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前几天就要去仓库那边看看,因为宁绍贤去世回来帮忙办丧事耽搁了几天。
送宁绍贤出殡下葬后,又在老家待了一天,第四天就赶到了仓库那边。
刚到仓库,到处看了看,就有负责客户的员工来找她:“老板娘,你可算来了,有几个人来了好几次,想找你谈进货的事。”
自从遇到那几个远房亲戚的事后,赵如月听到有几个人找自己,都有点应激了,担心又遇上那种人。
好在这次不是,来找她的是附近一个高中小卖部的负责人,按理说小卖部开在学校里面,在学校里算是独门生意,根本不缺客人。
那些有点钱的学生一下课或者一放学,跑小卖部的速度不要太快,东西根本不愁卖。
什么东西想进学校小卖部卖,还得塞钱走关系才行,那个高中小卖部的负责人会主动来找,让赵如月挺惊讶。
她招待人之前特地去打听了一下,又去看最近的本地报纸和电视台,这几天忙着老家的事,她也没顾上看。
这一看就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原来是那个学校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而出问题的正好是小卖部里卖的面包。
电视台有个节目还对这件事做了特别新闻报道,新闻标题就是——自未来穿越而来的‘面包’。
起因就是,本来很多孩子买东西都没有看生产日期的习惯,但偏偏有个学生在那个小卖部买面包后,突发奇想看了一眼生产日期,发现自己买的面包,日期竟然是三天后。
跑去小卖部询问,被小卖部的售货员嘲讽了。
这下售货员算是捅了马蜂窝,学生们听话的时候很听话,较真的时候也是特别较真,又是容易热血上头的年纪。
那个学生受了委屈,回到班级跟朋友和同学一说,她的同学和朋友就跟她一起去找老师反应。
结果问题反应上去后,老师只说一句已经跟领导说了,就没有了下文。
迟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这些学生一气之下,就给本地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写信,把这事捅出去了。
因为现在的孩子又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每个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关注这事的家长很多,在省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现在上面非常重点关注学校里学生的饮食问题。
原先跟小卖部合作的面包供应商,肯定没办法继续给小卖部供货了。
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明里暗里地盯着,小卖部的负责人也不能再搞什么暗箱操作,只好正常去找其他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价格也比较便宜、利润空间比较大的供应商。
找来找去,就找到了赵如月这里。
首先她这里离那个高中非常近,面包当天做出来,当天早上过来拿都来得及赶在早读前上架,卖给早上想买面包吃的学生。
同时这也就意味着,小卖部那边可以每次少进一些货,当天不够卖的话,还能临时过来拿货,不用压货,可以保证面包每天都是新鲜出炉的。
其次由于这边网店做起来了,每天出货量很大,有个人买家在她家网店少量买的,也有在她家网店少量买过后,找客服问能不能大量批发,自己再通过各种形式零售,挣个差价。
在她家大量批发的客人各个地方都有,现在很多做实业的企业还没把目光投向互联网,她家在这方面比辐射到周边的厂家有优势。
产品只在周边的市场出售,出货量肯定跟她家不是一个量级,她家的东西,成本就能压得比他们低不少。
另外,那个高中的小卖部负责人也觉得,很多只家长们和学生们知道面包是哪里生产的会更放心。
赵如月的这个仓库原先不做线下业务,但既然有人主动把生意送上门来,她也不会往外推。
只是她知道有些供应商为了能拿下生意,会特地给某个进货的单位设置专门的优惠。
见到那个负责人的时候,见那负责人隐晦地谈起,有多少供应商眼馋学校小卖部里的货架位,想方设法地要进来。
赵如月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就开门见山地跟对方说:“我家也有孩子,看在学校里那些学生的份上,你们要进货,不管进货量多少,我都可以保证,绝对按照我们给进货量最大的批发商的价格给你们,但是想要专门的优惠,那我们可能没办法做到。”
她家仓库每天出货量那么大,就算是文职工作人员也挺忙的,只为他们一家专门设置一个价格,肯定会给文职文员和财务增加工作量。
可学校小卖部这边的收入,在线下看来还行,跟网上的单子比起来就不够看了,不值得让她花费太多心思,让员工增加原本不必要的工作量。
如果是整个省城所有中小学里的小卖部的进货量,她可能还会考虑一下。
但这可能吗?
第156章
省城所有中小学都去她那里进货的事,不可能发生,倒是这一单生意之后,赵如月这里多出来不少线下的订单。
原因是那个高中小卖部的负责人,本来听赵如月那么说,心里还有点不太舒服,毕竟以前被那些想入驻学校的供应商奉承过。
但是在看到她给的批发价的那一瞬间,他心里那点不舒服,就全都消散了,后来还给她介绍了不少生意。
虽然没有把去省城所有中小学小卖部都拿下,但也有不少小卖部和周边的单位来跟她拿货。
因为赵如月能给到的批发价,竟然比以前奉承他的供应商专门给他设置的优惠价格还要便宜!
而且她家的东西是肉眼可见的质量好,生产操作间也很干净,所有工人都带着口罩,穿着干净的工服,该戴手套的时候都会带手套。
各方面综合来看都比以前的供应商优质许多。
只是有时候做生意,不是东西好就能有客户,有些手头上有点权利的人,就是喜欢要点好处。
那个负责人隐晦地表达出了这个想法后,赵如月原本不太想接这单生意了,但是对方经历了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后,还能安然无恙,想来靠上不小。
她私下去查之后,发现果然跟自己猜测的一样。
这么一来,这个人就不能随意打发,她不想跟对方同流合污,就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赵如月为这事苦恼了好几天,每天绞尽脑汁去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合适的方式。
那就是让对方帮自己给其他单位牵线,相当于他就是个中介或者自带渠道的兼职渠道销售人员。
到时候给个中介费或者销售提成,这样一来她给对方的好处就可以过明路,中介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给多少个点的提成,完全可以看情况指定,定高一点也不会违反什么规定。
她自己顺便能开拓一点线下市场。
哪怕这个线下市场,并不是她急需的市场渠道,但多一个渠道对她的生意没坏处,这样又能不得罪人,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当然如果对方不能接受,只想走歪门邪道的话,赵如月对这样的人就真的无话可说,宁愿得罪人也不会选择跟这个人合作了。
好在那个负责人不是那种爱走歪门邪道找刺激的那种人,也还没有想捞钱想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他只是想利用手里的这点权利,拿点好处,多挣点钱。
有时候手里有点权利,这点权利又不算多厉害,想把这点权利换成钱也不太容易。
现在可以有个光明正大的挣钱方式,那对他来说再好不过。
而且这个负责人自己算过,这样来钱的方式不但稳妥,他自己自带的渠道能顺利变现的话,能拿到的钱比捞回扣能拿到的多。
他自己单位小卖部的这一单也算在其中,双方签好合同后,赵如月就直接让财务把提成结算给他。
那厚厚的一沓钱,给人的冲击力是真的非常大。
于是在拿到第一笔钱后,那个负责人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这项副业中。
赵如月本来只是想解决一个麻烦,完全没想到这个兼职‘员工’的业务能力那么强,竟然让她家的货在很多中小学和一些单位铺开了。
后来连省城以及省城附近县市的超市、便利店都来她家进货。
原本不被赵如月重视的线下渠道,慢慢地也随之被重视了起来。
赵如月又试着在线上花钱推广后,单子也开始暴涨。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没多少商家花钱给网站做推广,赵如月花的推广费在她看来根本不算多。
她以为效果不会特别好,只是刚好遇上活动,感觉挺优惠就报名了。
谁知道那点钱发挥出来的能量,完全出乎她的意料,甚至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双线订单齐齐激增,工人从原来的正常上下班变成了三班倒,当然工资和各种福利也没少给,招人的工作同样持续着。
只是原先的那个仓库,还有仓库里分出来一块地方充当的操作间依然不够用了。
赵如月当机立断,趁着周边的土地价格还没上涨,反而因为省城继续往反方向扩张发展而降低,赶紧把仓库周边的地买下来,重新规划功能区,正式把一个仓库扩建成一个厂。
操作间从仓库里分离出来,放在了专门的生产车间。
不过在扩建期间,该完成的订单依然要继续完成,原先的操作间就没动。
为了不让扩建施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原先的仓库就被围了起来,单独开一条路出货,跟其他区域施工的进出口分开,操作间也没有马上撤掉。
赵如月原本以为,建一个厂子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
她这个年代的人从懂事起到长成大人的这段时间里,想到的最好的未来,也不过是能拿到一个铁饭碗,要么进公家单位吃皇粮,要么能进一个厂子当工人。
厂长,多么遥远、多么高大上的一个职位,曾经即便是在自己最美的梦里,也没敢梦自己以后能当上厂长。
以至于赵如月当初在买下妹妹妹夫的那块地后,根本没想过自家有钱、有店、宁绍明有手艺、有很受欢迎的配方。
自己可以用那块地建一个厂房,开一个面包厂。
可是当赵如月真正实实在在地去做之后,一步步地把厂子建起来,一个大的目标被拆分成小任务,一个一个地慢慢去实现。
自家的厂子初见雏形,她才意识到,原来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去做之后并不需要多厉害的天赋,也不是很难。
中间也有遇到过问题,可她要做的又不是什么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高精尖创新行业,食品行业很多东西已经趋近成熟了,几乎所有问题都有前人遇到过。
她并不是第一个遇到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绝大部分问题完全可以参照学习别人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去解决。
只看自己知不知道如何去搜寻相关的信息,有时候能不能成功看的就是信息差。
恰好她还真有不少办法搜寻到很多信息,现在的网路可真是个好东西。
目前她还没遇到过利用这种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建厂期间,赵如月甚至还能在八月份,抽空带着孩子去了一趟首都,看奥运开幕式,还有范小蓉送给她那几张门票的比赛。
三个孩子以前在网上自己开网店给人当小翻译,但没见过活的外国人。
来一次首都,一次见到那么多活老外,一出酒店的门,他们三个就开始非常社牛地‘hello、hello’个不停。
连平时话最少的姚据,也跟着一起到处找老外唠。
最初因为他们平时学的多是哑巴英语,听读写虽然都做过不少,但对话的机会很少,口语并不是很好。
结果没过几天,他们从早到晚找老外唠嗑,聊得多了,一个个说起外语来就流利得不行。
还交到了好些外国笔友,跟人家互换了各种联系方式,约着以后继续联系。
把赵如月和宁绍明看得目瞪口呆,说是他们带孩子出来玩,到后面反而变成几个孩子带着他们玩。
那几场比赛看完,孩子们觉得没看过瘾,还临时买了几个不那么热门的比赛门票,又去看了几场,买了不少奥运纪念品回来到处送人。
孙佳佳生完孩子还没出月子,给他们家的那份,赵如月和宁绍明就亲自带着两个孩子一起送过去,顺便探望她和他们家宝宝。
原本赵如月和宁绍明想让王海燕帮忙照顾黄秀华几天,孙佳佳那时候还没生,离预产期也不算近,他们带着两家还能远行的老人一起去首都玩一趟,及时回来就行。
毕竟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首都就是他们的信仰,要是能去一次,就是马上死也能闭眼了。
谁知道苏佳佳肚子里的孩子有点着急,提前闹着要出来。
王海燕得照顾她月子,没法腾出手来照看黄秀华,带老人一起出游的计划就暂时搁置了,只能下次再找机会带老人们出去玩。
孙佳佳对他们带回来的纪念品爱不释手,有些遗憾地说:“可惜我没出月子错过了,要是早点要孩子就好了,还能带孩子一起去,这种事以后可不一定能再遇上。
其实就算买不到开幕式的票,没法亲自到现场去看,趁着奥运去首都旅游一趟,亲自去现场看看比赛也不错呢。”
赵如月安慰她道:“只要活得久,以后什么都能遇上。”
孙佳佳以为她只是在安慰自己,笑过就让这事过去了。
跟赵如月说起办满月酒的事来:“爸去世还不到一年,我们不打算大办,到时候回老家,自家亲戚一起吃个饭就算了。”
“回老家办?那时候天凉了,孩子还小,带回去受了风可不好,你们什么时候回去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开车来接你们,到时候出门直接上车,车子开到家门口,下车直接进屋。”
“谢谢三婶。”孙佳佳本来也想请赵如月帮忙,没想到还没开口,三婶就主动提出来了,这让孙佳佳心里更感激她的帮助。
她和宁时春也想过买车,可惜遇上了公公生病、去世,后面孩子又提前出生,这事就一直往后推,给耽误了。
现在孩子还小,孙佳佳短时间内没办法去店里帮忙,老家那边如果不在家充当景区的工作人员,景区那边是不给发工资的。
分红也要等过年前那段时间才发。
现在他们家里,相当于只有宁时春一个人在挣钱,对于买车这事,他们更谨慎了。
估计在孙佳佳能腾出手来,去店里干活之前,车子都不考虑买。
赵如月一家探望过孙佳佳和孩子,站起身正要回家,还没出门就遇上了也来探望孙佳佳的林丽丽。
第157章
林丽丽脸上的疲惫,让赵如月感到诧异。
赵如月极少在她脸上看到这样的神色,以往林丽丽不管什么时候,给人的面貌都是精气勃发的样子。
即使是当初要跟那个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磊哥分手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也更多是气愤,以及由气愤激发出来的斗志,完全没显露出疲态。
“三婶,你这就要走了?”林丽丽努力扬起笑容来,那笑中却仿佛泛着苦味,也不如以往那样像个小太阳一般灿烂了。
赵如月看出她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就让宁绍明带着两个孩子先回家,等她聊完再自己回去。
“本来看过佳佳和她家宝宝,正打算回去,不过我们有一段时间没见了,你刚来,我怎么也得多坐会儿,跟你多聊几句。”
林丽丽听到她的话,脸上的笑容消去了些许沉重:“那我买点好吃的,再买点饮料来,我们边吃边聊?”
孙佳佳在旁边故作嫌弃:“喂喂喂,你是不是忘了我现在还在坐月子,得吃月子餐?别的好吃的,我只能看不能吃,你买好吃的来也太折磨我了,可当个人吧!”
林丽丽坏笑:“就是要馋你!大不了等我以后生娃坐月子的时候,你也给我还击回来!”
不过她也就是开个玩笑,没真出去买东西来吃,孙佳佳这边生完孩子后,来探望的亲戚送的礼,他们家吃都吃不完,有些孙佳佳没法吃,也是要拿出来招待客人的,根本不需要再买了。
而且现在面前就算摆着山珍海味,林丽丽也吃不下。
王海燕出门买菜去了,孙佳佳家里只有她和孩子在,她们说话不需要顾忌什么。
赵如月就直接说道:“我刚才看你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哪家店生意出问题还是怎么了?”
“不是生意上的事,”如果是生意上的事倒是好了,她总能想办法去解决,现在遇上的事,就像被牛皮糖黏上似的,甩也甩不开,用手去扯反而又让手也沾上了,“是感情上的事。”
“哦……”这个赵如月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感情上的事,一般最好让人家两个人自己解决,千万别掺和一点,掺和进去的人越多越乱。
赵如月对别人的感情不发表任何见解。
但是作为关系比较好的长辈兼朋友,倒是能当个倾听者,也许陷入感情问题的人,把话说出来,心里就能好受多了,并不需要别人的建议。
对此,她只需要说一句:“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为难成这样?”
果不其然,只需要这么一句话,林丽丽的倾诉欲就控制不住了,那话噼里啪啦地往外蹦:“就是我那个前男友,他不知道发什么疯,竟然又来纠缠我,问题是他都跟别人订婚了,再来找我这不是害我么!”
“我刚开始还以为他是真对我感情很深,所以才这么念念不忘,谁知道他打的一手好算盘!还想让我陪他去参加饭局,帮他撑场面拉关系!他到底把我当成什么了!”
“我现在才明白,当初的自己真是傻,以为陪他去饭局,帮他跟别人谈生意是作为正牌女友、未来准老板娘该做的事,觉得我们是一体的,帮助他的事业,也相当于给我们未来的家和孩子多积攒些东西。
结果人家根本不是这么想的,人家算计得可精明,根本看不起我这个人,就是想利用我,利用完了,随便给点东西就把我给甩了!
亏得我还觉得分手的时候,他给我那么些东西还挺大方,我那时候可真是瞎了眼!”
赵如月听到这里,就知道林丽丽不需要自己过多的担心,她没被纠葛的感情影响到判断能力。
林丽丽逮到可以倾诉的人,控制不止地把心里那股子委屈、不忿、痛恨、烦躁、无奈甚至恐惧,全部通过倾诉排解出来。
她越说越激动,也越说脑子越清醒,只是她依然感觉到十分疲倦。
“我知道我该远离这样的人,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彻底远离,有时候我被他死缠烂打到真想拿把刀砍死他!”
孙佳佳被她眼中突然冒出来的狠劲儿吓了一跳:“可不能乱来!你刚过上几年好日子,千万不能为了这样的人把自己毁了!”
林丽丽又苦笑起来:“我知道的,不用担心这个。”
她也是说说而已,实则心里很清醒,也知道自己这几年的日子过得有多快活,有钱还有时间,想去玩就去玩,不想上班就可以不上班。
以前她感情不顺,还羡慕过孙佳佳选对了对象,婚姻幸福美满,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很少再羡慕别人了。
如果不是足够清醒的话,她现在就不会因为被前男友纠缠而烦躁疲倦成这样。
对于前男友的恨,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快活的日子被这个人打破,万一真踩了坑,这样的日子以后很有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赵如月看到林丽丽有些纠结的神色,觉得她可能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也许只是还没决定要不要做。
“你往后打算怎么办?”
林丽丽想了想说:“我现在还没想好,就先躲着他,往后怎么样,我还得认真想想,一直躲着也不是个事,我又不欠他的。”
赵如月点头:“那你好好规划,只要不是违法犯罪,违背道德,你觉得什么方法好用都能用,躲也行,就算能躲一辈子,那也是你的本事,只是千万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别跟对方硬刚。
当然,能干净利落地断个干净更好,要不然拖久了,就怕对方没得到想要的结果,万一对你下手,伤害你就糟了。”
真被伤害了,也许还会归为感情纠纷,不但被伤害,后续还会被恶心一把,得不偿失。
赵如月其实还想说一些自己以前在新闻上看到的例子,只是担心把她们俩吓到,也怕自己说的时候露出一些不该在这时候出现的信息,自己却没察觉,脑中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没说。只提醒林丽丽要小心。
林丽丽其实也担心会发生这样的事,她开发廊,经常能接触到一些有钱的女人,她们遇到的故事不可谓不精彩。
只是这样精彩的故事听着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
斟酌半天,林丽丽有些小心翼翼地问:“有一件事,我也纠结犹豫很久了,不知道我真做的话,算不算违背道德。”
赵如月和孙佳佳齐齐看向她:“什么事?”
林丽丽有些忸怩地说:“就是、就是我前男友以前的那个靠山,其实对我有意思,我本来不知道,但是我跟前男友分手后,他还是跟我来往,并且渐渐远离了我前男友,要不我那个前男友也不会又跑来纠缠我,他以为我还对当初没能嫁给他这事意难平……”
她真想说,那家伙真是想太多了!
现在想想他也不是那么有魅力,只是当初自己年纪小,又是第一次谈恋爱,头颅里装脑子的地方,全被恋爱脑占领了,才会对他有滤镜,爱得死去活来的。
清醒之后认真去思考那时候的行为,林丽丽都不知道自己那时候是真的爱他这个人,还是爱自己想象中的他。
赵如月皱眉问:“你说的那个人不会已婚吧?”
如果真已婚,那林丽丽这朵桃花,依然是朵烂桃花,跟对方有牵扯肯定是不道德的。
“他以前结过婚,有个女儿,但是早几年离婚了,现在也是单身状态。”
赵如月放心了:“单身啊,那就不算违背道德。”
至于对方离过婚,有孩子这事,其实如果不打算结婚,只是谈恋爱的话,利用对方,借一借对方的势,那些都不用考虑太多。
倒是孙佳佳一听,就觉得对于林丽丽来说不是个好选择。
自己好朋友找这样的一个男人,哪怕对方是个当官的,可他有孩子了,这么年轻就去当后妈,以后日子可不好过,怎么做都可能被挑刺。
而且现在不能生二胎,要是那个男人的女儿还跟他在一个户口,林丽丽都没法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了。
孙佳佳说:“我觉得这个男的也不是很好,你要不再找找看?你身边应该也有不少追求者吧,等你结了婚,那个磊哥应该不敢再找你帮忙了。”
林丽丽现在其实没什么结婚的心思,她只想尽快把磊哥这事解决掉,要不总是别纠缠,她是真的心累。
“确实有不少人追我,但是比那个男人优质的暂时还没有,目前他是追求我的人里,条件最好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解决我目前困境的人。”
林丽丽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只是想利用他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没想过跟他结婚。”
真要结婚的话,她肯定不愿意给人当后妈的,也不想找个年纪比自己大这么多的老公。
每次这么想,林丽丽都觉得自己这样的想法似乎不好,不是个好女人该有的想法。
可这就是她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要不是在赵如月和孙佳佳面前,她肯定不会说出来。
第158章
对于林丽丽的纠结,赵如月就说了几句:“你看看自己周围的男人,他们靠家里、靠老婆老丈人、靠这靠那,利用各种人和关系,只要他没揣着坏心思故意害人,只是利用身边能利用的东西,有人说过他们是坏男人吗?”
林丽丽和孙佳佳都不由顺着她的话去想。
“好像还真是……”没有人会去说这样的男人是坏男人,反而会觉得这个男人有能力右手腕、能够左右逢源很厉害。
林丽丽一下子就想开了,自己只是想借助一段感情,来解决一个麻烦,并不是想利用对方去害人。
而且她同样也会付出,只是不想结婚而已,又有什么错呢?
对方也不一定会想结婚呢,她想那些真是想得太早了,给自己徒增困扰。
不想结婚就不可以谈恋爱了吗?
林丽丽脑子里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疑问。
她发现自己,不,不只是自己,而是大部分人,一谈恋爱好像全都是奔着结婚去的,竟然没有考虑过还有其他的选项。
“我得去问清楚。”
赵如月赞同道:“是该问清楚,把事情说开了,人家接不接受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林丽丽拎起包:“那我先走了,赶紧问清楚。”
问清楚后,才能尽快把纠缠自己的前男友解决掉,要不这事总困扰着她,让她觉都睡不安稳。
一段时间没能去发廊,老顾客都有意见了,积攒下来那么多忠实客户可不容易。
林丽丽离开后,赵如月也回家了。
接着又是有一段时间没见到她,倒是过了几天,田清来找赵如月,赵如月从田清那边间接知道了林丽丽回去后的动作。
田清是来找赵如月租房子的。
“最近去我那里上网的人变多了,需要排队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想着这样下去不行,得赶紧扩大网吧的规模,不然这些客人我留不下,就要有人抢我的生意了。”
赵如月的那几套房子刚好空着,租给她倒是没问题,熟人要改造的话,也好商量。
只是有点担心:“你扩大规模的话,很容易引起县城工商部门的注意,没有营业执照,有可能会被关掉。”
田清开心地说道:“这个不用担心,营业执照我早就办下来了,三婶你可能不知道,自从丽丽跟那个磊哥分手,他就没法再靠着背后的靠山在这上面做手脚了以前他还能卡着这个的时候,县城的小黑网吧就不少,现在卡不住了,你往后在看看,肯定有别的网吧陆续开起来!”
田清现在跟家里和解了,之前又重新回去读书,有家庭和学历兜里,已经不需要靠开网吧来挣钱维持生活,对网吧的要求只有一个,不赔钱就行,所以她乐得看这个热闹。
不过开网吧也是她的兴趣爱好之一,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尽量把这个事做得越来越好。
托以前早早定下网吧基调的福,现在她的竞争对象别说是县城,哪怕是全国都没有。
县城的女孩子就是喜欢去她家的网吧玩!
也不是没有媒体发现有这么一家特别的网吧,想采访她,但是她都没接受。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田清总觉得名气大之后,很多事情就容易不受自己控制。
这不管是对她,还是对来她网吧玩的女孩子都不是好事。
不管以后网吧这一行会怎么发展,田清都想尽量长久地保住这个独属于女孩子们的乐园。
田清说完正要说租房的事,又想起来一件事:“对了,最近那个磊哥的网吧被查出有消防隐患,还有其他好些地方有问题,他现在焦头烂额地处理那些事,我真想看看,等他处理完内部的事情,看到外面各种新网吧都开起来了,会是什么表情!”
赵如月听到这里,才意识到,林丽丽已经开始行动了,而且稳准狠地直戳她前男友的痛处。
那个男的为了保住自己的事业,以后估计不敢再纠缠她。
两个人聊着,把房租和交房租的形式商量好。
双方互相都比较信任对方,田清签了五年的租房合同,然后一次性付清了一年的房租,以后也是一年一交,给赵如月省了不少事。
赵如月也就在租金上给她了优惠,直接优惠了一个月的租金。
两个人谁也没因为是熟人就提出不用签合同。
签好租房合同后,赵如月把钥匙给她:“你要改造的时候跟我说一声就行。”
她的网吧是怎么个样子,赵如月很清楚,刚开始还是她帮忙弄好的,所以她要改造赵如月也不担心。
田清接过钥匙,应了一声,正准备走,又想起一件事。
“三婶,你家面包厂接受少量进货吗?”
“你要给你的网吧进货?”
田清本来都站起来了,谈到这个,她又重新坐下:“我的客人们觉得总是吃泡面火腿肠都吃腻了,周边的店送东西上门又要收一两块钱的跑腿费。
我就想在我的网吧里设置一个小小的面包屋,就差不多像立式冰柜一样大,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吃面包和蛋糕,生意应该不会很差。”
生意主动送上门来,赵如月怎么可能会往外推,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呢。
“可以,不过没必要去厂里拿货,太远了,量小的话,运过来还要运输成本,你准备好面包屋后告诉我,我跟我家那位说一声,到时候让店员开车定期给你送过去就行,价格也给你厂里出来的批发价。”
田清高兴地说道:“那太好了!”
她之前就想在自己的网吧里弄个小面包屋,只是担心自己在网吧弄这个会抢了赵如月家面包店的生意,另外也担心进货价和销售速度的问题。
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她那里客流量比以前大得多,现在的学生也比以前有钱,更舍得买东西吃了。
小小一个面包屋的商品量,她的网吧还不至于销不掉。
田清提出的这个事,倒是给赵如月提供了一个想法。
做连锁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比较高,她家不做连锁,那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店,或者一些公共经营场所,比如酒店、游乐场、商场、超市、学校、车站之类的地方,放这么一个小小面包屋,专门卖自己家生产的面包和蛋糕呢?
她家的面包和蛋糕还可以按照原料、成本和制作难度的不同分为好几个档次,覆盖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场所和消费者。
每个档次的小小面包屋都设计成不同的样子。
赵如月越想越来劲,不过她也不敢确定这个尝试到底能不能行,就回家跟宁绍明商量。
毕竟是需要真金白银花钱去投入的东西,一个不好可是会亏本的。
“做生意哪能永远都是赚,”宁时秋无意中听到她跟宁绍明在讨论,没忍住走过来说,“想要赚钱,肯定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一般是风险越大机会越大,但我觉得这件事是一件风险不算大,回报却不低的尝试,值得做。”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了解自己家的家底,做出这个尝试需要的成本并不算高,就算没成功也不会伤筋动骨,顶多赔进去一点前期的费用。
要是能做成了,以后用处可就大了,能做的可不只是卖面包和蛋糕,甚至不止于食品这一类商品。
还可以带动其他类型的商品,比如……盲盒卡片和小玩具。
宁时秋转了转手上的小卡片,这是小夏买泡面集卡多出来不要就塞给他的。
最近小夏特别沉迷于集干脆面里的小卡片,为了集卡,拿零花钱买了好多。
她一个人肯定是吃不完那么多干脆面的,不知道请朋友和同学吃了多少,才终于集齐了。
在听到爸妈商量的事后,宁时秋第一反应是,如果自己家的面包屋能铺开,以后是不是也能捎带着一起卖这一类商品?
儿子这么说,让赵如月觉得这事能成功的概率激增,她看向宁绍明:“那我们就试试?先从县城开始还是省城?”
“你来决定就好,我听你的。”宁绍明没想法。
他现在每天沉迷于研究烘焙,要不是仓库那边扩建成厂,需要他去监工,还需要他跟建筑队沟通。
孩子也需要他和赵如月轮流去接送,他都想每天泡在厨房里。
以前是没机会,现在有钱了,很多次材料都买得起,试错机会多,他才这么一发不可收拾。
赵如月看向儿子,问儿子的意见。
宁时秋思索了一会儿说道:“省城吧,毕竟要进驻一些高端场所,如果能在省城站稳脚跟,在省内,不管去那个县市推广,省城的成功都能成为助力,尤其是走高端路线的面包屋,自上而下去推广,比自下而上容易得多。”
赵如月一想,是这么个道理,当初她和宁绍明在镇上开餐饮店,卖炒米粉的时候,不也是打着县城饭店才有的美食的旗号么。
确定要做之后,赵如月就开始做规划。
首先面包屋的样式需要找专业的人来设计,面包屋的外观、色调、陈设等等是有讲究的,视觉效果和包装也是商品的一部分。
这一点做好了,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好之后还要申请商标,接着才去找厂家定做。
与此同时,她也要到处跑,找目标场所商场入驻的事。
第一个找的就是苏胜楠的公司,这公司有她的一份,入驻这事也就是走个过场。
不过亲姐妹也得明算账,场地费和代售分成该给还是会给。
这边放的面包屋算是员工福利,种类很多,价格明面上跟外面一样,但是每个员工都会发一张卡,充值后持卡购买,可以享受到优惠价。
以后过年过节,公司还会按照员工的表现,给员工充值不同的金额,当做过节福利。
赵如媛听说她要弄这个面包屋,也主动跟赵如月说,可以在她家的店放一个。
原本赵如月觉得在小龙虾店放面包屋不太搭,但是想到赵如媛店铺的位置,周边居民不少,放一个商品价格比较实惠的面包屋在这里,搭着些牛奶饮料之类的一起卖。
没准就有人在上班或者上学的路上路过,顺便就买了当早餐吃。
于是她也在赵如媛的两家小龙虾店门口各放了一个。
林丽丽也想在自己店里放一个来着,可她的店跟面包屋实在不搭,而且她家店的位置要么靠近商场商圈,要么直接就在商场商圈里。
赵如月已经在这些地方放了面包屋,就没必要再在她那里放了。
林丽丽感觉有点遗憾,自己没能帮上忙。
但是后面她给赵如月牵线了好几个地方,全都是赵如月觉得比较难拿下的地方。
第159章
正如宁时秋预料的那样,他们家的小小面包屋在省城打开局面并站稳脚跟以后,想要继续往下一级的县市推广,就比在省城推广时容易很多。
小小面包屋一在省城彻底铺开,赵如月预备的宣传立刻跟上。
这次她花了钱在本地的电视台投了广告,还特地赞助一个美食节目,专门把小小面包屋打造成省城特色的美食景点,类似后来的网红店。
一时间设计极具特色的小小面包屋在省内名声大噪,接着她又趁势推出小小面包屋衍生的小玩具、冰箱贴、贴纸、小毛绒完后、拼图、纪念品等等。
这些衍生的小玩意儿,可以单独购买,也可以办卡赠送,或者购买东西到一定数量获得。
每一样都专门找人精心设计,制作商也找的出品有保证的制作商。
原本赵如月还以为在电视上打广告要花很多钱,毕竟她总能看到一些新闻,说某某企业花了多少多少钱在哪个卫视投广告。
后来发现,也就央视一些特别好的时段,才能有天价的广告费。
在他们本地的电视台,除非想让电视台专门给自己做一档节目,要不然只是打个广告的话,需要花的钱根本没那么多。
不过这正好很符合赵如月家宣传小小面包屋的需求。
毕竟这些目前只有省城有,等到广告打出去,小小面包屋在省城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就到了往周边的县市铺开的好时候。
这个时候厂子也建好,工人和生产线也到位,可以加足马力去生产。
推广人员拿下哪个地方,工厂这边立刻可以给那边供货。
小小面包屋的名气不但借助广告扩散,也随着周边县市到省城游玩、办事或者走亲访友的人扩散到周边的县市。
到后面,甚至推广人员还没到,就有人通过广告和面包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厂里问:“省城的那个小小面包屋什么时候开到我们这里?”
推广员这钱挣得轻松,赵如月就把她大姐赵如艳家的大女儿周小梅塞进了厂里的销售部,让她也当推广员去了。
周小梅今年快十九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也没考上大专,原本毕业后就在家里跟着父母一起给景区干活。
可周小梅觉得以后家里的东西都是弟弟的,她要是嫁出去,就不能继续在景区干活挣钱了,除非她也嫁在镇上景区范围内的这几条街,或者不嫁人。
赵如艳倒是希望女儿嫁本地人,还找本地媒婆给她介绍对象。
但是周小梅在学校的时候,已经谈了个对象,她那对象跟她是同班同学,但是隔壁县城的。
她不愿意分手,赵如艳一气之下就放狠话说不管她了,随便她怎么样,以后日子过得不好可别回来哭之类的话。
周小梅也比较倔强,还真辞掉了景区的工作,跑来找赵如月,请她帮忙介绍个工作。
赵如月原本想让她跟宁绍明学手艺,女孩子做烘焙还是挺好的,以后不管是自己开店,还是在她家的面包店工作都可以。
收入肯定比在镇上的景区干活高,也会给她买社保。
唯一不太好的点是学徒期工资比较低,而且揉面这些活,每天都需要实实在在地出力气,一天的活做下来,身体还是比较累的。
周小梅试过之后觉得自己不太适应,又听说推广员的收入高,就跟赵如月说自己想做推广员。
赵如月本以为她只是受不了身体上的辛苦,又觉得推广员每天化着妆、穿着西装高跟鞋,不但收入高,看起来还更体面。
她可以理解年轻小姑娘更喜欢光鲜亮丽的体面工作,确认她面对陌生人不会怯场后,没多说什么就让她去了。
只是赵如月看外甥女为了对象跟家里闹,甚至还放弃了景区的工作,有点恋爱脑的样子,没忍住多提醒了她一句:挣到的钱千万要自己存好,最好谁也别给,也别那么老实,跟人说自己的真实收入。
赵如艳来问赵如月自己大女儿的工资是多少,赵如月也只跟她说了周小梅的底薪。
周小梅刚来赵如月这里工作的时候,赵如艳甚至还提出过,让赵如月只给周小梅留够生活费,然后把周小梅剩下的工资全打给她,赵如月也没答应。
后来周小梅攒够了钱,悄悄在市里买了房子,家里人谁也没告诉,只告诉了赵如月。
其实她做推广员也不太适应,因为家庭环境,她本来就是个相对内向的性格,只是为了能多挣钱,才逼着自己去适应,好在最后结果是好的,她确实克服了性格上的阻碍,挣够了自己想要的钱。
赵如月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姑娘非但不是恋爱脑,脑子还非常清醒。
在清楚家里不可能给自己什么助力后,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什么工作最挣钱就做什么。
拼命挣够钱后,买了一套婚前房当自己未来的嫁妆。
可惜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想让她把那套房子卖了,再一起买一套。
周小梅不乐意,双方闹得很不愉快,她就跟那个对象分了。
转头又凭借这套市里的房子,找了个同样在市里有房子的本地男孩子。
周小梅刚进厂里当推广员的时候,也是赵如月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可以稍稍多增加一些休息时间的时候。
厂子发展得蒸蒸日上,苏胜楠在省城站稳了脚跟,看到赵如月有空闲了,她就开始计划着往更大的城市发展。
毕竟在大城市,在职场里打拼的职业女性更多,她们公司的市场也更大。
只是公司的服务也得继续跟上才行,想要服务能跟得上,员工的培训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赵如月的帮助了。
在员工培训这方面,赵如月已经得心应手,很多新出的工具她自己上手很快,自己学过之后,又能迅速总结出一套方法,去教其他人,所以公司想要扩张,离不开她的帮助。
苏胜楠已经看好地方,还把买办公地址的钱全准备好了。
她受赵如月的影响,办公地址有能力买就优先考虑买下来,实在超出预算,或者没有合适的才会去租。
这时候即使是大城市,房价和地价都没有贵到离谱的程度,所以公司想买还是拿得出钱来的。
苏胜楠找赵如月说了自己想要把公司扩张到大城市的想法,第一个城市就是有熟人范小蓉在的羊城。
现在苏胜楠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商人,在公司业务和未来发展方面,她的想法没有偏差。
只是赵如月这边却不太能腾得出手:“我们家小秋快要中考了,以前孩子懂事,我们忙他们也能理解,只是我现在好不容易有点时间,没那么忙了,不管孩子有没有要求,都得多分给他一些注意力。
不能因为孩子懂事,就理所当然地真的不管了,中考虽然不是高考,但对孩子来说也是挺重要的一个节点,我不能错过。”
苏胜楠听完也表示理解:“那我先去羊城把地方定下来,员工培训的事,等小秋中考结束,你有时间了再说吧?”
赵如月:“可以,到时候小秋和小夏也放假了,他们好久没去羊城,我去那边正好能顺便带他们去玩玩,也探望一下小蓉。”
她孩子比较独立,中考前和中考期间确实不需要赵如月做什么。
但是她作为他们的母亲,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在家里待着,孩子学习累了走出书房,看到她在家里都会有一种安稳、安心的感觉。
赵如月戏称自己也就起到了一个吉祥物的作用。
中考的那几天,她跟宁绍明都放下的手头的事,去送考陪考,于是吉祥物的数量,从一个变成了两个。
宁绍明本来想给孩子多做点步骤比较多,制作难度比较大的好吃的,可也不敢做,担心自己做平时不常做的,孩子吃了肠胃反而突然出现问题。
两个大人比要考试的孩子还紧张。
宁时秋看他们那么紧张还反过来安慰他们:“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不管我考得好不好,都会有学校念书,我已经决定好了,高中要选省城的私立国际学校。”
以他的成绩,就算发挥失常也能考进去。
假如真的没考到那所学校的分数线,多花点钱也能进去。
赵如月一愣,忽然想起什么,忙问道:“你、你难道想出国留学?”
“嗯,这是我很早之前就决定的,”他以前那么积极在网上挣钱,也有这个原因,“只是以前家里的条件还没有现在好,也没到要说的时候,我就没跟你们说。”
现在提前说出来,也是觉得以家里现在的经济条件,完全供得起自己,说出来父母不会觉得压力太大。
如果家里的条件还是跟以前一样,宁时秋也有别的计划。
要是高中毕业后没法出去留学,可以先在国内读大学,大学期间多赚钱,赚到足够的钱再出去读研。
反正他就是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个过瘾再回来。
赵如月看向旁边正在激情打游戏的女儿:“那小夏呢?哥哥想出去留学你去不去?”
她想着为了以后两个孩子的关系能一直这么好,作为家长要一碗水端平才行。
想要儿子在出去留学的期间,不在异国他乡过得太辛苦,家里肯定要给他不少钱。
给哥哥花多少钱,也该给妹妹花少不多的钱。
但宁时夏想都没想就摇头:“我才不去,我以后是要考军校,当飞行员的人!”她怕出国回来就不能当了。
两厢对比之下,宁时夏觉得自己还是不出国比较稳妥。
哥哥喜欢就让哥哥自己去,她已经不是三四岁的小孩子了,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非要跟哥哥一样。
第160章
赵如月完全没想到,宁时秋和宁时夏竟然早早就把自己未来要走的路规划好。
而且不是简单地像写未来的梦想是什么之类的命题作文,而是有详细的计划。
除了最终目标是什么,他们还将每个阶段要做什么,全都做了出有可行性的计划,并且一步一步地去认真执行了。
作为家长当然是尽全力支持孩子对未来的规划。
宁时秋毫无悬念地成功在中考考出了好成绩,顺利进入他目标中定下的,省城的那所私立国际学校。
他还拿到了免学费的名额和学校的奖学金,不过在这所学校,国际班的学生就算可以免掉学费,还拿到了奖学金,需要的额外花销也不少。
首先每年夏天和冬天都有出国游学的活动,春天和秋天,在国内的春游和秋游也是免不了的。
到了高二,还有一个学期的交换生项目,宁时秋当然也没错过这一项活动。
他选择的学校跟他目标大学在同一个城市,正好提前过去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
刚开始他要出国,赵如月和宁绍明都紧张得不行,他们每天在电视上看新闻,多数都在播报国外哪里哪里又乱起来了,各种冲突、游行的,总担心宁时秋在那边遇到危险,送他上飞机前还各种叮咛嘱咐。
后来宁时秋去的次数多了,又带着他们也出国玩了几趟,看着他能从容安排好全家在国外游玩时的衣食住行,还交到了不少愿意给他提供各种帮助的好朋友,他们慢慢地才没那么担心了。
宁时秋的高中生活丰富多彩,宁时夏后几年的小学生活也不不遑多让,虽然她不喜欢出国,但国内也有不少她感兴趣的活动。
因为学习成绩好,缺几天课并不会影响到宁时夏的学习,每次了解到哪些城市有她喜欢的活动,或者航空、航天展览……
她只要感兴趣都会亲自去参加。
为着这事,老师没少找家长,偏偏她家长也由着她,每次找家长,她的家长都态度诚恳地认错,然后下次还照样给她请假。
后来看宁时夏的成绩没下降,学校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宁时夏初中毕业那一年,中考前所有知道她上学期间多‘任性’的人,都以为她这样跟其他学生不一样,不走寻常路的孩子,大概也会选择跟宁时秋类似的路子——读私立、出国留学。
毕竟大部分高中学习氛围都是比较紧张的,课业重、学习压力大,每天早早起床,很晚才能休息,几乎每个学生都拼了命地学,周末也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节假日恨不得一天都不给学生放假。
也就私立国际高中,才会弄出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很符合她一直以来随性请假的做派。
要是她去读私立,成绩依然能保持住,没准学校还非常乐意给她批请假条,鼓励她多参加活动。
然而宁时夏的选择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她竟然按部就班地根据中考成绩,报了一所省内最好的公立示范性高中。
各个初中的好苗子,高中的老师也是有所耳闻的,毕竟初中老师们有些没准曾经也是高中老师们的同学,聊天的时候免不了说起自己的学生。
更何况是那么特立独行、成绩又好,让老师又爱又恨的刺头。
那所公立学校即将接手新一届高一新生的老师,听老同学们说,那个刺头竟然报了自己学校,不免有些紧张。
倒不是担心她不好管,虽然是刺头,但她和她家长在很多时候都是比较讲道理的,也不是那种爱惹事的刺头,只是有点担心万一宁时夏还跟小学和初中时一样,说请假就请假,难免会让班级上的其他学生心思浮动,这会给老师管理班级带来一定的困扰。
然而更让出乎大部分人预料的是,宁时夏入学后,竟然一改小学和初中时随意请假出去玩的‘任性’。
她家庭条件很好,不像吃过苦的样子,新生军训半个月下来,不叫苦不叫累,还成为了军训优秀标兵。
正式开学后,每天坚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安排学习。
每天起很早、睡很晚,学习时依旧经历满满,每天傍晚还能腾出时间去运动。
带宁时夏所在班级的老师,在刚知道宁时夏被分到自己班的时候,一边高兴一边发愁,高兴是因为宁时夏学习成绩好,发愁是不知道该把握好一个度,在不打击孩子的情况下,让她稍微收敛着点。
没曾想自己还什么都没做,刺头自己就改了性子,虽然宁时夏某些地方还是表现得有点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比如特别重视自己的视力和身高,要是累了,不管老师同学在做什么,她一定会停下,放松眼睛,身体长得太快或者太慢她都会有点紧张,也不知道是担心自己长得太高还是长得太矮。
不过这些跟那会影响班级氛围,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难度的事比起来,算不得什么,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们已经习惯了。
她班主任私下都偷着乐,觉得自己这下真是捡到宝了,以宁时夏的成绩,如果能稳住的话,不说清北,一个985前排总少不了。
当然前提是宁时夏不跟她哥一样打算出国。
宁时夏当然是不打算出国的,高二那一年,她报名参加并且通过了‘青少年航空学校’的选拔。
高三时又报名了‘空军招飞’,初选和定选都通过后,干脆利落地选择了军校。
宁时夏毕业那一年,宁时秋也从国外学成归来。
赵如月和宁绍明一股脑地把家里的产业交给他:“这些东西,你们兄妹俩怎么分,你们自己商量去,我跟你爸要退休了。”
宁时秋刚回来,还没能歇两天,就被家里一大堆事务兜头砸过来,人都蒙了。
幸好他假期回家的时候,也没少帮家里干活,于是这会儿一边处理,一边还能分神问:“不该是由父母来分吗?”
赵如月一摊手:“上了年纪,脑子容易糊涂,你们还是自己来吧。”说完两口子真一甩手,乐呵呵旅游去了。
宁时秋:“……”
他们俩明明还不到五十……
而且这么精,完全没看出来哪里糊涂。
宁时夏在旁边嘎嘎笑,她一点压力都没有,反正她考上的是军校,以后直接进空军开战斗机,军人名下是不能有股份的,根本不用操心家里的事。
等着她哥干活,给她分点零花钱就行。
至于她哥会不会给她分,这个更不用担心了,从小她的钱就让她哥帮忙收着,她哥收得越久,她的那些钱就涨得越多,完全不用担心没钱花,根本花不完!
如果在意家里的产业的话,宁时夏就不会选择读军校了。
宁时秋无奈又嫌弃地白了妹妹一眼:“你倒是自在了,什么都不用管。”
宁时夏过去意思意思给他锤了锤两下肩膀:“能者多劳哈能者多劳!”
说完站起身就要跑,等开学后,她可就不能这么潇洒了。
她学校开学时的‘军训’,可不是别的学校那样踢踢正步、站站军姿什么的就行,得抓紧时间玩儿去!
宁时秋眼疾手快地一把拽住她:“别跑,先把东西分了再说。”
“啊?真要分啊?”宁时夏转头,看他神色不像开玩笑,“分给我有什么用?我以后吃喝拉撒睡病埋国家全管,用不着这些。”
最主要是,她的目标不止于航空领域。
等时机成熟,她也想往航天领域努力一把。
以后回家的机会肯定没她哥多,没办法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既然不能常回家在父母身边尽孝,那家里的东西,当然是谁能陪伴父母最多,谁多拿了。
以前家里买的房子,爸妈早就说会平分,宁时夏不觉得自己还缺什么,现在房价多贵呀!
不说别的,就家里分给她的羊城和鹏城的房子,已经够她这辈子就算躺平不工作也饿不死,甚至还能过得很好了。
所以家里的厂子,她以后又没法管又不能持股,还不如直接给她哥。
“不能这样,”宁时秋说道,她可以不要,但宁时秋不愿意不给,“虽然你名下不能有股份,但我们可以签个协议,定下以后每年给你的分红。
另外,还有家里的房子,既然厂子和店铺不能分给你,那些房子我以后只要老家房子和我们家在县城住的这套别墅的一半产权,还有省城靠近家里工厂的那一套,其他的不分了,全转到你名下,以后如果我有需要的话,我会自己再买。”
他们家的厂子从一开始本来就在线上线下都有生意。
近些年互联网和线上购物普及,家里的生意非但没有跟别家实体产业一样衰退,反而越来越好,后来又扩建了两次。
接手工厂,相当于接手一只下金蛋的金母鸡,哪怕没有工厂,只凭家里店铺的收益,他想再买房子也不难。
所以宁时秋把那些房子给妹妹非但不会心疼,还觉得给的少了。
毕竟房子是固定资产,变现比较麻烦,能得到的现钱也就是那点房租,跟经营工厂能得到的钱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至于老家和县城正在住的这套别墅,两个都是他们长大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是很希望以后一家人可以多一些机会,在这两个地方团聚,所以一人一半,尽量让它们保持原样。
想到可以动的现钱,宁时秋又说道:“晚点我查查家里有多少钱,把能动的钱先往你名下多存一点,要不等你正式入伍,再给那么多钱,就有点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