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完结】(2 / 2)

潘泽永和武晨远也不说话,二人结果服务生的活,组队去调试机器了。

由余寻光开口解释:“咱们项目开机有一阵了,特意剪了个片头,让大家看看。”

坐在余寻光左手边的那个制片人笑道:“哎呀余老师,您啷个这么客气……”咳了一声,收了方言,“其他人需要用预告片来争取投资,您拍的片子可以例外呀。”

另一人赞同,“是呀。只要您点头,大家都是抢着投您参与的项目的。”

“很感谢各位对我的厚爱。”余寻光微微低头表示感谢,又坚持道:“反正素材都拿过来了,大家一起看看嘛。”

他都这么说了,大家于是也不吭声。

等到影像连接好,武晨远去关门,陈泰英帮忙拉起了窗户。

包厢里安静得可怕。

潘泽永扫了一眼众人,最后伸手关灯。

随着开始键摁下,墙布上出现了一个太阳升起的空镜。紧接着是未加上飞机特效,粗略的爆破镜头。

画面还没加上后期与特效晕染,投资方们也是看过这类素材的,并未感到奇怪。反正他们能看明白,这组镜头实在渲染剧本上有的战争背景。

很快,炮声被下课的铃声取代。昏暗的战场过渡成明亮的课堂,随着铃声越来越大,学生们的嘈杂声也在背景音中响起,最终镜头对准了鱼贯而出的学生。

这部分镜头里特意只拍摄了学生们的背影和对胸中处秀有“问英”和“长青”校徽的特写,两种不同款式、材质、颜色、档次的校服特写镜头通过对人群多角度的拍摄,切换了好几次。

潘泽永的拍摄手法和拍摄技巧的运用,放在国内年轻一代导演中,是能够排得上名次的。

最终,这两批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在食堂处相遇了。

武晨远饰演的苗连凯这是走到人前,他表情倨傲,不怀好意,甚至眼神中满满的都是蔑视。

穿着长青学院校服的学生们互望一眼,最终整齐散开,让出了一条路。

苗连凯下巴微抬,以理所应当的姿态走过去。他身后跟着的那群学生望着两边长青学院的学生时不时地发出嗤笑,还有人以虽小却足够令所有人听到的声音骂了一句:“垃圾就是垃圾。”

“嘘,少说两句。他们虽然不够格,但是挺懂礼貌的。”

“哦,你是说贫民窟出来的难民也有所谓的家教?”

这种阴阳怪气换来了阵阵讥笑声。

长青学院的学生们的脸色都不好看。画面从他们身上虚化,接着一点点往前推着移动,最终落在不远处望着他们的由余寻光饰演的兰玉修身上。

半长的头发,青色的锦袍,目光沉静而又充满力量,好一个翩翩少年。

有个投资商笑着开口:“余老师的造型好靓哦。”

余寻光听出熟悉的口音,笑着用粤语回到:“您过奖啦。”

31岁的余寻光,眼中完全没有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态,他的眼睛仍是清亮的。哪怕是镜头放大,也无法看出稍长的年龄感。

他前面的小路上,有个家长式的人物停住了脚步:“玉修?”

兰玉修收回眼神,跟了上去。

接着他们上楼,镜头开始拍摄这座仿中式的建筑。

兰玉修跟着的那个大人说:“是不是奇怪学校里为什么会有两拨人?”

兰玉修目不斜视地回答:“我听说问英学院的校长接收了一批难民。其实不是难民,是其他学院的学生,对吗?”

“是的,是长青学院的学生。那群孩子家境困难,如果他们找不到学校收留自己,就要失学了。”

学校里的情况就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台词告诉观众。

等到了校长室,兰玉修端坐在红木椅上,镜头对准他,画外音是他的家长和校长的对话。

“我们家玉修这么多年,一直跟着我在外研学。他现在大了,我也觉得他有必要上大学学习经济学问,所以才来拜托您。”

“好说,好说。”

随着兰玉修的歪头打量,镜头顺着他的视线,给出了问英学院的校长的特写。

那是一个老学究打扮的人。他看着脾气不错,甚至还直面兰玉修的探究,露出一个微笑。

兰玉修的叔叔回头,看见他的无礼行为,出声提醒,“玉修。”

兰玉修微微低头,把视线转向旁边。

窗外被黄昏浸染成了澄黄色。

有一群白鸽从窗前飞过,望着他们,一直没做什么表情的兰玉修竟然像是笑了。

他的嘴唇没动,脸上的肌肉没动,但他家能看出来他就是笑了。

他清亮的眼睛里也绽放出渴望与向往的光。

镜头对准的兰玉修仍旧没动,但是他所处的环境却通过后期渲染从校长室转移到了室外,他脸上的光影也由暖变冷。

天色逐渐灰暗,夜幕降临,嗡嗡的背景音结束了,兰玉修的叔叔从校长室里出来。

他看见兰玉修望着窗外出神,开口道:“喜欢鸟?要不要我送你一只。”

兰玉修摇头,“我不要被关起来,我想我可以自己飞。”

叔叔失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想那么多。”

兰玉修不做停顿地反驳:“我不思考,如何学习呢?”

叔叔沉默了一下,然后说:“是的,你需要思考。多思考,多怀疑,但是不要把你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你现在要融入集体,你完全没办法想象集体中会有多少蠢人。”

兰玉修终于勾起了嘴角,他像是被取悦到。

“叔叔,您太刻薄了。就算是蠢人,只要活着,也是有用的,不然战场上哪来那么多英勇的无畏者呢?”

他的表情又变得惆怅,声音伴随着情绪一同低落。他像是在喃喃自语:“如果能够发挥作用,我愿意去做这样的蠢人。”

第203章 少年不死

虽千万人, 吾往矣。

和苗连凯一样,兰玉修同样傲气,可他身上也有一种奉献精神, 所以他和苗连凯的底色终归不同。

同时, 兰玉修也不像大多数学生那样脑袋空空。

在兰玉修入学后,个性迥异的学生们开始登上舞台。他们因不同的立场、个性、思想而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又因台词的表述而激化。

武晨远写的台词并不晦涩,虽然量大,但很好理解。角色们在输出观点, 观看者也在心中衡量。他们无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了评委席, 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学生们说出的理论。

人都是从少年时期走过来的。在场的投资人有认真观影的,竟然还生出了部分感触。

在兰玉修和苗连凯第一次对峙后, 画面停止。

这代表着影片放映结束。

潘泽永把手放在房间大灯的开关上,“各位注意一下眼睛, 我要开灯了。”

武晨远率先一步把窗帘拉开。

当房间恢复原样,余寻光第一时间去观察各位投资商的表情。他甚至在杜制片脸上特意停了一下,“这样就很好了,不是吗?”

杜制片有些尴尬地朝他笑了笑。

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清楚,只是那么一两句,足够听出后文。投资商们当然明白余寻光的意思,但他们显然是不赞同余寻光的观点的, 所以一时之间都没有人开口。

他们不说,那就让我来说。余寻光这么想着,居然还能笑得出来:“我记得当年《风雅颂》播出之后市场里就出现了很多民国剧,有部分电视剧甚至直接把雅君和敏笙的人设拿去用,但是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刑事大案》和《大明奇案》火了以后,这种单元探案剧的形式也重回影视市场, 有些项目播得不错,可热度也没有超过这两部剧去。”

余寻光望了一圈,见没人搭腔,便把视线落到那个港商身上,特意用普通话问他:“《群鸦风暴》当年也很火,您知道为什么这部剧少有人模仿吗?”

问到自家门口来了,港商不好再沉默,答到:“这怎么能比呢?《群鸦风暴》是三个电视台,两岸三地一齐出力的心血哇。”

余寻光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总结道:“是的,因为这部片子有特殊性。”

他又转头望向其他人说:“我认为《盛阳之下》的成功也是有特殊性的。当时的情况我还记得,可以说50亿之后的票房全是靠观众们的一腔热血硬冲上去的。当然,我说这些话不是想泼谁的冷水,也没有什么瞧不起大家的意思。咱们这个项目按理来说应该是小制作,却得到了大家的厚爱,我真有些受宠若惊。我们一堆不通经济的人凑在一起,大家应该操碎了心,尤其是杜制片。”

杜制片被点到名了,他再也装不了,微微坐起,回到:“余老师,您客气了。”

余寻光朝他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那么多钱,如何管理,我们是没有太多经验的。潘导为了慎重,还特意把我的助理陈老师借过去,就是因为他仔细,用心。潘导在拍摄期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帮大家省钱,因为他知道,大家投资进来的钱每一分都不容易。”

陈泰英在余寻光说话时还特意往前站了站。认识余寻光的人,当然认识他身边十多年没有换过的助理。陈泰英这么一亮相,前面说出的话的可信度又多了很多。

余寻光的语气依旧十分诚恳,“大家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不必多说。钱,谁不喜欢呢?我也喜欢,但是钱赚起来也不容易哇。电影制作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大家有压力,我也有压力,其实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敢对作品打包票的。”

“怎么会呢?”终于有人忍不住说:“余老师,我们都知道,观众也都知道,您的片子保质、保量。只要质量上没问题,票房肯定没问题。”

“保质保量的前提是制作方不参与创作,不打乱节奏。这一点云翔一直做得很好,”余寻光又对杜制片说:“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贵公司的表现很让我期待第二次的合作。”

被他放在眼里的杜制片是真的想拎起毛巾擦一下脑门上的汗。

余老师这是在说实话,还是在说反话?

第二次合作是什么意思?云翔再插手创作,下次不会合作的意思?

余寻光不去管杜制片脑海中的翻涌,他望向刚才开口的那位投资商告诉他:“以前的片子好,当然也是题材好,每部剧都有各自的卖点——当然我不是说《少年之死》没卖点。大家刚才也看过了电影,对内容和表演形式应该也有部分了解。我们这个项目,就是在用小众的表演方法讲一个理想化的故事。诸位都是专业投资人,有自己的审美和胃口,肯定也清楚如今的市场与观众。咱们项目到底如何,各位应该在心里有自己的一杆称。”

有以为投资人给予肯定,“从刚才的成片来看,潘导和武编不愧是专业学院出来的高材生,水平很高。”

导演和编剧知道自己今天只是陪衬,笑笑不说话。

余寻光到底更有底气,直接开口:“您要是欣赏,以后还可以合作嘛。”

投资商便笑笑,“会有机会的。”

看在余寻光的面子,话也不能说太死。

余寻光握了握手里的酒杯,终于说:“潘导呢,对诸位投资商一直都很尊重,他今天在来之前还特意托我问问大家,不知道就按照现在的进度把片子拍完,可不可以。”

有人忍不住,直接问:“真不能做大场面吗?”

余寻光便也认真回答:“文戏,话剧表演形式,特效大场面,我个人觉得这种搭配是和看到老外做西红柿味的臭豆腐一个道理。”

这个比喻太生动了,直接把那位投资人难受得龇牙咧嘴。

这时候,坐在余寻光身边的那个投资商终于动了。他举起酒杯和余寻光主动碰杯,“余老师,您是实在人。”

余寻光向他致意,然后把这一小杯酒一口干了。

“我知道,大家今天能抽时间过来,都是给我面子,我也一直很感激大家的支持。”

又有另外的人起身,举杯,“我听说像余老师这样的艺术家都是有艺术追求的。这回,算我们不懂事。”他抬了抬手,“我喝惯了,我干了,您随意。”

余寻光感念他,还是倒了一浅杯回敬。

第三个人站了起来,“《盛阳之下》要是明年能开第二部,或者还有什么别的大项目,您千万记得咱们。”

余寻光不说话,用同样的方式去回。

酒喝了一轮,事情便也这么解决了。接下来大家吃吃喝喝,像没事儿人一样围成一团吃饭,再也不提《少年之死》的二期投资。

宴席到9点左右酒散了。

余寻光这回没送人,而是被投资商们好好地第一个送上车。

潘泽永、武晨远、陈泰英当然是一起离开。

来接他们的是剧组里的人。余寻光一上车后就咳了一声,陈泰英的记忆雷达亮起,立马给他递了瓶水。

潘泽永扒着后座问:“小余,你还好?”

余寻光抬头冲他笑:“鄙人酒量上佳,尚能坚持。”

潘泽永眨着眼睛望着,只有感动。

余寻光不愿意他惆怅,安慰说:“师兄,今天的事你别心上,那群投资人本来就是冲我来的,我去解决也是理所应当。”

按照余寻光的想法,他估计潘泽永是被云翔坑了。云翔就是欺负潘泽永没名声,所以逮着他忽悠。

这事儿他打电话去跟叶兴瑜确认过。云翔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拉二期投资,其实就像之前潘泽永考虑过的那样,不外乎是剧组贪污。钱越多,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也就越多。

一期投资盖房子的支出就算了,要是真有两个亿的二期投资追加,陈泰英一个人怎么看得过来?有些钱怕是跟着水龙头一起流掉了都没人知道。

当然,这事儿不能怪潘泽永。小潘哥一直是走正路的,邪门歪道他暂时还不能了解。

但余寻光仍是打算把这件事告诉李恕坤,让坤叔去跟他说。

武晨远心眼多一些,他也回过头问:“师兄,你刚才在餐桌上没答应他们什么吧?”

余寻光抿了抿嘴,笑:“《盛阳之下》是我主演,但又不是我公司的项目,我说了不算,他们知道的。”

“那他们后来是……”

“催我拍戏呢。”

投资哪个项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余寻光现在手里没一个大制作。

人在盛名之下,难免会被盛名所累。

余寻光明白这个道理,他并不焦躁,也不会内耗。

他每一次都只会顾及“眼前”。

过了这天之后,剧组照例开工。云翔制作公司换了另一位制片人过来与大家沟通、协商。

聪明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特意去计较。

武晨远这时候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还是把东方玄幻的背景改掉吧。”

这玩意儿表现上是为了方便电影发行,后来成了制作公司敛财的手段。现在“敛财”计划失败,这种背景也没必要横贯在电影设定里。

他想得很清楚:“要改很容易,甚至不用动台词。”

服装方面当初他和潘泽永担心做得太夸张,盯得很紧,所以没弄出什么出格的造型出来。

把完全不重要的东方玄幻丢掉,就用一个近现代架空,到时候电影上映,更方便观众理解。

余寻光首先认可了这个观点。

于是《少年之死》最后存在的一点问题也没有了。

其实,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余寻光感慨良多。

一个个不成人形的少年,如何能帮助这块满身疮痍的土地?

少年们在这个世界跌跌撞撞,只是为了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什么叫做自己的路?

你走的路,就是自己的路。

不论发生了什么,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剧组忙得热火朝天。最终,在1月份的一个大雪天,《少年之死》剧组杀青。

“恭喜宿主与角色达到[灵魂好友]状态,属性点获得相应提升。”

姓名:余寻光

年龄:32(恭喜正式入行10周年)

智力:8.9(聪明人会说聪明话)

情感:8.8(世间百态皆能入你眼)

外貌:9.6(宿主面部开始第二次生长,请查收)

演技:9.0(已入登峰造极境)

台词:9.0(已入登峰造极境)

气质:8.8(优雅随行)

参演作品:22(再次解锁新的剧种)

可体验角色:21/22

这天是个雪天,余寻光去见兰玉修时,他那边也是个雪天。

放眼望去,万籁俱寂,天地无瑕。

余寻光是那样的了解兰玉修,那样的明白他心中所想,兰玉修当然也明白他是如何懂他。

所以,没有什么话好说的,他们早就在见面之前就已经交心。

“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我觉得我又离它近了一些。”

“这种触手可及的感觉真好。”

“我相信,你也会有这一天的。”

“是的,我期待着。”

他们相携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前行。

不会因为这一片洁白太过美好而不敢踏足。

余寻光回到京市,一时间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

央视丢来了几个综艺、电视剧的企划,邀他参加;《盛阳之下2》的建组通知出来了,确定是今年10月中旬开机。

聂梵这回想去拍雪景,所以把时间定在足够北方差不多下雪的地方。

余寻光想起当初拍《辰起时》受的折腾就忍不住抖了一下,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袄子。

他的记忆里开始发冷,脑子却活跃得很。

10月开机的话,岂不是他有自己建组的时间?

余寻光心里激动着,赶忙去联系人。这是他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他谨慎地找到凌爽当参谋。

关于余寻光的电影计划,凌爽这边早就被通过气。听他说完打算,见他眼睛亮晶晶的,面含期待,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

“但是你还得把剧本和镜头给我,我才好帮你把关。”

他不愿意余寻光受到打击,自认为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结果没想到正月一过,余寻光就把应该有的东西都拿给他看了。

凌爽看着那些齐备的准备,意识到了余寻光的认真。

他最后问他:“想拍?”

余寻光无比肯定:“想。”

凌爽大手一挥,拍板,“那就试试。”

3月7日,灵鹿电影制作公司发布了一条新薇博,内容是新电影的立项画报。

「网络世界里,人人像是戴着面具生活。社交账号是我,我又不单单只是一个社交账号。由@余寻光导演执导的电影《社交账号》将于5月4号开机,敬请期待。」

博文刚发的时候,观众还只是一扫。

哦,灵鹿又开项目了。这回是打算冲哪个奖呀?

不对,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信息混进去了。

观众们是在看第二遍时,才把目光看到了「余寻光导演」五个字上。

“不儿,余寻光你也升级成功啦?”

“打错了还是怎么样,是男主角不是导演吧?”

“不对啊,余寻光那里也更新了,他真是导演!”

不到半个小时,【#余寻光导演】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网友们虽然不敢置信,但大部分人都是祝福的。

“好家伙,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我之前看他的访谈就觉得他想拍点自己的东西了。”

“鱼神的每一步都走在同龄人的最前沿。不过想想上一次见到有演员转导演,居然还是15年前的事。”

“到鱼神这个咖位,普通的戏确实很难满足他了,试试自己掌镜也好。”

“认可余寻光的才华,但现在仅限于演技。认可余寻光寻求拓展的行为,但好坏还等电影上映后再评判。”

“我还是挺希望看到余寻光能成功的。一个又会演又能导的演员,多棒啊。”

不仅网友们祝福,圈内的好友们也纷纷祝福。

关系一般的转发薇博,评论。关系好的转发了薇博之后,还要往余寻光这边打电话。电话打不通,就薇信轰炸。

余寻光的电影要建组的消息发出去还没一个星期,什么岗位都弄好了。

余寻光任导演和男主。

翁想想重出江湖,来给他当制作人。梅雅清和姐妹们抢了半天,抢到了发行权。

摄影灯光团队用的灵鹿现成的,但是灯光,由着曾秀梅那边问了一句,凌爽便赶紧代替余寻光答应了。

国内最好的打光团队!接过来偷点师也好啊。

其余的,凌爽主动请缨任副导演,王宗伦掌镜,李中桓来做执行导演,聂梵把林汝芸借给他做监制……一群导演朋友巴不得给余寻光周围弄个架子让他趁手。

王文质、肖斐、郭嘉予、廖源、张第源、文简、叶兴瑜等纷纷前来客串——他们还想塞钱,余寻光大呼不要。

不能把好好的小成本又吃撑成大制作!

李传英和廖敬春打开了徽州话剧院的大门,让余寻光随意往里挑演员。

潘泽永和武晨远因为要忙《少年之死》的后期,含恨不能在工作人员表上留下名字。

等着吧,等这边结束……

陈泰英用刚练好的一身本事给他后勤。还没开机,易崇就在帮他盯公关。

湘南电视台、徽州电视台、粤省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几个媒体栏目都报道了这条消息,几个电视台还提前跟余寻光连线。

也有记者问到余寻光面前。有人不怀好意地请他回答:“您一个专业演员踏足不专业的导演行业,不怕浪费人力资源吗?”

余寻光以玩笑的语气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能算浪费吧,我有给大家开工资呀,这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吗?”

但记者的问题还是令观众们气愤:我倒要去看看余寻光浪费了什么资源!

于是余寻光新电影《社交账号》的那一串参与者名单就被扒了出来。

毫不夸张,那张确认是真的表格在各大社交软件的热搜上挂了3天。

“我嘞个豆,这哪是制作名单,这是人脉图吧?”

“不,这分明是优秀导演与演员的集合。”

“我看着像金凤奖的提名名单。”

“大部分新生代中有名有实力的演员导演都在这儿了吧?”

“有这么多实力选手保驾护航这部电影能扑?”

“扑了我就骂凌爽,肯定是他没管住自己往电影里夹带私货。”

“那我来骂张第源,一定是他名声臭拖累人。”

“我骂文简吧。谁让她师父喊得亲热,结果师父拍电影投资钱都不给够。”

“你们这群道德绑架的过分了啊。”

那份名单当然也令业内一些人倒吸一口冷气。很多人过分解读:这是这几家公司在警告人吧,绝对不能给余寻光穿小鞋的意思?

好笑,谁敢把余寻光发起的电影项目当笑话啊!据知情人士透露,他那剧本刚送上去,没两天就被广电批复,拿到盖了章的准拍证。

余寻光前后左右到处是人!

虽说有朋友帮忙,但筹备期间,余寻光还是忙得脚不沾地。

这个时候,他接到了一通跨境来电,起初还以为是诈骗电话,挂了三回。后来是班主任常老师说,是师兄屠乡找他,他才赶紧接了,加了屠乡的新薇信。

屠乡正是他毕业那年暑假拍的那部电影的导演。

师兄在电话里解释,电影拍完之后他就出国了,想着在国外剪好了发行,结果没想到后来被弄脏了版权,一直在跟人打官司。这些年纠纠缠缠,电影的归属权直到今年年初才落下来。

“十多年了,片子也没拿去送审,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国内放……前两天我重看了一遍,惭愧啊,当初的拍摄手法稚嫩,拍得也不太好,可惜了你们。”

“小余,我知道你现在在国内很火,只要带上你的名字把片子拿出去发行绝对能赚到钱,但是我又不缺钱,钱多了反而是负累,所以何必呢?”

“你现在也要当导演了,我把片子传给你,你留作一个纪念吧。”

“我后来一直在国外进修,现在的手法可进步了不是半点。等我回国,有机会,咱们再合作呀。”

余寻光答应屠乡,谢过屠乡,还跟他约好了下次见面的大概时间。

此时正直深夜。

余寻光开着电脑,一直等到屠乡传过来的文件接收完毕。

点开电影视频,播放。

海鸥声,海水声传来。

屏幕上,身材纤细,穿着背心和短裤的余寻光正坐在海边,手里还拿着一根冰棍。

镜头给到特写,他吃着冰棍,满满的少年感。余寻光不由得感慨自己这个时候演兰玉修正好。不仅瘦挑,皮肤也白得水灵,眼睛更是干净,不谙世事,又很冷淡。

余寻光又恍然想起来,他那时候在拍这一幕时被屠乡要求放松,自然,所以他好像没在演,这就是他本来的眼神。

疏离,冷漠,还有些硬。

屏幕反光,照出他现在的脸。

不仅更成熟,眼神也更柔和。

脸型也不再是瘦尖脸,经过二次发育,他现在看起来特别的可靠。

余寻光伸出手,不知道是该去触碰屏幕里十一年前的自己,还是现实中十一年后的自己。

任谁看到这两张脸都能体会到男孩和男人的差距。

“滋啦”一声,不知道误触了什么,系统面板突然出现在眼前:

“恭喜宿主拓展新领域,面板获得全面升级。”

宿主面板(导演版)

姓名:余寻光

年龄:32

智力:8.9

编剧能力:8.1

共情能力:8.0

摄影手法:8.3

灯光手法:7.9

美术效果:8.1

调度能力:7.8

导演作品:0/0

可体验世界:0/0

系统时隔多年,再次升级。

余寻光看着全新的界面,露出恍然的微笑。

5月4日,余寻光32岁生日那天,由他执导的《社交账号》正式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