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银锭与宝刀(2 / 2)

看来明朝官银分为五两、十两、二十两和五十两这几种,五十两的最少也最贵重,五两的最多,整整有三箱。

另外两箱里的东西让王向东感到奇怪,都是刀。

一个箱里有十几把外型一样的刀,取出一把来看,外观很精致,黑色的刀鞘上还雕刻着花纹,刀柄下弯,正好一手握住,拔出来银光闪闪,绝对是把宝刀。

王向东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些画面,那是后世看过的影视剧里绣春刀的印象,这是明朝时期留存下来的箱子,这十几把刀很可能就是绣春刀。

绣春刀的名字很文雅,但这刀可不简单,明朝著名的锦衣卫有“飞鱼绣春”的标志,就是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此刀据说是百炼刀,还加入其他合金锻造,锋利无比,一刀可将马头砍下。

拿着刀比划了几下,屋里可不是试刀的地方,王向东只能把刀收起,以后去山里再试试刀锋。

这个密室存着官银和绣春刀,不会是明朝那什么东厂西厂锦衣卫的窝点吧,这个就无法考证了。

再看另一个箱子,里头居然也是十几把相同的刀,与绣春刀完全不同,长度超过一米,是斜着放在箱子里的,刀鞘朴实简单,刀柄直长,可以双手握住,刀身狭长,有些像唐刀,又有些像倭刀。

卧草,这是戚家刀啊,王向东脑海里又有画面了,戚继光是明朝时期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率领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打得倭寇闻风丧胆,之后几十年都不敢来犯。

因为当时明朝军队的军刀比不过倭刀,经常被倭刀砍断,戚继光就借鉴唐刀和倭刀的锻制技术,打造出著名的戚家刀,其锋利坚硬程度远胜倭刀。

兵器有了优势,再加上戚继光研究出来的战阵,戚家军抗倭那是战无不胜、威名远扬,王向东感到遗憾的是戚继光怎么不乘胜追击,直接打上岛国灭了小鬼子呢。

后来一查史料,原来戚继光打败倭寇后就被朝廷调到京城北边抗击蒙古北蛮的进犯,之后十几年固守京北,确保了京城的安全,只是便宜了小鬼子,让他们有了喘息的时间。

王向东感叹了一阵后把宝刀收起,那六箱银锭是值钱,而这两箱价值更甚,这可都是宝刀呀,绝对是高档的藏品,还是实用型的,赚到了,嘿嘿。

远攻有枪,近身有刀,左手绣春刀,右手戚家刀,以后进入山林更是游刃有余了,还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王向东YY了好一阵,然后才满意的补了个觉,等院里晨起的喧闹声响起后他也起床了,推开屋门,跟外头洗脸刷牙的邻居们打着招呼,听着孩子们嬉闹的笑声,嘿,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