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1 / 2)

第41章 别跟灌婴走太近。

刘邦当场就懵掉了。

当日押送刑徒去骊山结果发现没到骊山不少刑徒就已经逃掉时刘邦没有懵掉;当日被雍齿背叛导致丰邑被夺、妻儿老小被抓时刘邦没有懵掉;当日坐拥五十六万大军结果却被项羽的三万骑兵打得稀里哗啦的时候刘邦没有……好吧,当日他懵掉了。

但是从刘邦这些年所经历的事情看来,能让他懵掉的事情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经历了彭城一战的大败之后,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随随便便因为什么事儿而懵掉了,直到现在刘邦才发现自己之前真的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刘旋和灌婴两人联手随随便便就能够让他当场懵掉!

刘邦实在是没有想到,他们两人一个是他的亲生女儿,一个是他的得力干将,结果这会儿刘旋和灌婴竟然联手干出背着他偷吃好吃的,不仅如此,他们被他当场抓包之后非但没有跟他低头认错,反而还胆大包天地当着他的面就把剩下的、一点点好吃的通通都塞进了他!们!自!己!的!嘴!里!

一想到这儿,懵掉的刘邦瞬间回过神来了,原本只有三分的愤怒也立马急剧飙升到三点五分,他指着刘旋和灌婴两人的手指就像是得了帕金森似的,一边抖一边道:“好哇你们,居然还敢当着乃公的面毁尸灭迹?简直太过分了!”

只是吃完剩下半根油条的刘旋和灌婴:“……???”

“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爹!还有没有我这个大王了?”刘邦痛心疾首地道,“同样都是塞,你们俩怎么就没有一个想到把刚刚吃剩下的那点好吃的塞乃公的嘴里呢?让乃公尝个滋味也是好的啊!”

压根没想到刘邦能嘴馋到这个份上的刘旋和灌婴:“……??????”

怒气值已经飙升到三点五的刘邦觉得刘旋和灌婴两人实在是太太太不像话了,都不知道尊老的吗?

这可是他们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

原本就被炸油条的香味给吸引过来的刘邦想到自己刚刚看到的、被炸得金灿灿的油条实物,肚子里的馋虫立马就被勾起来了。

呜呜呜怎么会有食物闻起来香,看起来更香的啊?

刘邦被馋得眼泪都从嘴角流出来了。

看到刘邦因为一口好吃的连他作为一个大王的脸面都不要了,回过神来的刘旋原本以为自己会很震惊的,因为别人或许不知道刘邦的成就,刘旋却一清二楚,她甚至知道刘邦还被一位非常伟大的领袖评价为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所以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会因为一口吃的而在众人面前如此失态呢?

但是没有,刘旋发现自己一点也不震惊,毕竟她不知道别的皇帝会不会因为自己没吃上一口好吃的而如此义愤填膺,但是她这个便宜老爹肯定会!

因为他就是会干出这种事的人。

穿越前就知道汉高祖是个流氓皇帝,穿越后还穿成刘邦亲闺女的刘旋基于对自家这个便宜老爹的了解,所以即便他的怒气值已经怒涨了零点五,刘旋也是半点都不慌。

然而灌婴就不一样了,虽然他追随刘邦这么久了,也知道他一直来都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从来不会和手底下的人斤斤计较,但是到底尊卑有别,而且……

而且灌婴回忆了一下自己刚刚的所作所为,白净的脸一下子飘上了两朵红云。

说实在话,换做是从前的话,就连灌婴自己都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偏偏他刚刚就像是中了邪似的,刘旋做什么,他就下意识地跟着有样学样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油条都已经全被他塞进了嘴里。

很显然,灌婴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已经没用了,因为他总不可能把已经塞进嘴里的油条给吐出来,不仅仅因为舍不得——面粉贵,用来炸面粉的油更贵——更因为这么做实在是不雅。

所以这会儿面对刘邦痛心疾首的控诉和训斥,灌婴既觉得心虚,又觉得羞赧:“对、对不住,大王,都是我的错……”

眼见着灌婴想把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一旁的刘旋直接插嘴道,“没错,都是我们的错。”

刘邦:“……???”

对于灌婴会乖乖认错,刘邦一点都不意外,但是见刘旋居然也乖乖认错,刘邦可就觉得意外极了。

因为自从和刘旋相认之后,刘邦就发现了他这个亲闺女和小时候的她有着很大的区别,越是相处就越是觉得她越来越像他。

所以刘邦不认为自己说几句话就能够让刘旋感到羞愧,结果她这会儿真的乖乖认错了?

刘邦刚想到这儿,就听到刘旋继续道,“我们错就错在吃得太慢了。”

刘邦:“……??????”

她听听她说的话像话吗?

眼见着刘邦的眼睛都气到瞪大了,刘旋不由地弯了弯眼睛,“我们应该吃得快一点,这样我们就能早点确定我们试做的油条真的能吃没毒,也能早点重新做一份给我爹送去了。”

还可以这样狡辩(bushi)吗?

刘旋的话让灌婴有种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的感觉。

得亏刘邦不知道灌婴在想什么,要不然他肯定二话不说就帮他把这所谓的新世界大门给关喽。

虽然因为刘旋的一句话就让刘邦的怒气值一下子掉光光,但是一看到灌婴看向刘旋的那个眼神和那个表情,刘邦就暗叫一声不好,他立马开口问道:“你们刚刚吃的那个东西就叫‘油条’?”

“对。”不知道刘邦心中所想的刘旋见他的怒气全消了,一边默默地在心底里给自己点了一个赞,一边开口道,“我们今天也是第一次做,一开始还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刘旋这话说的倒是真的,因为她记得自己上辈子见过别人炸油条的视频,对方在制作油条的时候可以放明矾了,虽然说不健康,但是用明矾炸出来的油条确实更蓬松,看着更诱人。

而他们现在压根没有明矾,所以刘旋在提议灌婴制作油条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但是没想到最后居然真的让他们尝试成功了,虽然他们现在炸出来的油条并没有视频中的那么蓬松,但是已经足够惊艳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的刘旋和灌婴的嘴巴了。

“把油条炸出来之后我们还得先尝一尝,一来看看能不能吃,二来看看吃了会不会中毒,毕竟爹你可是万金之躯,多少人的性命和前途都系在你身上了?所以不确定是否安全的食物当然不能随便入你的口了。”

刘旋说这番话的时候神情真挚,言之凿凿,有那么一瞬间灌婴都得怀疑他们背着刘邦吃好吃的是不是真的为了他的饮食安全着想了。

倒是刘邦压根不信刘旋后面说的这番话,他心里清楚得很,她分明是被他当众抓包了,才临时想了一个这样的借口来哄他的。

不过刘邦倒也不生气,甚至隐隐觉得刘旋果然有他的风范,想当年丰邑失守的时候,他原本是打算投奔景驹向他借兵夺回丰邑的,结果没想到还没见到景驹他就被项梁的军队打败了,为了避免被项梁当做是景驹的同党给诛杀了,当时刘邦灵机一动就改口称他也是来攻打景驹的,没想到让项梁他们抢先一步了。

刘邦当时的灵机一动不仅让他逃过了一劫,还让他顺利地从项梁的手中借到了五千兵马,成功地收复了丰邑。

刘邦觉得刘旋刚刚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架势和当年的他简直一模一样。

不在意刘旋说的是谎话的刘邦道:“既然如此,那现在可以重新给我做一份你说的那个油条吧?”

“当然可以了。”刘旋没有拒绝,不过刘邦想要吃上油条的话可没有那么快了,因为又得重新揉面,等待发酵。

趁着面团发酵的期间,刘邦跟刘旋宣布了一件喜事儿:“我打算今日赐你列侯爵,封号我已经给你想好了。”

“可算是想好了?”刘旋早就该被赐列侯爵了,但是因为刘邦一直在想该给她取什么封号,所以才拖到现在,她问,“封号是什么?”

灌婴也好奇地竖起了耳朵。

“长平。”刘邦说,“旋儿我打算封你为长平侯。”

长平侯?

听到这个封号刘旋愣了一下,因为她想到了第一个拥有这个封号的人,当即扬唇对刘邦道:“谢谢爹,我很喜欢这个封号。”

刘邦给刘旋定的这个封号并不是乱定的,好歹这也是他嫡亲的闺女,帮了他不少忙还打了好几场胜仗,所以给她定封号的时候刘邦是想了又想,最后才定下了“长平”二字。

刘邦给刘旋定下这个封号当然跟白起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五万赵军的那个长平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是他没想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跟她解释这个封号的含义,她就已经表现出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刘旋是真喜欢还是在说场面话,刘邦还是能够分辨得出来的,见状他笑得一脸得意:“我就知道你肯定喜欢这个封号。”

确实喜欢的刘旋说:“待会儿给你多炸两根油条。”

……

事实上就算刘旋给刘邦多炸两根油条那也是不够他吃的,换做是后世的人如果一下子吃太多油条的话或许会觉得腻,但是现在的人可不会。

因为油炸食物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机会吃上。

刘邦他们当然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了,但是吃过的油炸食物确实不多,尤其是油条还是膨胀食品,明明刘旋将灌婴炸好的油条根根重叠后叠得跟座小山似的,但是刘邦他们三五下功夫就把它们都搞定了不说,搞定完了个个还说吃得不尽兴。

“从前我们怎么都不知道这面粉还能做出这么香脆的玩意儿来?”

“这油条也太好吃了,旋儿你说你的小脑瓜子是怎么长的?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法子炸面团呢?”

“要我说灌婴你小子还真的是有两下功夫,从前我们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样的好厨艺?”

现在在场的人里面,除了张良之外就没有哪个是贵族出身的,所以他们压根不觉得灌婴会下厨是一件多么没男子气概的事。

事实上就算是贵族出身的张良得知灌婴会下厨也没有瞧不起他的意思,因为他并不是什么迂腐之人。

当然了,也因为这油条炸得确实好吃。

见大家都那么喜欢吃,刘旋也来兴趣了,想到现在已经是夏天,正是吃凉皮的好季节,于是兴致勃勃地又拉着灌婴去厨房,临走之前不忘对刘邦他们道:“今天你们的飧食由我来负责。”

一听到这话,刚刚才吃完油条的张良等人又开始期待今天的飧食了,虽然刘旋并没有说要给他们准备什么飧食,但是考虑到她总有让人惊喜的小点子,所以张良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她会做一些美味的新鲜玩意儿让他们饱餐一顿。

和张良他们不一样,作为刘旋的便宜老爹,刚刚吃油条还吃得眉飞色舞的刘邦这会儿看到刘旋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就不见外地直接拉着灌婴跑,而灌婴还真的乖乖地任由刘旋拉着跑,他的眉头就忍不住皱了起来。

对此一无所知的刘旋考虑到这个时候没有洗面工艺,她就将小麦粉加水搅成面糊之后将其静置,然后趁着这个时候准备配菜。

虽然这个时候配菜不多,配料更少,但是刘旋还是利用茱萸、蒜泥和盐、醋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料。

静置后的面浆和水分离了,刘旋倒掉了上层的清水后,就开始起锅蒸面浆,刘旋说:“等面浆蒸熟之后再按照喜好将它切成粗条或者细条,然后把调料倒进去一拌就完事儿了。”

“听着倒是简单。”灌婴说,“不过从前可没有人想过面粉还能这么做。”

现在的人要么用小麦做麦饭,要么将小麦磨成粉做成饼,要不是刘旋说的话,灌婴从前根本没有想到面粉居然还有这么多种吃法。

“面粉的吃法还多着呢。”刘旋笑道,“你要是感兴趣的话以后有机会我们一起做。”

“好。”生怕刘旋反悔似的,她一说完灌婴立马道,“那就一言为定。”

刘旋当然不会反悔了,等面浆蒸熟之后,是灌婴动手切条的,粗细都各切了一份,加上配菜,再淋上调料和炒好的肉臊,一碗香喷喷的凉皮就做好了。

虽然今天吃晚饭的时间提前了,但是张良等人都没有怨言,尤其是现在太阳还没下山,温度比夜里还要热,所以这会儿吃上一碗酸辣可口的凉皮,让人胃口大开之余,还兼具了解暑的功效。

樊哙等人倒还好,往年也没有苦夏的毛病,但是张良不一样,每年夏天他都得瘦一回,然而今天他却难得有胃口,一口气就吃下了两碗凉皮。

已经和张良共事许久的刘邦当然知道他这位好子房的毛病了,所以见他难得在夏日里有胃口,刘邦吃起凉皮来就越发觉得它美味了。

不过美食得吃,该说的话也得说。

在樊哙他们起身告辞的时候,刘邦留在了刘旋并对她道:“旋儿你以后别跟灌婴走太近。”

刘旋扬起一边眉毛:“为什么?”

“你说为什么?”刘邦道,“那当然是怕你带坏他啊。”

刘旋:“……???”

“乃公现在手下的老实人就剩灌婴这根独苗苗,你把他祸祸了乃公手下就一个老实人都没啦。”刘邦叹了口气,“到时候乃公想逗老实人找谁逗去?”

灌婴:“……??????”

第42章 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

一听到刘邦竟然是以这样一个离谱的理由反对她跟灌婴走太近,刘旋顿时柳眉倒竖,控诉他道:“爹你太过分了!”

“你这么做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如果灌婴在场的话,只怕这会儿是上一秒感动,下一秒就懵逼了,因为就算要考虑的话,不是应该考虑他这个当事人的感受吗?

面对刘旋的诘问,刘邦的回答可以说是毫不犹豫:“没有。”

刘旋:“……???”

见她被自己的话给噎住了,刘邦的嘴角泄露了一丝笑意,他继续理直气壮地道:“你多大?我多大?你还能多少年?我还能活多少年?反正我肯定比你早死的,所以就算要考虑,那也是你考虑我的感受而不是我考虑你的感受。”

刘旋:“……!!!”

好家伙,她竟无法反驳。

平心而论,对于刘邦这种超前的育儿理念刘旋是赞同的,在任何的关系里都不应该由年长者无条件地迁就年幼者,包括亲子关系。

哪怕上辈子在末世的时候,刘旋也不认为父母一定要优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即便在末世,孩子很珍贵。

但是话又说回来——

她现在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这身份一转变,刘旋的态度立马就变了,叉着腰对刘邦道:“那可不一定,谁说晚出生的人就一定晚死了?说不定哪天我就走在你前边了呢?”

所以想拿着年龄说事儿,让她让着他?

不可能!

虽然刘邦是她爹,但那也是便宜老爹而已,退一万步讲,即便他是她亲爹那也不行。

刘邦打小就知道自己是个混不吝了,但是他没想到刘旋混起来比他还要不吝。

见刘邦被她也噎住了,刘旋的嘴角也泄露了一丝笑意,她继续道,“再说了,人家灌婴乐意跟我玩儿,你可管不着。”

灌婴确实乐意跟刘旋玩,虽然回到荥阳之后灌婴不需要打仗了,但是仍然还有别的事情要忙碌,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是一有时间就往刘旋这边跑。

事实上最近一有时间就往刘旋这边跑的人不在少数,刘邦和张良他们这几个在那天尝过刘旋和灌婴他们做的油条和凉皮的人就不说了,其他像章邯他们那日虽然没有在场,也没机会尝到油条和凉皮,但是在事后听说过这件事的人这些天也有事没事,隔三差五的就来刘旋面前晃悠。

虽然刘旋并不是每天都做好吃的,但是万一呢?对吧?万一哪天他们晃悠到刘旋面前的时候她正好在做好吃的呢?那他们岂不是有机会可以蹭一顿,品尝到他们没有吃过的美食了?

可以说,为了一口好吃的,汉营里排的上号的人物最近都没少晃悠到刘旋的面前刷存在感。

这话听着似乎有些夸张了,但其实一点也不,因为这个时候的烹饪方式虽然不算少,但是食物的吃法简单不说,受烹饪工具的限制,食物做出来也很少有香喷喷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旋复刻出来的后世美食自然是大受欢迎了,哪怕她复刻出来的后世美食都是简易版本的,但是这也足以惊艳不少土著了。

“赶紧的啊,大哥,你这么慢吞吞的话,就算旋儿真的做了好吃的,你也吃不上啊。”章平见他大哥章邯一副不紧不慢的模样,急得恨不得抡起他就跑。

“着什么急?”章邯看了一眼自家弟弟,气定神闲地道,“旋儿说了,今天会做好吃的。”

“就算旋儿今天做好吃……”章平下意识地接话,结果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反应过来了,“嗯?旋儿今天会做好吃的?”

“对。”

“那大哥你还问我着什么急?”章平说,“既然早就知道旋儿今天会做好吃的,那我们早就该出门了,晚了我们说不定就赶不上趟了。”

虽然刘旋每次做好吃的时候并不是只做自己的那一份,但是她也没有做太多,所以想吃的话,那就得拼各自的脸皮和速度了。

论脸皮的话,章平自认为自己的是够厚了,唯有速度,每次都被亲哥拖后腿。

如此一来,他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传闻中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美食啊?

不过章平再想吃好吃的,他的脸皮也没有厚到主动让刘旋给他做好吃的程度。

毕竟刘旋可不是他们营中的厨娘,而是他们的同僚。

“那你多虑了。”章邯说,“旋儿已经答应会提前给我留一份。”

章平一听,也顾不上往前冲了,直奔到章邯的身边问他:“真的假的?大哥,旋儿真的答应给你留一份了?”

“当然是真的了,我骗你做什么?”

章平除了是章邯的弟弟之外,还是他麾下的将领,当日他奉命和刘邦他们交战,结果却战败被俘,那时候的章邯也自身难保,等他缓过气来的时候,他已经查不到章平究竟辗转落到哪儿了。

章邯原本以为他们兄弟二人这辈子都再无见面团聚的机会,直到刘旋和郦食其他们以使者的身份抵达废丘对他进行游说时他才知道原来章平一直都还活着,而且就在荥阳。

当日和刘旋一块抵达荥阳后,章邯终于见到阔别已久的弟弟,当时他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毫不夸张地说,重逢后的前三天章邯是恨不得跟章平同榻而卧,抵足而眠,但是三天一过,章邯就巴不得章平哪儿凉快哪儿呆去,少在他面前晃悠。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章邯才意识到原来他对他弟弟的爱最多只能维持三天,三天之后看他是哪哪儿都嫌弃,就像现在这样——

章邯一边说着一边还伸手推开了章平凑到他面前的大脸,那么热的天凑那么近做什么?他不知道他火力壮,整个人就像是一个行走的火炉吗?

章平一点都不在意章邯对他的嫌弃,依然紧跟在他的身边道:“那太好了,哥!你可是我亲哥,旋儿既然给你留了一份,那有你的一份是不是也有我的一口?”

“大哥我的要求不高,你有一口饭吃的话给我留一口汤喝就好了。”

章平这话原本只是一个比喻句而已,但是谁知道刘旋今天要做的美食就是馄饨,所以只要章邯愿意的话,章平今天就能够喝上一口真正的汤了。

好在章邯没有那么狠心,一碗馄饨他分了一半给自家弟弟,然而当一颗馄饨进肚后,章邯就后悔了。

他完全没想到看起来清清淡淡的一碗馄饨,吃起来却一点也不清淡,一口咬破轻薄的馄饨皮后,鲜美浓郁的汤汁先在舌尖爆开,再咀嚼两下,他就尝到了鲜嫩的牛肉和鲜甜的虾仁。

三种不一样的鲜在口中绽放的那一瞬间,章邯突然有点心疼前几十年的自己,因为他直到今天才总算吃上一口好的了。

“我倒是没想到这牛肉和虾搭配到一块儿竟然能如此出彩。”章邯笑道,“看来往年我的牛肉和虾肉都白吃了。”

“也是因为今天这头牛正好是摔死的,而不是老死的,所以用它的肉来做馄饨才能做得这么鲜嫩。”原本今天刘旋没打算做虾仁牛肉馄饨的,但是没想到厨房正好来了一头摔死的牛,想到又有虾,她就干脆带着灌婴一块做虾仁牛肉馄饨了。

把碗里剩下的馄饨都吃完之后,章邯仰头直接把碗里的汤也一并喝了,待擦干净嘴巴后,章邯才对刘旋道:“旋儿你马上又要出门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

章平一脸认真地点头道:“大哥,别说是你,我也舍不得。”

刘旋被他们兄弟二人逗得哈哈一笑:“你们是舍不得我,还是舍不得我想出来的那些好吃的?”

一听到这话,章邯和章平都忍不住笑了,虽然两人没有正面回答,但是刘旋已经知道他们的意思了,她道,“也没事儿,我马上要出发了,但是灌婴不是还在嘛。”

刘旋说着,伸手拍了拍她身边的灌婴,然后道,“我会做的,他都会。”

“而且要不了多久,你们想吃的那些好吃的全都能吃上了。”

章邯问:“旋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回答他的是一旁的灌婴:“旋儿已经把那些好吃的做法全都记下来了,还允许其他人来学,学了之后还支持他们拿这些手艺去赚钱。”

起因是当日给刘旋打下手的那个厨娘在数日之后支支吾吾地询问刘旋她学会了做手抓饼,能不能用这个手艺去摆摊子。

在刘旋的询问下,才知道原来那个厨娘家中横遭不幸,丈夫干农活时被牛顶上了,把家里的钱都掏空了都没能把他治好,无奈之下她只能厚着脸皮找上了刘旋。

其实当时厨娘也不确定刘旋会不会答应她,甚至不确定她会不会生气,但是她实在是走投无路了,除了瘫在床上的丈夫之外,她还有一家老小要照顾。

所以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厨娘也不想放弃。

所幸最后她赌对了,刘旋不仅同意让她用手抓饼去摆摊子赚钱,还自掏腰包给她的丈夫请了大夫和抓药。

章邯和章平两人一听,不由地感叹道:“旋儿你可真是大方。”

不管是当日的制糖方子,还是今日的这些吃食做法,她说给出去就给出去了,这要是换做是其他人的话,怕是做不到像她这么慷慨吧?

其实刘旋也不是傻大方,她道:“我又不靠这些方子过活儿,更何况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更多人都学会做这些好吃的,那么就能让更多人也吃上这些好吃的。”

“到时候大家想吃,上街买去就行了,说不定这些人做着做着,还能琢磨出一些新鲜口味和吃法呢。”

在刘旋看来,虽然现在依然不太平,但是仗要打,日子也是要过的嘛,有好吃的当然得跟大家分享分享了。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像旋儿你想得这么通透。”那些名正言顺拜师学艺的都有可能学不到真正的本事,只因为大家都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偏偏刘旋却恨不得把真正的本事都塞到大家的脑子里。

……

刘旋从淮南回来后,在荥阳待了将近一个月又被刘邦派出去干活了,只因数日前韩信传来捷报,他已带兵成功俘虏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国,特意请示刘邦为他增兵三万。

韩信在信中说了他的打算,他欲拳打北方燕赵二国,脚踢东方三齐之地,顺便砸了南方楚国饭碗,最后向西跟刘邦于荥阳会合。

刘邦十分信任韩信的本事,既然他说要增兵三万,那他二话不说就给他三万士兵,同时派刘旋和张耳带兵前去和韩信会合。

在出发之前,刘邦得意洋洋地对刘旋道:“这下你要走了,灌婴就算想找你玩儿都找不着喽。”

听到刘邦这么说,刘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旋微微一笑:“这下我要走了,爹你就算想吃新鲜吃食也吃不着喽。”

“……???”

“……!!!!!!”

压根没想到还有这回事的刘邦懵了一下,反应过来后嘴硬道:“吃不着就吃不着,反正乃公也不是一个嘴馋之人。”

“哦。”刘旋说,“行吧,那我就带着椒盐排骨蒜香鸡翅蜂蜜脆皮鸡去找大将军啦。”

什么椒盐排骨?

什么蒜香鸡翅??

什么蜂蜜脆皮鸡???

刘旋每说一道菜,刘邦的眼睛就睁大一分,他怀疑她是故意的,故意说这些光是听名字就可以想象得到有多喷香好吃的菜来馋他。

她以为他会上钩吗?

好吧,他会,目送着刘旋和张耳他们带兵离开的身影,刘邦馋嘴的口水都要从眼角流下来了。

……

临走之前把刘邦给气了一顿的刘旋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的,和她同行的张耳跟刘旋之前没有太多的接触,原本还担心她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会不会受不住赶路的苦,结果没想到这一路上她都没有嫌苦嫌累,而且似乎比他还着急着赶路。

刘旋确实是着急,因为她急着去见一个人。

第43章 真是令刘旋心折不已啊。

刘旋和张耳带兵和韩信他们会合的那天,受到了军中上下所有将士们的热烈欢迎。

这倒不是刘旋和张耳备受大家的喜爱,而是因为——

他们除了带兵之外,还带着一车车的粮草来跟韩信他们会和的!

韩信手下的将士们看向刘旋和张耳……带来的那些粮草时的眼神简直比看到亲爹亲妈还要激动,因为他们已经连续好几日都没有吃上一顿饱饭了。

曹参见到刘旋也同样十分欢迎:“恭喜恭喜了,旋儿,我听说你已经被大王封为长平侯了,十二岁就拜相的甘罗我这辈子是无缘见到了,但是没想到十五岁就封侯的刘旋就在我身边,还是我看着长大的。”

曹参颇为感慨地道,“这可真的是后生可畏啊。”

其实曹参身边后生可畏的不仅仅只有刘旋一个,比如灌婴,比如蛊逢,又比如韩信。

要知道韩信可是在二十郎当岁的时候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的,虽然说大将军和将军之间仅仅只是差了一个字而已,但是所代表的含义的身份完全不一样。

毕竟军中可以有许多个将军,但是大将军却是有且仅有一个。

别看现在大家对韩信都很信服,但是当日他拜刘邦拜为大将军的时候军中却是没有一个人服气的,因为那时候的韩信不仅比他们个个都要年轻,而且寸功未立。

不像刘旋,哪怕一开始担任郎中骑将,那也是因为她自个儿设法组建了一支骑兵队伍,不久前被刘邦赐列侯爵,同样也是因为她自个儿打下了结结实实的战功。

尤其是刘旋还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明明小时候是那么胆小腼腆的一个小姑娘,结果没想到长大之后竟然能独当一面了?

每每想到现在的刘旋和小时候的她,曹参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不是刘旋的模样和小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他都怀疑是不是换了个人了。

并没有换了个人但换了个芯的刘旋并不知道曹参心中所想,不过即便知道了她也不在意,因为就连吕雉和刘邦他们都没有怀疑她,那么其他人即便怀疑了,她也不放在心上。

这会儿听到曹参恭喜自己,刘旋笑道:“曹叔父你过奖了,你和大将军在短短时间内便平定了魏地,不仅俘虏了魏王豹以及一家老小,还为汉国缴获了五十二座城邑,我还得好好跟你们学习才对。”

说罢,刘旋看向一旁的韩信,笑着问他,“大将军应该会不吝赐教吧?”

看着身着戎装却眉眼带笑地看着他的刘旋,韩信不由地想起当日在荥阳她塞到他手里让他甜甜嘴的那小袋红糖块,他道:“拿红糖块来换。”

“没问题。”刘旋一口就答应下来了,然后对着韩信执弟子礼,“礼我已经给你备好了。”

她的话音刚落,李苗就立马将一个有成年男子巴掌大的木匣子捧了上来,刘旋将木匣子打开后,直接就送到了韩信的面前。

看到刘旋捧着的木匣子里装的满满当当的红糖块,韩信的目光是怎么拔也没办法从这些红糖块上拔走了。

见刘旋对他提出的条件答应得那么爽快,韩信并不意外,见刘旋对他执弟子礼,韩信同样不意外,但是见刘旋上一秒就答应他提出的条件,下一秒就将满满一盒子的红糖块送到他面前,这就让韩信倍感意外了。

想到刘旋早就准备好的这一匣子红糖块,再想到她刚刚和曹参两人之间的对话,韩信用自己最后一丝清明将理智拉了回来,然后看看刘旋又看看曹参,一时之间有点怀疑他们俩是不是私底下商量好了,刚刚在他面前唱双簧呢。

刘旋并不笨,曹参就更加不用说了,他如果只是有勇无谋之辈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屡建战功,更不可能在日后论功行赏时被刘邦认为功居第二了。

所以即便韩信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刘旋和曹参两人还是从他看他们那一眼中读出了他的意思。

对此,曹参表示很冤枉,他和韩信一样,也是今天才跟刘旋见面的,私底下他们也从未有过书信来往,所以他哪里知道刘旋居然有意想拜韩信为师?

而刘旋承认自己确实是有预谋的,那一匣子的红糖块就是证据,早在之前刘旋就知道了不仅刘邦对她做的红糖块情有独钟,就连韩信也一样。

不过韩信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吃完了自己那一份红糖块之后就到处去打劫别人还没吃完的,而韩信则是自己花钱买甘蔗然后让人照着刘旋说的办法制作红糖。

刘旋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所以得知刘邦打算派她和张耳一块给韩信增兵之后才会火急火燎地收购甘蔗,然后做了满满一盒红糖块准备送给韩信。

不过刘旋并没有和曹参合谋,刚刚不过是正好话赶话了而已,所以她笑着跟韩信解释道:“其实上次在荥阳初次见面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向大将军请教了,只是当时不巧,没有那样的机会,所以这次得知我爹要派我和常山王来给大将军增兵,我第一时间就想着准备一份能够合大将军你的心意的礼物了。”

“我原本是打算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将这一盒红糖块送给你,没想到连老天爷都想让大将军早日尝到我给你准备的这个礼物,特意让曹叔父给我来了一个助攻。”

“既然如此,还请大将军快快收下我这份礼吧,要不然不仅辜负了我的心意,也辜负了老天爷的心意啊。”

说到最后,刘旋的语气和神色越发一本正经起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刘旋给韩信准备的这一匣子红糖块还是老天爷帮忙做的。

一旁的曹参见状,笑着对韩信道:“旋儿言之有理,大将军不如收下吧?这份礼不可谓不重了,由此可见旋儿确实是很有诚意的。”

本来糖就金贵,即便知道制作的法子,想要制糖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点从刘旋当日从栎阳回来只给大家都准备了一小布袋的红糖块就可以看得出来。

结果刘旋这会儿为了向韩信请教,一出手就是一匣子的红糖块,毫不夸张地说,刘旋可谓是诚意满满了。

韩信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从刘旋的手里接过那个装满了红糖块的木匣子:“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下了,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大可来问我。”

“那可说好了。”刘旋高兴地笑道,“我要是问得多了,大将军可不许烦。”

刘旋上辈子就知道韩信有兵仙的美誉,更知道他用兵如神,然而具体是怎么神的,她却不知道。

如果难得有机会见到活生生的兵仙,并且近距离地跟他相处和共事,刘旋觉得自己当然得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跟他学学了。

刘旋不贪心,她觉得自己只要跟着韩信能把他的本事学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成就好了。

韩信:“……???”

她这是给“贪心”二字重新定义了?

“对了。”刘旋看了一眼韩信身边皆是诸如曹参这类的将领,好奇问道,“蒯先生呢?怎么没见着他?”

见刘旋突然问起蒯彻,韩信有些诧异。

……

韩信亲手抱着那一匣子的红糖块回到自己的营帐后并没有多逗留,而是转身就去寻蒯彻了。

原本刘旋和张耳他们来了,蒯彻应该和韩信他们一块去欢迎他们的,但是没办法,因为蒯彻现在正病得起不来身。

韩信去到蒯彻的营帐时,他正在喝药,韩信见状笑道:“看来我来得正巧。”

见蒯彻有意要起身给他行礼,韩信抬手拒绝了,同时将另一只手上拎着的荷包递给蒯彻。

蒯彻有些意外韩信这个时候来找他,因为他知道刘旋他们今日就带兵和他们会合了,按理来说他这个时候应该跟刘旋他们在一块的,但是蒯彻更加意外韩信突然塞给他一个荷包。

蒯彻打开后见里面装的是红糖块时,一下子就明白韩信刚刚为什么说他来得正巧了。

“这是……长平侯送的?”蒯彻是知道的,韩信当日从荥阳带来的红糖块早就已经吃完了,所以他今日能突然拿出这么多红糖块,定是别人送的。

至于是谁送的?

蒯彻首先就排除了张耳,因为他和韩信并没有太深的交情,自然不大可能会在来之前还给韩信准备一份礼。

那就只能是刘旋了。

“是,她给我送了一匣子的红糖块。”韩信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了一下那个木匣子有多大。

见韩信一边说还一边笑,蒯彻就知道刘旋这份礼是送到他的心坎儿上了,不过……

“长平侯给大将军送这么一份厚礼,怕不是有求于你?”

“先生猜得没错。”韩信颔首道,“她有意拜我为师。”

听到这话,蒯彻都顾不上喝剩下半碗药,连忙问韩信:“大将军可是答应了?”

韩信笑着反问道:“红糖块都收下了,先生你说我答应了没有?”

蒯彻一听,暗暗皱眉,然后就听到韩信说:“不过也不算是正式拜师,她只是想向我请教,所以仅以师礼待我罢了。”

仅?

罢了?

听到韩信连这样的字眼都用上了,蒯彻心想大将军他该不会甚至想着正式收长平侯当学生吧?

蒯彻看了韩信一眼,见他提起刘旋时脸上不由地带着笑,心中不免感到一丝不妙。

事实上还真的让蒯彻给猜对了,韩信是真的有意想要收刘旋当学生。

当然了,在今日之前他是没有这个想法的,但是今日收下见刘旋给他执弟子礼,又收到她给他的拜师礼(bushi)后,韩信突然觉得他要是有这么一个学生也是好的。

虽然说刘旋是个姑娘家,但是她并非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当日她在荥阳以东击败了项冠的军队,斩断了楚军的后路,可以说有可能只是因为她艺高人胆大;当日她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废丘,劝服章邯投降,可以说有可能只是因为她口才了得;但是当日她以四千兵力设计击退楚军,射杀龙且,那就不可以说仅仅只是因为她运气好了。

更别提刘旋还是刘邦唯一,且备受他重用的女儿,所以他如果真的给她当老师的话,韩信觉得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坏处。

这么想着的韩信在接下来的几日里跟刘旋相处得多了,就越发觉得她聪慧过人,他指点她时,她往往能够举一反三,这让初为人师的韩信在当老师这件事情上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现在总算知道大王为什么每次提到旋儿的时候总是笑得合不拢嘴了。”韩信私底下跟蒯彻见面的时候跟他道,“换做是我有这么一个如此出色的女儿,我也一样能乐开怀。”

韩信本来就喜欢聪明人,而刘旋在他的眼里不仅聪明,而且还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这一点她不仅表现在了军事上,也表现在了饮食上——已经吃上了椒盐排骨蒜香鸡翅蜂蜜脆皮鸡的韩信自然是越发喜欢刘旋了,想收她做学生的心达到了巅峰。

蒯彻却是越听越不妙了,见韩信对刘旋的称呼都变了,他试探性地问他:“大将军你对长平侯这么满意?”

“这是当然了。”韩信对蒯彻说,“先生你要是跟旋儿多接触两回,你也会喜欢上她的。”

并不知道自己的军师心中所想的韩信跟蒯彻夸了刘旋一通之后,他就关心起他的身体状况,他道:“也不知道先生你这病什么时候才能好。”

“现在。”蒯彻说,“大将军,我现在就好了。”

看着脸色还有些苍白的蒯彻,韩信:“……???”

他确定吗?

蒯彻当然确定了,因为他要是再不确定的话,他就真的不确定自家的大将军会不会连人带心地被人给勾走了!

于是在刘旋和韩信他们会合的第四天,她终于见到了蒯彻。

蒯彻从未见过刘旋,但是对她已经不陌生了,因为韩信这几日来见他的时候都会跟他提起刘旋,更别提他之前还听说过她的事迹。

所以见刘旋生得纤细,他也没有露出诧异的神色,而是直接给她行礼道:“蒯彻参见长平侯。”

蒯彻?

在看到蒯彻的第一眼,刘旋就已经隐约猜到他的身份了,现在听到他的自称,她立马就知道自己没有猜错,连忙上前十分热情地扶起他然后笑着道:“先生不必多礼,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见,先生的风采真是令刘旋心折不已啊。”

腰都没有弯下去就被刘旋扶起来的蒯彻:“……???”

刚刚一进门就见刘旋对蒯彻热情似火的韩信等人:“……??????”

第44章 受惊的大将军。

虽然刘旋平时并不是一个高冷寡言的性子,但是却鲜少有像现在这样待人如此热情如火,所以刚一进门的韩信等人看到这一幕都不同程度地被震惊到了。

其中当数韩信最为震惊,因为刘旋对他执弟子礼了,而他也已经把她当做亲学生看待了,结果她对他的热情程度竟然还没有她对蒯彻的一半?

这合理吗?

韩信震惊,韩信不解,韩信甚至有点儿小吃醋——

她到底想当谁的学生啊?

刘旋对韩信的心理活动一概不知,事实上她甚至都没有发现他们进来了,她的眼里现在只装得下面前的蒯彻一人。

其实早在抵达的第一天,刘旋就已经想跟蒯彻见上一面,要不然也不会在没有见到他的时候突然向韩信问起他了。

但是听了韩信的解释后她才知道原来蒯彻因为前些天淋过雨的原因导致发热了,又因为缺少药物的原因导致他的病一直拖拖拉拉的,好得并不完全,甚至一度因为反复发烧而病得起不来床。

刘旋一听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没有强行决定去探望蒯彻了,免得打扰他养病,而是立马命人找出治疗发热的草药给蒯彻送去。

要知道刘旋他们这次除了粮草之外,也带了不少的药草。

刘旋他们没来之前,韩信军中的后勤情况如何,作为韩信军师的蒯彻当然是很清楚了,所以在喝上对症的药后,蒯彻就知道这些肯定是刘旋他们带来的。

只是让蒯彻感到意外的是他喝的那些对症的药不仅是刘旋他们带来的,还是刘旋得知他病得起不来床后便火急火燎地命人给他送过来的。

蒯彻虽然不想让韩信收刘旋做学生,也生怕韩信连人带心地给刘旋给勾走了,但是他并非是个白眼狼。

按理来说他今日应该和韩信一块出现,之所以提前过来就是为了当面向刘旋表达感谢而已,只是蒯彻没想到刘旋和他明明是素未谋面,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对他十分亲近——

除了向他表示仰慕之外,还关心起他的身体:“先生现在感觉怎么样了?我瞧先生的脸色看着还很苍白憔悴,可是还没有养好病?”

“多谢长平侯的关心了,我的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八,没什么大碍了。”蒯彻虽然闹不明白刘旋为什么会对他如此热情,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这次来见她的目的,“另外蒯某还得多谢长平侯的赠药,大将军已经和我说了,多亏了你和常山王带了药来和我们会合,也多亏了你及时让我用上药,要不然我也不会好得这么快。”

“还请长平侯受我一拜。”

说罢,刚刚才被刘旋扶起来的蒯彻再次给她行了一礼,结果同样是腰都还没有弯下去,又被刘旋给扶起来了。

“先生你实在是太客气了,这算得了什么?我们都是自己人,一家人就不必说两家话了。”刘旋说,“说起来我要是能早些知道先生病了的话,定会命人快马加鞭给你送药的,可惜我知道得太晚了,以至于让先生受多了几日病痛的折磨。”

“长平侯快别这么说。”见刘旋说着说着,就要把他病了这么多天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蒯彻一边有些意外刘旋竟然是这样实诚的性子,一边出声道,“蒯某生病与长平侯何关?便是要怪,也怪不到你的头上。”

“所以长平侯无需自责,事实上你已经帮了我一个大忙了,否则的话以我的身子,靠强撑怕是不大可能撑得过去。”

蒯彻原本只是想要劝一劝刘旋而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说着说着,他突然感觉刘旋好像真的帮了他一个大忙?

正当蒯彻疑惑的时候,就听到刘旋用惊喜的声音道:“先生说的是真的?”

不等蒯彻回答,刘旋又继续说道,“那太好了,这几天我一直觉得过意不去,生怕因为是自己的原因害得先生多受罪了几日,现在听到先生这么说,我总算是可以少几分负罪感了。”

见刘旋明显松了一口气,蒯彻突然觉得她是不是真的帮了他一个大忙好像也没必要细究了,因为她确实是帮了他,那他没有必要让人家小姑娘帮了他却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帮到他而感到愧疚。

……

韩信打下魏国后,手上的兵力仅剩两万多人,即便加上刘旋他们带来的三万增兵,也不超过六万,而代国和赵国的兵力总和却至少是他们的四倍以上。

为什么要将代国的兵力和赵国的加起来算?

原因很简单,因为代国的大王和赵国的丞相都是同一个人——陈馀,事实上陈馀不仅是赵国的丞相,他在赵国的威望远比赵王赵歇这个外来户要高,所以真正掌权的其实是陈馀。

所以将代国和赵国的兵力加起来算完全没毛病。

然而即便代国和赵国的兵力加起来远在他们之上,韩信也丝毫不慌,得知陈馀已经命代相夏说率兵南下,便直接挥军北上。

在赶路的途中,关于代军的消息由军中探路的先行军一一传了回来,这天韩信他们得到消息,夏说已经率领将士扼守于太行山的井陉关。

韩信立马将舆图展开,指着井陉关的位置道:“井陉关因四面高而中部低如井状而得名,道路险阻且狭窄,我们不宜和他们正面交锋。”

韩信的话得到刘旋等人的认同,夏说率军扼守井陉关就相当于扼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因为夏说完全可以利用地理优势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不过……

“我们也没必要和夏说的军队正面交锋。”刘旋的手指点了点太行八陉中的另外一陉,“我们完全可以绕道滏口陉,直接突袭代军的大后方。”

韩信的目光在舆图上快速地扫了一遍,然后定下了计划:“旋儿你和敬伯率偏师佯攻晋阳,而我则和常山王绕道滏口陉,直扑代军的大后方。”

“是。”

计划定下之后,刘旋他们也没磨磨蹭蹭,立马就去点兵了,刘旋很清楚,韩信派她和曹参带兵佯攻晋阳的目的是为了逼迫夏说分兵救援。

韩信此计算得上是阳谋了,因为夏说即便知道他们的计划,他也不得不上钩。

毕竟晋阳作为代国的都城,其意义非同一般,而夏说只是代国的丞相而已,并非是代国的大王,所以即便他有壮士断臂的勇气,他也得考虑自己真的选择放弃晋阳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刘旋并不知道夏说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当她和曹参带兵佯攻晋阳的时候发现了前来救援的代军后,他们就知道韩信的计谋奏效了——

夏说果然分兵救援了。

“大将军果然料事如神。”曹参在战后对刘旋道,“就是不知道他们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刘旋笑着道:“曹叔父你也说了大将军料事如神了,那么对付夏说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吗?”

曹参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他估算了一下时间:“想必五天后就能有消息传来了。”

然而事实上在第三天曹参他们就接到消息了,在阏与的谷地布下了口袋阵的韩信利用弩兵、轻骑和重步兵三种兵种成功地致使代军被打到溃不成军,而代相夏说最终带兵突出重重包围逃了出去。

也不知道该说夏说的运气好还是该说他运气不好,说他运气不好吧,他能够在韩信布下的天罗地网中逃了出去,说他运气好吧,他带着残兵突围邬东的时候遇上正往这边来的刘旋和曹参。

刘旋:“……???”

曹参:“……???”

天、天上掉馅饼了?

夏说:“……!!!”

残部:“……!!!”

刚、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面对送上门来的“大餐”,刘旋和曹参二话不说就“吃”了,至此,代国被灭,代地被纳入汉国的疆土。

已经完成一个小目标的韩信并没有停歇,而是乘胜追击,下令命曹参和刘旋两人兵分两路,让曹参带兵回军把赵国的别将戚公围死在邬县,以免他带兵回援赵军,再让刘旋带着她的右郎中骑赶往太原郡与他们会合。

……

虽然他们用极短的时间就消灭了代国,但是刘旋知道,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

不止刘旋是这么想的,韩信他们也一样。

虽然韩信急召刘旋带右郎中骑赶往太原郡和他们会合,但是他并没有着急着开战,而是选择了暂时休整。

一方面是因为士兵们经过不久前的一战后需要休息,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韩信还在等。

等赵国的消息。

之前提过了,陈馀这位赵相在赵国的威望比赵歇这位赵王的还要高,然而除了陈馀之外,还有一个人在赵国的威望也高,那就是常山王张耳。

张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之前,曾在赵国担任丞相,所以即便张耳现在已经不在赵国了,但是他仍然有办法可以利用曾经的人脉和势力获得赵国的消息。

刘旋原本不知道张耳在赵国的人脉和势力究竟有多强大,直到陈馀早上吃了饔食,晚上他们就知道他早上都吃了些什么东西之后,刘旋终于明白刘邦为什么会除了她之外,还派张耳这个其实并没有那么擅长打仗的人带兵来和韩信会合了。

因为刘邦看重的压根不是张耳行军打仗的本事,而是他在赵国的势力和人脉。

在等消息期间,刘旋找蒯彻的频率陡然增高,韩信原本没有发现,直到他注意到刘旋来找他的频率陡然下降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本该来找他请教的刘旋现在成了蒯彻那儿的常客了!

韩信:“……???”

还是那句话——

她到底想当谁的学生啊?

得知刘旋今日又去找蒯彻,忍不住的韩信抬脚就往他们那边去了,他觉得真的是奇了怪了,他们一老一小之间到底有什么话题能让他们聊了一次又一次?

要说聊军事?

没理由不带上他。

要说聊闲话?

蒯彻也不是那样的人。

刘旋:“……???”

明明是两个人却只单说一个人是几个意思?

蒯彻不是那样的人,就她是爱聊闲话的呗?

也就是刘旋不知道韩信心中所想,要不然她对于自己一边向韩信请教,一边计划着挖他的墙角一事可能就不再抱有什么愧疚之心了。

是的,刘旋确实打算挖韩信的墙角,而这个墙角呢,当然就是蒯彻蒯先生了。

虽然比名声,蒯彻比不上张良、范增这些谋士,但是他可是被史记誉为辩才无双的人物,曾经靠着他的辩才帮助武臣轻松夺下燕赵之地的三十余座城池。

史书记载,蒯彻后面到了淮阴侯身边担任他的谋士后,也是因为他坚持主张武力平定齐国,这才使得采纳了他的计策的淮阴侯能够成功击溃齐楚二十万两军。

后面汉高祖在吕后处死了淮阴侯之后,意外得知当日是蒯彻教唆淮阴侯反叛时立马就命人逮捕了他,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蒯彻会因此而被汉高祖处死的时候,他却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得汉高祖赦免了他,最后回到齐国后更是被时任齐国国相的曹参奉为上宾。

这样一个人物,刘旋当然想收入麾下了,尤其是即便她没有撬韩信的墙角,按照历史的发展,最终蒯彻十有八九还是会和韩信分道扬镳。

既然如此,那不如让她早日撬到她的碗里。

蒯彻当然不知道刘旋想让他弃暗投明,但是他现在知道韩信为什么那么容易地就喜欢上刘旋了,因为接触下来他发现她和一般的同龄人还真的不太一样。

她对如何行军打仗有经验,对如何治国安邦也有个人见解,甚至她有极大的信心认为汉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而项羽那一套落后的、旧时代的贵族制度总将会被淘汰。

蒯彻很好奇:“如果汉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你会选择回去当一个公主?还是继续当你的将军?”

“当然是继续当我的将军了。”

见刘旋回答得这么斩钉截铁,蒯彻又问:“如果大王不同意呢?”

刘旋说:“那没办法了,那我只能造我爹的反啦。”

“……???”

“……!!!!!!”

一路上都在寻思着刘旋和蒯彻到底有什么好聊的韩信一进门就听到刘旋说的这句话,当场就懵住了,原本准备踏进门的脚是怎么也踏不进去了。

站在门口的韩信一脸恍恍惚惚的神情,满脑子都在想——

敢情他们一老一小这些天背着他就是在聊造反的事儿???

第45章 世子之争,素来如此。

那我只能造我爹的反啦!

造我爹的反啦!

反啦!

但凡这句话是从除了刘旋之外的其他人口中说出来的,韩信都不至于那么恍恍惚惚,但是偏偏它就是从刘旋的口中说出来的!

刘旋的爹是谁?

是汉王刘邦!

汉王刘邦是谁?

是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破格提拔他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军的大王!

结果现在他(认定的)学生要造他大王的反?

那他应该站在谁……

不对!

他应该先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才对。

一秒反应过来的韩信把原本踏不进去的脚直接踏了进去,然后开口问道:“旋儿你和先生在聊什么?”

“大将军来了?”刘旋和蒯彻两人起身给韩信行礼,然后刘旋笑道,“聊以后的事情,我说我们汉国肯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先生听了之后就问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到时候会选择回去做一个公主还是继续当我的将军。”

韩信说:“你肯定继续当你的将军。”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将军也。”刘旋点头道,“我就是这么回答先生的,然后他又问我如果我爹不同意让我继续当将军的话我要怎么办。”

听到这里,韩信终于明白刘旋为什么会无缘无故说出她要造她爹的反这句话了,也多少有点理解。

韩信和曹参等人不一样,他从前并不认识刘旋,也不知道从前的她是什么样的,所以跟现在的她接触和相处之后,韩信很确定刘旋就不是那种甘愿困在家中相夫教子,当贤妻良母的姑娘。

所以即便只是想象,韩信都想象不出来刘旋如果真的回去当一个公主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按部就班地嫁人生子?侍奉公婆?甚至为丈夫洗手作羹汤?

韩信觉得,刘旋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她的天地也不应该只局限于那一亩三分地。

不过……

韩信觉得自己能够看得出来的事情,刘邦不可能看不出来,所以他开口道:“先生问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大王怎么可能会不同意让旋儿继续当她的将军呢?”

听到韩信这个回答,刘旋的眉毛动了动,然后就听到蒯彻道:“这世上的事情本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到时候大王真的因为某些原因不同意呢?”

韩信说:“便是有天大的理由,大王也不可能真的枉顾旋儿的意愿。”

如果刘旋是心甘情愿回去当公主的,那么自然无话可说了,但是如果她不是心甘情愿的,那么再怎么着,刘邦也不可能勉强她。

心里面是这么想的韩信嘴上也是这么说的,“不提旋儿是大王的女儿了,退一万步讲,即便不是,那旋儿的将军之位也不是大王赏的,而是她凭自己的本事得来的,日后汉国如果真的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旋儿也是为大王,为汉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

“既是如此,大王又怎么可能薄待功臣?”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但是韩信并不认为刘邦会是下一个越王勾践,所以这番话他说得那叫一个真心实意。

然而韩信不知道的是,他说得越是真心实意,就越是让蒯彻感到惊讶和意外。

当初项羽要给蒯彻和他的好友安其生爵位和食邑,为什么蒯彻和安其生都选择了拒绝?

因为他们两人都认为项羽并非是明主。

而蒯彻为什么要在彭城之战后主动选择了到韩信身边给他当谋士?

那当然是基于他对韩信的认可了。

事实上如果蒯彻不认可韩信的话,那么即便韩信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都不可能答应,因为与蠢人共事实在是人生一大折磨。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蒯彻对韩信十分满意,直到这会儿听到韩信说的这些话,他才突然意识到——

他的大将军确实不蠢,但是他纯啊!

蒯彻一直都知道韩信因为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而对他心存感激,也知道他打下的每一场胜仗除了是想要证明自己,干出一番大事业封王拜相,光耀门楣之外,也想报答刘邦当日的赏识和提拔。

对此,蒯彻一直都没觉得有问题,因为如果韩信得了好处却压根不念着刘邦的恩情的话,那么这样的人他也不敢辅佐,不敢效忠。

但是让蒯彻没想到的是韩信感激和效忠刘邦之余,竟然还如此的相信对方的人品?

蒯彻:“……???”

他说的这玩意儿是他们这帮搞政治的人有的吗?

同样没有想到的人还有刘旋,她发誓,虽然她确实想着撬韩信的墙角,这些天也一直为此努力着,但是今天这一出可不是她安排的,韩信也不是她派人请来的。

结果谁能够想到这世上就是有那么凑巧的事情,她前脚正好跟蒯彻聊到这件事,韩信后脚就到了,并且主动参与了这番对话,成功地在蒯彻面前暴露了自己最大的缺点!

刘旋之所以用“最大”来形容韩信的这个缺点,不仅仅因为历史上的他最终因此而丧命,也因为但凡历史上的蒯彻早一些知道他是这样的性子,那么日后他必定不会开口劝他反叛刘邦,或者在一开始就不会极力劝他以武力平定齐国,甚至会极力劝阻韩信自立为齐国的假王。

刘旋猜测历史上的蒯彻在劝淮阴侯反叛之前压根没想过他竟然还有那么单纯的一面,要不然也不会在被他婉言谢绝他的提议后突然就变得“疯疯癫癫”了。

现在因为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蒯彻意外得知了韩信竟然还有如此天真的一面,那他日后在对待他的态度上还会像历史上的他对待淮阴侯一样吗?

刘旋看着对此一无所知的韩信,心里默默地同情了他三秒,然后在注意到蒯彻的目光从韩信的身上转移到她身上时,她立马眉头微蹙,摆出了一副对韩信的话不太赞同的模样。

对不住了,大将军。

刘旋在心底里对韩信道,毕竟这世子之争,素来如此。

(*^▽^*)

……

与此同时,集中了二十万的兵力驻扎在井陉口的陈馀早就已经知道夏说等人已经战死,代国已经被刘邦收入囊中的事情了,要说陈馀一点都不生气那肯定是假的,毕竟失去了代国,他算什么代王?

但是陈馀并没有因此而丧失斗志,因为失去一个代国,他仍然是赵国的国相,手上仍然集结了二十万大军。

韩信他们要是敢来的话,那么他就一次性跟他们算清新仇旧恨,保准让他们有来无回。

然而作为谋士的李左车却并没有陈馀那么乐观了,想到如今驻扎在太原郡的人除了大名鼎鼎的韩信之外,还有张耳和刘旋,心中就难免有些不安。

他们一个与陈馀相识已久,对他了解颇深,一个是横空出世的将星,诸如项冠、龙且、夏说他们这些老将都一一折于她的手上。

面对如此组合,李左车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兵力远胜于他们,占据位置优越于他们而放松警惕,这天他找上赵歇和陈馀向他们提出一个建议:“大王,陈相,井陉谷窄而沟长,这就意味着汉军想要前进的话必然是车马不能并行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派三万奇兵从间道截断其辎重,命其余主力军只守不攻,如此一来,不出十日,汉军必然因为粮草短缺而饥饿疲惫,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赵歇作为李左车的主公,他对自己的谋士自然是十分信服了,听到他这么提议后,他思索一会儿便对陈馀道:“国相,广武君此计可行。”

然而陈馀的态度却和赵歇相反,他用了一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来反驳李左车的计谋,他道:“我们现在手上足足有二十万大军,反观汉军他们不过只有几万人罢了,在这样的优势下我们怎么可能会输?”

李左车提了一句:“昔日汉王也有五十六万大军,可依然被项王的三万骑兵给击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