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191 皇上被俘
南阳王世子贺兰量赶过来,看着太后叹了口气,又环顾四周,“徐首辅和皇上呢?”
穆婉这才注意到徐首辅和皇上没跟上来,她记得他们就跟在她身边不远的地方来着。
谢珩拄着抢看着远处战成一团的赤翎大军,“应该是被困在里面了。”
忠勇伯立刻带着亲兵去营救,贺兰量看着谢珩的脸色关切道,“侯爷感觉怎么样?”
谢珩正要开口,忽然吐了口血往下倒去。
“侯爷!”小六连忙将人扶住,穆婉也赶紧跑过去,“谢珩!”
贺兰量叫人抬了担架过来,“快送侯爷回营帐!”
穆婉本以为他是在众人面前假装毒发,但一把脉才知道根本不是装的,他内息极其紊乱。
待回到营帐扒开盔甲,就见他身上的伤口全部崩开,更别提新伤,肩膀上的一道刀伤甚至深可见骨。
贺兰量看的心生敬意,“侯爷真英雄,说实话,我们还以为你们出不来了。”
赤翎大军绝境中的意志和双方悬殊的兵力,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出不来。谢珩带着这一身伤竟然做到了。
穆婉却只觉得心疼,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表现的跟没事人一样带着大家往前冲的。
她顾不得休息,连忙给他治伤。
等谢珩的内息平稳下来的时候,忠勇伯他们也回来了,一群人面色凝重。
徐首辅盔甲破损,满身狼狈的跟在旁边,却不见皇上的身影。
贺兰景被赤翎掳走了。
此事事关重大,徐首辅必须尽快回京和南阳王商量如何营救皇上。
穆婉也带着“毒发昏迷”的谢珩跟着一起。
踏入上京的瞬间,穆婉只觉得恍如隔世,不仅仅是宁城两个多月战火纷飞的生活,还有上京也不再是记忆中繁华鼎盛的模样,萧条的让人以为进错了城。
来接他们的侯府管家解释道,“赤翎人攻城的时候,大家把家里能拿出来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南阳援军到后,赤翎大军虽然绕城而过,但为了防止奸细混进来,这几个月城门轻易都不开,只有粮食之类最基本的东西才叫送进来。”
所以吃喝玩乐的娱乐活动自然没有了,甚至因为物资有限,世家贵族也都得勒紧腰带过日子。
穆婉还看到了吴知萱,她的衣着都朴素了许多,眼睛红肿的盯着城门口,不知是在等李亦宁还是得知了吴太后的死讯,对上穆婉的目光愣了一瞬后,还是朝她点了点头,眼底没了恨意。
穆婉心中微叹,也回了个礼。
管家见状道,“命数这东西真的是说不准,原先觉得跟着太后的那些人倒了霉,结果南阳王一来,投靠徐首辅来上京避难的那些人更惨,朱友德那几家被南阳王以筹措军资为由抄了个底朝天。”又幸灾乐祸,“回来后怕是要气死。”
小六笑了笑,“放心,他们可回不来了。”
朱友德他们擅离职守,偏偏徐秉问正是用人用钱之际,不能打杀了他们,派去守城也不靠谱,便哄着他们带着大部分家财和人马先去了宁城大峡谷埋伏,大概是想指着他们供养。
结果被早有准备的谢珩横插一杠,全都堵在了宁城。
后来谢珩重新收编队伍的时候,把那几个全都编在一起,需要的时候就放出城去诱敌。
一开始几人吓的肝胆俱裂痛哭流涕,几乎都求着谢珩给他们一个痛快,之后谢珩就从善如流,送他们去杀敌。
那几个人都快吓疯了,但有前几次的训练,虽然依旧养尊处优贪生怕死并不勇猛,但生死存亡之际,也不得不朝着赤翎人挥刀,诚然没杀多少人就被乱刀砍死,但也算物尽其用,比单纯斩了要强些。
穆婉不由想起了潘娘子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大概会高兴吧。
这样的念头依旧是一闪而过,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先带着“昏迷”的谢珩回了镇北侯府。
府里一切照旧,只是没了孩子们的身影清冷许多,一回到秋尽院,谢珩就睁开眼睛动了动身体,“躺了几天,累死了。”
穆婉将他扶到床上还是先看伤口,“虽然正常情况你明日就该‘醒’了,但你这身伤还是好好养养吧,上京的事情交给母亲就是了。”
谢珩顺从的靠在床头,想起大长公主不由叹了口气,“母亲也太冒险了。”
他们谁也没想到大长公主会留下来,当时商量的是让大长公主和二夫人带着孩子们一起离开,后来大长公主说她还有些安排,最后再走,他们也没多想,结果大长公主竟然留下来和上京的百姓们一起守城。
正说着,大长公主从门口进来,“我是大郢的大长公主,贺兰景那孬种也就罢了,若我也弃了上京城,叫天下百姓怎么再信任我贺兰家。”
穆婉连忙起身行礼,谢珩也要起身,被大长公主阻止,“你消停躺着!”
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见他精神还好,大长公主稍稍放下心,“听说这次十分凶险。”又问穆婉,“情况如何?”
穆婉报喜不报忧,“都是些皮外伤多养几日就好了。”其实棘手的是内脏受损,这个需要好好调养,可现在这情形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他歇着。
想到这里,眼底不由带了担忧。
大长公主大概看出了什么,还想再问,谢珩连忙道,“打仗哪里有不凶险的,倒是您,怎么没按照计划走,若我们有个三长两短,您这边也出了事,您让孩子和二嫂们该怎么办?”
大长公主在椅子上坐下,“若真糟糕到了那个地步,他们隐姓埋名生活,比跟着我这个大长公主强。”
谢珩语塞,穆婉也不得不承认大长公主说的有道理,若糟糕到那个地步,不管徐首辅还是南阳王登基,大长公主就是他们下一个靶子,孩子们跟着她反而危险。
果然作为唯一能安稳活到现在大长公主,其通透和果决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谢珩也不再纠结这件事,而是问道,“皇上那边怎么样了?查出来了吗?赤翎为何会有火炮?”
“皇上那边,赤翎大军要求提供粮草军械交换,徐秉问和南阳王正在商量,至于赤翎的火炮,南阳王府确认没有丢失,应该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穆婉其实也倾向于这个,毕竟火炮使用要非常小心,若完全不懂的人用,很容易搞炸膛,赤翎却明显知道用法。
“他们有图纸。”穆婉道,“所以他们敢这么快入侵大郢,不仅仅是因为大郢如今内政混乱,还因为他们铸出了火炮这个利器。”
虽然炮闩和击针质量不过关,但最少也可以发射两发炮弹,作为压轴的利器关键时刻轰开城门,动摇大郢军心足够了。
大长公主道,“怪不得当初朝他们开炮的时候,他们一点都不害怕。”
正常情况下,那样震天的响动和威力,怎么可能不怕,上京的百姓都吓傻了,觉得是老天降下了什么雷罚。
“但他们很快就调整战术,继续冲锋。”大长公主道,“我还以为是他们的大汗是个厉害人物,如今看来,他们是早就清楚火炮的问题和威力。”
大概他们打算用作杀手锏的,结果大郢也造出来了,甚至因为穆婉提供的炮闩和击针,比他们的火炮威力大的多,因此他们一开始没有拿出来,出其不意使用效果更好。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穆婉还是得哪里不对劲,“可是他们这个时候才拿出来,是不是有些太晚了?”若早上半个月攻破宁城,赤翎的损失也不会那么惨重。
谢珩也在思索,长公主则问道,“他们的图纸是从哪里来的?”
穆婉道,“图纸只有我们、郝元嘉、徐首辅和南阳王知道。”
大长公主沉吟,“南阳王那里不可能泄露,应该是郝元嘉,徐秉问再糊涂也不可能干这种蠢事。不过皇上被掳怕跟他脱不了关系。”
穆婉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徐秉问和赤翎之间大概率有联络,不管是利用还是合作。
所以在宁城时谢珩屡次救徐秉问,甚至不让他去前线同赤翎大军作战,就是防着他和赤翎人接洽。
昨天的那场突围她亲身经历,非常清楚其中的残酷和凶险,十万人突围出来只剩下五万人,徐首辅掉队后陷入赤翎军中还能活着出来几乎算是奇迹,还那么巧弄的丢了皇上。
一旁的木霜看了穆婉一眼。
穆婉道,“有什么话?”
木霜道,“奴婢曾见过徐首辅给皇上讲司怀帝和赵徽宗赵钦宗的故事。”
这些都是被敌国俘虏后,不仅受辱而死,还背负千古骂名的皇帝。
大长公主反应过来,冷笑,“这是教皇帝被俘后就立刻自尽殉国。”
穆婉沉吟,“若真如此,国不可一日无君,他们现在就必须要另立新主。”
谢珩补充,“徐秉问知道他在实力上拼不过南阳王,便想在此时用大义压制对方。”
穆婉不由感叹徐秉问的手段,她还清楚的记得徐秉问第一次看到火炮的威力,并得知是南阳王提供的时,那难看的神情,想来他那个时候就开始想对策了。
“宁城一战,徐首辅手上的兵力几乎全部被消耗,若等到将赤翎都赶走,一切尘埃落定时,他武力上打不过南阳王,名义上,南阳王也可以用他抛弃上京,弃大郢百姓与不顾的理由清算他,到时候他没有任何优势。”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敌当前,皇上还是名正言顺的皇上,南阳王身为贺兰氏守护上京是他应该做的,但若趁机发动内战要坐龙椅,便是乱臣贼子。”
大长公主见她立刻就想明白关键,欣赏道,“说的不错,这样一来,皇位首先考虑的就是娇嫔肚子里的孩子。”
穆婉道,“我们离开前,就有太医诊脉说娇嫔肚子里是男胎,宫中早就传遍了。”
大长公主问,“娇嫔呢?”
谢珩道,“和徐府后院里几个怀孕的小妾一起被提前送走了,不知道徐秉问藏哪里了。”
穆婉忽然就想起吴太后给她的镯子,吴太后之前就提醒过她娇嫔的孩子是徐秉问的,而她死前的那个眼神……镯子显然不简单。
之前在军帐她没敢轻举妄动,如今倒是可以先看看。
长公主看到她撩起袖子,“这是……”
“吴太后临走时给我的,”穆婉摘下镯子,“这里面应该有什么东西。”她说着,按下卡扣,镯子弹开,里面果然是空心的。
穆婉把塞着的东西拽出来,打开后一块儿极其难得的三涔纱,光滑如水,流光溢彩,这布料是碧蚕国进贡,产量极少,宫中只有皇后和贵妃能得一点。
大长公主瞄到上面的字迹立刻将东西接过来,“是玥姐儿的字。”
谢玥,谢珩的大姐姐,先皇后名讳。
大长公主捧着那三涔纱看完,眼眶突然红了,“昭哥儿……”
穆婉迟疑接过和谢珩一起看,原来上面写了九皇子的特征,是为了验明正身特地留下的。
谢昭的身份证明确实是个麻烦,他们知道谢昭是九皇子,像郑次辅那样的忠臣也许不会过多质疑,若徐秉问和南阳王一定会咬死不认,到时候总归会是麻烦。
现在一切都解决了,“凤戒的一角,在臀部。”
穆婉叹道,“我还以为那是不小心烫伤的。”
谢昭的屁股上确实有指甲盖大小的烫伤,纵横交错的几道疤痕,不规则的图案,穆婉还以为是他小的时候在农家受了虐待留下的,却不想是先皇后用自己的凤戒烧红后烙上去的,为了孩子的安全,她只用了凤戒的一角。
凤戒只有皇后才有,而且每个皇后的凤印图案也不同,因此只要图案对上就能证明昭哥儿的身份。
只是……穆婉想到先皇后艰难生产完后,就用烧红的凤戒在刚出生的孩子身上烙下印记,别说长公主这个亲外祖母,便是她也觉得格外心疼。
谢昭真的是一出生就吃了许多苦。
这应该是吴太后真正的保命符,但最后也许是因为迎生,也许是给士兵们写遗书的时候知道了自己做下的错事,死前终于悔过,把这些都交给了穆婉。
第192章 192 交给你了
得知吴太后为救迎生而死,长公主叹了一句,“总算没有傻到家,临死也算做了件好事。”
“不止一件。”穆婉打开另外一张纸,这次是吴太后的字,内容非常简单:【徐秉问淫乱后宫,哀家、娇嫔皆受其害。】
长公主看完厌恶的皱起眉头,冷冷道,“有了这个,他徐秉问满门抄斩都不为过。”
谢珩道,“但不能是现在。如今还不知道他和赤翎怎么勾连,万一他倒戈,麻烦不小。”
徐秉问到底把持朝政多年,虽然兵力上不足,但文人势力却不容小觑,就算是杀了他,下面但凡有人投靠赤翎,以他们对大郢的了解,都会给大郢带来灾难。
如今岌岌可危的大郢,经不起任何风霜,而且他们也不想把谢昭置于危险之中。
“不急。”大长公主道,“就算徐秉问占理,也要等娇嫔肚子里的孩子出生,按照‘真龙’出现的时间算,那孩子现在也才‘七个月’,离出生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南阳王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且看他们双方相争。”
等到那时,赤翎被彻底赶出大郢,他们没了后顾之忧再出手,也不必担心投鼠忌器。
接下来几日,皇上被俘的消息不知怎么就传遍了上京,而对于赤翎大军要用粮草军械交换的要求,便是百姓们都不想给。
眼看着只要堵住宁城道就能将赤翎主力军困死,大郢至少可以安宁十年,为了一个昏庸的傀儡皇帝而前功尽弃,绝对不值得。
众人自然而然的讨论起了新帝的人选,其中能说的只有娇嫔肚子里的孩子,毕竟贺兰景再昏庸也是正统,那孩子是唯一的继承人,就算有人心里支持南阳王,但若说出来就是谋逆大罪。
穆婉出去转了一圈,发现从书生到老农、从掌柜到妇人,仿佛全天下的人都在支持娇嫔的孩子做皇上。
又谈到后已死,到时候徐首辅、镇北侯或者是南阳王,无论谁摄政,大郢的日子都一定会越来越好。
云苓跟着穆婉久了,听多了也琢磨出几分味道来,“徐大姑娘的本事就是跟徐首辅学的吧,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天下民心都已经归了娇嫔的孩子了。”
穆婉补充,“而且南阳王可以做摄政王,但敢对龙椅动念头就是乱臣贼子。”她看着南阳王府的方向,“也不知道南阳王打算如何应对。”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娇嫔的孩子没了,南阳王自然能名正言顺,但徐首辅定然也会想到这一点,不知要如何防范。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贺兰景殉国。
所以所有人都在等这个消息,甚至因为几天没听到动静还以为赤翎大军隐瞒了此事,徐首辅不停派人前去打探。
结果他们没有等来皇上殉国,却等来了赤翎大军突破宁城道袭击了怀泽县的消息。
正在喝药的谢珩听到此事药碗都差点摔了,立刻起身道,“你说什么?”
小六飞快道,“前夜赤翎大军成功突围宁城道,至少十五万兵马朝着怀泽县去了!”
谢珩拿起衣服快步出门,“去南阳王府。”
南阳王为上京解围后,就一直主持着大郢的大小事务,不过为了避嫌,他并没有进宫,而是在南阳王府办了个小朝廷。
此时剩下的朝臣都没有吃干饭的,谢珩到的时候,徐秉问和几个臣子也到了。
“到底怎么回事?”谢珩沉着脸问。
南阳王的脸色也十分不好,“咱们上了巴尔特的当了!”
桌上的沙盘中,岚城到上京一条线重点标注,这是谢珩筹谋多年为赤翎准备好的入侵路线,赤翎大绝也确实被一路的顺利冲昏了头脑打了进来,其中上京到宁城的最后一段,左右高山环抱,正是南阳王驻扎,将赤翎大军堵死的宁城道。
南阳王却指了指鹤城往南的一条小路,“这条路只有当地熟悉的百姓会走,大军根本过不去,攻打鹤城的时候,巴尔特派了一个小队往南去了。”
“他们应该是乔装改扮混入当时逃亡的百姓中,一路将大郢南面的情况摸清处了。
谢珩忽然就明白为什么赤翎大军会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才用火炮攻破宁城,他们是在等待南方传回消息,消息确定后,用攻城来消耗他们的兵力,放松他们的警惕。
要知道,为了能削弱他们的意志成功突围,谢珩带着众人离开宁城的时候并没有毁掉城中的粮草,不然一个死局,赤翎凭什么要钻,一定要放诱饵才行。
绝对的饥饿中,即使知道前面是绝路,但为了吃的也会去闯一闯,所以当赤翎主力全部进入宁城后,连谢珩也觉得,只要再困一两个月,赤翎的主力军依旧会完蛋。
所以不仅宁城道的守卫松懈,连上京这边也将心思也都放在了皇位之争上。
却没想到赤翎大军只是在迷惑他们,南下的小队回来后连夜放火烧回宁城道驻军营地,宁城里休整完的赤翎大军趁机突围,出了宁城道后就拐向了南边。
“怀泽县。”谢珩点了一个位置,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那里,怀泽县后面就是联通南北最大的锦墨城,只要稍微懂点舆图就能看出来,一旦叫赤翎大军突破锦墨城进入南方,四通八达的陆路和水路将会让他们束手无策,而大郢数百万的百姓将迎来灭顶之灾。
“决不能叫他们突破锦墨城!”
谢珩刚说完,就有传令兵浑身是血的闯进来,“报——怀泽县被屠,赤翎大军往锦墨城去了!”
所有人都脸色大变,谢珩立刻站起来,“小六、谢天,传令烽火军,半个时辰后整军出发!”又看向南阳王和徐秉问,“其余的就交给王爷和首辅大人了。”
两人都点点头。
穆婉听到怀泽县被屠的消息就知道事情不妙,很快帮谢珩收拾了东西等在城门口,看到他出来,将包袱递给他,“软甲,还有你要用的药。”又忍不住多嘱咐了一句,“你内伤还没好,最好按时吃药,知道吗?”
谢珩点点头,然后快速把情况说了一下,“……锦墨城那边等不及,所以我先过去,南阳王和徐秉问两人各怀心思,怕会误事,就都交给你了。”
穆婉郑重的点了点头,“放心,我一定让他们及时支援,之后就去找你。”
“好。”
之后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是贪婪的看着对方,他们都明白,这一战比宁城之战要凶险的多,宁城时虽然没有退路,但同样没有后顾之忧,可锦墨城的背后不仅有几百万的大郢百姓,还有贺兰景为人质。
穆婉不由紧紧抓着谢珩的衣袖,谢珩轻轻回握住她的手。
“侯爷。”小六来催。
谢珩拍了拍穆婉的肩膀,“别担心。”
穆婉只能松手,看着他的背影却不知为何有些心慌,下意识往前走了两步,谢珩也突然停住脚步,而后转身大步走回来。
“怎么了?”穆婉以为他忘了什么事,结果被他狠狠按进怀里,几乎要将她揉进身体里的力道也勾起了穆婉努力压抑的情绪,再不管旁人的目光,紧紧回抱住他,“一定要小心。”
谢珩侧头蹭了蹭她的耳朵,郑重道,“等我。”
穆婉微微哽咽,“好。”
谢珩领了一万精兵急行军驰援锦墨城,穆婉也转身去了南阳王府。
南阳王在此事上果然迟疑了。
“赤翎剩下有十五万精兵,而我们所有的兵力满打满算只有十万,还要防着他们杀回马枪,上京最少得留两万。”
“八万对十五万,若最后成了也就罢,若依旧拦不住赤翎大军,那不仅南方的百姓要遭,我们大郢连跟他们打持久战的机会都没有。”
有人赞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赤翎大军到了南方虽然会麻烦,但若没了军队,大郢就彻底没希望了。”
穆婉问,“难道像怀泽县百姓一样全部被屠,我们就有希望?”
南阳王的幕僚道,“夫人,我们知道您是担心侯爷,但打仗就没有不死人的,我们不可能救得了每一个百姓,况且赤翎也要有人给他们干活,不会一直屠城;您是选择死十万百姓救一百万百姓,还是为了救那十万百姓牺牲一百万百姓。”
穆婉不由被逗笑了,竟然还跟她扯起哲学来了。
她扭头问礼部尚书秦笑之,“秦大人记下了吗?”
秦笑之点点头,南阳王不解的看着穆婉,“夫人何意?”
穆婉道,“之前的史官被流放了,所以叫秦大人暂时顶上,此战可谓大郢存亡之战,南阳王作为此战总领,一切自然要详细记载,以供后人评说。”
南阳王只觉得好笑,“夫人威胁我?”
“岂敢,”穆婉道,“我一介妇人,不懂王爷胸怀格局,但我这人好学,侯爷刚刚的问题,不如广发天下读书人,让大家辩一辩:敌军来袭,是为了救一县百姓损耗兵力;还是牺牲一县百姓保存实力,方便以后跟敌军慢慢耗。”
她笑,“我倒是觉得这两个答案各有各的道理,说不定千年之后的读书人依然得不出结论,会成为一道流传千古的经典学说。”
也就是说千年之后的每个读书人也都会知道南阳王在此事上的选择。
南阳王笑了笑,“夫人随意。”他可不觉得这点事能威胁到他,史书,从来由胜利者书写。
穆婉点点头,对秦笑之道,“哦,对了,此事还应该加个前提,南阳王世子日日关心上京南阳王何时称帝,以至于玩忽职守,放跑了赤翎大军。”
“此情此景下,是保存兵力先争皇位,还是拼尽全力先救百姓,这个结论也许对大家来说更简单些。”
南阳王沉了脸,“夫人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