唉,还是有钱好啊,跟以前的大户人家一样出嫁能陪嫁房子。”
章敏又道:“那对小夫妻搬走的事我也知道。在陈娴买下这房子时我就跟她说过,要租她的房子做点小生意。那对小夫妻就是来暂住的。这不,我现在有空了,他们就搬走了。”
“你要在那房子做生意?这怎么做呀?”陈大妈吃了一惊。
“把楼梯口封住,把院子围墙打开。陈娴她在工商局有熟人,申请后政策上是允许这么做的。陈大妈你放心,我不做烟熏火燎的生意,早迟晚上六七点就关门,不影响大家。”
说完章敏又道:“不过这事陈大妈你先别跟大家说,免得惹麻烦。”
“好,放心,我不说。”
送走陈大妈,把门关上,章敏和叶嘉宜相视一笑。
陈大妈还算嘴严,但这么大个事儿,她是憋不住要往外透露点风声的,只不过不会指明那套房子,也不会把章敏扯进话题里来。
而叶嘉宜和章敏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又不至于闹到她们头上。
叶东盛大概对这个女儿还挺上心,特意在家属楼里安排了眼线。叶嘉宜到家没多久,BP机上就接到了叶东盛的问候,并说请她去外面吃大餐。
叶嘉宜回了个电话:“不了爸,我这两天累了,想好好休息。”
“哦哦,那你好好休息。等你休息好了,爸再接你出来吃饭。”
这会儿的话筒都有些漏音,章敏闻言嗤笑一声:“你爸还有心情带你出去吃饭呀?”
叶嘉宜一听来了精神:“怎么?他日子过得不顺?”
“那可不。”
章敏可是有许多内线在东盛服装厂的,对于住在服装厂里的那对婆媳的情况了如指掌。
“你奶奶还想拿压制我的那一套压制杨小三,杨小三仗着怀孕反击回去,婆媳两个斗得有来有往的。”章敏“啧啧”两声,满脸的兴灾乐祸。
“不过人家手段高着呢,整天在你爸面前装柔弱。你爸觉得她可怜,可不得转头指责你奶奶吗?你奶能让你爸有好日子过?老太太整天哭天抢地,骂你爸不孝。你爸这日子过得呀,鸡飞狗跳都不足以形容。”
章敏说完长叹一声:“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以前实在是太傻了。”
光知道自己受气,自己消化叶老太的气,不让叶东盛烦心,想让他专心搞事业。
结果人家事业是搞上去了,转头却以“不贤惠”跟她离婚了。
要不是女儿提醒她,她这会儿真要憋屈死!
“妈,你的才能以前是完全被我爸压制住了。现在离开了他,你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准过几年,你的事业干得比我爸还大。到时候就让他后悔去吧。”
章敏笑着嗔她一眼:“你就会给我灌迷魂汤。”
下午,叶嘉宜就跟章敏去了外婆家。
第49章 傍晚,陈磊面无表情地挑着碗里的米粒。陈磊……
傍晚,陈磊面无表情地挑着碗里的米粒。
陈磊的母亲赵玉慧正喋喋不休地说着话:“……我问过一中的老师了,嘉宜估分可是估了五百五十八分。要知道去年的文科高考的重本线是五百二十九,她的估分竟然高出了三十分。”
她抬头看了儿子一眼,继续道:“就算今年的题目难度低一点,她这个成绩,就算上了不清北,福旦大学是肯定没问题的。”
说完想说的话,看到儿子仍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死样子,赵玉慧松了一口气之余,心情又十分复杂。
儿子跟叶嘉宜是一块儿长大的。
不过大概是男女兴趣不同,又加上相差两岁,不在同一年级,陈磊和叶嘉宜打小就不在一块儿玩。两人之间就是见面打个招呼的交情。
可不知怎么回事,最近两人老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儿子还一出门就好几天,说是帮叶嘉宜办事,问他他啥也不说,口风紧得很。
赵玉慧乍一知道这情况时还心头暗喜。
叶嘉宜长得漂亮,虽然娇生惯养了一些,但性格直率天真,比那种有心机、爱计较的女生不知强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叶东盛开着厂子,家里有钱,叶嘉宜有工作。要是陈磊和叶嘉宜谈对象,别的不说,陈磊的工作就不用发愁了。
后来叶嘉宜去复读,听说成绩还挺好,她又担心起儿子来,生怕儿子失恋后大受打击。
现在看儿子这样子,是根本就没开窍,跟叶嘉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陈大妈完全没往那处想。
叶东盛和章敏把叶嘉宜看得跟眼珠子一样,家里又有钱,怎么会让女儿嫁给没学历没工作的孙子?
她叹了口气后回应道:“嘉宜是咱们看着长大的,她以前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她现在这么上进,怕是被父母离婚刺激的。要我说啊,这种上进不要也罢。”
陈磊扒完最后一口饭:“我吃饱了。”放下碗筷换了鞋,就急匆匆出了门。
“这小子,一天天着急忙慌的,不知道忙些什么。”赵玉慧抱怨着,看向丈夫,“老钱那里回话了吗?他那里要不要人?”
陈磊的爸爸陈学军闷声道:“问了,说效益不好,目前不招人。”
几人齐齐叹了口气。
现在下岗的人太多,想要给陈磊找个工作,实在不容易。
叶嘉宜吃了饭正准备下楼找陈磊,出了门就看到他正坐在楼下石凳上。
“磊子哥。”她叫了一声。
陈磊抬起头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嘉宜你回来了?”
叶嘉宜对他挥了一下手,就噔噔噔地跑下了楼。
下楼后她带着陈磊走远了些,这才道:“磊子哥,我正要找你呢。”
陈磊装作不在意地问道:“什么事?”心里却暗暗高兴。
前段时间叶嘉宜去一中复读了,陈磊又恢复了到处混的生活。
没办法,他爸妈到处托人帮他找工作,却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除了跟狐朋狗友天天满街溜达,他不知道能干什么。
倒是前段时间叶嘉宜请他帮忙,让他有事可做,也让他拥有了平生第一笔收入。
最重要的是,这位邻居妹妹别看年纪小,却十分有主见。仿佛无论什么事,她都有自己的既定目标,并且坚定地朝目标前进。
处于人生茫然期、身边的朋友也同样茫然期的陈磊很愿意跟叶嘉宜相处。
“我妈租下了王春家那处房子,你听说了吧?”
陈磊点头:“听说了。”
“我打算把围墙打通,将楼道堵上,再把屋子里的非承重墙都打掉,刷白,铺地砖。这活儿,你和你朋友能做吗?”叶嘉宜正色问道。
陈磊诧异了一瞬,就兴奋起来,两眼放光。
他太需要干活赚钱,以证明自己不是废物了。
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认真想了想,这才点头道:“没问题。我有个朋友,这半年都是在工地上干活,这些活儿他都熟。由他带着,我跟赵广博一起干,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按你的要求把房子收拾出来。”
“行。”叶嘉宜点头,从兜里掏出钥匙和三百块钱递过去,“钱你拿去买材料,不够再问我要。这活干完我给你们二百块钱的辛苦费。”
“好的,没问题。”陈磊喜出望外。
他就知道叶嘉宜找他,准有好事!
钱不钱的其实无所谓,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更何况他喜欢叶嘉宜这个邻居小妹妹,愿意帮她做事情。最重要是的有事情做,心里踏实。
而叶嘉宜从不让他做白工,让他的付出有一定的价值,这更让他心里熨帖。
“我一会儿去找我兄弟,明天就动工。”
“你们最好先封门,再打墙;在这道门封住之前,你最好不要出现在这里。”叶嘉宜又道。
陈磊连连点头:“我明白。我让他们明早五点就过来封门。”
要是让家属区的人看到他们封门,没准就要拦住他们不让他们动手。看到他也在这群人里,他家绝对不得安宁。
“我跟我妈一早就去外婆家,有事你call我。”
“好的。”
第二天一早,叶嘉宜跟章敏去了章外婆家,呆了一个上午,吃了中午饭才回来。
到了楼下,果然看到一群人对着王春家的那套房子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嘉宜好像有个BP机吧?你们谁呼她一下?实在不行就给叶东盛打电话。”
“干嘛给叶东盛打电话?这套房子是章敏出钱租下的,跟他没关系。”陈大妈不赞成地道。
叶嘉宜跟章敏对视一眼,走了过去,果然看到一楼那房子的门被封住了,里面传出“砰砰砰”地敲墙声,显然陈磊他们已经在砸院子的墙了。
“章敏,哎哟,章敏你可回来了。”有人一转头看到章敏,顿时叫了起来。
所有人都转过头来。
“怎么回事啊?这套房子不是你租下了吗?怎么有人把门封了,还砸墙啊?”
“对,是我租下的。我这不是离婚了,又没工作,还得供嘉宜上大学吗?正好这房子临街,就想用它做个小买卖。”章敏大大方方地道,“这道门封了,不让人从这里出进;朝里的窗户我也会用铁条悍死,以免影响家属区的安全。”
众人面面相觑。
“这家住楼是不允许开店的吧?又吵又闹、烟熏火燎的,不是影响我们大伙儿吗?”
说话的一楼另一家住户的儿媳妇李丽珍。
章敏笑道:“放心,我不在这里开饭店,也不会有吵吵闹闹的事发生。”
“那是卖什么啊?”大家很是好奇。
“喝的,冷饮。”
章敏说完又客气道:“大家到时候可得来照顾生意,捧捧场啊。”
一听这话,邻居们顿时没了再打听下去的兴趣。
就算离婚了,章敏也是这栋楼里最有钱的。没看这房子说买就买了吗?一万多块钱呢!
现在又要开店。到时候还不得每天往兜里数钱?
都这么有钱了,还盯着他们这些下岗工人口袋里的三瓜两枣,让他们照顾生意,真是贪心得没边儿。
“哈哈,一定一定。”有人敷衍地打哈哈。
有人则找借口:“你要卖别的还好。卖冷饮,我怕是不行。我这胃不好,喝不得冷冰冰的东西。”
担心章敏继续让他们照顾生意,这些人一个个找个借口溜了。
陈大妈可知道叶嘉宜又照顾自家孙子,让孙子帮改造一楼这房子,很感激叶嘉宜,心里可下定了决心,到时候一定照顾章敏的生意。
只是她也看出了章敏说这话的用意,不是为了真赚大家的钱,而是不想让大家再议论她这开店的事。
她便跟几个还没走的人聊起了别的事,将话题扯了开去。
叶嘉宜和章敏刚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热,就听到有敲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却是一楼的李丽珍。
“丽珍啊,什么事?”章敏问道。
李丽珍刚才在楼下一副质问的样子,这会儿却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脸上挂着笑:“章敏姐,我能进去坐坐吗?”
“进来吧。”章敏淡淡道。
李丽珍进门在沙发上坐下,先打量了一下屋里的摆设,直到章敏又问她什么事时,才笑着开了口:“章敏姐,我就是想问问,你这店里招人吗?”
章敏一挑眉:“怎么,你有亲戚推荐?”
李丽珍的笑容有些僵硬:“不是,是我自己。”
她顿了顿,又问:“章敏姐,你看我能来你店里帮忙吗?”
章敏回了她一个微笑:“不好意思,我没做过生意,开店肯定是先自己做,不请人。再说,这么个小店,收入少,不需要请会计。”
李丽珍跟章敏差不多的年纪,是工农兵大学生,原来在纺织厂担任会计,为人十分清高。后来下岗,她也看不上叶东盛和章敏开的服装厂,去外面找了工作。
她是大学生,又是会计,找工作并不难。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竟然肯舍下脸面,跑来她这里找工作。
求人就应该有求人的样子。可这李丽珍前脚带头质问她开店的事,后脚就求上来门。也不知她是没脑子呢,还是太自以为是。
第50章 被直接拒绝,李丽珍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她抿了抿嘴,站起身……
被直接拒绝,李丽珍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
她抿了抿嘴,站起身道:“那打扰了。我家里还炖着汤,我先下去了。”
“好的,慢走。”
叶嘉宜穿书后,也就偶尔跟李丽珍碰面打声招呼,不过她记忆里有李丽珍的情况。
她好奇地问道:“她怎么来咱们这儿找工作了?她原来不是连服装厂那边的工作都看不上的吗?”
章敏摇头:“不清楚。不过肯定是犯了什么事,否则她怎么可能求到我这里来?我下午去打听一下。”
她就算再缺人手也不会招李丽珍这种眼高手低的人来做事,但同住一栋楼,还是打听清楚的好。
母女俩没再聊李丽珍的事。她们事多着呢。
叶嘉宜留在家里调试奶茶口味,章敏则去订制柜台。
叶嘉宜前世写小说赚的钱越来越多后,就打算投资。
当时房地产已经不能投资了,叶嘉宜也没有特别精准的投资目光,见表姐买下了一个特别好喝的奶茶配方,准备开奶茶连锁店,她就跟着投资了一下,算是跟表姐合伙开店。
因为配方好,表姐也管理得当,奶茶店生意红火,而且越开越多。
在叶嘉宜穿书前,这家奶茶店已开了一百三十多家,遍布各一二线城市。
因为总店就在叶嘉宜家不远处,在写小说思路不畅,或是颈椎难受时,她就会去奶茶店帮忙,一来放空脑子,二来也活动活动筋骨。
因此叶嘉宜不光记得配方,对于奶茶的制作过程,也是十分熟悉的。
奶茶店的奶茶制作通常包括基础奶茶调配、辅料准备和个性化定制三个主要步骤。而后世的奶茶口味琳琅满目。
现在没有竞争对手,奶茶店又还在起步阶段,叶嘉宜打算从最基础最容易的奶茶做起。
她准备等以后奶茶店管理走入正轨,竞争对手也多起来了,才逐渐增加新品。
所以叶嘉宜决定只制作珍珠、红豆等辅料,出售原味奶茶、珍珠奶茶、红豆奶茶、抹茶奶茶和香蕉奶茶五种奶茶。
叶嘉宜把红豆放到高压锅里炖上,再把珍珠搓了煮好,这才开始制作奶茶。
奶茶店的奶茶是用全脂奶粉、植脂末、和炭焙乌龙茶等原料调制——之所以用全脂奶粉,是因为液态的全脂淡奶只有S市才有,H市她暂时没发现哪里有卖。
植脂末是咖啡伴侣,在这时代已被广泛运用于面包、蛋糕的烘焙中,叶嘉宜很容易就在S市找到了它。
不过想要奶茶的味道好,达到在众多奶茶店竞争中屹立不倒的程度,并不只用这些原料随便调制就行的,得有一份专业的奶茶技术配方。
依照配方,叶嘉宜把奶茶调制好,端起奶茶喝了一口。
“唔,好喝。”
味道没让叶嘉宜失望。虽然原料不是很全,牌子也不是她前世惯用的大牌。但或许是这时候的东西没那么多科技与狠活,她的味蕾也没被荼毒那么厉害,反正调制好的这杯奶茶没让她失望。
很久没喝奶茶了,她一连喝了好几口,这才舍得放下杯子。
连她这个前世喝奶茶喝腻味了的人都受不了这份诱惑,更不用说这时代的人了。
叶嘉宜相信,就算三块五块对这时代的人来说相对是高消费,她的生意也绝对不会差。
“唉,还是没有人手。”叶嘉宜叹了一口气。
H市是个省会城市,离S市又不远,一直发展得很不错,再加上这里有亲朋好友,她完全可以在市中心再开一家奶茶店。
但无人打理,一下子开多了奶茶店,势必会出问题。
章敏以前只是辅助过叶东盛开厂,管理经验怕是不够;再加上她身体不好,劳不得神,叶嘉宜并不敢把重担压到她身上。
要想把奶茶连锁店开起来,抢占市场,人才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个多小时后,章敏*一头汗地进门,迎接她的就是叶嘉宜从冰箱里掏出来的各种口味的奶茶。
“啊,真好喝。”一口冰奶茶入口,章敏的眼睛亮了起来,“这味道太好了。”
说实话,看着叶嘉宜二话不说就订了两台机器,又花了几百元钱买了原料,她心里是不踏实的。
好在叶嘉宜在股市赚了那么多钱,一两千块钱相对来说并不多,女儿又一直信心满满的样子,章敏就没有泼冷水。
可这一刻,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了。
章敏觉得,这奶茶这么好喝,生意绝对亏不了本。
等把奶茶咽下云,Q弹的珍珠和绵软的红豆在唇齿间跳跃,章敏就更惊艳了,将杯子举到眼前,看向底部的黑色小圆球:“这是什么?太好吃了吧?”
“那个叫珍珠,是用木薯粉做的。”叶嘉宜道,“你再尝尝其他的。”
章敏把每一种口味都尝了一遍,指着香蕉奶茶道:“我喜欢这个味道。要是再把珍珠和红豆一起加进来,那就完美了。”
叶嘉宜点头:“可以加的,一块钱一份小料。”
章敏指了指奶茶杯,问道:“这奶茶你打算卖多少钱一杯?”
“原味三块,其他的四块。”
章敏咋舌:“这么贵?”
她看着杯里奶白色的液体:“这一杯用了多少鲜奶?”
一直给女儿订购瓶装鲜奶,她知道鲜奶不算便宜。但这一杯量不大,应该用不了很多鲜奶。
“没用鲜奶,用的是全脂奶粉和我买回来的那些调料。”
章敏恍然:“难怪卖那么贵。你买的那些东西可不便宜。”
女儿买的那些东西,好几个包装上都是洋文,显然是进口的。
叶嘉宜耸了下肩没说话。
章敏皱起眉头:“咱这成本高,又要买机器又要买原料,就算是一杯八块钱,咱们似乎也赚不了什么钱。但三块一杯,对厂区的人来说又太贵了,怕是没多少人舍得花钱买。”
不说这厂子里都是下岗工人,就算是章斌那种有固定收入的,也不过月入四百来块,上有老下有小,哪里舍掏钱买三块钱一杯的奶茶喝?
叶嘉宜摆摆手:“没事。咱们最赚钱的店子在S市,不在这里。”
她又解释道:“咱们市里,解放路人流量最大,逛那里的人也舍得花钱。如果想赚钱,咱们就得去那里开店。”
“但那儿门面租金不便宜,一签就是以年计算。把店开在那里,我怕你压力大,另外我也不想让你困在那个店里舍不得离开。”
花了钱租了店面,章敏肯定不放心别人,得自己守着,生怕它亏钱。
而叶嘉宜的计划,则是让章敏在这里呆一个月。等她收到录取通知书,两人就去S市。
她的旗舰店可是在S市,这里只是给章敏练练手。
“放心,买的没有卖的精,我再怎么也不可以让自己亏本。门面是自己的,原料又放不坏;这里不赚钱,我把机器搬到S市就是。总之不会亏钱的。”
章敏一想也是,整个人放松下来:“你有成算就行。”
她心里很庆幸买下了王春家的房子,开店不至于整天为店铺租金焦虑。
……
因为一楼的铺面是自己的;奶茶店想把产品卖上价,装修也要高大上。
接下来几天叶嘉宜就去一楼指挥,让他们把该打的墙都打了。又去建材市场买了乳黄色的瓷砖,让工人铺到墙上,一直铺到顶;地面则是用深灰色地砖,铺面外面的两边和门头,也铺以同样的颜色瓷砖。
陈磊做事靠谱,请的工人活儿干得又快又好,不到一周,铺面就全部装修完毕。
把章敏订制的白色柜台和厨柜按上,整个铺面显得亮堂、干净、整洁。
花钱不多,但跟这时代只刷腻子,最多为好搞卫生围墙贴一米五高白瓷砖的店铺拉开了一定的档次。
一周后,赵国庆联系叶嘉宜,把机器和塑封的材料一起给她送了过来。
机器进场后,叶嘉宜又买了一个大冰柜和几个保温桶,添置了一些瓶瓶罐罐,整个店铺的东西就齐活了。
将东西归置好,奶茶店就很像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