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官僚甚至是皇帝,圣人眼里,底层的百姓只是权力的统治对象,而不是权力的来源。”
李丽质紧皱着眉头:“我要和我阿耶说一下。”
李丽质这才发现,李世民所做的一切根本没办法逃出历史的轮回,就算把工业发展到极致也不行。
这不止是生产力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政治的问题,如果一味解决生产力问题却不解决政治问题,那不过是暂缓这个进程而已。
李丽质急匆匆走后,朱媺娖拽了拽张彦:“夫君,为什么华夏不彻底占领半岛?”
“唉,不是没有占领,汉朝时期就占领了半岛北方,只不过后来丢了。”
“为什么?”朱媺娖表示不理解。
“媺娖,你想想古代华夏征服一个地方后是怎么统治的。”
“就像元末明初,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口真空,没人就没办法耕地,没有人耕地就没办法创造经济价值。”
“所以自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之间,明朝在山西乃至浙江大量迁移人口,用于填充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地方。”
“一个王朝的疆域可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
“占领一个地方后需要迁移人口,形成行政班底,最后创造出经济价值后才能算彻底拥有了这块土地。”
“所以媺娖,你看看地图,什么地方容易被占领。”
朱媺娖打开了地图:“中原地区的大平原。”
“没错,这里山地很少,再加上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区域,占领起来并不算难,而且可以直接进行农耕,很容易形成经济价值。”
“在宋朝之前,这里就是最重要的地区,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这么来的。”
“下一个地方就是江南地区,这里容易被占领的原因也很简单。”
“从西晋开始,长时间的战乱让江南地区聚集了大量人口,虽然这里大多数都是山地丘陵。”
“但因为茶叶和丝绸这些奢侈品促进了商业发展,可以给一个政权注入源源不断的财富。”
“之后还有四川盆地,这里可以给军队提供足够的粮食保证,关中平原也是如此。可以为进攻西部的军队提供后援。”
“所以一个大一统王朝只要把这些地方控制住,那就是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好了,这次说半岛吧。”
“进攻半岛,最大的后勤基地就是辽东,但辽东地区是金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辽东以北的东北更晚。”
“那是比我早的那几代人发展起来的,在古代,那些地方就是不毛之地,丝毫没有粮仓的风光。”
朱媺娖不解:“宋之前就没人去辽东吗?”
“媺娖,山海关那条路是辽和金开发出来的,在之前,中原王朝如果想去半岛,只能翻过燕山去坝上高原,之后再进入辽河流域。”
“当年的隋炀帝吃亏就是因为这条路太难走了,大量的粮草都在中途消耗了。”
“这还不算,除了路难走以外,那个时候的辽东是一个大沼泽,附近根本没有人烟。”
“当时的辽东遍布蚊虫,春夏两季,人们只能用布包裹全身才能通过辽东。”
“秋冬两季更可怕,十月份就到了零度,人在这个气温下在水中行走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唐太宗打高句丽时就是用茅草和泥土开路,直接强渡辽东,一路上还有大雪,士兵冻死了很多。”
朱媺娖明白了:“占领土地需要进行经济发展,宋之前的辽东根本没有发展,所以没办法提供后援,那个时候的辽东就是天险。”
“没错,除此之外,半岛本身就贫瘠,粮食产量一直都比不上中原,所以媺娖,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
朱媺娖想了想:“我估计也会进行羁縻统治,册封藩属。”
“没错,中原王朝也是一直这么做的,只是对半岛进行名义上的统治。”
“并不是中原打不下来,而是对于古代的中原来说,半岛确实没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那里真的肥沃,你看看你家成祖会不会把半岛扬了。”
朱媺娖挠了挠头:“这么一说,好像也对啊。”
“所以就是因为贫瘠,成祖才没有派遣水师灭了他对不。”
张彦点头:“没错,因为长时间进行名义上的统治,半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权,如果直接打,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消耗战。”
“贫瘠的土地加上无休无止的消耗,还真不如册封藩属国来的实在。”
朱媺娖看了看小天幕:“夫君,你说发展工业,那里是不是就有价值了?”
张彦呵呵一笑:“不需要,只需要从陆权转向海权,半岛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华夏一出门就会碰到倭国,倭国的实力并不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半岛又是进攻倭国的跳版,而且还有港口,又可以拱卫收复,你没发现你家成祖准备常驻了嘛。”
朱媺娖挠了挠头:“成祖看的真远啊,都用不着夫君你提醒的。”
“当然了,人家只是见识的少,又不是傻。”
“这种地理位置,只要是行军打仗的人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也是万历时期的明朝死保半岛的原因。”
朱媺娖看向东北:“夫君,如果当时大明不出手,满清会不会和倭国打起来?”
“会,满清想进军中原,所以不会允许倭国插手。”
“如果打起来,谁输谁赢?”
张彦呵呵一笑:“老样子,倭国会被赶下海,你别看满清末期挺憋屈的,但当时的满清,或者说后金的战斗力却是很在线的。”
“打个倭国只能说有手就行,只不过损失会很大吧,毕竟当时的明朝战斗力同样在线。”
“那个时候的东亚说白了就后金和明朝两个玩家,其他的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