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赵充国(1 / 2)

吃饱后的众人又窝在沙发上看电影了。

因为李丽质的坚决反对,英叔是不用想了,不过朱媺娖也不是吃素的,小猪佩奇也不能看。

好在还有其他的电影可以看,虽然还是动画片,但是没有那么幼稚了。

咀嚼薯片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过没有影响到打麻将的四人。

“夫君,那个高句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竟然能挡住我阿耶的灭国之战。”

张彦想了想:“这其中有司马懿的功劳。”

李丽质不解:“关他什么事啊?”

“高句丽在汉化之后不断向中原学习,在汉朝时期,高句丽一直是汉朝的藩属。”

“但这个藩属当的不容易,南方是汉朝的辽东郡,当时的辽东郡守时不时的欺负他一下。”

李丽质点头:“能理解,汉朝太强了,高句丽不敢和汉朝呲牙。”

“这还没完,东北地区虽然在当时比较偏僻,但也比草原强,所以这个地区聚集了很多少数民族。”

“像肃慎,邑楼,夫余,沃沮,虽然这些民族生产力不高,但人数不少,也时不时骚扰高句丽。”

“最可怕的是草原,匈奴被汉朝打残后,鲜卑崛起了,可以说东汉后期的高句丽四年皆敌。”

“可以说是人是鬼都在狂,只有高句丽在破防。”

“就在这个时候,辽东出现问题了。”

李丽质愣了一下:“辽东公孙家族吗?”

张彦点头:“对,曹睿在位时期,公孙渊逼迫公孙恭退位,后来又主动上书臣服魏国。”

“但是这个公孙渊一面臣服曹魏,一面和东吴眉来眼去,最后彻底激怒了曹睿,领兵的就是司马懿。”

李丽质不解:“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问题就出在司马懿处理辽东的问题上。”

“景初二年,司马懿击败了公孙渊,但司马懿对待辽东不是安抚,而是屠杀。”

“辽东首府襄平城被屠,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诛,戮其将军等两千余人。”

“司马懿屠戮辽东就是打算把辽东的公孙家族势力彻底摧毁,以绝后患,同时也想震慑周边。”

“但是要搞明白一件事,华夏自古以来的扩张方式就是依靠庞大的人口。”

“司马懿这么一搞,辽东地区自汉朝以来汉人形成的根基被彻底摧毁,辽东一带直接成了无人区。”

“这可把快亡国的高句丽救了,也给了高句丽机会。”

“中原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原本压制高句丽的辽东直接成了高句丽的势力范围。”

“慢慢的,高句丽吞并了辽东,随后又进入了半岛北部,随后中原陷入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乱世,这又给了高句丽发展的机会。”

“等隋王朝建立之后,高句丽已经成长为足够威胁中原的强大国家了,之后就是隋唐两代死磕高句丽。”

李丽质撇了撇嘴:“又是司马老贼,真是祸害,夫君,他要是不屠戮辽东呢?”

“如果不屠戮辽东,那高句丽依旧发展不起来,或许到时候威胁中原的就是辽东汉人了。”

李丽质挠了挠头:“哦,估计到时候打的更凶,汉人的战斗力太强了。”

“对了夫君,西汉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之外还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名将?”

“有啊,赵充国就是一个。”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卫青和霍去病把匈奴彻底剿灭了,但实际上游牧民族不可能被剿灭。”

朱媺娖愣了一下:“对,我听成祖说过他,也很厉害,可是为什么不出名呢?”

“很简单,赵充国的战绩甚至在卫青霍去病之上,但问题就在于卫青霍去病不止是武将,还是外戚。”

“要知道,汉朝时期的外戚是一股很重要的政治力量,所以时常参与政治活动。”

“赵充国不一样,他是纯粹的武将,所以对政局的影响远远不如卫霍。”

“虽然赵充国不出名,但赵充国的功绩非常大。”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赵充国虽然是汉宣帝时期的大将,但赵充国却是汉武帝时期的人,比霍去病小四岁,就这么说吧,赵充国出生时,窦太后还活着。”

“因为窦太后还活着,所以这个时期的汉朝依旧是躺平状态,窦太后死后,汉武帝就开始对付匈奴了。”

“一开始是在马邑这个地方,但失败了,从此,汉匈之战开始了。”

“当时汉朝和匈奴接壤的地方大概有六个主要的地方,分别是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所以赵充国的家乡总是有匈奴南下。”

“虽然给生产造成了影响,但也让当地的百姓拥有了对抗匈奴的经验。”

“所以这些地方也成了汉朝征兵的主要地方,尤其是汉武帝时期,身家干净的青壮应征入伍,也被称为六郡良家子,赵充国就是其中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