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火炮厂的最新眼研制成果,已经是量产型号了,仿制法国施耐德M1928式155毫米榴弹炮,和日本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差不多,几乎可以说是师出同门,比德国的榴弹炮更轻,当然射程也近。
即便在设计时着重提高了射程,也仅用13.4公里。
但也远超日制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12公里的射程。
同时采用了分装式炮弹,顾名思义,就是将火药分装在四个药包里,制造成本更低,同时因为装药包增大,在实战中的威力远超日制九六式榴弹炮。
机动性也还算可以。
由于增大口径,战斗全重到达了八吨,是九六式榴弹炮的两倍。
为了抵消这一部分负面影响,设计人员下了不少功夫,在运输时可以拆分成炮架和炮管两组,由骡马牵引,即便在路况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做到每小时八公里的时速。
陈旅长伸手抚摸着炮架,眼神中爱惜之色都快要溢出来了:“这炮真不错,真不错!”
“有此利器,何愁日寇不灭啊!”
王奉看向赵方远:“试射两发,给陈旅长听听响!”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王奉回过头:“陈旅长,李参谋,还请二位移步到后方观看。”
陈旅长点点头:“我老早就听说你们守备军能自产武器,李云龙还经常和我抱怨,缴获来的三八式步枪,没有你们的二四式步枪好用,哈哈哈!”
李参谋:“可不是嘛,现在这李云龙的嘴,算是被你们给养叼了,王长官,这你可得负责啊!”
王奉反应过来。
好家伙,原来是话里有话啊!
“好说好说,只要合作的事谈好了,这一切都好说!”
陈旅长笑了笑,站到坡上向远处眺望:
“王长官,这大口径重炮,其实我们八路军也有两门。”
王奉挑了挑眉毛:“哦?”
八路军还有重炮?
什么情况?
陈旅长:“当初太原会战结束后,晋绥军士气一落千丈,部队都跑到了晋南,有的甚至直接跑到了吕梁山区里,原本的攻坚利器,此刻却成了累赘,干脆直接将十余门重炮推进了滹沱河里。”
“我部听闻此事后,立刻派部队前去打捞,最后竟捞出了十门火炮!”
王奉点点头,当初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
溃兵四散奔逃,滹沱河里有大炮的事自然也就不胫而走。
但由于那会儿抢夺了太原兵工厂的生产设备,急着回长治,加之与滹沱河距离甚远,就并未过多在意此事。
没想到那些大炮,最后竟被八路军捞走了。
“那可就要恭喜贵部了!”
陈旅长却叹了口气:“唉,打捞上来的十门火炮里,有两门太原兵工厂生产的150毫米重炮,只可惜受损严重,又因配件不足而无法使用。”
王奉故作疑问:“用不了?”
按理来说,这些都属于军事机密,今天在这个场合,对方开口提及此事,不禁让人有些怀疑动机啊!
陈旅长点点头:“那两门150毫米重炮受损还算轻一些,最主要的还是剩下的八门75毫米山炮,估计是要大修了。”
王奉皱眉。
火炮大修?
该不会是要算进一会儿的谈判条件里吧.
两门150毫米重炮,八门75毫米山炮,维修起来并不难,就目前的生产力来看,工厂开足马力维修,连一周的时间都用不上。
王奉顺着话往下问:“那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陈旅长:“原本是想用那两门150毫米重炮和晋绥军交换75毫米山炮的配件,但目前还没商讨出来定论。”
王奉“哦”了一声。
看来对方还真的是有备而来。
不管这十门火炮是哪个师打捞上来的,129师也好,115师也罢,到最后肯定是要上交总部的,他一个旅长对这些如此清楚,要说事先没准备过,王奉打死都不信。
二人谈论的功夫,下方炮兵已经做好了射击准备。
赵方远举起彩旗示意。
王奉微微抬手,示意可以发射。
八路军方面已经把筹码暗中端上了桌,而自己这边,也开始展示上了“肌肉”。
关于这场特殊的谈判,他昨夜想了一宿。
明面上谈判的目的是邀请野坂参三来华,但就为了这个稍微大一点的筹码,浪费了如此宝贵的机会,着实有些可惜了。
好巧不巧的是,八路军也是这么想的!
“和聪明人办事就是痛快!”
王奉心里嘀咕着。
“高爆弹一发!”
“预备!”
“放!”
“轰——!”
一枚155毫米榴弹射出,重重落在两公里处,一团爆炸升腾而起,十余个木质标靶顷刻间被炸成了粉末,四处飞溅。
李参谋长咋舌,放下望远镜:“这威力就光这一门炮,足以顶咱们一个团!”
陈旅长也看的清清楚楚。
和李参谋这种草根出身的军官不同,他和王奉一样,毕业于黄埔军校,接受过较为先进的军事教育,更能明白火炮在战争中的作用。
若真要排资轮辈,王奉还要喊上一声“老学长”,他要称呼其一声“学弟”。
只不过现在基本没人这么叫了。
王奉转过头:“二位,我们这炮的威力怎么样?”
李参谋眼睛都快要看直了。
平时在部队见过口径最大的火炮,也只有75毫米。
这155毫米重炮,还真是第一次见。
王奉:“李参谋?”
李参谋回过神:“甚好,甚好啊!”
陈旅长:“这炮要是被李云龙撞见了,估计又要闹上一阵子了!”
三人哈哈大笑。
王奉低头看了眼时间——16:23分。
“肌肉”秀完了,接下来的谈判估计会顺利很多。
王奉:“二位,时间也不早了,是时候谈谈正事了,这边请!”
赵方远快步跑过来,伸出手臂,指了指吉普车:“二位请跟我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