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44(1 / 2)

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终于来到了父辈做梦都……

清晨薄雾四起,屋外树梢上透着寒意。

沈柏聿和霍青淮一大早就起床去锻炼了,等跑完两圈回来也才六点半,外面天都还没亮。

“我去锅炉房换一下煤炭。”沈柏聿对霍青淮说。

四合院采用的是热水暖气,在院子里有个小杂物房用来放锅炉和煤炭,昨晚睡着不冷也是因为中途谢宥川半夜起床加了煤。

“行,都还没有起床,要不然晚点再做早饭吧。”霍青淮拿了个扫把开始打扫院子,昨晚风一吹,院子里到处都是枯枝残叶。

他动作很轻,怕吵醒睡觉的长辈们。

“都可以。”沈柏聿随口应了一句。

谢宥川早就醒了,只不过姜沅窝在他怀里,他才没动,只是睁着眼睛瞥了眼窗外。

然后又收回视线,重新闭上眼睛。

姜沅靠在他身上汲取热源,半睡半醒间,含糊不清道:“……以后不许随便吃那些东西了。”

“嗯。”男人随意应了声,将她的腰身揽得更紧,吻了吻她的额头,“还早,继续睡吧。”

姜沅本来不是个赖床的人,也早就习惯了六点半起床,可确实是太累了,眼皮子发沉,再加上男人的低声安抚,又不知不觉沉沉睡了过去。

过了一个小时,她才缓缓睁开眼。

原以为这次醒来谢宥川已经起床了,可抬头时还是对上一双温情的眸子。

他少有这样的时刻,所以姜沅有些愣神,呆呆地看了他许久。

谢宥川任由她打量,温热的大手轻轻地揉着她的腰,缓解酸痛感。

哪怕她这两天吃的稍微多了些,腰身依旧盈盈不堪一握,揉着揉着,他的目光就逐渐变了,愈发暗沉。

姜沅对谢宥川已经十分了解了,察觉到他的变化,瞬间清醒过来。

“该起床了。”从他怀里起来,姜沅不轻不重推了他一下,“马上要除夕了,家里到处都要打扫,还要写对联。”

闻言,谢宥川按了按眉心:“好。”

贴对联和写对联都是个大工程,里里外外这么多门,幸好人多。

写对联可以请老爷子和两位父亲帮忙,贴对联就是他们这些小辈来做了。

谢宥川靠坐在床上,看着女人起床换衣服,缓了一阵,他捞过床头柜上的腕表,不紧不慢戴上。

两人在卫生间一起洗漱完,外面天色已经亮了起来。

家里的菜都储存在院外的水缸里面,水缸里有厚厚的一层冰,这种温度也不容易融化,反而更加结实了。

邱映雪从里面翻找出来一块猪肉,还有一些扇贝和虾,早上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肉丝海鲜面。

家里总共十一个人,还有一条小狗,吃起东西来也很热闹。

就连谢老爷子食欲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一个人吃了两大碗面。

“上了年纪了少吃点,不容易消化。”谢奶奶在旁边劝道。

谢老爷子吃完最后一口,放下筷子,感慨道:“和小辈在一起吃东西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看着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样子,不自觉就胃口大开了。”

“不然怎么说吃饭要人多。”谢奶奶递过去一块帕子让他擦嘴,看着孙子和孙媳,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

以前还担心孙子的婚事,没想到他竟然能娶到这么好的一个媳妇儿,而且两家门当户对,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谢奶奶对姜沅特别满意,知道她工作忙,也没有催她要孩子,反而和谢宥川说平时生活上的事他要多做一些,不要让孙媳太累。

谢宥川自然是一一应下。

这段时间林青颖和江敛经常来,姜沅和江敛在探索分形几何在物理系统中的普适性,而林青颖则是跟着沈柏聿和霍青淮一起锻炼。

这天谢老爷子正好在书房里写对联,得知要贴对联,林青颖当仁不让,扛着梯子就开始干活。

霍青淮在刷浆糊,沈柏聿将他递过来的对联交给楼梯上的林青颖,笑着问:“怎么想着要锻炼了。”

“备孕啊。”林青颖毫不避讳道,“还有一年我就要毕业了,要是在这一年内生完孩子,毕了业我直接去工作也没什么影响。”

她都提前规划好了,不能让孩子影响工作,到时候忙起来天南海北到处跑,哪里还顾得上孩子。

“那你得让江敛锻炼锻炼。”林白提着两块肉,从院子外面进来,语气真诚道,“男的体质好就容易受孕,而且你还在读书,他身体好你孕期不容易孕反,也不会太影响学业。”

因为林家夫妇帮邱家修缮祖宅,他和林青颖也挺熟的了,更何况他还是个医生,说话也没有藏着掖着。

“回来了?”沈柏聿接过他手里的肉,“我表妹今年不来首都吗。”

“草安堂过年也不休假,她忙着呢。”林白无奈耸肩,“我是回来陪爸妈过个年,过完年我就要去海城了。”

林白已经在海城工作快一年了,现在两家订了亲,但是婚事还没办,邱望舒的意思是不着急。

他自然是依着她。

听完,沈柏聿点头:“中午留在这里吃饭吧,晚点再回去。”

“行啊,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两人是好兄弟,感情也比旁人深厚些,不然以前沈柏聿也不会托付他照顾家里了。

现在马上又要成一家了,自然是有多随意就多随意。

算起来沈临夫妻俩还是他正儿八经的长辈,要跟着喊一声姑姑姑父。

等两人说完话,林青颖才问:“要怎么锻炼,我让江敛每天跑步?”

“都行,他抽烟喝酒吗,备孕期间这些都要戒了。”林白见沈柏聿提着肉去了厨房,随手扶着梯子,接过霍青淮刷好浆糊的对联伸手拿给她。

“不抽烟也不喝酒。”林青颖都不用别人帮忙看贴的怎么样,她自己在这方面的敏锐度十分高,随手一贴都很对称。

“那没问题。”林白笑呵呵道,“像你们这种优质基因可以多生点孩子,好好培养,以后为数学界和建筑界添点栋梁之材。”

“行啊。”林青颖爽快道,“那以后要是我的孩子想学医……”

“我和望舒亲自教。”林白知道她在开玩笑,还是笑着接茬。

“你要是生得多,一个送去学建筑,一个送去学数学,一个送去学医,一个送去学物理,

一个送去当兵。“林白都替她安排好了,“正好五福临门。”

林青颖摆摆手:“我倒是都行,这得和江敛说。”

他恐怕得天天吃生蚝吧。

虽然每个房间的隔音都不错,但是窗户开了条缝,姜沅和江敛都能听到外面的闲聊。

她笑着问:“你和青颖打算备孕了?”

“嗯。”江敛颔首,“上个月我们去看了一套房子,已经买下来了,过完年打算重新装修一下。”

“她明年要分配工作,等孩子生下来奶奶会过来帮忙带。”

江敛是个孤儿,他说的是林青颖的奶奶。

林穹和凌萱夫妇都很忙,没有空帮女儿女婿带孩子,为了不影响以后的工作,林青颖也想早点生完孩子。

她和家里商量了一下,奶奶说可以帮忙过来带,老人家也才六十来岁,身体也很好,想为孙辈分担一些。

江敛的想法是到时候再请个保姆,平时做做饭打扫一下卫生,再帮着看一下孩子。

他是在福利院长大的,所以清楚孩子小时候有多难带,老人家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家里装修的设计也不用找别人,林青颖自己就能解决,而且施工队都是熟人。

姜沅的婚房能这么快入住也是因为林青颖帮忙设计的图纸以及她父母找来的施工队。

“挺好的。”姜沅颔首道,“青颖的工作不太轻松,目前在学校里还算稍微空闲一些,以后开始工作就比较难腾出时间了。”

江敛点头,两人继续说课题研究的事。

等吃过午饭,林青颖把自己备孕的想法和姜沅说了,顺便问道:“你和你家军官哥哥什么时候要孩子呀?”

看了眼不远处的男人,林青颖压低了声音:“按照林白的说法,他的质量应该很好吧。”

谢宥川不仅不抽烟,除非过年敬长辈这种必要场合,不然也不会喝酒,而且他是陆军出身,常年锻炼。

每一条都很符合。

“……”姜沅想到男人昨晚并不克制的行为,瞬间觉得腰侧有些隐隐作痛。

“暂时不考虑这个,明年开始我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多空闲了。”

她将剥好的瓜子仁倒在林青颖掌心,无奈道:“你先生吧,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按理来说最好的时机是在刚入职研究所的那段时间,不算特别忙,怀孕了也不影响,生完孩子徐姨也会过来帮忙。

可当时她没有这个想法,现在就更加不会想了。

研究所给她晋升职称的事也让她意识到了什么,接下来肯定是另外有任务安排给她的。

“那行。”林青颖吃着东西,含糊不清道,“那我就不等你啦。”

“等孩子出生了必须认你当干妈。”

“好呀。”姜沅笑眯眯颔首,“我会提前给宝宝准备礼物的。”

两个人的话谢宥川和江敛都听见了,后者没什么反应,前者也只是眉梢微挑。

这是三家人在一起过的第二个年,加上姜沅夫妻俩的小家庭都能算是四家人了。

霍青淮和韩巧云的事目前还没有进展,霍惜弱问了两句也没有继续了,孩子大了,可以问,但是不能一直问。

他有自己的主见。

不过霍惜弱还是不由得想起丈夫,她觉得有些事可能要和儿子说清楚,以免他一直活在父母婚姻的阴影之下。

这天晚上,霍惜弱和儿子聊了很多。

“我这么多年不嫁人,并不是惧怕外面的流言蜚语。”

见儿子沉默不语,霍惜弱语气缓和道:“你父亲是一位很好的丈夫,他温柔体贴,也很尊重我,甚至在那种困难处境……还在替我们安排后路。”

“我并不愿意和他离婚,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也因为我一直深爱他。”

“你的父亲,也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们。我和他的婚姻并不是一场失败的婚姻,只是迫于当时的境况,无可奈何而为之。”

霍惜弱想摸摸儿子的头发,才发现他已经长大了。

无声轻叹后,她收回手:“我知道,你是害怕自己给不了那个姑娘幸福,也怕当时的场景,会再次重现在她身上。”

“可青淮,一切都过去了,你现在这样拖着人家,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要是真的举棋不定,就和姑娘说清楚,不要耽误她。”

霍惜弱微笑地看着儿子:“我相信你能将这件事处理好,但青淮,妈妈更希望你可以拥有把握住幸福的能力。”

霍青淮许久没有说话,身子坐的笔直,偏过头看着窗外的夜色出神。

韩巧云对他的心思,从阿沅登岛探亲那个时候起就很明显,去年他调任到沽海,她也随着调动了。

要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手指无意识紧握成拳,在霍惜弱准备起身回房时,他嗓音低沉道:“明年我带她回来看您。”

霍惜弱愣了一下,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过了一阵,她才回神,眼眶泛着水意。

“好。”她点头,欣慰道,“我也想见见那个孩子。”

而另一边,姜沅也和谢宥川进行了一场谈话。

“青颖在备孕了。”姜沅时刻观察男人的神色,但始终没有什么变动。

“嗯,江敛说了。”谢宥川颔首,“我是那个军官干爸。”

姜沅莫名被他逗笑,这是她第一次见江敛那时,青颖说的。

“你不想要孩子吗。”她眉眼弯弯,笑眯眯问。

“你想要?”谢宥川不答反问道。

“暂时不想。”姜沅看着他起身走到窗边,拉上窗帘,将夜色隔绝在外。

男人的背脊挺拔,很宽阔,看起来也很让人安心。

室内有差不多十八度,他只穿了一件白衬衫,下摆扎进黑西裤内,腰身线条劲瘦。

“那就不要。”他语气平静道。

他从衣柜拿出睡衣扔在床边,不紧不慢摘下腕表,开始解衬衣纽扣。

姜沅不由得失了神。

被她直勾勾看着,谢宥川动作微顿,也不躲避,大大方方任由她看。

反倒是姜沅有些不好意思了,无意间想起好友说的那句他“质量肯定很好”,别过头,看着另外一边。

过了一会儿,她语气温和却笃定道:“可你现在是在勾引我。”

谢宥川挑眉。

“如果这样算,你也天天都在引诱我。”

姜沅没话了。

男人换好睡衣,拉开床头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未拆的安全套。

看到他的动作,姜沅不由得瞳孔一缩。

直到男人又放了回去,她才轻舒一口气,如释重负。

后腰侧现在还有些疼,可能是有点淤青了。

谢宥川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日日这样,她有些承受不来。

瞥见他意味深长的眼神,姜沅察觉到他又是故意在逗自己,面色微窘,翻过身去懒得再搭理他了。

她的情绪向来不怎么明显,大概是从养成的习惯。

在她有些生闷气的时候,忽然觉得后衣摆被人撩开,男人指腹温热,带着薄茧。

冰凉的膏体轻轻在她后腰痛的地方揉开。

“下次痛不要忍着,说出来,”谢宥川嗓音平缓道,“这样我才知道以后要克制。”

看到她娇嫩的白皙肌肤上,自己留下的淤青,男人漆黑的眸底带着不易察觉的心疼以及懊恼。

有时候手劲太大,总是不自觉弄伤她。

以后会多加注意。

“……嗯。”姜沅应了一声,“我知道了,老公。”

谢宥川无声勾唇,手上的动作更加缓和。

等他擦完药,姜沅也睡着了。

去卫生间洗了一下手,谢宥川关了灯,他刚上床,姜沅就下意识朝他怀里挤。

温香软玉在怀,谢宥川却无半点旖旎心思,只是用下巴轻轻蹭了一下她的眉心。

将她背后的被角掖好,谢宥川这才闭上眼睛。

今年又过了一个很热闹的年,姜沅收了不少红包,也没有忘记要提前给青颖的孩子准备礼物。

谢宥川带她去金铺,给她打了一条双层的金项链,说是海城那边的时兴款,可以叠戴。

同时也给林青颖尚未出生的孩子准备了两条纯金的长命锁,这也是怕到时候她如果生了双胎,顾此失彼。

虽然这种几率很小。

林白在回海城前,给姜沅提来了几包温养的草药,还为她把了脉,这是邱望舒的嘱托。

她性子虽冷,但是对这个表妹却极为上心,哪怕是同在海城的堂妹们都没有这个殊荣。

林白把之归结为眼缘。

“参汤的效果不错,还可以继续喝。”林白收回搭在她脉搏上的手。

听到她提前给林青颖的孩子准备了双份出生礼,摇头说:“这种概率应该挺小的,她家没有双胎基因,不过也是有可能,但是不大。”

“反而是你。”林白看着她貌美的脸庞,肉疼道,“要是你怀孕了,很大的几率是双胎,到时候我还得准备双份礼物,以后逢年过节都得给两个红包。”

说着说着,他想到了什么,不由自主瞪大了眼睛:“妹子,你不是在这等着哥吧,故意用这种方式提前提醒我?”

旁边的谢宥川有些意外。

如果不是林白提到这个,他都快忘了,自己还有个远在国外的小舅子。

沈昭会时不时给姜沅寄东西,但是和他基本上没什么联系,除了两

人结婚的时候寄了块金刚石原石回来,谢宥川对他就没什么印象了。

如今那块金刚石还在书房里的架子上放着,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弄到的。

姜沅眨了眨眼:“那倒不是,我暂时不会打算要孩子。”

林白也只是逗逗她:“双胎也挺好,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来的,晚点生也可以,你们夫妻俩还年轻,又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不过青颖那姑娘想多生的愿望估计也实现不了,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嘛,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

他上次说五福临门也是和林青颖开玩笑而已。

“不过她家这情况生一个也行,反正是跟着她姓,她老公也没意见。”

江敛那个人林白也算是有点浅显的了解了,除了数学和林青颖,别的他都不怎么在意。

姜沅倒是忘了计划生育这件事,估计青颖自己都没注意,看来到时候得和她说一下。

过了年,休完了假,该回部队的又回了部队,姜沅也从闲适的生活中转换到忙碌状态。

过年时间她还借用过虞必先所在的研究所,后续又在自己所在的七九二研究所重新验证过。

在一九八三年二月底,她和江敛共同署名的论文《论分形几何在常见物理系统中的普适规律与量化验证》在物理数学交叉研究期刊上发表。

这一次江敛的署名在她前面,因为他在前期付出了很多精力,姜沅只是后期才开始和他一起研究这个课题。

本来姜沅并不想署名的,她认为自己贡献并不大,可江敛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占便宜的人。

这篇论文也引起了物理界和数学界同行的广泛兴趣,不仅带动了两个学科的交叉发展,还为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系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有数学家开始注意到物理系统中的分形问题,开发了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近似理论,大大推动了两个学科之间协同发展。

这天,有物理学家正在吃早餐,听到助理说又新出了一篇促进物理和数学共同发展的期刊论文时,忍不住打趣道:“不会这次又有那位小姜同志的名字吧。”

他放下豆浆,拿起桌上的期刊,看到熟悉的论文风格,哑然失笑。

“还真是她啊!”

姜沅的风格其实很好认,用两个词形容就是扎实、严谨。

她的每篇论文这位物理学家都看过,从研究设计到结论推导,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对实验数据的反复核验还有参考的文献也是精准详实,且在论证过程中,每个观点都有足够的论据支撑,充分证实了她拥有深厚扎实的学术底蕴。

所以在看完了这篇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后,物理学家毫不意外看到了后面她的署名。

不过有些意外的是,前面这个名字比较陌生。

物理学家放下期刊,慢悠悠端起豆浆,喝完后又吃了一碗小米粥。

随后他才说:“七九二这个小同志的学术能力很强啊,也难怪她们研究所力荐她短时间内晋升评职称。”

“看来那个国际科研团队的国内领头人非她莫属了。”

很快,时间来到了五月,期间姜沅一直在实验室。

关于国际科研团队的具体名额还没有确定下来,等真正组建并且开展研究也要下半年了。

与此同时,一架来自洛杉矶的国际航班途径巴黎,落地首都。

梁慧琳和于洋以及周诚终于来到了父辈做梦都想回来的故土。

第142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梁慧琳从航站楼出来,见外面阳光刺眼,于是便戴上墨镜。

“姜看到我们肯定会很惊喜的。”于洋也露出笑容。

这一年半以来在实验室的疲惫好像在这一刻被抚平,他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航站楼上面有一排红色的汉字——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此刻,他心里有些许震撼,说不出来的激荡。

“希望姜还记得我们。”周诚耸肩,手里提着两个箱子。

一个是行李箱,装着衣物和一些在物理实验的手札笔记,还有一个手提箱里装着便携电脑。

三人不确定国内目前的情况,都将自己的便携电脑带回来了,里面还储存着很多实验关键数据。

“不要把姜说成负心汉好吧,她怎么可能忘记我们,我们还经常通讯呢!我有自信,我们绝对也是她最称心的小组成员。”梁慧琳没好气翻了个白眼,只是被墨镜挡住了,没人能看见。

在她看来,国内虽然在发展科技,但和国外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三人在国外一流的物理实验室待了这么久,哪怕实验室在美国不算顶级,但是也领先于国内,而且他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

她自认为自己不比国内的天才们差,甚至因为资源等环境原因,要更甚一筹。

不管怎么算,自己三人都更合适当姜的团队成员。

于洋只是挑了挑眉,没有接话。

三人在路边打了一辆面的,坐上这种微型面包车后,几人都忍不住四处打量。

航站楼外面没有高楼大厦,反而是各种农田,时值五月,风一吹,到处黄澄澄的。

于洋和周诚祖辈当年都是因为时势所逼,为了躲避战乱才偷渡

出国,哪怕国外再繁华,可心里总是惦记着家乡的稻子。

“司机先生,这些稻谷是不是已经成熟了?”于洋三人的普通话虽然不算很标准,但都能听懂。

现在大部分人说的还是方言,他们讲的也算不错了。

“你们是南方人吧?”面的师傅总觉得他们说话有些怪异,留了个心眼,笑呵呵道,“咱这是北方,种的是冬小麦,这个月底差不多就能割了。”

“是的,南方人。”于洋三人祖籍都是南边的沿海城市,所以这个说法他也没否认。

“那就难怪了。”司机师傅点点头,随后,他又和于洋聊起来,听到梁慧琳和周诚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心里忍不住警惕起来。

“我说几位同志,你们是外国人?”

司机师傅不动声色,悄然换了个方向。

这几个人看起来鬼鬼祟祟的,而且手里提着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箱子他也帮忙拎过,可沉了。

还有个手提箱,他估摸着里面装的多半是电台,指不定就是国外的特务,潜伏进来刺探情报的。

还装南方人,除了会说点普通话,多聊两句就知道压根不是中国人!

“不是,我们是中国人。”于洋郑重道,还带着几分自豪。

他们在去年年底就提前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联系过了,在大使馆的帮助下,经过了半年的审查手续,于这个月月初获得了国内户籍以及护照。

三人是作为科研人员回国的,各方面审核都非常严格,如今他们对自己的中国身份非常满意。

家里长辈们得知他们要回国,也非常支持。

“呵呵。”司机师傅冷笑一声,心想你编,你再编。

不过嘴上还是说:“哦,那挺好的,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嘛!”

他往另外一个方向开过去,嘴上一直和于洋在聊天,试图稳住他们。

于洋几人刚到国内,看什么都新鲜。

虽然没有国外那种高楼大厦和宽阔的街道,但是大街上来往的行人以及各种热情洋溢的笑脸,也让他们目不转睛。

在不认识姜沅之前,他们并不理解父辈口中的“故土难离”。

从出生开始,他们就是美国公民,说着英语,和白人做同学。

哪怕有时候这些同学好像并不怎么待见他们。

直到姜沅放弃顶级实验室开出的优渥条件,毅然决然回国时,三人才对祖国这两个字稍微有了些实感。

他们想来看看,让父辈魂牵梦萦、以及牵绊住姜沅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看着外面到处开裂的水泥路,梁慧琳也想起来一件事。

以前她问过姜,为什么要回国,明明国外各方面都要比国内好。

而姜只是笑着说:“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更要回去建设它。”

“建设”二字在梁慧琳的舌尖绕了一圈,她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伸出手,凉爽的清风从她指缝穿过。

与国外的浮躁不同,这股风是不急不缓的、脚踏实地的。

过了半个小时,司机突然停车,跟他们说在车上等一会儿,他去上个厕所。

梁慧琳三人没觉得有异,因为一路上于洋和他聊得很开心,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位非常热情和善的面包车司机。

梁慧琳甚至还在期待待会儿姜沅看到她时的反应。

她知道姜沅家里的地址,如果姜不在家,那么在附近等一下也没关系。

于洋和周诚也神态轻松,好不容易可以远离实验室好好休息一下,自然要享受当下的闲暇时光。

几人有说有笑,直到过了几分钟,看到司机师傅带着一群穿制服的人出来,他们都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公安同志!就是他们!三个外国间谍,还骗我说是南方人!”司机师傅大步跨过去,拉开车门,“你们都下车!抱头!”

梁慧琳几人不明所以,也不懂为什么和善的司机师傅突然变了脸色。

直到三人被带进询问室,公安将他们的随身物品都开箱检查后,几人才明白事情原委。

得知司机将他们当成外国间谍了,于洋和周诚互相看了看,脸上只剩苦笑。

“从美国回来的科研人员?”公安对他们的解释半信半疑,不敢轻易放人,“我们要和有关部门的同志核实一下你们的身份,几位,你们先在这里待一阵吧。”

随后又看向司机师傅,没有对他们几人的严肃,面色和蔼道:“辛苦你了同志,有警惕心是好事,下次继续保持。”

面的司机挠着头,他不确定这几人到底是不是如他们所说,是回来建设祖国的科学家。

要真是,那可得给人赔个不是。

所以他也没走,而是问:“公安同志,我能在这跟他们一起等结果吗。”

这要是走了心里也不踏实啊!

“行啊,等着呗。”公安同志给他倒了一杯凉白开,“我们所里熬了绿豆汤,待会儿一起喝点。你们这大热天的跑出租也不容易。”

“得嘞,谢谢您啊,同志。”

本来几人是上午到的首都机场,可直到下午三四点钟了,还依旧在审讯室。

公安也没饿着他们,一人一个馒头一碗绿豆汤,还有一些萝卜咸菜。

梁慧琳咬了一口馒头,她家里是开中餐馆的,所以吃得惯。

她一边细嚼慢咽,一边用英语含糊不清道:“汤姆,我觉得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要不然给姜打个电话吧。”

于洋心里有些烦躁,点头道:“好,我也是这样想的。”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心里愈发没底。

公安一直没说别的,只说和相关部门核实,可到了现在,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他们都有些坐不住了。

公安看了他们一眼,又收回目光,继续看卷宗。

这些人带的东西都查过了,有一个箱子看起来很异常,他们说叫手提电脑,但是所里也没人会看,也不清楚是不是什么先进的电台联络设备。

他们已经联系了相关的科研部门以及上面户籍办的同志,核实他们的护照真假。

结果还没有那么快出来,只能等着。

“警察先生,”于洋抬了抬手,“我们想给国内的朋友打个电话,可以吗。”

“行啊。”公安没拒绝,如果不是间谍最好,要是间谍的话,接电话的那个肯定也是。

所以果断按照他们说的拨号,开口问道:“是姜沅吗。”

“我是,哪位。”

因为是科研单位,所以总机转接的时候并没有暴露地址,而是立刻接通。

听到温和沉敛的年轻女声,公安讶异片刻后,才说:“我这里是机场片区派出所。是这样,有几个从美国回来的年轻人,我们现在怀疑他们是间谍,已经扣留在派出所里了,正在核查他们的身份。”

“这三个年轻人说你是他们的朋友,方便过来协助调查吗。”

姜沅听到几人的名字后,立刻放下手里的研究资料:“好的,公安同志,我马上过来。”

她没有在电话里过多解释,对方也不一定信,所以出了办公室后,就立刻去找主任。

姜沅确实是没有想到,梁慧琳三人会回国。

她回来后,三人经常有书信上的往来。

自从她来了研究所工作,因为要和查尔斯还有导师霍夫曼以及弗兰克他们讨论学术问题,所以经常保持联络,三人也知道她办公室的号码。

然而在此期间,他们并没有透露出半分要回国的意思。

姜沅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三人大概是想给自己一个惊喜。

她有些无奈,同时心里也暖洋洋的。

只希望瑟琳娜几人没有受到惊吓才好。

“小姜同志,你稍等,我找人查询一下。”听到她说的话,办公室主任立马打电话给上级单位,并且报上了几人的姓名。

姜沅提醒道:“您还可以让他们询问一下外事部的同志。”

几人在回国前肯定是联系过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办公室主任点头,立马在电话里和他们说了。

十分钟后,上级单位给他们回电:“外事部的同志说公安部在月初就已经发放了这三位科研人员的户籍以及护照,他们现在是中国公民。”

“好的。”办公室主任挂断电话,对姜沅说,“小姜同志,你现在去一趟机场片区派出所,坐研究所的车去,把人接出来。”

“他们万里迢迢来到这里,不能寒了几位同志的心!”

姜沅应了声好,没有来得及回办公室,径直就往机场片区派出所而去。

一个小时后,她才到机场片区派出所。

开车的是研究所保卫科的同志,见姜沅下车,他也跟着下去。

一双眼睛如鹰隼般打量着四周。

姜沅摘下工牌放进口袋,进了派出所大厅,说明来意后,出示自己的证件。

“按上级指示,我来接他们离开,你们可以给研究所打电话核实。”姜沅语气沉稳,不急不缓道。

看到她证件上的名字年龄以及照片,还有职称,公安同志有些意外。

这么年轻就是副研究员了?

他不敢怠慢,按照她说的,给研究所打了电话确认,得到准确回复后,又和所长汇报。

得知研究所来人了,所长也亲自过来了一趟。

“不好意思啊小姜同志,因为派出所需要层层上报,所以进度有些慢。”所长示意公安拨打内线电话,立刻放人。

姜沅笑着颔首:“正常流程,可以理解。”

“确实是从美国回来的华裔科学家?好,好,我都知道了。”在询问室的公安挂断电话,再看向几人时,变了脸色。

“对不起啊几位同志,现在国内情况特殊,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以防有敌人渗透进来。”公安向他们道歉,“你们的身份已经核实了,感谢你们愿意回来建设祖国。”

说完,还立正,抬手朝他们敬了个礼。

夏天本就闷热,在这里待了六七个小时的三人原本心里多少有些怨言,但是听到他诚挚的道歉看到他的行为后,最后那点不满也烟消云散了。

“没关系,你们也是对国家安全负责,我们可以理解。”梁慧琳揉了揉酸胀的眉心,“警察先生,我们的随身物品可以带走吗?”

“当然可以,”公安赶紧让人把他们的东西都装回行李箱,“你们的朋友也到了,在外面大厅,我带你们过去。”

听到这,原本无精打采的几人才缓缓露出笑容:“好,谢谢你。”

梁慧琳穿了一套正装,白衬衫配杏色西装裤,而于洋和周诚也都是白衬衫配黑西裤,外套搭在手臂上。

因为宣城制衣厂出口的款式也会在国内售卖,现在国内很多人都这么穿,所以司机最开始也没有因为他们的穿着而

怀疑。

因为要见姜沅,几人都穿上了外套,互相整理了着装后,才提着自己的行李箱出去。

看到一道熟悉身影,梁慧琳再也克制不住,放下行李箱,飞奔过去从背后抱住她。

“姜!”她嗓音激颤,内心的感受无法言说。

姜沅正在大厅签字,忽然被人撞得一个踉跄,随后就感觉到一片温暖。

她转过身,垂眸,看着抱着自己的梁慧琳,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背后,温声细语道——

“我来了,瑟琳娜。”

于洋和周诚也很想给她一个拥抱,并且真的这么做了。

大厅里的公安大眼瞪小眼,想到他们是从国外回来的,最后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风气也还没有开放到异性可以随意拥抱的地步,平时在街上哪怕是夫妻也要注意分寸。

“欢迎回国。”姜沅分别和他们拥抱完,笑着对他们说。

而此时,站在另外一边的司机师傅也从公安那里知道了原委,得知他们是真的放弃了美籍身份,加入中国籍回国搞科研后,肃然起敬。

“对不起,几位同志,你们确实是中国人,是我们的同胞。”司机师傅也是个敞亮人,直接给几人鞠躬道歉,“这事是我办得不妥当,要不我请你们下馆子吃个晚饭?正好也快要到饭点了。”

于洋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复杂。

他是真没想到,这位司机先生会把他们当成外国间谍。

“没关系,不用了,我们的朋友来了。就像警察先生说的,维护国家安全,你并没有错。”于洋露出笑容,真诚道,“以后如果再遇到你,我还是会坐你的车。”

“哪怕经历过刚才的事,可我依旧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人。”

这一番话说得司机师傅有些汗颜,就连于洋要给他打车费,也死活不愿意收。

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

“我们该回去了,”姜沅和公安同志打了个招呼,对几人说,“你们暂时还没有落脚的地方吧?这段时间就住我家,可以吗。”

正好,她也想询问一下几人的工作安排。

他们回国肯定是为了搞科研,但是去哪个单位还是要确定一下。

“那最好啦。”梁慧琳一扫脸上的萎靡之色,笑嘻嘻道,“我们好久没有在一起了。”

于洋和周诚也没有意见。

现在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1.975,他们在回国前置换了一些人民币,而且家里人都在国外做生意,可以经常给他们汇款。

在经济上并没有压力,甚至可以随时购置房产。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并不在意收入多少,所以才能下定决心回国,打算和姜沅一起心无旁骛的搞研究。

等他们上了研究所的车离开,司机师傅才跟在公安旁边走出来,并且感慨道:“现在这群年轻人了不得啊!”

那个来接人的小姑娘看起来也才二十出头,竟然已经是科学家了,还有他带过来的三个年轻人。

哪怕是看起来最大的,年龄也不可能超过二十五。

“要不然国家怎么一批一批地送留学生出国,外国佬搞科研还是厉害,在培养人才这方面也强,不过我们以后也不会差嘛。”公安从兜里摸出一根烟,派给他,“今天做得很好,谢了啊,同志……”

“嘿,这话说的,您客气了不是。”接过烟,司机师傅随手别再耳朵上,和公安挥了挥手,然后开着自己的面的离开派出所了。

晚上再去机场转转也能接到活,不能耽误挣钱啊!

保卫科的同志把姜沅送到家门口,然后略微颔首,打过招呼后,又回了研究所。

梁慧琳本以为姜沅住的地方应该不怎么样,她在国外过得十分节俭,有时候连一个面包都不舍得多吃,吃得最多的是食堂里最便宜的三明治和免费的咖啡。

所以在回国前,三人都做好了准备,甚至打算暗中支援她一点。

可站在偌大的四合院前面,几人都有些傻眼。

“姜,这是你家?”梁慧琳不自觉咽了口唾沫。

于洋和周诚也有些不敢置信,好奇地四处打量。

“是呀。”姜沅示意几人不用拘谨,带着他们进了门,给他们安排好房间,“你们安心住在这里,先好好休息一晚上,关于工作上有什么想法明天可以和我说。”

从外面来看,四合院还没有什么出奇的,只是占地面积大了一些。

可到了里面,看到客厅以及各个房间里的装潢,几人都鸦雀无声了。

除了没有空调,这就是现代化的卧室,洗漱很方便,并且窗明几净,桌子上还有鲜花,看起来就很温馨。

而且每个客卧里面都配备了书房,这是三人没有想到的。

“这样的布置我真的很喜欢!”梁慧琳毫不犹豫道,“除了吃饭,工作睡觉还有上厕所都可以在同一个房间里完成,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其他两人也很赞同。

见他们神色认真,姜沅莫名有些想笑。

最开始装修的时候是考虑到家里人的工作性质,所以每个房间配备了书房,方便办公。

现在用起来也确实很方便,哪怕是沈柏聿和霍青淮在这里也有他们自己的房间,平时除了打扫,一般不会有人进去。

所以可以放心的放一些私人

物品。

家里房间充足,姜沅带他们去的客房也没有占用其他人的房间。

“喜欢就好。”姜沅笑着说,“晚点我妈妈会回来,你们先休息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再叫你们。”

她平时很少下厨,但是朋友从异国他乡来了也确实很开心,姜沅也很清楚,他们为什么会回来。

所以想着现在出去买一点菜,亲自做饭,让他们尝尝自己的手艺。

“好。”梁慧琳也确实有些累了,她没有拒绝,等姜沅出去了就关上门,连行李箱都懒得打开检查,直接躺床上睡觉。

不知道是航行时间太久太累了,还是这里环境太舒适,一向有些认床的她,很快就睡着了。

房间里有淡淡的花香,更加让人心旷神怡,睡眠舒适。

于洋和周诚没有住在一起,而是在隔壁房间。

两人私底下在感慨:“姜的家境看起来不错,为什么她在国外的生活让我觉得她很困难?”

“谁知道呢。”周诚也无奈道,“看来她不需要我们的帮忙了。”

在不久后,他们无意间得知姜沅的家里人不是军官就是科学家,舅舅还是外交官,甚至她丈夫那边的长辈还有一位将军,几人都沉默了。

姜沅这样的家庭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能算得上非常好的了。

可她的身上却看不到半分傲气,只有温和恭谦。

这让几人心里对她更加的佩服。

六月上旬,在姜沅家里住了小半个月的几人因为政审通过,终于安排了工作,同样,也在七九二研究所。

并且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研究所将他们分配到了姜沅手下,有以前在奥莱斯大学培养的默契,几人做起研究来更加事半功倍。

而在六月底,人民日报发布一则新闻——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斐然,在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各国科学研究所于去年向我国申请共同成立国际科研团队,这一行为标志着我国在科研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国际科研合作即将开启全新篇章。

我方于今日给出明确回应,愿意携手各国一起攻克科学领域的重大难题,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成为全球科研合作的引领者,促进不同国家的顶级学者在科研领域的深入交流和融合。

而首个实验基地,将会于本年底在首都建成,于明年年底之前正式投入使用。

展望未来,这一历史性举动或将为我国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科研领域方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科研人才来华,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前进。

而实验基地的建成,不仅是我国科研领域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也代表着全球科研合作迈向全新高度,开启全新局面。

待来日,借着这股科研热的浩荡东风,我国必将傲然屹立于科学之巅,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强国。】

撰稿人:赵静敏。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姜沅今天休假,她有看早报的习惯。

看完赵记者发的这篇文章,随手放下牛奶杯,会心一笑。

“妈妈,您看看这个。”

邱映雪接报纸,看完报道,笑着点头:“建立实验基地恐怕不止是为了组建国际科研团队这么简单,还可以趁机为国家培养人才。如果以后参加国际科研团队的人越来越多,也能吸引一批科研人才回国。”

姜沅也浅笑颔首。

不过看到要明年年底才能投入使用,又想到青颖已经怀孕五个月了,她瞬间有了别的想法。

谢宥川……明天好像休假吧。

第143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十分乐意,尽心尽力……

谢宥川也是第一次见她这么黏人,休假这两天晚上只要回了房间,她就在床边笑吟吟看着自己。

男人解腕表的动作一顿,有些不解,不动声色问:“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他以为姜沅需要他帮忙办什么事。

但很快就知道了。

确实是办事,并且他十分乐意,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