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朱媺娖和李丽质这两个丫头又开始互坑了,张彦只能处于中立。
上午陪朱媺娖看英叔,下午陪李丽质打游戏,至于中午,休息。
“夫君,你说历史上为什么只有灭佛却没有灭道的呢?”
张彦指了指李丽质:“谁告诉你没有灭道的?”
朱媺娖也一脸复杂:“丽质啊,你又该喝鱼头汤了。”
李丽质不解:“我又咋了?”
“丽质,佛教传入华夏后经历过四次系统性毁灭。”
李丽质愣了一下:“不就两次吗?”
“唐之后又来了两次,这四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时期,北周武帝时期,唐武宗时期,周世宗时期。”
“也可以说是三武一宗灭佛。”
李丽质一脸懵:“啊?大唐也灭过?”
“对,丽质,你要明白为什么灭佛。”
“北魏时期,北方佛教的规模已经形成了,所以太武帝果断剿灭。”
“北周时期,佛教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一千两百万人的北周因为灭佛清理出来的僧人就有三百万。”
“唐武宗之所以灭佛,那是因为唐朝不到三十万僧人却占了数千万顷的田地,而且还推行高利贷。”
“周世宗时期,因为战乱,不少百姓把念想寄托在佛的身上。”
“就这么说吧,佛教的高速发展主要集中在社会的稳定期。”
“在比较和平的时期,一些人会以佛的名义兼并土地,垄断人口,甚至是控制意识形态。”
“所以古代朝廷灭佛主要是针对僧人的免税免徭役等特权。”
“朝廷因为灭佛,可以收获巨大的财富,并且把人口重新收归朝廷管辖。”
“而且还可以打击以宗教名义做掩护的高利贷等非法行业。”
“所以佛教兴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不灭它灭谁?”
李丽质好奇:“道教呢?”
张彦笑了笑:“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李丽质一脸懵:“不是,这不是黄巾起义吗?”
“对啊,这是黄巾起义,但你别忘了张角是谁。”
“呃。”李丽质恍然大悟:“好吧,我把他忘了。”
“这还没完,历史上的道教徒可没少搞事,比如徐凤,孙恩,这属于五斗米教,也就是正一道。”
“道教和佛教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佛教只喜欢在太平时期安心发大财。”
“但道教就不同了,那是一个武德爆棚的宗教,太平时期习武强身,到了乱世,那就是一个集军事管理,武器制造,战地救护,出殡超度的恐怖组织。”
李丽质挠了挠头:“是不是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这还没完,道教徒很多都是哲学家和思想家。”
“什么阴阳八卦奇门遁甲,玩的贼六。”
李丽质想了想:“和平时期的道教应该没事吧。”
“呵呵,是吗?”张彦看了看李丽质:“丽质啊,你问问那些吃丹药,一吃一个不吱声的皇帝们。”
。。。。。。。。
“行吧,我不想说这个。”
“讲真的,佛教最多影响朝廷挣钱,但道教要是狠起来,那是真敢掀桌子,而且道士还不讲武德。”
李丽质不解:“怎么说?”
“道士有一个持剑礼,在行礼时,道士会趁机戳你脚面。”
李丽质一头问号:“不是,这不是我印象中的世外高人的形象。”
“是与不是,这都是事实,总之道教虽然是华夏本土宗教,但却是历代王朝明里暗里打压的对象,这道教,有反是真敢造。”
李丽质无语:“我真服了。”
李丽质看了看天幕,正好看到了宋朝:“对了夫君,赵构挺能过的啊,为啥在五十六岁就禅位了?”
“还能是因为什么,无非就是没脸了呗,而且没有子嗣,就这么简单,不过赵构本来是赵光义这一脉的,他一绝嗣,宋太宗这一脉也就断了。”
李丽质表示不理解:“可是他为什么那么怂呢?难道是追随国号?”
“其实吧,年轻时期的赵构也没那么怂,靖康元年的时候宋朝要和金国议和,只不过没定下来派谁。”
“最后还是赵构主动请缨去的金国,只不过赵构没有硬多长时间。”
“赵构本人并没有进金军大营,而是直接去了河北。”
。。。。。。
“他可真行。”
“也就是这一年的十一月,金军南下,直接把北宋首都汴梁拿下了,把北宋皇族和大臣一起打包了。”
“这个皇帝一但被抓,就等于作废了,作为唯一在逃的皇族,赵构就名正言顺的登基了。”
“也正是因为赵构登基了,他就成了金国的第一通缉目标。”
李丽质呵呵一笑:“他也是够可以的了。”
“所以后来,金军进攻的方向就是赵构逃窜的方向,也是从这里开始,那个敢请缨去金国和谈的赵构不见了。”
“换来的是一个闻金落泪的怯懦皇帝。”
“你想想当时的赵构害怕到什么程度,当时的主战派的李纲和宗泽等大臣是主张反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构肯定不能明目张胆的反对,虽然赵构同意了,但是他本人直接跑到了扬州。”
“宗泽曾经请赵构去洛阳督战,赵构死活不去,这也是宗泽含恨而终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从赵构登基的时候开始,他就希望议和了,只不过当时的金国势如破竹,谁愿意和他议和啊。”
“这也是赵构迫不得已启用岳飞这些人。”
李丽质撇了撇嘴:“哦,原来是因为议和才打的?也是够丢人的了,亲戚都被人家绑架走了,他还不硬气起来。”
“谁说不是呢,直到金国打不动了,这才考虑议和的事,只不过没谈好,所以金军继续打,只不过这次他们碰到了岳飞。”
李丽质眨了眨眼:“这才是金军真心议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