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御前会议(2 / 2)

去年底,国内再次运来了一批重要的物资——一百门火箭炮车。然而,这所谓的一百门火箭炮车,实际上更应该称之为一百辆。这是因为它们的拖拽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再依赖骡马,而是采用了先进的蒸汽机车。

这些蒸汽机车的轮胎以及火箭炮车的轮胎,也从木制变成了钢圈加一层橡胶轮子,这种橡胶轮子可不是后世的汽车轮胎。有了这层橡胶轮子加上工匠研发出来的减震弹簧,整个跑车在行驶过程中,再也不会颠簸。只不过这种跑车是吃煤炭的,所以他们的后勤部队相比起其他兵种显得会更加奇葩一些。

这一百辆火箭炮车与之前的两百门炮车一同被朱由校单独编练成军,重建成了第200火箭炮师。该师下辖三个团,师长一职则由朱由校的长女安宁公主朱淑婷的驸马,河西四大名将之一的孙思克担任。

与此同时,失去了两个火箭炮团的近卫第1师和第2师也各自得到了补充,新增了一个75毫米野炮团。尽管如此,这两个师在火力方面仍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与之前相比大打折扣。

不过,此时一个师在瑞典前线,一个师在波罗的海沿岸防守,已经基本上用不到这种炮车了。

除了组建火箭炮师之外,朱由校还有一个惊人之举——他竟然将从缅甸调来的整整十万援军直接扔到了莫斯科城外!这一举动并非出于他的狠心,而是因为接下来这支由日缅籍官兵组成的援军,将要承担起更多艰巨而又肮脏的任务。

要知道,欧罗巴的气候异常寒冷,如果这些士兵不能迅速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又怎能在战场上为大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这些士兵得知要出城挨冻时,他们不仅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兴奋得嗷嗷叫!

原来,这十万人马中有一半是日籍士兵。自从他们前往缅甸后,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一系列优厚的福利。每个人都分到了十亩荒地,还有种子等物资,而且政府还一次性免除了他们三年的田赋。有了这样的生活保障,这些人打起仗来自然更加拼命,毫不惜命。

相比之下,另一半缅籍官兵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他们都是缅族的,之前由于抵抗明人,不仅失去了家园,所有的财产也都被充公。如今被编入军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赎罪的方式。政府说了,只要他们安心当满五年兵,也能享受十亩荒地和免税三年的福利。

不管是赎罪也好,日子有了盼头也罢,这些人此时无不是为了大明帝国的户籍而豁出性命。这也是大明帝国军队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

日子一天天过去,而战争的准备一天都没有停下来。

一支支军队冒着严寒,开赴前线。无数的斯拉夫人推着板车将物资送往前线,整条莫斯科至基辅,莫斯科至里加,莫斯科至斯莫棱斯克一线,运输队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