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救急不救穷哪家姑娘敢嫁给他们啊……
张怀民把螃蟹放盆里就问苏笑笑写的什么。
苏笑笑不想提,嫌晦气,把信递给他就拽着团团进屋拿脸盆。
张怀民一脸不明所以地接过信,看到内容无语又想笑,“你表妹年前结婚你爹没去,理由是陈雪快生了。陈雪生孩子用得着他?”
“谁说不是。就这孙子满百天也好意思通知我姑。”苏笑笑活了两辈子没见过这么自信的人,“人家没去他还好意思跑过去问人家是不是想跟他断往。为啥没去自己没点数吗。”
张怀民:“他有数也不会天天想着搬回去。”
苏笑笑一边给团团洗脸一边说:“照理说这事就不该通知人家。陈雪的孩子喊她姑奶奶,隔了多少层啊。何况亲外甥女结婚他都没出面,也没叫刘旭把份子钱送过去,人家凭啥带着财物去看望他儿媳妇和大孙子。脑子有病!”
团团忍不住抬头,妈妈骂谁呢。
苏笑笑:“骂不让你吃鸡蛋的爷爷奶奶。还记得他们吗?”
团团记不清他长什么样,但记得有这么一个人:“坏爷爷!骂妈妈?”
苏笑笑点头:“以后见着他们离远点。”说起以后,她想起一件事,转向门里边的张怀民,“今年你是不是还没休假?”
张怀民把信收起来:“打算回去看看?”问出口他猛然想到苏笑笑得上班,“邮局能请掉假吗?”
苏笑笑心说你休假跟邮局请什么假。忽然意识到她在邮局上班,张怀民休假回首都,她也得跟着请假,“我是普通职工的话大不了请假扣工资。可是现在邮局除了存取款业务都归我管,我一走一二十天,感觉不太好。”
张怀民问团团:“要不要跟爸爸去首都玩几天?”
“妈妈呢?”
张怀民微微摇头:“妈妈不去!”
“妈妈不去团团也不去!”
张怀民看向苏笑笑:“你俩都不回去,我一个人回去肯定挨骂。”
苏笑笑:“那就都不回去?”
张怀民琢磨片刻,“今年毕竟是你升职第一年,第一年就请长假不管事,影响不太好。明年再请假的话,大家想必都能理解。隔壁双姐好像就是隔两年请一次长假跟周参谋回去看望老人。”
苏笑笑:“那就明年再说。别忘了给你爸妈写信说一声,省得他们天天盼着咱们回去。”
张怀民见团团洗好,拉着他进屋涂擦脸油:“你公婆盼的可不是咱们,是他!”
团团不禁问:“为啥啊?”
张怀民好笑:“当然是爷爷奶奶想你啊。”
“我也想爷爷奶奶!”团团脱口而出。
张怀民捏捏儿子的小脸,“你就这张嘴会来事。”
团团不客气的拨开他的手:“捏坏了!”
张怀民松手:“自己涂,我去厨房看看粥。”
炉火很旺,但还没煮出米油,张怀民把锅盖掀开一点防止溢出来。到门外问苏笑笑早上做不做菜。苏笑笑擦擦脸,看看眼前的菜园子,青的黄瓜红的番茄紫色茄子,还有长长的豆角和丝瓜,反而不知道吃什么。苏笑笑问他想吃什么。
部队里是什么便宜买什么。院子里种的这些长势很好的菜,张怀民在部队天天吃,他哪样都不想吃:“看着做吧。”
苏笑笑抬头看他一眼,张怀民欲言又止,像是很想说喝粥就咸菜。苏笑笑稍稍一想便明白为什么,她天天黄瓜茄子的也吃够了。
苏笑笑洗漱后就到厨房看看有什么菜。
今儿没买到猪肉,自打进了五月苏笑笑就没买过素菜,厨房里自然也没有绿叶菜。苏笑笑找到几个土豆,原先留着给团团做土豆丝饼的。苏笑笑去院子里摘几个不辣的青椒,又摘两个大茄子,洗干净后切块,然后把土豆削皮切块备用。
张怀民拉着团团在廊檐下背书。
杂面馒头热好,苏笑笑把钢筋锅端下来做地三鲜。
团团闻到香味跑进来,又惊又喜:“妈妈,不做丑八怪?”
苏笑笑乐了:“不做!”
“好啊!”团团蹦蹦跳跳出去,“爸爸,不吃丑八怪!”
张怀民见他这么高兴,趁机说:“这首诗背会我们就洗手吃饭!”
“好!”团团被螃蟹腿上的硬壳扎到过嘴巴,又因为螃蟹肉没有鱼肉和猪肉香,导致团团很嫌弃,哪怕苏笑笑不让他吃他也烦。
团团背完“她在丛中笑”就去洗手。
苏笑笑给他盛半碗粥,递给他半个杂面馒头,团团欢欢喜喜收下,也不让爸爸妈妈夹菜,夹的起就用筷子,夹不起来就用勺子,开心的小样跟吃到满汉全席似的。
苏笑笑家炒素菜用猪油,煎鱼做豆腐之类的用素油。地三鲜全是素菜,所以苏笑笑放了不少猪油。茄子上裹满了猪油很下饭。张怀民低声问苏笑笑:“家里还有油吗?”
苏笑笑点头:“快没油了我们就买鸡买鸭或者买鱼。鱼炖豆腐稍微放点油,就算不放油也不难吃。”
张怀民安心了,冷不丁想起一件事:“去年你表妹结婚,你姑是不是没通知你?”
“我在信里问过表妹什么时候结婚。我姑没说。估计觉着以前收她份子钱的是我爹我娘,这事应该通知他们。没想到——”苏笑笑摇了摇头,“就此断了也好。平时瞧不上人家,请客收礼的时候想到人家。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团团扭头看妈妈,又说谁呢。
苏笑笑:“还是你那个坏爷爷坏奶奶。”
团团不喜欢他们,对他们不感兴趣,转过头吃土豆:“妈妈,土豆好吃!”
苏笑笑敷衍地说一句:“那你多吃点。”然后问张怀民晚上回来吗。
张怀民:“明晚吧。对了,你买那么多螃蟹怎么吃?”
“我想把蟹黄和蟹腿肉挑出来做包子。”苏笑笑本人不会做,原身也没做过蟹黄包,不一定能成,所以一直没好意思说出来。
张怀民看她一脸没把握的样子顿时想笑:“是不是买点猪肉放一起?”回头没做成也不会很难吃。
苏笑笑摇头:“万一做坏了还浪费几两肉,不值得。”
张怀民乐了,合着她都做好难以入口的准备,“我看你还是和发面做吧。皮厚馅小。”
“为啥?馅不好吃还可以吃皮?”
张怀民微微摇头:“不是。团团还小,吃太多蟹黄会不会闹肚子?”
“对啊!”苏笑笑忘了,“回头我问问隔壁王大姐。或者我再去买两斤虾,把虾仁挑出来,做几个纯蟹肉蟹黄的,做几个虾仁的,再做几个两掺的?晚上做,放一夜不会坏,明早你回来吃早餐。”
张怀民担心闹肚子拉一天,可他看苏笑笑的神色,只是希望他回来吃点好的,并不是拿他试菜:“我尽量。”
苏团团听明白了,妈妈还要做丑八怪。
“妈妈,你要做丑八怪,你自己做!”团团大声提醒。
苏笑笑点头:“好吃你多吃点,不好吃妈妈给你煮鸡蛋面。”
这还差不多!团团觉着既然妈妈这么说,他就帮帮妈妈。
饭后苏笑笑就去蒸螃蟹。趁着蒸螃蟹的空档,苏笑笑去隔壁张政委家请教。张政委的爱人叫苏笑笑去副食厂买一瓶姜汁,再买些核桃仁,给团团做姜汁核桃蛋。姜可驱寒,单独喝姜茶,或者姜汁红糖,团团肯定喝不下去,味太冲。
苏笑笑等螃蟹蒸好,她封上炉子就抱着团团去副食厂。不过没到副食厂,到路口团团看到不远处钟家院里有人就要去看看是不是他大娃哥哥。
团团跟张怀民去过海边,很清楚一个大浪打过来他就跟爸爸妈妈永别了,所以不敢偷摸去海边。苏笑笑清楚这一点也不怕他跑,放他下去:“团团,如果大娃哥哥还在吃饭,不许盯着人家的碗叫人家给你尝尝。”
“我吃饱啦。”团团挥挥小手就往钟家跑。
苏笑笑到副食厂先买两斤虾,然后买姜汁核桃仁。此地的姜汁类似于北方的调味品,不是什么稀罕物,到卖菜的摊位上就买到。反而没买到核桃仁。
最后苏笑笑只能拎两斤核桃回去。
到家她把核桃洗干净就点着铁皮架子蒸核桃。核桃蒸过之后容易打开。苏笑笑处理好一斤核桃,把晾凉的螃蟹端到客厅,她剥核桃。
起初苏笑笑剥得慢,后来习惯了,眨眼睛就开一个。饶是如此等她把螃蟹剥完也快中午。外面传来隔壁王大姐喊闺女摘菜儿子烧火的声音,苏笑笑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准备午饭。
午饭随便吃点。饭后团团跑去隔壁吴双家玩儿,苏笑笑和面。
面醒发的时候,苏笑笑剥虾仁准备馅料。所有准备工作做好,面还没好,苏笑笑去隔壁,看到团团在吴双儿子床上睡得打呼,顿时一脑门黑线,小崽子心真大。
苏笑笑问吴双的儿子:“睡多久了?”
“快一个小时了吧。我们没有表,不知道具体时间。”
苏笑笑把团团抱到门外,刺眼的阳光把他叫醒。团团睁开眼睛一脸迷茫:“妈妈?天亮了?”
吴双的女儿跟出来正好听到这一句,忍着笑说:“对啊,快起床跟苏姨去上班。”
团团点点头,低头找鞋,一看是在院里,眼中再次充满了疑惑。苏笑笑拍拍他的小脑袋:“醒醒困。现在是下午。再睡天就黑了。”
团团醒了,团团想起跟哥哥在床上说小话,说着说着睡着了,好丢脸啊。团团搂着妈妈的脖子:“妈妈,我饿了。”
“我看你像害羞。”苏笑笑跟吴双家仨孩子说一声就抱着团团回家。
到家给他泡半杯豆奶粉,伺候好小崽子,苏笑笑再次去厨房,面发了。厨房里不热,苏笑笑干脆在厨房里包包子。
团团要帮苏笑笑擀皮,然而他手小拿不住大大的擀面杖,三五下就急眼。苏笑笑耐着性子教他慢慢来,把急躁的小孩安抚下来。苏笑笑给他一张椅子,团团乍一看真像个小厨师。
娘俩合作,五点左右包子包好。苏笑笑点着铁皮夹子,用铁锅蒸包子,蒸笼是在隔壁吴双家借的,一锅两笼,一次蒸好。
笼屉放客厅饭桌上,苏笑笑就着余火做几碗无盐的面汤。
团团双臂撑着饭桌眼巴巴看着蒸笼:“妈妈,可以吃了吗?”
“你摸摸包子烫不烫。”
团团伸手戳一下:“不烫!”
苏笑笑把装满凉水的钢筋锅放铁架子上温着,她端着一盆面汤出来,又拿两副碗筷和一个搪瓷小盆。
团团摇头拒绝碗筷:“妈妈,不要面汤要包子!”
苏笑笑用筷子夹一个包子,包子皮不烫,但里头是热的。苏笑笑掰开让团团尝一口,团团舔一下就摇头。苏笑笑放他碗里,“吹吹就不热了。”
团团吹几下,拿起他舔的那块:“妈妈,不好吃。”
“那你把这一半吃完。白面做的不许浪费!”
团团知道白面有钱也不好买,起因他不想吃杂面,苏笑笑告诉他粮店里没有那么多白面,不吃就得天天吃鱼。团团喜欢吃鸡肉猪肉羊肉,不喜欢吃各种海鲜,嫌寡淡无味。比起清水煮的海鲜,团团宁愿吃杂面馒头。
团团闭上眼睛把半块包子塞嘴里,囫囵吞枣似的咽下去就冲妈妈伸手,快,来口汤。
苏笑笑往他碗里倒半碗面汤,团团拿起勺子就喝,不过还没到嘴边就被苏笑笑拦下,“慢点!”
团团喝一点,热的,他急得跺脚。
苏笑笑递给他半杯水,他把包子咽下去,苏笑笑问:“是不是活该?不想吃可以慢点吃。一口吞下去,你当自己是小狗啊。”
团团认为他可以:“包子不好吃!”
虾仁、韭菜、木耳和虾皮馅包子比纯蟹肉蟹黄的和虾仁蟹肉两掺的大两圈。苏笑笑挑个最大的,一掰两半让团团先尝一口。团团浅尝一口,惊为天人:“妈妈,这个好吃!”
苏笑笑把大包子挑出来,又挑几个小的,团团提醒:“妈妈,小的你吃!”
“给你爸尝尝。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你不喜欢不等于爸爸也不喜欢。”苏笑笑又挑六个蟹黄和蟹肉虾仁的放小瓷盆中,“面汤很热,你出去玩一圈回来喝也不晚。”
团团经常帮妈妈送东西,看到小瓷盆就知道要帮妈妈跑腿,“给三娃哥哥吗?”
“不是。这个笼屉是双姐的。我们用人家的东西是不是应该谢谢人家?”苏笑笑把盆给团团,“到双姐家不许说不好吃。你要说你喜欢吃韭菜馅的。”
团团一手抱着盆,一手吃包子。
吴双刚下班,在院里洗脸,看到他进来,晃晃悠悠的,盆随时有可能掉地上,惊得喊儿子出来。吴双家老大慌忙迎上去:“给我吧。”把盆接过去就问,“团团,你吃了吗?”
团团举起啃了一半的包子。
吴双的大儿子拉着他到屋里就叫妹妹把自家的盆拿出来。他把六个包子放自己盆里,就把小瓷盆还给团团,“要不要哥哥送你回去?”
团团摇摇头,叫哥哥姐姐快尝尝。其实他想知道妈妈说得对不对。
吴双拿着毛巾进屋:“团团,你妈刚做的?”
团团点头。
吴双叫儿女趁热吃。
吴双的大儿子拿一个蟹黄蟹肉的,他掰开一看没有韭菜木耳,问团团是不是馅料不一样。
团团伸出手:“我妈妈做三个。”
吴双听了这话好奇也掰开一个,里头有虾仁:“还真是。”要给团团一半,团团摇头,举起自己的包子:“我吃韭菜。”
“你这孩子,没口福。”
团团不敢说不喜欢:“双姐,我回家了啊。”
吴双乐了:“双姐是你叫的吗?慢点走,别跑!”
团团晃晃悠悠到家就向妈妈禀报,哥哥姐姐喜欢蟹肉虾仁,妈妈说得对,他不喜欢不等于别人不喜欢。
苏笑笑问:“那我们晚上还做饭吗?”
团团摇了摇头。
苏笑笑摸不准小孩吃不吃姜汁核桃蛋就没着急做。原计划是如果团团喜欢蟹黄包,就给他做姜汁核桃蛋驱寒。小孩吃半个包子,不到一只螃蟹,完全没必要驱寒,干脆不做了。
娘俩吃好,苏笑笑把蒸笼刷干净就给吴双家送去。团团跑过去找哥哥姐姐。吴双叫几个孩子跟团团出去玩儿。
吴双家刚吃过饭,碗筷还没收拾。她一边收拾一边唠叨孩子不知道帮她干活。苏笑笑心说,还不是因为你心疼孩子。估计吴双不想听她这样说,就笑着说:“我觉着挺好。你看你中午不回来,人家仨也没饿着,平时也没让你操心。十来岁就这么懂事的孩子可不多。”
吴双摇头:“钟团长家的大娃七八岁就知道做饭买菜。”
苏笑笑想起张怀民跟她的说的事就想笑:“那孩子嫌妈做菜油少。你放心你家老大天天早上去副食厂想吃什么买什么?”
吴双不由得摇头。
“对啊。你不放心,孩子就没法比人家懂得多。”
吴双:“不是我不放心,钟团长和宋老师太能惯孩子。你来得晚不知道,他家院里以前还
养鸡养鸭,逢年过节用铁锅炖大鹅。鸡鸭鹅本来就香,有时候还在院里炖,整个家属区的孩子都被馋的流口水。别看他们两口子一个月一两百,我怀疑能吃一百五。工资全吃了,七个孩子将来咋办?哪家姑娘敢嫁给他们啊。”
苏笑笑怀疑吴双认为宋老师每月二三十块钱,“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舍得给孩子吃,一个比一个矮,就算存了几千块钱,将来也不好找对象。”
吴双仔细想想:“你说得对。凭大娃的长相,又会做饭又知道洗衣服,家里揭不开锅也不愁找对象。”
“不是我说,双姐,你家俩儿子,存款比钟家多,你家老大都不如大娃好找对象。”
吴双的大儿子跟钟大娃同岁,俩人还是同学,比钟大娃矮三四公分。吴双想想刚才几个孩子一个劲夸苏笑笑的包子好吃,“这,我家跟钟家不一样。宋老师娘家条件还行,不需要她出钱出力,钟团长也没啥亲戚,他哥工作不错,只有俩女儿负担轻,还能反过来帮他一把,我和老周家都指望我们。”
苏笑笑:“救急不救穷!”
反哺娘家和婆家成了习惯,吴双要面子也不好意思拒绝穷亲戚,哪怕苏笑笑说的道理她懂,也无法立刻下定决心,“明早还去菜市场吗?几个孩子都说你会买菜,我跟你一块去看看。”
苏笑笑想让她跟钟大娃学学三餐安排,可看吴双的样子显然不赞同钟家那么过日子,“好啊。回头我喊你。”
吴双把厨房收拾干净就和苏笑笑出去。
到门外看到张政委院门外站着四五个女同志,俩人相视一眼,出事了。随即俩人大步过去,吴双问王素芬聊什么呢。
张政委的爱人王素芬往四周看一下,确定都是军嫂没外人,小声说:“郑医生和高老师离了。”
吴双在家属区七八年没听说过离婚的,这事太稀奇,以至于心里咯噔一下:“为啥?”
站在苏笑笑旁边的军嫂说:“听说俩人吵架吵恼了,郑医生动手抓高老师,高老师反手推她一把,郑医生就说高老师打她,哭着喊着说日子没法过,她那个外甥女也是个不省事的,说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必须离!俩人上午跟单位说一声,下午就离了。”
苏笑笑总觉着“零次和无数次”不像这个时代的人说的话,“郑医生的外甥女是不是林莹?”
吴双诧异:“你不知道?”
苏笑笑摇头:“我来到这边这么久就去过两次卫生院,一次刚来团团不适应病了,一次给团团打防疫针。”
吴双:“就是她。那姑娘心气高,二十多了还没对象,也不知道想找个啥样的。”
苏笑笑问:“高老师真家暴了?”
王素芬忍不住说:“怎么可能!高老师的爹三天两头写检查,去大队部反省,高老师不为自己,为了他父亲,郑医生家暴他他也不敢还手。我猜推郑医生那一下是身体本能反应。好比我打你,你下意识闭眼或者躲闪。”
“他们有孩子吗?”苏笑笑问。
王素芬点头:“一儿一女都归高老师。老大和老二跟小吴家老二老小差不多。”
吴双:“跟我家那俩同班。也跟钟团长家的二娃和三娃同班。”
王素芬又说:“俩孩子郑医生一个没要!”
苏笑笑心里好奇,郑医生不知道明年革命结束,林莹也该知道。难道因为高老师以后碌碌无为,俩孩子也没什么出息吗。
高老师跟郑老师凑合着过,破罐子破摔,不等于他离婚后仍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兴许人家为了儿女,过几年辞职下海,成了翁洲岛首富呢。
苏笑笑道:“其实离了也好。父母天天吵架,孩子也不好过。”
王素芬刚才还跟几个军嫂说孩子可怜。听了苏笑笑的话,王素芬如梦初醒:“小苏说得对。高老师养得起,在学校没人敢欺负孩子,家里没了争吵,说不定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
“学习不好啊?”苏笑笑问。
王素芬:“中不溜。要是高考没停,肯定考不上大学。”
她身边的军嫂说:“照现在的成绩也考不上中专。”
苏笑笑心说,难怪郑医生身边有林莹这个先知还选择离婚不要孩子。
不知为何,苏笑笑有预感俩孩子会因为郑医生的狠心发奋读书。
苏笑笑:“现在郑医生搬回娘家了?”
王素芬点头:“下午你去小吴家拿蒸笼的时候搬的。看你忙就没叫你。郑医生娘家那些人也不像话,去搬东西的时候高兴的跟郑医生出嫁一样。俩孩子看见了得多难受啊。”
第32章 脑子有病神经病说的话,正常人都听不……
饶是苏笑笑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听了这话也忍不住说:“做事太绝!”
王素芬附和:“是呀。谁能保证谁一辈子顺风顺水不遇到一点坎。就算儿女没出息,只能打鱼种地,留一个在身边,以后遇到事也有人搭把手。”
吴双也忍不住说:“做事太绝!”
她身边的军嫂笑着说:“兴许人家以后能万事如意。”
苏笑笑朝她看过去,见她一副幸灾乐祸等着将来看笑话的样子,顿时想笑:“对啊。兴许人家就能一生顺遂!”
吴双:“你俩不要这样笑话人家,兴许人家以后真会越来越好。”
苏笑笑认真说:“我相信有这么命好的人。显然郑医生的性子不符合。性格决定命运!”
最后六个字把几个军嫂说迷糊了。吴双性子急,不禁问:“啥叫性格决定命运啊?”
“就像家和万事兴。在家和和气气的,没有争吵,大人小孩都高兴。”苏笑笑担心吴双代入她自己,误认为苏笑笑点她,苏笑笑赶紧补充,“以前高老师家条件好,郑医生上赶着追人家。后来人家被打成‘富农’‘黑五类’,又嫌人家出身不好给她丢脸。过两年郑医生找个好的,又过几年对方遇到困难,她又嫌弃人家,又要离婚,四五十岁了,嫌贫爱富的名声传出去,谁还敢娶?”
吴双忽然想起她娘家村里有个性子要强的五保户:“也可以不嫁。她在卫生室工作稳定,年龄越大越有经验越吃香,没儿没女在身边,侄子侄女也愿意给她养老。”
王素芬笑了。
吴双奇怪,她的话很可笑吗。
她身边的军嫂道:“小苏刚说过性格决定命运。你觉着以她的性子是随便找个人嫁了难受,还是没人娶难受?”
吴双每年都要跟卫生室的人接触几次,不是买药打针,就是给孩子打防疫针,以她对郑医生的了解,没人娶比随便找个人凑合过难受。
吴双不禁说:“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
“妈妈!”
吴双吓一跳,下意识想吼,回头一看来个小不点,她没底气吼人家孩子,就问:“叫你妈干嘛?”
团团跑到苏笑笑身边就要抱抱。
苏笑笑弯腰抱起他,借着张政委家的灯光看到他满头大汗:“渴了还是饿了啊?”
“我好累啊妈妈。”小孩说着话枕着苏笑笑的肩,“妈妈,你抱抱我啊。”
苏笑笑好笑:“不是抱了吗。回去喝点水好不好?”
“好啊。”
苏笑笑跟几人说一声就抱着孩子回家。
王素芬看着苏笑笑进了家门才说:“小苏性子好。来了快一年了吧,我就没听人吵吵过。”
吴双点头:“人家脾气好。我们以前的主任算盘打的都蹦到她脸上了,她还能不慌不忙跟主任讲道理。”
王素芬:“之前那件事我听说了。老张还让我平时机灵点,别什么事都往外说。”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军嫂也想起“信件”那事,她们也被军人丈夫交代过,以后跟渔民或者副食厂的职工打交道,就聊家长里短,不要聊跟部队和军人有关的事。
没比苏笑笑大几岁的军嫂好奇地问吴双:“嫂子,那事是你先发现的还是小苏先发现的?”
“算是小苏。我也觉着不对劲。本来我们想直接给部队打电话,小苏说不好越过主任上报。”吴双想起那事就好笑,“只要主任跟上面说一声,无论真假部队首长都会记住主任,认为她认真负责,也许要不了几年就叫她当
局长。可她嫌麻烦,也怕挨埋怨,就说算了。你说这叫不叫性格决定命运?”
王素芬:“告诉部队首长的怎么是张团长?你家老周呢?”
“我家老周个不争气的嫌天天回来麻烦,那几天都没归家。”吴双道,“那事查清楚了,他回来了。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王素芬被口水呛着。
苏笑笑在自家屋里听到笑声,不禁好奇,聊啥呢这么高兴。
“妈妈,好热啊。”团团咕噜噜喝完水就要脱衣服。
苏笑笑:“热了洗澡。脱衣服没用。你身上全是汗,黏糊糊的,蚊子最喜欢。你这边脱掉,那边蚊子就来了。”
团团脱一半放下。
苏笑笑让他在客厅等着,出去把团团的毛巾和洗澡盆拿进来,把钢筋锅的水倒一半,在屋里给团团洗澡。
团团爱玩水,苏笑笑让他先玩一会,她上楼把团团的衣服拿下来。
换上干净的衣服,团团又想出去。
苏笑笑想让他上楼,又担心他偷偷下来,“可以出去玩一会。不过再玩一身汗回来还得洗澡。”
团团想出去是听到外面很热闹,他想看热闹:“我不玩儿。”
苏笑笑放他出去。她洗好澡就去找团团。团团靠着树看人家玩。一听苏笑笑喊他,立刻跑过来拉着她的手问:“妈妈是不是叫我回去写作业啊?”
苏笑笑点头:“不想写?可以,今天放假。”
“真的吗?”团团跳起来。
苏笑笑点点头:“要妈妈抱抱吗?”
“不要!”
到屋里苏笑笑关上堂屋门,团团伸出手,“妈妈抱抱!”
苏笑笑拉住他的手:“妈妈扶着你上楼。”
楼梯对团团而言还是太高,他牵着苏笑笑的手到楼上不敢往下看,拽着她往卧室跑。
苏笑笑在团团卧室陪他看一会儿小人书,团团忍不住揉眼睛,苏笑笑就关门回房。
过了十多分钟,苏笑笑推门进去,团团睡得很香。
翌日清晨,睡梦中被抱下床,结果到楼梯上他醒了,一看身体悬空,吓得哇哇大叫。
张怀民险些脱手:“嗷嗷什么?”
“爸爸?”团团揉揉眼睛,怀疑他还没睡醒。
张怀民三两步到一楼把他放地上:“太阳都出来了,还睡!”
团团看到在厨房忙碌的妈妈,跑过去打量他妈一会儿:“妈妈,咋不叫我起来?”
“叫你没叫醒啊。”苏笑笑道,“是不是昨天帮妈妈干活累的啊?”
团团想也没想就点头:“对啊。妈妈,你要给我做好吃的!”
“好的。快去洗脸刷牙。”苏笑笑把核桃蛋放箅子上,她想好了,团团不吃,她也不想吃,就叫孩子爸吃。
苏笑笑把昨晚没吃完的蟹黄和蟹肉虾仁包全热了,又给团团热一个韭菜馅的虾仁包。苏笑笑和的面不多,架不住面好发的多,把她准备的馅包的一干二净,蒸熟后给吴双家六个,她和团团吃四个,还剩二十几个。
苏笑笑指着二十个蟹黄包和蟹肉虾仁包让张怀民随便吃,结果他干掉十个,又喝一碗粥,吃了许多凉拌菜,还说没吃饱。
团团瞳孔地震,瞪大眼睛打量他爸的肚子。
张怀民被他看得老脸通红,故作凶狠:“看啥?”
“爸爸,你的肚子是无底洞吗?”团团一脸好奇,满眼崇拜,“爸爸,你好厉害啊。”
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张怀民纳闷,“你还吃不吃?不吃给爸爸!”
苏团团赶忙护住他的包子,又不放心地说:“大的是我的,你不可以吃!”
张怀民转向苏笑笑:“有什么不一样吗?”
苏笑笑:“大包子里头放了韭菜木耳。他喜欢韭菜味儿。团团,下个月妈妈买鸡蛋给你做鸡蛋韭菜馅饺子好不好?”
团团点头:“我还想吃猪肉芹菜馅。”
苏笑笑:“买到肉就做。买不到肉,你只能把妈妈剁了包饺子。”
团团吓得脸色大变,惊叫:“不要!”
“妈妈说笑呢。妈妈被吃掉,团团不就没妈妈了吗。”苏笑笑摸摸他的小脑袋,“妈妈不会让团团没妈妈的。”
团团挤到她怀里抱住她:“妈妈不要和团团开玩笑!”
苏笑笑见状连忙拍拍他的背,安抚道:“妈妈错了,以后不开这种玩笑。不过你再不吃,包子就被爸爸吃完了。”
团团赶忙坐回去保护大包子。
张怀民看着剩的蟹黄包,问苏笑笑:“我吃了啊?”
苏笑笑点头:“吃呀,天热不吃就变味了。”她尝一口核桃蛋,姜味冲喝不惯,就让团团尝尝。
团团喜欢核桃喜欢蛋,看在这俩的份上勉强接受姜,但也没喝完。团团记得妈妈说不可以浪费,小脸纠结成包子:“妈妈,可以留着晌午喝吗?”
张怀民接过去:“给我吧。”
团团再次震惊:“爸爸,你是猪吗?”
“我是猪你是什么?”
团团仔细想想:“我是小猪?”说出来使劲摇头,“爸爸不是猪,爸爸是老虎,我是小虎!”
苏笑笑被他的童言童语逗乐了。
张怀民差点呛着:“少说两句你就能多吃两口!”
“我吃饱了啊。”
团团的一个包子吃完,又喝半碗姜汁核桃蒸蛋,确实差不多了。苏笑笑让他去厨房接点水漱漱口,出去玩一会儿,回头跟她去上班。
团团到外面看看这家瞅瞅那家,不是在吃饭就是吃好了准备上学,他不好意思拽着人家玩,一个人怎么出来的怎么回去。
苏笑笑见他闷闷不乐:“谁欺负你了?”
“哥哥姐姐要上学。”团团看着妈妈问,“我不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上学吗?”
苏笑笑摇头:“你这么大只能去幼儿园。上小学的话,哥哥姐姐打扫卫生,你能帮忙吗?哥哥姐姐还要轮流擦黑板。你还没有黑板高,需要哥哥姐姐帮你擦。这么说吧,你可以跟他们一起上学,但要天天麻烦他们帮你。”
团团摇头:“幼儿园不用擦黑板吗?”
“幼儿园不上课,一群小孩一起玩,不需要擦黑板,不需要写作业。”苏笑笑问,“你忘了吗?”
团团有印象,他在幼儿园半天除了跟小朋友一起玩就是跟老师唱歌和看着老师哄哇哇哭的小朋友,“妈妈,我几岁可以上一年级啊?”
苏笑笑先问张怀民幼儿园大班教不教拼音数学。
张怀民不清楚:“回头问问双姐。实在不行,明年让他上一年级。”
“可是明年上一年级,他十岁就上初中。现在初中两年制,他十四岁上大学?十八岁参加工作?”苏笑笑越说越难以置信。
张怀民看看儿子:“十八岁工作确实有点早,跟人家差五六岁——”忽然想起什么,“不对,高考停了,他十四岁毕业也没法考大学。”
苏笑笑忘了张怀民不知道后年恢复高考:“有些大学没停。听赵大妈说首都哪个政法学院这几年一直正常上课。”
“这个学校我也听新民说过。但需要单位推荐。他十四岁找谁推荐?”
团团听糊涂了:“可是我四岁,不是十四岁啊。”
夫妻听了这话互看一眼,决定顺其自然。
苏笑笑:“明年这个时候上一年级。团团,同学欺负你,咱就回来跟妈妈学。后年再上一年级。总能碰到一群好同学。”
“五岁可以上一年级吗?”
苏笑笑点头:“妈妈没说不可以啊。”
团团仔细想想,从头到尾妈妈都没说过他不可以上学,不让他跟哥哥姐姐上学是不想麻烦哥哥姐姐照顾他。团团想说他不用哥哥姐姐照顾,可一想到妈妈说的黑板,团团又把话咽回去——团团从学校门口经过看到过高高的木黑板,他要踮起脚才能碰到。
“团团听妈妈的。”
苏笑笑摸摸他的小脑袋:“去整理书包,妈妈去拿咱们中午要吃的东西。”
张怀民把锅碗瓢盆送到厨房,“中午热不能带菜吧?”
苏笑笑:“凉拌菜可以放到中午。我再拿两个生鸡蛋,蒸米饭的时候放锅里蒸熟,团团不想吃菜的话,米饭加鸡蛋也能
吃饱。”
张怀民朝客厅看去:“怎么光吃不长个?”
苏笑笑:“从去年到今年长了不少。去年秋天的裤子今年都短了。双姐要把她家老小的衣服给团团我没要。”
张怀民想问为什么,冷不丁想起吴双家老小是女孩,“她闺女的衣服?!”
“是呀。双姐问我是不是嫌是女孩的衣服。我笑笑没说话。她认为自己猜对了,说团团这么小的孩子还没分男女,男孩女孩的衣服都能穿。”
张怀民不禁说:“别理她。咱家又不是买不起!”
苏笑笑:“穿旧的没什么,关键团团也不喜欢双姐给的衣服。之前双姐给的书包他就嫌丑。”
团团挎着小书包进来。
张怀民:“这个包确实好看。”
团团低头看看书包:“爸爸是说这个吗?这个是二娃哥哥的。妈妈,二娃哥哥好厉害,他还会做衣服。”
苏笑笑怀疑她听错了:“大娃的弟弟,三娃的哥哥,二娃做衣服?”
“是的呀。”团团点头。
苏笑笑转向张怀民:“那孩子不是才十来岁吗?”
张怀民:“十一。”
“这么小就会做衣服,他是天才吗?”苏笑笑更想问,难道他跟自己一样,或者跟林莹一样是重生的。
张怀民失笑:“哪有那么多天才。宋老师是滨海的,滨海市革命闹得最凶的几年把一群老师教授弄到农村改造,有几人就在宋老师老家。宋老师寒暑假就带孩子回去住一段时间,请他们教二娃画画,好像还有什么国画配色。师长跟几个政委夸二娃的时候我不巧听到几句,具体学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
“能让宋老师千里迢迢回去,那几人都是名家大师吧?”
张怀民:“可能。”
“那怎么只叫二娃回去?”
张怀民:“可能其他孩子喜欢的那几位教不了。好比大娃,我听人说他想当兵。回去跟他们学不如钟团自己教。”
苏笑笑把他洗干净的碗接过来擦干净放橱柜里,“这就难怪了。”不由得想起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团团,二娃哥哥这么厉害,你跟他学学以后也会变得很厉害!”
团团毫不迟疑地点头。
张怀民看看放在案板上的表,“时间还早,你和团团去单位,剩下的我收拾。”
“不用回部队?”
张怀民微微摇头,没说今早凌晨三点全体军官最困的时候他吹响集合哨,负重训练到天亮,上午没什么事,下午上舰,“今天不忙。”
苏笑笑拿着雨伞,牵着团团出去。到门口碰到吴双,吴双叫团团坐车后座,她推着车子和苏笑笑去单位。
到单位看到墙上的日历,离中秋不到半个月,苏笑笑考虑到国人很重视中秋,翌日清晨就领着团团去副食厂,买两大箱便宜海货。
副食厂工作人员帮苏笑笑送到家,苏笑笑看到被团团用来养水草的可乐瓶,陡然想起张怀民他弟之前给团团寄了很多又贵又不好买的洋玩意。
张新民在财政部门上班,难免要和领导打交道,给领导一百斤粮票都不如送他一斤海参或干鲍鱼。这年头交通不便,处处军管,品相好的海参或干鲍鱼可比粮票难搞多了。再说了,领导工资高定量多,送他粮票就是锦上添花,人家根本不会往心里去。
苏笑笑把粥煮上,让团团在家看着火,她去渔村看看。
渔村很多人不认识苏笑笑,不敢跟她推心置腹,以至于苏笑笑在渔村半小时啥也没打听到,决定回头问问同事。
到家属区路口,苏笑笑暗骂,出门忘了看黄历。
“这不是苏主任吗?”调侃声由远及近。
苏笑笑当没听见,直直地往家去。
林莹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心里憋屈,大步追上苏笑笑:“有个当团长的丈夫就是好,不到半年就升为主任,难怪你愿意随军。”
苏笑顿时觉着她可笑,甭说张怀民是副团长,就是团长,一个师有三个团,岛上还不止一个师,论资排辈也轮不到张怀民的妻子。再说,张怀民是首都工人子弟,非本地人,上无靠山,下无群众基础,部队首长凭什么偏向他。
要论军功,能到副团级别的谁身上没有几个二等功三等功。要说脑子灵,会打仗的有几个蠢货。张怀民就跟苏笑笑说过,钟团隔壁的沈团长文化水平不高,但人家以前在南方参加过几次战役,有一次还把敌人追得抱头鼠窜。跟他比起来张怀民的那点军功堪称寒酸。
当时张怀民还说过,别看他现在的团长四处使劲,将来上去的不是钟团就是沈团。
苏笑笑停下:“对啊,有个团长丈夫就是厉害,说升官就升官。不服你去举报我好了。看到时候部队领导骂你还是骂我!”
部队当然是保护军属!林莹想到这点脸色变得很难看,“你不要得意!有你后悔的那天!”
“那我等着?或者说我很期待。你是不是就高兴了?”
林莹张张口,忽然看到一个小孩跑过来,“听说你儿子这么大了还没上幼儿园,叫他天天跟你去邮局玩?你说,放眼整个家属区,有你这么当妈的吗?宋老师只是后妈,钟二娃三岁就被她送去幼儿园。首长要是知道亲妈不如后妈,会不会找你谈话?”
苏笑笑无语又想笑:“部队首长找我谈什么?给我儿子出学费?还是他能越过我这个亲妈送团团上学?”
“你确定你是亲妈?”
苏笑笑看着团团快到跟前了就不想理林莹,可瞧她得意的样子,像抓到了苏笑笑的把柄,一时也很难把人打发。苏笑笑看到一个军嫂往她这边来,立刻喊:“嫂子,您过来评评理。”
林莹心惊,不禁后退两步离苏笑笑远点。
那位军嫂过来:“小苏啊?什么事?”
苏笑笑指着林莹:“她说我不是团团的亲妈。”转身抱起到跟前的团团,“嫂子,我不是难道她是?”
军嫂一头雾水,看向林莹:“小苏不是团团的亲妈?那谁是?林护士,你是不是昨晚没睡好,今早又起太早,脑子——”
林莹下意识说:“我没有——”
“你敢对天发誓,刚才没有怀疑我不是团团的亲妈?”
林莹张嘴想说,你本来就不是苏笑笑。可苏笑笑又确实是苏笑笑,团团长得也像她,甭说这年头没有DNA,就是有那玩意,检测的结果也是团团和苏笑笑是亲母子。
林莹拿不出证据,她因为自身重生又信鬼神,不敢发誓:“你听错了!”说完就跑。
军嫂看看林莹又看看苏笑笑,愈发糊涂:“这,小苏,她怎么想起来怀疑你不是团团的妈?”
苏笑笑道:“家属区像团团这么大的小孩都上幼儿园,唯独他没去。林莹说我,有你这么当妈的吗。后妈都比你这个亲妈合格。我懒得跟她废话就把您叫过来。她怕说实话你觉着她嘴贱,可不就跑了吗。”
军嫂眉头微皱:“脑子有病吧她?要是脑子不正常,我得跟我家那口子说说,不能再让她在医务室。”
“不知道。”苏笑笑道,“可能看我不顺眼。”
军嫂:“你得罪过她?”
苏笑笑摇头:“大概替邮局以前的主任鸣不平。那位主任也是岛上的,可能跟林莹家有什么拐着弯的亲戚,林莹认为我的出现让她从邮局一把手变成只管柜台的小主任。”
“她不知道上面看重你是因为你胆大心细敢负责?”
苏笑笑摇头:“这种事除了咱们自己,外人上哪儿知道
去。邮局的主任也不会主动说因为她失职,上面特意弄个局长总管邮局吧。”
军嫂点头:“对,这种事传出去容易弄的大家惶惶不安。可是,就算主任是她亲姐,她也不该找你,又不是你让首长这么安排的。”
苏笑笑:“柿子挑软的捏。跟部队首长和邮局局长比起来我最好欺负啊。”
军嫂觉着她说得有道理:“这么小心眼,以后给团团打防疫针还不得使劲扎。”
“她敢故意多扎几下,我一到周末就搬着板凳去卫生室问候她全家,不把她的工作搅掉,我跟她姓!”
军嫂乐了,还以为苏笑笑是个没脾气的,“别担心,找个时间我跟我家那口子说说,看看能不能把她调走。”
苏笑笑一看她说得跟真的一样:“嫂子,不用,她还没开始干坏事咱就把人调走,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仗势欺人。”
“不止为了你和团团,也是为了我们大家。这事你别管,我心里有数。”军嫂问:“还没做饭吧?快回家做饭吧。”
苏笑笑看看对方比自己大六七岁的样子,估计家里最小的孩子没比团团大几岁,她可能也怕林莹公报私仇,“那我先回去,你别冲动。”
“不会!我知道抓贼要拿脏。”
听了这话,苏笑笑放心了。
团团不明白:“妈妈,我咋听不懂啊?”
苏笑笑:“听不懂就对了。那个林莹脑子有病。刚才没听见吗?这个姨姨也说她脑子有病。神经病说的话,正常人都听不懂。”
“妈妈,我觉着你骗我!”
苏笑笑乐:“因为不是什么大事,没法解释,等你书读多了就懂了。”
“我读了好多好多书啊。”
苏笑笑:“那也没有妈妈读得多啊。爸爸每天教你的,还有你自己看的小人书,妈妈都看过。你看得懂报纸吗?妈妈看得懂!”
团团伸出小手宣誓:“妈妈,回去我就背书!”
第33章 有价无市谁稀罕她这么孝顺!
到家粥好了,苏笑笑把粥端下来,她炒个土豆丝,煎俩鸡蛋,菜盛出来,她把烧水壶放炉子上就去吃饭。
饭后把厨房收拾干净,陪团团背半小时诗词,苏笑笑就领着他去上班。
吴双可能觉着跟苏笑笑一起上班有人聊天不寂寞,看到苏笑笑和团团出来,她也拎着包出来,没骑车子。
苏笑笑想到她认识的人多,就说团团的爷爷奶奶很疼他,她想趁着过节给老两口买点好东西,比如干海参干鱼胶或者干鲍鱼。可以自己炖汤,也可以给老领导。过些年团团长大不想当兵下乡,也好请老领导出面安排工作。
吴双不知道后年恢复高考,就认为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吴双将心比心,有机会接触有实权的领导,她也不会错过。
吴双:“我认识的那些渔民家里没有这么好的东西。你可以问问寄信的渔民,就问他们知不知道哪儿有卖干海参鲍鱼的。别说你找他们买,否则被主任听见,她肯定会到局长面前说你想私下交易,给军人蒙羞!”
苏笑笑:“我打算以物换物。有婴幼儿的家庭,我和她去供销社买几袋米粉。有老人的家庭,我就去买几袋豆奶粉。”
吴双就是这个意思。她一听苏笑笑和她的想法一样很是高兴,到邮政局看到来来往往的渔民抢先问人家有没有稀有海味。
渔民好奇问她问这些干嘛。吴双转向苏笑笑,说她今年不能回去过节,这不是快过节了吗,想给家里老人寄几样好东西。
渔民一看是热心肠好说话的苏主任要买,想也没想就表示回去帮她问问。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午饭后团团犯困,苏笑笑在自己座位上抱着团团睡觉,几个渔民结伴而来,问苏笑笑要海参还是鲍鱼,要多少斤。
苏笑笑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请吴双帮她抱着团团,她出去跟几人详谈。苏笑笑其实不会处理这些好食材,一来前世她家境挺好,但也没到隔三差五吃海参鲍鱼的程度。逢年过节买点也是她爹妈收拾。这辈子就更别提。来了三个人,看起来很郑重,苏笑笑不好意思说一两斤就行,就问人家能匀出多少,她可以用小孩喝的米粉,老人喝的豆奶粉或蜂蜜跟他们换。
几人实在,直言苏主任要多少他们有多少。
苏笑笑赶忙表示:“我不需要补,我爱人张团长也不需要,团团这么小也不需要,只是给我公婆买的。您几位觉着几斤合适?”
年龄最大的那位沉吟片刻:“好事成双,一样两斤?”
苏笑笑:“明儿我多带些钱。”
“什么钱不钱的,您先拿去,米粉什么的以后再说。”
苏笑笑摇头:“不,不行,这不成了你几位帮我孝敬老人了吗。”
几人确实不是跟她客气,而是觉着无论鲍鱼、海参,还有他们自己收集的鱼胶都寡淡,要不是想着好赖能补补身子,他们都懒得存。这种情况下存下来的东西真不好意思换苏笑笑的好东西。何况他们愿意帮苏笑笑忙前忙后,只是因为苏笑笑脾气和善,对谁都客客气气,谁要写信她帮谁写,谁让她念信她帮谁念。写半个小时也没抱怨过辛苦,也没有趁机要求他们多买几张邮票几个信封。
年龄最大的渔民说:“有海参、鲍鱼和鱼胶,干贝要不要?干贝蒸鸡蛋,给团团吃。”
渔民写信的时候跟苏笑笑闲聊过,问她咋没生个闺女。苏笑笑说她婆婆妈妈离得远,不能帮她带孩子,生了没人带。这话传到其他渔民耳中就是苏笑笑这辈子只有团团一个孩子,所以渔民们都希望团团健健康康的,也包括今天这三位渔民。
苏笑笑下意识想说团团不慎喜欢海鲜。年初生蚝肥美那段时间,苏笑笑看到钟大娃买一兜子,她也买几十个回去,一半做蒜蓉生蚝,一半用鸭蛋煎生蚝。蒜蓉蒸的团团吃一个,鸭蛋煎的只吃鸭蛋,嫌生蚝腥臭。
苏笑笑看出来,除了鱼肉,越鲜的东西他越嫌弃。
可是渔民也是一片好心。苏笑笑道:“那就这四样?明早去我家换?”
“行!”几人很是干脆地点头。
苏笑笑送走三人就跟双姐说她去供销社。
吴双让苏笑笑放心去,正值饭点没什么人来寄信,不用担心她忙不过来。
苏笑笑去供销社买两袋豆奶粉,两瓶蜂蜜和两盒麦乳精。米糊糊是婴幼儿的口粮,团团大了不属于婴儿,职工不卖。苏笑笑就拎着这些回去。
到家苏笑笑翻出张怀民的烟,上面首长给的。
张怀民不抽烟,轮到他值班夜里三四点钟最熬人的时候他也不抽,他担心抽习惯了,哪天烟没了,他忍不住打瞌睡。
晚饭后,团团刚出去,几个渔民拎着大包小包来了,他们笃定苏笑笑还没来得及买东西。进门看到饭桌上的东西,几个渔民愣住。
苏笑笑拿出平时招呼上门的军官的香烟,请几人抽烟,又把三包不一样的香烟给三人。
最便宜的香烟也要一两毛钱一包,而苏笑笑的烟一看就不便宜,几人不好意思收。苏笑笑塞给他们:“张团长不抽烟,我感觉里头都发霉了。还是去年除夕几个领导给的。”
这么久了有可能发霉,几人便收下,然后递出他们带来的东西。
苏笑笑指着四个布袋:“不止两斤吧?”
“两斤多,有好有坏。”几人要知道苏笑笑的动作这么快,他们就在家挑好明早再来。
苏笑笑没接:“等一下,我找东西倒出来。”去厨房找四个干净的盆,她接过四个袋子,把东西倒出来,然后把她买的那些放袋子里。
几个渔民争先恐后道:“太多,一样一瓶就够了。”
苏笑笑道:“我知道这些东西是海里抓的,没用你们一分钱。我也听说鱼胶收拾起来麻烦,鲍鱼需要晒很久,人工费也是钱啊。这年月也不能给你们钱,好在这些东西可以换钱。要搁以前,这些东西换你们这么多海味肯定是我赚了。你们别嫌少。”
“不少,不少!”几人连忙说。
苏笑笑:“那就收下吧。”
再客气就虚伪了,几人把东西收下,然后问苏笑笑喜不喜欢吃螃蟹。
苏笑笑一听这话就知道几人想明儿出海多弄些螃蟹给她送来:“我喜欢没用,团团不
喜欢,天天叫着螃蟹是丑八怪,吃多了会变成丑八怪。这孩子可能在北方呆习惯了,不爱吃海鲜。也就鱼和虾能吃点,但也得红烧。家里哪有那么多油给他红烧。”
几个渔民以前听其他军嫂说过,军属吃油需要用油票。不像他们没油了就叫队长杀猪,两三头猪,家家户户都能分十来斤。
要让他们把油送过来,他们不舍得。几人就打消给苏笑笑送海鲜的念头。可是拎着沉甸甸的蜂蜜又觉着羞愧,干脆说:“苏主任,以后想吃鱼和虾就跟我们说。”
苏笑笑点头:“好的。”
几人告辞,苏笑笑送他们到门外。
吴双听到动静从隔壁出来,和苏笑笑一起看着几人往西北方向去:“换好了?”
苏笑笑“嗯”一声:“鲍鱼、海参、鱼胶和干贝,每样都有两三斤。”
吴双:“那不得几大包?”
“是呀。我觉着东西买少了,他们反而认为我太客气。”
吴双快言快语:“还不是因为海货出不去。那个词叫啥,有价无市?”
苏笑笑点头:“要是有人能把这些东西运出去就好了。”
“那得多大本事啊。”吴双不禁说,“渔民这边好解决,关键弄那么多东西往哪儿运。少了不够来回运费,多了卖给谁啊。也就首都和申城有钱人多吃得起。对了,还有东北,但东北太远,那边也有海,不缺这些。”
苏笑笑没本事打通首都或申城市场:“不说这些,咱们照顾好自己,别给部队添麻烦就行。”
吴双点头:“是呀。对了,你啥时候寄?”
苏笑笑:“明天?”
“我明天帮你驮过去。”
苏笑笑道:“那我这就回去包起来。”
吴双帮她一块收拾。
俩人把品相好的干货挑出来,最后每样挑出一斤多。一斤多也不少,吴双装纸箱里,问:“不给你姑寄点?”
苏笑笑摇头:“我姑人好,她女婿不一定。看到海参、鲍鱼这些好东西,兴许以为我特别有钱,回头就写信找我借钱。我公婆不一样,他们有工资买得起,需要我寄是因为首都卖这些的少,价格贵,在首都买不合算。再说,他们也知道我和张怀民手里有多少钱。”
吴双不禁说:“还是有工资的公婆好,瞧不上你们手里这点钱。”
“对啊。所以我最不怕公婆知道我有钱。”苏笑笑又裹几张报纸,确定遇到下雨天也淋不湿就把箱子盖上,把挑剩下的东西放盆里。
吴双提醒她把东西放在干燥的地方,经常拿出来晒晒。
苏笑笑点头记下,就问她知不知道怎么做。
吴双不知道:“明儿问问小楚吧。”
翌日到单位,苏笑笑就问小楚干海参、鲍鱼、鱼胶和干贝怎么吃。小楚家经常做这些,她就找一张草稿纸,从泡发到上桌,详细地写下来。
苏笑笑本想抄一份放包裹里给公婆寄过去,又一想这些东西是留着张新民送给领导的就打消这个念头。
包裹在路上耽搁了两天,八月十六,包裹才到家。也多亏首都邮局有车,一箱东西直接送到张家。
这天正好是周日,张怀民的弟弟和弟妹在家,他妹和他妹夫也在,还有几个邻居。几个邻居一看邮寄地址是翁洲岛,很是羡慕:“老张,你大儿媳妇是真孝顺。”
张怀民他妹嘀咕:“谁稀罕她这么孝顺!”
邻居尴尬。
罗翠红瞪闺女,都说过去的事不要再提,她怎么就不长记性:“不会说话就闭嘴!”
邻居见状连忙打圆场:“爱民这是怕被她嫂子比下去。老罗,拆开让咱们长长见识。”
罗翠红打开纸箱最先看到的是两团海带。邻居脱口道:“过年不用买菜。”
张新民的老婆眼尖,看到底下有报纸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想到嫂子上次寄来的那箱东西没这样包装的,不等婆婆把海带拿出来就说:“腥味这么重先晒晒吧。”不待婆婆开口,她就叫丈夫把箱子搬到堂屋墙边。
邻居不禁说:“再让我们看看还有啥啊。”
“不是什么稀罕物,供销社里多得很,想看去供销社看去。”
邻居大妈嫌她小气:“供销社哪有这些?你就胡说!”
“谁说没有?今年供销社多了很多海带鱼虾,听说海带跟这个时候的白菜萝卜一样便宜。”
罗翠红转向儿媳妇,你可别信口开河。
张新民的妻子点头:“真的。不过不是咱们这边的供销社,海店那边。我原本打算下午去看看,没想到大嫂的东西寄来了。”接着又对张新民说,“回头写信告诉嫂子以后别寄了。”
邻居们见她说得跟真的似的,忍不住问:“真的假的?要是真的,我得去买点海带。多吃海带防大脖子病。”
张新民的妻子:“有是有,今天去的话肯定是人家挑剩的。”
“挑剩的也能防大脖子病。”邻居大妈说出这话就问其他邻居去不去。
大脖子病很瘆人,几个邻居互看一眼,回去拿篮子拿钱,乘公交车去海店供销社。
张新民的妻子立刻叫闺女关门。
罗翠红终于意识到小儿媳的反常:“怎么了?”
张新民的妻子把压在海带底下的报纸拿出来就进屋。几个大人相视一眼,跟进去。报纸包了三层。张爱民嘀咕:“什么东西啊?神神秘秘的,苏笑笑可真能折腾!”
罗翠红朝闺女背上一巴掌:“你敢吃一口,我撕烂你的嘴!”
“大不了去供销社买——”张爱民吓得倒吸一口气躲到丈夫身后,“二嫂,什么东西这么瘆人?”
张新民嫌弃她妹:“海参都没见过,还好意思嫌大嫂瞎折腾。”
张爱民确实没见过海参,扯一下丈夫的衣袖,真的吗?她丈夫仔细看看,“我以前跟爸妈去饭店吃饭,看人家点过,好像是小米海参粥。”
张新民的妻子又把另外三个报纸打开,里头是鲍鱼、鱼胶和干贝,不禁说:“我们常说的鲍参翅肚就差鱼翅。不过干贝也是好东西,海八珍之一。”
张爱民忍不住吞口水:“妈,您大儿媳妇有钱真能作啊。咱家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个衬得上鲍参翅肚啊。”
罗翠红瞪一眼闺女:“不吃不能送人?”
张新民的妻子眼睛一亮,“妈,我去供销社问问有没有包装纸盒,包好留咱们过年走亲戚。”
罗翠红突然觉着苏笑笑寄来这些东西正是这个意思,于是就叫儿媳妇把东西收起来,她去供销社看看。
张新民的妻子在家没什么事,跟婆婆一起去海店供销社。供销社确实有海味,而且供销社卖的跟苏笑笑寄来的海带、虾皮品相差不多,婆媳俩就没买,只买八个包装盒,给孩子买一包糖就回去。
下午老张去邻居家找个秤,半斤左右装一盒,最后每样还剩小半斤,罗翠红做主留自家吃。
然而一家几口都不会做这些东西,张新民就跑去书店找食谱。食谱上不够详细,在单位吃饭时就找厨师请教。
张新民学会后,罗翠红等周末女儿女婿外孙都过来就做两样尝尝,一样是干贝蒸蛋,一样是鲍鱼红烧肉。罗翠红原先打算用鲍鱼炖鸡,老张说蒸蛋就别搞汤,显得像两个汤,她才决定拿出肉票做一道菜。
张爱民没敢夹鲍鱼,她丈夫夹一个,吃一半给她留一半。张爱民在她妈的瞪视下咽下去,不敢说“也就那么回事”,“不愧是鲍参翅肚中的鲍鱼啊。还是大嫂有品位!”
张新民的女儿忍不住吐槽:“小姑,你好谄媚啊。”
张爱民笑着装傻,当没听见,拿起儿子的勺子挖一勺干贝蒸蛋。
与此同时,苏笑笑也做了这两样。
晚上张怀民回来跟儿子聊天问团团中午吃的什么,团团说鲍鱼和干贝,张怀民一点也不羡慕。
吃够了,吃的够够的!
对他来说溏心鲍鱼都不如猪油拌面香。
张怀民不小心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苏笑笑在厨房听见,翌日清晨就做猪油拌面。面用的是挂面,苏笑
笑懒得和面擀面条。
张怀民也吃够了挂面,看在好吃的份上他没吐糟挂面配不上猪油。
不知不觉,春节的脚步临近,首都寄来几身棉衣和两双棉鞋,都是团团的。张新民的信随衣服过来,再次提醒苏笑笑首都能买到便宜的海味,这就导致苏笑笑不知道给公婆寄什么,让张怀民拿主意。
海岛最多的就是海味,不寄这个总不能寄山珍。
张怀民顿时不禁夸自己聪明,“你攒的那些干笋干蘑菇是不是还没吃?”
苏笑笑点头:“有新鲜的就不想吃晒干的。”
张怀民:“那就寄那些。”
“可是也少啊。”
张怀民:“买一包糖找谁换两样。”
苏笑笑买一包糖跟小楚换两样山货,跟之前一样把品相好的挑出来。给她姑寄的仍然是海味,虽然首都有卖的,她姑也不舍得买。再说了,苏笑笑也不是给她姑一个人寄的,还有她大伯二伯和小叔。
东西到刘家和张家那天正好小年。苏笑笑的姑把东西拉回家就挑出七成回娘家。
社员们一看苏笑笑又寄东西,还是能防大脖子病的海产品,别提多羡慕,不由得夸刘家兄弟几个有个好侄女。
以前社员瞧不上刘家,当上门女婿大家能理解,为了活下去不丢人。可是老人家五七还没过就改姓,简直猪狗不如。
现在听说刘家几兄弟得空就进城帮苏笑笑打扫院落除草检查屋顶,又跟没良心的刘大军断往,大家觉着刘家这几个兄弟还能处。如今又看到苏笑笑愿意补贴老家人,刘家跟苏笑笑搞好关系,以后的日子就算不能越来越红火,也饿不死,就要帮他们家几个孩子介绍对象。
刘大姑脑子活,立刻扯一段海带给要给她侄子侄女介绍对象的乡亲。
其他社员见状就打趣那个人:“东西收下了,可别光说不干!”
“我这就去问问。”社员把东西塞给妻子就去隔壁村。
此时,张新民的妻子和婆婆在供销社,买海产品留着招呼亲戚和走亲戚,又顺便买几张包装纸。
回到家,婆媳二人就把苏笑笑寄来的山货最好的挑出来包起来,仍然包八份。
包好后张新民的妻子问婆婆:“回头拿多少啊?”
罗翠红边思考边说:“一包寒酸,三包不吉利,四包太多,人家会认为我们有事求他们。一包山货一包海味,再加两封点心。”
张新民的妻子算算:“需要送鲍鱼这些东西的只有四个领导,那还剩四份呢?”
“留着以后用。”罗翠红道,“老人生病住院,正好需要这些东西。”
张新民的妻子就把剩下八份山珍海味收起来,然后给苏笑笑写信告诉她东西到了。
除夕当天上午苏笑笑才收到信。
邮局除夕上半天班,中午十一点就可以回家。苏笑笑一边看信一边领着团团回去。
到家娘俩就做早上准备好的菜。
四菜一汤,大吃一顿,团团去找朋友,苏笑笑去吴双家玩儿,顺便给团团织毛衣。
傍晚,苏笑笑包饺子。晚上和初一早上吃饺子。哪怕只有饺子,团团也高兴,一边吃一边问:“妈妈,可以天天过年吗?”
苏笑笑愣住,还是他敢想,“团团,为什么不可以每天都是星期天啊?”
“要上班!”
苏笑笑道:“对啊。要上班啊。”
团团把饺子咽下去,垂着脑袋叹气道:“好吧!”
“看给你愁的。”苏笑笑乐了,“饭后去哪儿玩儿?”
团团又高兴起来:“我要给大娃哥哥拜年!”
苏笑笑一脑门黑线,被同辈拜年,你也不怕大娃哥哥觉着你咒他,一脚把你踹出来,“你不是最喜欢三娃哥哥吗?”
“三娃哥哥坏,欺负我。”
苏笑笑想笑:“逗你玩呢。”
“对啊。他玩我,我不跟他玩。”团团把汤喝了,一抹嘴巴就问,“妈妈,我的帽子和手套呢?”
苏笑笑起身用热水打湿毛巾给他擦擦手和嘴,又给他戴上帽子围巾,兜里装满糖果,“一人给一个,说新年好啊。”
第34章 团团上小学我要比三娃哥哥好看!……
过了年初一,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因为年初二苏笑笑就得去上班。
团团想跟哥哥姐姐们玩,吴双就让团团在她家玩。
苏笑笑见他实在不想去也没逼孩子。中午十一点多,苏笑笑往家赶,到吴双家她儿子正准备做饭,团团蹲在他身边帮忙摘菠菜。
苏笑笑看着他把一根好好的菠菜扯成花瓣,二话不说把他拽起来:“糟蹋东西!”
“妈妈?”团团抬起头,高兴地跳起来。
苏笑笑抓住他的小胳膊:“手上都是泥,别往我身上蹭啊。”
“我洗手!”团团转身就找盆。
苏笑笑:“回家洗!”向吴双的三个儿女道一声谢就拉着团团回家。
家里还有前两天蒸的馒头和包子,苏笑笑嫌炉子烧火慢,她用铁皮架子烧火,用铁锅热馒头包子,又用铁锅炒一个菜,把她拿去单位又拿回来的菜热热。
饭后,苏笑笑一边收拾厨房一边问:“团团,下午去邮局还是跟哥哥姐姐玩儿?”
“我和妈妈去上班。”团团坐在小椅子上,托着下巴看妈妈擦锅盖。
苏笑笑:“是不是因为没去大娃哥哥家,嫌双姐家不好玩啊?”
团团摇头:“我去啦。大娃哥哥做好吃的,二娃哥哥画画,三娃哥哥欺负我。”
“另外四个哥哥呢?”
团团:“干活写作业。”
苏笑笑:“大娃哥哥做的好吃的有没有给你尝尝?”
团团放下小手,撑着膝头叹气:“大娃哥哥做的好慢好慢,我都要睡着了。”
苏笑笑想起张怀民跟她说的事,估计钟大娃不是杀鸭子就是收拾鹅毛,所以需要小半天:“好吃的都很慢。妈妈给你做饺子也很慢啊。和面,剁饺子馅,还要擀面皮包饺子。”
团团想起早几天包饺子,他的肚子咕咕叫了妈妈还没做好:“以后不嫌大娃哥哥慢。”
“下午去找大娃哥哥吗?”
团团摇头:“大娃哥哥写作业,我也要写作业。”
你有个鬼作业!苏笑笑心里吐槽,面上笑着说:“那和妈妈去邮局。妈妈教你写字。先写‘苏团团’,再写‘大娃哥哥’,好不好?”
“好!”团团答应的很干脆。
苏笑笑给他戴上围脖、帽子和手套,挎着小书包,换上他奶奶做的新棉鞋,又在团团兜里塞几个花生。
以前苏笑笑给团团装过葵花籽,吴双提醒她不要给团团吃瓜子,吃着玩着容易卡在嗓子眼。
苏笑笑不是不识好歹的人,打那以后不再给团团瓜子。
吴双见她听劝,乐意点拨她。人情来往方面,苏笑笑有时候没想到吴双也会提醒她。昨天还把苏笑笑叫出来,跟着她整个军属家属区转一圈,也没有特意去谁家拜年,碰到谁就向谁问声好。
团团被苏笑笑养得大方,到院外看到张政委的小儿子和小女儿,他抓俩花生,一人给一个。
年初二小孩子都不缺糖——年初一四处问好收到的,所以俩孩子一个人给他一个糖。团团不爱吃硬糖,但他收到礼物很高兴,跟妈妈嘚瑟:“哥哥姐姐给的。”
“有没有谢谢哥哥姐姐?”
团团扭头说:“谢谢哥哥姐姐。”
俩孩子笑着说:“也谢谢团团的花生。”
“不客气!”团团挥挥小手,转身拉着妈妈的手,欢欢喜喜去邮局。
各家各户该寄的东西和钱年前寄了,以至于年初二的邮局门外只有麻雀叽叽喳喳闹新春。苏笑笑正好可以安心教团团写字。
团团下午学一个小时,第二天又不想去邮局。苏笑笑再次把他送到吴双家。不过团团只在吴双家待一会儿就跑去钟家,因为钟家孩子多热闹,团团只是看他们聊天也觉着有意思。
此后半个月,团团上午半天在家,下午跟妈妈去上班。学校开学,吴双的几个孩子和钟家兄弟都去上学,没人跟团团玩,团团也想上学。
春去秋来,新学期开始,苏笑笑问团团要不要上一年级,团团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
九月一号是周三,苏笑笑跟局长请一天假,早饭后拉着团团去学校。
团团进了小学校园就看到钟三娃,兴奋地大喊:“三娃哥哥!”
十岁的钟三娃很要面子,跑过来凶团团:“不许喊我三娃哥哥!”
团团脸上的笑容凝固,不明所以地转向妈妈。
苏笑笑道:“团团,这里是学校,学校要喊学名。”
钟三娃点头
团团一脸茫然:“可是,我不知道三娃哥哥的学名叫啥啊。”
苏笑笑也不知道,问:“三娃,你大名叫啥?”
“我——”钟三娃愣住,因为这一瞬间他也忘了。
苏笑笑乐了。
钟大娃过来朝弟弟后脑勺一巴掌:“瞎讲究!整个翁洲岛谁不知道你叫钟三娃?”转向团团,“别理他,就喊他三娃!”
团团转向妈妈,可以吗?
苏笑笑看着小老虎钟三娃变成小家雀,在他哥身边屁都不敢放,愈发想笑:“大娃,你来帮三娃交学费?”
大娃点点头,数落弟弟:“不许欺负团团。他才五岁,没你懂得多,有话好好说!”
钟三娃不敢跟他对着干,朝团团脸上捏一下:“你喊我三娃,我就喊你团团!”
苏团团点头:“我叫团团啊。”
三娃噎了一下,听不懂人话的小鬼头。
苏笑笑懂了:“三娃,团团的学名就叫苏团团。”
“啊?”钟三娃惊呼一声,“学名和乳名一样啊?”
苏笑笑:“团团挺好。”
钟大娃十分捧场:“团团圆圆,寓意很好,不用再取大名。”
饶是苏笑笑早就看出钟大娃情商不低,也没想到这个半大小子这么会说话,“是呀。我先带团团去交学费。”
钟大娃朝弟弟背上一下:“带苏阿姨过去,苏阿姨第一次来不知道路。”
三娃乖乖点头。
团团一边走一边仰头打量钟三娃:“三娃哥哥,别生我气,以后我不喊你三娃哥哥,我喊你学名。”
钟三娃瞥他一眼:“你还是叫我三娃吧。”想起他的学名,钟三娃说出来都绕口,更别说听人家喊了。
团团试着去拉他的手。
钟三娃无奈地看他一下,团团吓得松手。钟三娃不由得看苏笑笑,见她跟没看见似的,钟三娃轻呼一口气,弯腰抱起他。
团团吓一跳,赶忙说:“三娃哥哥,我自己会走。”
“你又不重!”钟三娃抱着他就往前跑。
苏笑笑摇头失笑。
别看团团只上半天幼儿园,但他也知道交了费就去教室。幼儿园不发新书,团团一听小学发新书,对未来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期待,跟老师到教室就冲苏笑笑挥手:“妈妈回去吧。”
苏笑笑走了,到家把衣服鞋子洗刷干净,中午要做的菜准备好,就去学校。
开学第一天不上课,新书发下去,老师跟学生讲几句就可以放学了。所以苏笑笑到学校门外十多分钟就看到团团挎着小书包出来。
看到苏笑笑,团团习惯性跑起来喊,“妈妈!”
苏笑笑这次没抱他,牵着他的手:“团团,哪个是你同桌啊?”
小学课桌都是双人桌——苏笑笑送他到教室门口的时候看了一眼。团团转身看一圈,指着跟同学勾肩搭背的小孩:“在那儿。”
苏笑笑:“以后和同桌好好相处。不过要有人欺负你,咱也不怕,告诉妈妈,妈妈让你同桌的妈妈揍他。”
团团摇了摇头:“没有人欺负我。妈妈,老师说,同学要互相照顾。”
“妈妈担心你被高年级同学欺负啊。”
“你不用担心!”
苏笑笑吓一跳,扭头一看,钟三娃伸手捏团团的脸:“以后哥罩你!”
“还有我!”跟钟三娃年龄相仿的少年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大年初一那天苏笑笑跟吴双在家属区四处走动时见过他,当时吴双还调侃她跟这小孩五百年前是一家,因为都姓吴,吴副司令的小孙子,好像叫志强。
苏笑笑对俩孩子道一声谢就问:“回家吗?”
三娃想回去包书皮:“回家!”
团团立刻跟上。
苏笑笑把他的书包拿过来,团团身上轻松了,跑着追上比他腿长走得快的钟三娃和吴志强。
到路口要分开,团团很自然地跟着三娃去钟家。苏笑笑哭笑不得:“团团,该做饭了,吃过饭再来找三娃哥哥玩好不好?”
三娃听了苏笑笑的话回头:“苏团团,跟苏姨回家去,我要蒸米饭洗菜,没空跟你玩!”
团团因为他的口气来了脾气:“我不和你玩,我跟大娃哥哥玩!”
“你大娃哥哥还没放学!”钟三娃道。
团团转身就走:“我去找大娃哥哥。”
到门口,苏笑笑抱起他:“妈妈陪你去找大娃哥哥。”
团团睁大眼睛,一副“我说的是气话啊,妈妈怎么还当真了”的样子。苏笑笑没有解释,抱着她转身绕过胡同直接回家。
团团又惊得瞪大眼睛。
苏笑笑把他放地上解开系着栅栏门的绳子,“妈妈又不傻,哪能明知道你大娃哥哥在学校出不来,还带你去找他。”
“为什么出不来啊?”
苏笑笑:“要上课啊。团团,妈妈忘了告诉你,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小学要听下课铃声。铃声响了才可以出来。玩一会儿铃声响了就要去教室。不过如果你想尿尿拉屎,要举手告诉老师。不可以起来就走,这样很没礼貌。以后妈妈会在你兜里放两张纸,自己擦屁股!”
“我会擦屁股!”
苏笑笑:“上厕所的时候不可以和同学打闹。不然有可能掉粪坑里。”
团团打个哆嗦,一脸恶心:“妈妈,不要说了!
苏笑笑点头:“妈妈可以不管你,以后你自己检查书包,作业本,铅笔,课本,还有擦屁股的纸。对了,可以带好吃的去学校,但上课不许吃。”
“好麻烦啊!”团团忍不住皱眉。
苏笑笑:“因为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小学生了啊。小学生学的东西多,就是比幼儿园的小朋友麻烦。要不我们去幼儿园?”
“不要!”团团慌忙拒绝,像是怕慢一点就被送去幼儿园。
苏笑笑看看太阳,时间还早,就上楼拿几张报纸,下来帮苏团团包书皮。苏团团好奇地问:“妈妈,三娃哥哥会吗?”
苏笑笑:“大家都会。隔壁的哥哥姐姐这会儿可能也在包书皮。”
“妈妈,包好看点,我要比三娃哥哥好看!”
钟三娃家有个小画家,你的书皮想比他好看可能很难。苏笑笑灵机一动,问:“团团,二娃哥哥好说话吗?”
团团点头:“二娃哥哥好,大娃哥哥好,自立哥哥也好,都比三娃哥哥好!”
苏笑笑顿时想笑,“都比他好,你还喜欢跟他玩儿?”
第35章 慈母多败儿有我们在他丢不了……
团团不想跟钟三娃玩,可架不住钟家七兄弟就他会玩贪玩啊。其他哥哥不是洗衣服做饭刷鞋,就是浇菜种菜,平时没空和他到处疯。
还有一点,钟三娃一出来身边就能聚一群小孩,这些小孩也会玩儿。团团看着他们打闹都开心。
团团不明白:“妈妈,哥哥姐姐为啥喜欢和三娃哥哥玩啊?”
苏笑笑猜:“可能三娃会玩。”
团团点头承认:“三娃哥哥会玩。“犹豫片刻,在苏笑笑耳边小声说,“妈妈,其实我喜欢和大娃哥哥玩。大娃哥哥最好!”
苏笑笑见他这样心说,你还怕钟三娃听见不成。
团团一脸苦恼:“大娃哥哥好忙,不能和我玩儿。”
钟大娃今年十四岁,洗衣做饭扫地浇菜的活都能干,如果他整天想着玩不碰家务,苏笑笑反而不敢叫团团跟他走太近。
苏笑笑:“钟团和你爸爸一样忙,天天上班。宋老师和妈妈一样也要天天上班赚钱。如果大娃和其他几个哥哥不干活,谁做饭啊?他们家九个人,每次要做两锅饭,宋老师忙得过来吗?”
苏笑笑洗菜做饭的时候团团帮她下手,一顿饭下来他经常累得不轻。团团想想他家只有他和妈妈,钟家的钟团长不在家,还有八个人。八个人的饭啊,团团伸手比划一下:“累死个人啊。”
苏笑笑乐了,“是呀。宋老师累死,大娃哥哥和其他几个哥哥就没有妈妈了。”
团团点头:“妈妈,我不怪大娃哥哥不跟我玩。”
苏笑笑好笑,这话说得,你怪的着吗。
“团团真懂事!不愧是小学生!就是比幼儿园的小朋友乖。难怪大娃哥哥喜欢团团,为了团团打三娃。”
团团连连点头,歪着小脑袋显摆:“大娃哥哥最喜欢我!”
苏笑笑又想笑,哪来的自信啊。人家除了父母还有六个兄弟,挨挨个排队你也得排在第七啊。
“团团为什么这么喜欢大娃哥哥?”
当然是钟大娃对他有耐心,三娃欺负他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帮团团欺负回去。钟大娃也会逗他,但很有分寸,捏团团的小脸也是轻轻碰一下,还没有他爸手劲儿大。每次去钟家,钟大娃都把他当成小客人,问他要不要吃好吃的,请他坐下,还把钟二娃的小书包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