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银锭与宝刀
王向东这下只能把媳妇怀孕的事说了,刘玉珠既开心又担心,开心自然是因为男人接下来能多陪陪她了,担心就是她怎么还没怀上啊,可得趁这段时间加油啊。
加过油后抱着嫂子睡到半夜,王向东就悄悄的出门了,骑车很快来到五十五号四合院的外墙,果然顾大爷家里的两间房里都没有人。
翻墙进去,拿匕首撬开靠院墙这边的窗户,手一搭窗台就跳了进去,这一间是卧室,里头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和一个衣柜,床上的草席已经卷起,屋里收拾得差不多了。
对照鹰眼地图上的地下密室位置,规划好地道的走向,王向东就蹲下来,双手在地上划拉,上面一层砖块瞬间消失,露出一米见方的土层,接着就开始挖呀挖了。
肉眼可见王向东的身子慢慢的没入土中,这打洞的速度很快呀,绝对赶得上土拨鼠的。
垂直向下挖了有三米左右,然后朝着西北后罩房的方向平挖,高度不过一米,蹲着前行就可以了。
十几米后就到了密室的外墙,戴上棉布口罩,王向东屏住呼吸,收了外墙的一些砖块,露出一个洞来,然后马上跳进密室,伸手就把八个箱子收起,飞快的钻出密室,一个念头,身后就堆起砖块土石,然后边走边填的回到地面。
最后把卧室地面的砖块铺好,确定周围的红点都没有移动,邻居们都还在睡梦中,王向东这才松了口气,终于搞定了,赶紧撤。
现在这个点只能回四合院了,翻墙进去,回到家里擦把脸就上炕,然后意识在空间里查看起收获来。
这次搞到的八个箱子跟之前收来的几十个箱子都有所不同,在外观造型上和材质上可以比较出来。
先看外观造型,都是一米长,六十公分宽高的黑色大箱子,在边线旁都钉着黄铜钉,八个角都嵌着黄铜扣,能增加承重和防止磕碰,又显得大气沉稳,材质应该用的是硬木,感觉很是厚重结实。
打开铜锁掀开盖子,一个大托盘上整齐码放着几十个灰黑的锭子,王向东心念一动,手上就出现了一个锭子,它是两端翘起的船形模样,中央凹处还刻着大明字样,还有其他的文字说明,看着应该是税银,有一斤多的重量,底部有坑坑洼洼的蜂窝状,看来是明朝时期的银锭了。
这种船形或者叫元宝形的银锭是明朝时期的官银的主要特征,有官府刻字检验过的官银都是用于发放俸禄或军饷的,而且还不能直接使用,得重新融化去掉官府标志后才能使用的。
那么在融化官银的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得到的银子比之前的官银重量略有减少,这被称为“火耗”,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程序,兵部在发放军饷时经常出现贪腐现象,就像中间商那样,赚这个“火耗”的差价。
而在明清小说里描述的民间流通的碎银就是把官银重新融化得到的,基本上都是权贵阶层使用,普通老百姓用的基本上都是铜钱。
这些银锭保留到现在得有好几百年了,难怪都氧化成灰黑色了。
王向东把银锭放回去后又打开一个箱子,同样的是一层层的托盘,只是码放的银锭小了不少,又看了几个箱子,都是不同重量的银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