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八百个心眼子(1 / 2)

第211章 八百个心眼子

赵方远:“四个坦克营配属给哪个纵队?”

宋文杰插话:“我觉得还是配属给一纵比较合适,毕竟是咱们的精锐。”

赵方远沉思片刻后:“我觉得还是配属给四纵比较合适。”

“长官之前说过,坦克适合集群使用,在大平原攻坚战上,四纵要比一纵表现的好一些。”

宋文杰没有再说话。

他脱离一线已经很久了,在这方面确实比不过赵方远。

王奉:“为什么要配属给步兵纵队?”

赵方远挠挠头:“这我听老谢说,他们那边的坦克部队,都是师级支援单位,还没有单独成军的说法.”

王奉摇摇头:“不要去和苏联作比较,他们军工产能很强,也不缺少生产资源,即便是配属给师级部队充当支援火力,也能发挥出不俗的效果,但是我们不一样,好钢还是要用到刀刃上!”

“新组建的这四个坦克营,编成两个装甲团,暂归总指挥部直属,等以后的军工产能发展起来了,再单独编成装甲纵队。”

赵方远:“长官,那这具体编制”

说话时他和宋文杰互相张望,面面相觑。

目前国内的坦克部队编制很少,战绩也都比较拉胯,根本就不具备可以参考意义。

王奉低头想了想。

当下独立组建装甲部队的国家,德国最具有代表性,一个坦克营约有坦克70-90辆,两营制的装甲团,总坦克数约有150辆。

实在是太富有了。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就凭当下第一车辆厂的能力四个坦克营,不知道要生产到什么时候。

遥遥无期!

想要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王奉想了想:“一个坦克营下属三个连队,每个连配属14辆坦克,如果这样安排的话,每个坦克团至少有84辆战斗车辆。”

他一边说着,祝钧在一旁掰着手指头计算。

“84辆坦克,最快也要四个月两个团,那就要将近九个月”

“长官,这生产进度实在是赶不上啊”

王奉看向宋文杰:“车辆厂的产要继续扩大,尽早的把我军装甲部队武装起来!”

“目前还有还有多少产能盈余?”

宋文杰:“如果民用工业缩产的话,倒是能挪出不少来,但是民工涉及财政,这么做很容易造成财政赤字。”

王奉皱眉。

民工转军工吗?

长治地区的民用工业得益于【国策树】的加持,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如今其生产的产品销遍整个长治,已经成了整个守备军后勤体系的经济支柱。

还真不好在这上面开刀

宋文杰补充道:“长官,前线接连作战,我们的财政已经有些紧张了,现在濮阳,菏泽刚刚收复,又需要一大笔钱,民用工业非但不能缩产,还要继续寻求更大的市场!”

赵方远插话:“濮阳和菏泽那么多人,难道不够吗?”

宋文杰摇摇头:“恐怕不太行,平原地区经济自给自足性更加严重,两地看似人口众多,实际上能消费工业产品的群体很少,我们还是要控制一些大城市,商阜,比如说郑州。”

王奉点点头:“市场的问题,我最近想想办法,但军工生产绝对不能停,哪怕去大街上搞募捐,也要把军费凑齐了!”

宋文杰脚跟一碰,敬了个礼:“是!”

——————

1938年6月9日。

一大早,王奉就接收到了一封从郑州发来的电报。

赵方远神色欣喜:“长官,咱们成功了!”

“兰封失陷,日军第五师团进逼开封,民间舆论持续发酵,一战区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昨日夜晚委员长乘坐专机离开郑州,以水代兵阻拦日军的方案,应该已经被放弃了!”

王奉揉了揉眼睛:“程潜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告诉谢尔盖,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再盯上一阵子。”

赵方远又掏出一封电报:“长官,这是昨夜发来的,应该是程长官发来的。”

王奉接过后扫了一眼。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君既阻决堤于前,当思守土于后。】

王奉笑了笑,将电报揉捏在掌心里。

赵方远:“长官,他这是什么意思?”

王奉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程潜这是在告诉我,既然要阻拦黄河掘堤,就要挡住鬼子进攻,不然的话届时武汉失守,恐怕我要有一半的责任!”

赵方远咬着牙:“这欺人太甚!”

王奉挥挥手:“狗急跳墙罢了,先不用理会,有时候这敌人啊,未必都来自于外部!”

“386旅的陈旅长到哪了?”

赵方远低头看了眼时间——6:34分。

“估计要等到下午了。”

“长官,咱们的部队都撤回来了,目前正在清点剩余作战物资,详细数据要等到中午才能统计出来。”

王奉:“这个先不急,好不容易回家了,先按批次给兄弟们放个探亲假!”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

下午。

野外靶场内。

王奉将会面地址定在了这里。

吉普车还没停稳,陈旅长就看到了王奉等一众军官,以及一门崭新的,从来没有见过样式的重炮。

“嘎吱~”

刹车声响起,陈旅长跳下了车,王奉立马迎了上来,笑着伸出手。

陈旅长敬了个礼:“王长官,好久不见!”

一旁的李参谋也跟着敬礼:“久仰久仰!”

王奉:“这些日子不见,听说你们386旅在山西,可给小鬼子霍霍的不轻啊!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专打386旅!”

陈旅长哈哈大笑:“那也比不上王长官你啊,阻拦黄河掘堤一事我都听说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在开大会的时候,我们师长还专门说了,在抗日救国上,要多向你们守备军学习,敢打敢干,实乃功臣啊!”

李参谋插话:“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只要是召开全师作战会议,肯定得提两嘴。”

王奉并未多说什么,这两人一唱一和,倒是给赵方远等人弄的喜笑颜开。

甭管真假,谁都不乐意听点奉承话。

王奉侧过身,指了指一旁摆放的重炮:“两位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在谈正事之前,不如先看看我们最新研制的火炮!”

陈旅长打量了眼王奉身后的那门火炮,心中有些震撼:

“王长官,这口径至少有150毫米了吧?”

王奉:“晋造1938型155毫米加榴炮,陈旅长,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