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盈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不是天雷,只是叫‘天雷弹’而已。”刘旋笑着摸了摸刘盈的小脑袋,然后道,“你要是不怕的话,我也可以带你做一个出来。”
“真的?”刘盈的眼睛一亮,不等他开口再说什么,一旁的萧遥立马出声道,“还有我,旋姐姐,我也不怕,你也带我一个吧。”
“可以。”刘旋没有拒绝,哄了两个弟弟妹妹之后,这才抬头看向吕雉等人,笑着将他们迎了进门。
吕雉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来荥阳了,上次他们和刘邦会合后就曾跟他们一块来过荥阳,但是那时候他们只是短暂地逗留了一天一夜之后就出发前往栎阳。
如今再次回来荥阳,吕雉他们就发现这里的变化不小,不仅仅因为这里的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因为街上还出现了许多他们从未见过的食物。
当吕雉他们得知刘旋在打仗之余,还带人做了不少的美食出来后,既觉得惊讶,又觉得她脑子真的是太好使了。
他们从前怎么不知道食物居然还能这么好吃?
……
知道吕雉他们抵达荥阳后,刘旋肯定要和他们团聚的,所以蒯彻是直到第二天才去找刘旋。
蒯彻是随韩信一块来荥阳的,虽然他只是韩信的军师,而非刘邦的臣子,但是这不代表他的消息不灵通,这不,见到刘旋之后蒯彻就对刘旋说:“旋儿,我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
刘旋很好奇:“什么消息?”
蒯彻说:“前段时间大将军和群臣共同上书请大王登基称帝,结果没过多久,就有人在私底下找上了大将军,想在大王登基之后,由大将军牵头,请大王立太子。”
听到这话,刘旋没有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她道:“这也正常,让我爹早立太子大家也可以早安心。”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你知道他们想请大王立谁做太子吗?”
“盈儿?”
“对。”见刘旋没怎么把此事放在心上,蒯彻有些着急,“这对你太不公平了,旋儿,你必须得做点什么。”
刘旋认同地点头道:“先生你说得对。”
蒯彻闻言,正想松一口气,然后就听到刘旋继续道,“看来我得逼我爹立我做太子了。”
只是想让刘旋去争取的蒯彻:“……???”
第54章 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刘邦的登基大典在荥阳顺利举行,不止是他的,就连吕雉的封后大典也顺利举办了,按理来说接下来就该举办皇太子的册封仪式,至于该立谁做皇太子?
自古以来皇位继承都是遵从嫡长子继承制的,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指的就是王位和财产都是由嫡妻所生的嫡长子继承。
刘邦有嫡妻吗?
他有,所以他在登基之后直接就让原本只是王后的吕雉升级当皇后了。
那刘邦有嫡长子吗?
他同样有,刘盈虽然是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因为刘肥是身为外室的曹氏所生的,所以即便刘肥为长而刘盈为次,但是在时下的人看来,依然认为刘盈才是刘邦真正的嫡长子。
结果刘邦明明有嫡长子了,却迟迟都没有下旨册封刘盈做皇太子,甚至在大臣上书之后仍然选择了留中不出。
其他人得知此事之后,立马就觉得刘邦此举有些耐人寻味了:“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对二皇子不满意?”
刘盈虽然没有被册封为皇太子,但是刘邦既然已经登基了,那么众人自然得按照序齿称呼他一声“二皇子”了。
就像刘旋没有经过册封,但是同样有人开始以“大公主”来称呼她。
“我猜应该是陛下对二皇子不太熟?”有人说,“陛下总共有三位皇子,其中大皇子曾陪陛下打过天下,三皇子也曾在陛下膝下承欢,唯独皇后所生的二皇子在娘娘腹中的时候就和陛下分离了,数年后再次重逢也没有什么机会团聚相处,所以真的论起来的话,二皇子的出身虽然最尊贵,但是和陛下的感情也是最淡薄的。”
所以刘邦有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迟迟没有下旨册封刘盈做皇太子吗?
朝中的大臣们会不会这么想不好说,反正戚夫人得知此事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么想的,她激动地问自己的婢女:“你说我的如意是不是有机会了?”
要是陛下真的看好她的如意,那么有朝一日她的如意问鼎皇位了,她哪里需要再看吕雉那老妇的脸色过日子?
戚夫人自从到吕雉手下讨生活之后,日子可就难过起来了,即便吕雉没有刻意苛待她,可她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就算亲儿子都被吕雉养在膝下,在这种情况下底下的人哪里会把戚夫人当一回事?
按理来说,经过现实的毒打后,戚夫人应该学乖了才对的,可偏偏她并不是那么容易认命的人,所以刘邦的迟疑不决落到她的眼里就像是给了戚夫人一个希望似的。
然而谁也没想到刘邦之所以迟迟都没有下旨册封刘盈做皇太子并不是因为他对刘盈不满意,当然了,也不可能是因为他和刘盈的感情不够深厚。
开玩笑,就算感情不深厚也改变不了那是他的种。
所以刘邦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对刘旋实在是太满意了,满意到有大臣上书请立刘盈做皇太子的时候刘邦的第一反应是——
真是狗东西,既然要请立皇太子为什么不请立旋儿做皇太子?
虽然都是自己的种,但是刘邦不得不承认刘旋真的比刘盈优秀太多了,能文能武还有勇有谋,如果选择刘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那么刘邦觉得自己哪天突然死了,他也不至于死不瞑目。
因为他不用担心自己辛苦打来的江山转眼就被继承人“送”出去了。
有的将士认为他们打赢了楚军,他建立了汉朝,那么之后就不必再打仗了,但是刘邦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但凡哪天他要是走得早,新君压制不住下面那帮老臣子的话,那么想不打都不行了。
有些话刘邦不好跟其他人说,但是对着吕雉的时候就没什么不好说了,他道:“虽说旋儿和盈儿都是你我的骨肉,但是储君之位只有一个,要是立盈儿做皇太子的话,虽然合乎礼法,但是娥姁你说,凭盈儿的性子,他是能镇得住他阿姐?还是能镇得住底下的那帮老臣子?”
“我知道旋儿向来是疼爱盈儿的,便是我真的立盈儿做皇太子了,她未必会对盈儿不服,但是真要那么做了,我心里都替旋儿委屈。”
这个天下是刘邦打下来的,让他让给别人他乐意吗?
他肯定不乐意。
同样的道理放在刘旋的身上,刘邦也觉得她不大可能会乐意,因为她确实是跟着他这个当爹的一块打江山了,甚至在和项羽的最后一战中,多亏了刘旋及时带着天雷弹赶到,要不然当时也没有人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直接废了项羽的骑兵军团。
可以说在楚汉争霸的后期,刘旋居功甚伟。
刘邦是亲爹,也把刘旋的付出都看在眼里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不忍心叫她吃亏。
“陛下与我说这些可是想立旋儿做皇太子?”吕雉对刘邦的了解不说有八九分,六七分还是有的。
所以老早她就察觉到刘邦的心思了,即便他迟迟没有立刘盈做皇太子,她也没有怀疑他是想立刘如意或者刘肥。
因为比起他们,吕雉可以看得出来刘邦更加看重刘旋。
如果换做以前的话,吕雉或许不会有如此大胆的猜测,但是事实证明,当一个人足够优秀的时候,那么性别绝对不会成为她的拦路虎。
再说了,既然儿子能被立为皇太子,那么为什么女儿就不可以?
同样都是自己生的骨肉,所以吕雉一点也不反对刘邦有这样的想法,甚至十分支持,她说,“陛下是旋儿的亲爹,我也是旋儿的亲娘,所以不止陛下一人舍不得让旋儿吃亏,我也一样。”
“论本事,论能力,旋儿不仅不输给我们其他的孩子,更不输给其他人,所以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她是个女儿而选择立盈儿做皇太子的话,那么确实是有点太委屈旋儿了。”
说到这里,吕雉看着刘邦道,“只是有一点,我们都不愿意委屈旋儿,那是因为我们是旋儿的父母,可其他人呢?”
事实上其他人也并不是全都反对刘邦立刘旋做皇太子的,诸如张良、韩信等人都与刘旋相处过,也见识过她的能力,所以得知刘邦有意想要让刘旋当他的继承人,他们都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而其他反对的、甚至觉得刘邦此举于礼不合,有辱斯文的人就算是说破了天去,只要刘邦不搭理,他们也没辙。
因为整个天下都是刘邦打回来的,而支持他的人个个都是手上有兵有权的功臣,可以说只要他们支持刘旋当皇太子,那么其他人分反对也没用。
准备逼她爹立她做太子(bushi)的刘旋:“……???”
她什么都没来得及呢,就这么水灵灵地当上大汉的开国皇太子了?
……
因为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人被立为皇太子,所以一切的册封仪式都无旧例可循。
在这种情况下,张良他们只能够自由发挥了。
但是好在天公作美,在举办册封仪式这一天是个大晴天,刘旋并没有刻意女扮男装,而是穿上皇太子专属的衣裳后便随着刘邦一块祭告天地祖宗,待太祝诵读完祝文后,刘邦亲手将太子玺印交到刘旋的手中。
太子玺印并不重,但是刘旋从刘邦的手中接过的时候,却莫名的觉得它沉甸甸的。
刘旋先拜刘邦,再拜吕雉,最后她拿着手中的太子玺印开始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贺。
已经担任相国的萧何打头,带着其他的文臣武将们给刘旋行大礼,站在上首的刘旋看着底下的人,目光一一从他们的身上扫过,站在最前面的基本上都是老熟人了。
当刘旋的目光经过灌婴的时候,他像是心有灵犀般地抬头,两人目光对上的那一瞬间,都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笑。
按理来说这是不合规矩的,但是……
管他呢。
刘旋一边让文武百官起身,一边心想道,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从前她以女子之身被封彻侯,现在她以女子之身被封皇太子,日后她还要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成为大汉、乃至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第55章 番外·那我到时候给你把风。
从陈胜吴广起义至今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这五年的时间里,经常不是这里打仗就是那里打仗,不是这里死人就是那里死人。
所以汉朝建立之初,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
刘邦在登基之后,便下旨让战乱时因为饥饿而卖身为奴的百姓恢复自由身,命他们回归原籍或者留在当地,在重新分配土地之后,让他们立即恢复生产,同时免除他们的赋税数年。
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刘邦不仅轻徭役,而且实行十五税一的政策,鼓励他们多开荒,多种地。
作为刘邦的继承人,刘旋这段时间都跟在他的身边,对他颁布的每一条政策她都知道,也了解他的用意。
毕竟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百姓要是吃都吃不饱的话,还怎么生存下去?还怎么发展下去?
而恰好刘旋拥有一个能用技术换粮食种子的系统。
过去一年里刘旋已经用技术换了不少高产量的粮食种子了,但是事实上高产量的粮食作物何止是红薯、土豆、水稻和玉米?
而且除了高产量的粮食作物之外,系统里还有高产量的水果和蔬菜。
当然了,就算没有系统,刘旋也会把自己知道的、适用于当下的技术都拿出来提高百姓们的工作效率,改善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于是刘旋新官上任后没有先烧起三把火,反倒是带着新良种和新农具一头扎进了地里。
这让原本反对刘邦立刘旋做皇太子的大臣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们想过刘旋会不会记恨着他们反对的事跟他们秋后算账,也想过刘旋会不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朝堂的和谐而决定和他们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压根没想过刘旋搭理都不搭理他们一下,直接视他们如无物,这让做了诸多猜测的他们就像是一拳打进棉花里似的,生气说不上,但是确实难受极了。
然而他们难受是他们的事,刘旋现在多的是正事要忙,哪里有时间顾得上他们?
更何况别以为刘旋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反对刘邦立她做皇太子,不就是因为她是女子而非男子吗?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哪怕她同样是刘邦和吕雉的孩子,哪怕她有战功,有贡献,哪怕她比刘盈、刘肥和刘如意更适合,他们依然反对她成为她爹的继承人。
对于这种人,刘旋觉得完全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毕竟他们既然都反对不了她爹坚持立她做皇太子了,那么说明这些人就算捆在一块也成不了气候。
然而刘旋不知道的是,这些人就算捆在一起确实是成不了气候,但是联合起来确实是能给她使绊子。
事情的起因是英布麾下的中大夫贲赫逃出淮南后向刘邦告发英布有反叛之心,消息在朝中传开后,有人相信贲赫所言,有人却质疑他有可能是因为与英布结怨而诬陷他。
要知道贲赫本来就是英布的下属,从前深得英布的重用,当初刘旋带兵前往淮南驰援的时候,英布就是因为贲赫的一番话而萌生了想要临时换将的想法。
虽然事后证明了英布是杞人忧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或者处罚贲赫,由此可见此人在英布心中的分量。
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得知贲赫莫名其妙向刘邦告发英布,朝中自然有大臣询问缘由了,得知是因为贲赫给英布的宠妾送礼,结果反而被英布怀疑与其宠妾有染,继而才在惊惧之下逃出淮南后,不少人都觉得贲赫这次告发的内容可信度大打折扣。
所以当刘邦拿着这件事询问文武百官们的看法时,樊哙第一反应表示如果英布真的起了反心的话,那么他们直接派兵砍了英布就是。
而夏侯婴却道:“陛下,臣觉得贲赫此举有诬陷的嫌疑,且不说当日陛下曾派太子殿下带兵援救九江郡,于九江王有大恩,只说陛下在登基后允许他继续当他的九江王,甚至赐他爵位让他显贵,在如此优待的情况下,九江王有什么理由造反?”
他的话音刚落,有人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毕竟许多功劳在英布之上的人都没有被刘邦封王,但是偏偏英布还能够继续担任他的九江王。
虽然英布的九江王并不是刘邦所封的,但是他既然允许他继续当他的九江王了,那么就说明他也是认可他这层身份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止是夏侯婴,就连不少人都觉得除非英布脑子进水了,要不然他根本没有理由对刘邦起反心。
“旋儿,你觉得呢?”刘邦询问一言不发的刘旋,后者道,“我觉得贲赫不一定是诬告。”
“为何?”
“因为贲赫若是真的想诬陷英布的话,大可以诬陷他私下对父皇你不敬,而不是诬陷他有反心。”刘旋说,“前者不需要什么人证物证,端看父皇你信与不信而已,但是后者只要父皇你派人前往淮南一趟便可以验证真伪。”
“所以贲赫要撒谎的话,不至于撒一个一戳就破的谎。”
事实上刘旋的判断是对的,至于英布为什么对刘邦起了反心?
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许多功劳在英布之上的人都没有被刘邦封王,所以英布才提心吊胆。
他这个人虽然脑子不多,但是总归还是有的,在他看来,明明韩信等人凭战功就可以封王,可偏偏刘邦只是给他们封侯,由此可见他的态度了。
既然连韩信他们都无法封王,那他这个九江王还能当多久?
虽然刘邦并没有对他发兵,但是英布觉得那不是因为他不想对付他,只是碍于建国之初,不宜再大动干戈罢了。
但是休养生息总有个头的,而他年纪虽然比刘邦要小,但是架不住刘邦选了一个能文能武还年轻的继承人。
英布有信心熬死刘邦,但是他没信心能熬死刘旋。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布萌生了造反的念头,他觉得与其等刘邦缓过劲来,倒不如趁虚而入,直接打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要是成功了,那么说不定当皇帝的人就是他英布了。
……
刘邦派去淮南的人带回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英布确实是有造反的迹象,但还没来得及真的造反。
卢绾道:“陛下,臣愿意领兵攻打淮南,让英布那老小子尝尝我们的厉害。”
萧何一听,立马道:“陛下,臣认为不可,既然九江王还没来得及真的起兵造反,那么就说明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大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解决此事。”
“柔和个蛋。”樊哙说,“我说萧大人,英布那王八蛋都想造反了,这都不砍死他的话,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有人有样学样?”
萧何早就认识樊哙,跟他也熟,所以即便他如此口无遮拦,萧何的脸色也没有任何变化:“他只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你想砍他几截就砍他几截,但是他身后还有整个九江郡。”
“一旦双方都动兵的话,你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吗?”
大汉的百姓好不容易才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结果不到一年又要开始打仗?
如果只有英布一个异姓王的话那就算了,但是偏偏齐国还有一个异姓王。
他们要是发兵攻打英布的话,谁知道齐王会不会觉得唇寒齿亡,接着脑子一热也跟他们打起来?
“我赞成国相的话。”刘旋说,“能不动兵则不动兵。”
刘旋这话一出,就有人抓住机会给她使绊子了:“太子殿下这么说的话,想必是已经有办法在不动兵的情况下解决掉英布这个祸患了?”
“当日太子殿下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废丘,想必今日应该也不会让陛下失望的吧?”
……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刘旋听完他们的话后看了他们一眼,心想他们拾来的柴火是想着用来烧死她的吧?
刘旋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什么,樊哙他们就先开口了:“你们这么问,是有办法在动兵的情况下一举拿下英布?”
“给你们脸了?旋儿好歹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过废丘,你们拿下过什么?”
“有本事你们上,少在哪里叽叽歪歪的。”
……
虽然听到刘旋赞成萧何的话时,樊哙他们是拧眉了,但是他们跟刘旋意见不合是他们的事,其他人插一只脚进来算怎么回事?
显得他们了?
原本以为樊哙、卢绾他们至少和他们是站在一边的大臣们:“……???”
他们立马看向萧何,结果没想到提议用怀柔政策的萧何直接扭头懒得跟他们对视,待他们再想寻求盟友的时候,就见以韩信为首的武将们个个冷着脸盯着他们看,其中灌婴更是一边默默地盯着他们看,一边默默地用右手握上了他的剑柄。
寻求盟友不成反倒是发现自己被包围的大臣们:“……!!!”
看到这一幕,刘旋笑了,她道:“承蒙诸位的高看,我确实已经想到一个如何能在不动兵的情况下解决掉英布这个祸患的办法了。”
她这话一出,别说是刚刚不怀好意的那些大臣们了,就连刘邦他们都忍不住看向了刘旋,想知道她这话说的是真是假。
“那当然是真的了。”
当着群臣们的面,刘旋没有多说,但是私底下见刘邦的时候,却没有隐瞒他,“爹你忘了当初你派我带兵前往淮南支援英布一事了?”
“没忘。”刘邦道,“这和你想到的办法有关?”
“当然。”刘旋说,“当初我在淮南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九江王妃虽然不受宠,但是她在淮南干的事情就和当初国相干的差不多,所以当时我就主动跟她亲近起来了。”
刘邦本就是聪明人,所以刘旋这么一说,他就大致猜到了她的想法:“你是想利用九江王妃拿下英布?”
“对。”刘旋点头,“爹你去年登基的时候,英布曾带九江王妃和英杰来恭贺,我当时跟九江王妃私下聊过,得知在淮南一战后,英布只是短时间内重视了九江王妃,但是时间一长,他又故态复萌了。”
“所以我当时暗示了九江王妃,如有必要的话,她可以和我合作。”
“九江王妃答应了?”
刘旋说:“她没有理由不答应。”
九江王妃确实没有理由不答应,尤其是见英布对他的爱妾腹中之子视若珍宝,对她所生的小英杰却视若无睹后,九江王妃就对英布越发失望。
所以得知英布欲要造反后,九江王妃二话不说就选择了站在刘旋他们那边。
这也是明明英布是九江郡的王,结果刘邦派人潜入淮南打听消息他却一无所知的原因,因为九江王妃在暗中帮忙打掩护了。
如果直接对英布发兵的话,那么想要彻底平定九江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跟九江王妃里应外合的话,那么想要解决英布这个祸患并不难。
所以在其他人还在猜测的时候,九江王妃已经命人快马加鞭将英布的项上人头送到刘邦的面前了。
见刘旋迟迟没有行动还以为她在吹牛的大臣们:“……???”
除了刘邦和少数人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刘旋想到的办法究竟是什么,更不知道她已经有所行动了,所以突然见到英布的项上人头,有一瞬间他们是茫然的,更让他们茫然的是九江王妃不仅杀了英布,而且还大义灭亲地告发他有意造反,愧对圣恩,同时以九江王妃的身份恳请刘邦废除英布的九江王身份,重新派人前来接手九江郡。
“……王妃命我一定要让陛下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九江盼汉久矣。”
这话是什么意思?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我们大九江早就期盼大汉的统治很久啦,快来统治我们吧。
不得不说九江王妃真的是不拍则已,一拍惊人,任谁也没有想到身为英布的嫡妻,九江王妃不仅没有和英布站在一条战线上,甚至杀了他,用他的项上人头向刘邦表明了忠心。
当然了,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早在淮南一战的时候刘旋就已经有所准备,和九江王妃打好关系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刘邦还没有打赢项羽,谁也不知道最终的胜利者是谁,结果在那种情况下刘旋却依然选择了提前布局。
所以当年她是一边帮着英布驱赶楚军,一边谋划着如何吞下英布的九江郡?
刘旋此举不仅镇住了那些对她心有不服的大臣,更让樊哙等人对她心服口服。
“旋儿真的是太给我长脸了。”刘邦一想到卢绾他们现在都因为刘旋的本事而对她心服口服,心里头别提有多美了。
“现在朝中的文武百官个个都对旋儿服气得很。”说到这里,刘邦对吕雉道,“娥姁,你可真的是给我生了一个好女儿啊。”
“既然旋儿如此能干,那陛下是不是更应该对旋儿的人生大事多上点心?”吕雉作为刘旋的亲娘,得知她不费吹灰之力就帮刘邦平定了九江郡,甚至让齐王对刘邦更加恭敬顺从,她心里头自然也是高兴的。
但是一想到刘旋现在已经是皇太子了,婚事却还没有个着落,吕雉就有些着急。
毕竟刘旋作为皇太子,不能没有后代。
“娥姁你说得对。”刘邦仔细想了一下,刘旋是女子而非男子,也就是说她成亲之后是要她亲自生子的,而众所周知,女子生产如同一只脚踏进鬼门关。
即便刘邦已经贵为天子了,他也没办法保证刘旋一定能平安生产,所以为了预防万一,刘邦觉得还是得让刘旋早点成亲,早点生子。
否则他要是死得早,刘旋又恰好在生孩子这一关出了什么岔子的话,那就糟了。
于是还不满十七岁的刘旋突然就被亲爹催婚催生了,得知刘邦的顾虑后,刘旋忍不住笑了。
如果换做是上辈子有人这么对她催婚催生的话,她一定会用“这么着急家里是有皇位继承吗”这句话怼回去,但是现在?
怼不了,他们老刘家确实是有皇位要继承。
于是想了想,刘旋扭头问身边的灌婴:“你着急着成亲吗?”
啊?
虽然灌婴向刘旋表明了心意,但是她一直都没有给他答复,只是允许他继续靠近她而已,所以见刘邦跟刘旋谈起了她的婚事,她却这么询问他,一时之间灌婴又惊又喜。
他默默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红着耳朵对刘旋道:“旋儿你着急我就着急,你不着急我也不着急。”
虽然从刘邦的催婚催生中灌婴知道他着急着让刘旋成亲生子,咳咳,他也希望自己能早日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喜结连理,但他觉得一切还是得以刘旋的意愿为主。
“那就十八岁成亲,二十岁再生孩子。”刘旋一锤定音道,“太早成亲和太早生孩子都对我的身体不好。”
灌婴一听,小小声地对刘旋道:“旋儿,那要不然再晚一些再成亲生孩子吧?”
刘旋默默地瞅了灌婴一眼道:“再晚对我也不太好。”
毕竟他可是比她大了五岁,而众所周知,男人一旦过了二十六岁在某些方面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刘旋可不想刚成亲,还没来得及怎么享受就得面对这样的噩耗。
老实人的灌婴没听懂刘旋在说什么,但是刘邦听懂了!
作为亲爹,刘邦觉得自己得为自己的亲闺女着想:“旋儿,我突然想起来灌婴比你大五岁,你十八岁他都二十三了,你二十岁他也二十五了,要不然我给你重新选一个更年轻的吧?”
“……???”
“……!!!!!!”
还在想为什么再晚也对刘旋不好的灌婴听到刘邦这话,眼睛都瞪大了:“陛下!”
他、他怎么能这样呢?
“爹你老实说吧,你就是想跟我抢灌婴对不对?”比起灌婴,刘旋显然要气定神闲很多,“你死心吧,我是不会让你得逞的。”
刘邦一听,冲着她就“哼哼”两声,然后命人准备笔墨,他打算亲手为刘旋和灌婴写一道赐婚的圣旨。
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所以该写婚期的地方刘邦空出来了,他放下手中的笔道:“等太史令算好良辰吉日我再把日子补上,到时候再一并宣读。”
说完,刘邦正打算让人将圣旨收好,结果没想到向来老实的灌婴不知道什么时候默默地靠近了他,确定圣旨上面写的是刘旋和自己的名字后,灌婴默默地松了一口气。
刘邦:“……???”
什么意思?
他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一幕的刘邦怒瞪了他一眼,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刘旋突然伸出了一只手,当着刘邦的面就把圣旨给拿走了,拿完之后还对灌婴道:“傻不傻呀你?光确定有什么用?还得拿到手才更稳妥。”
说完,刘旋又对刘邦道,“爹,这道圣旨就暂时交给我保管了。”
没被准女婿给孝死的刘邦差点被亲闺女给孝死了,他瞪了刘旋一眼:“滚滚滚!”
刘旋也不生气,笑着拉起灌婴就一块滚了。
“旋儿,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被拉走的灌婴对刘旋道,“而且这道圣旨陛下还没有盖玉玺。”
耳力很好的刘邦听到这话翘了翘唇,心想可不是嘛,没盖玉玺的圣旨那就是废的。
“没事儿。”刘旋毫不在意地道,“大不了我找机会偷我爹的玉玺把它给盖了。”
刘邦:“……???”
灌婴一听,毫不犹豫地道:“那我到时候给你把风。”
刘邦:“……??????”
他手底下硕果仅存的一个老实人最终还是被他亲闺女带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