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历史的不同(1 / 2)

本篇不参与剧情,新找到的记载,分享一下。

秦始皇的继承人到底是谁。

北京大学在09年时得到了一些西汉初年的竹简,上面记载了一些让人震惊的历史。

《赵正书》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这里记载的很清楚,李斯在秦始皇驾崩前就奏请秦始皇立胡亥为储君,秦始皇也答应了这件事。

这和司马迁的史记完全不同。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

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流罪,今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

吏、黔首,其具行事已,分县赋援黔首,毋以细物苛劾县吏,亟布。

以元年十月甲午下,十一月戊午到守府。——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简牍(秦二世胡亥文告)

谓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招仇,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当代学者李开元也认为赵高的祖先是在秦为人质的赵国王族,由此判定赵高为赵国的功臣。——《史记索隐》

————————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

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

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崐人臣所当议也!”

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

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资治通鉴》

根据赵正书的记载,传位胡亥是李斯奏请的,秦始皇也是同意的,所以关键的两个人物就是秦始皇和李斯。他们两个都是认可胡亥继位的。

这一点符合他们的施政纲领。

公子扶苏之所以被发配边疆,就是因为淳于越这群人教他的的。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也是淳于越在告诉嬴政,废郡县,行分封。

这话一出就遭到了李斯的反对,同时,秦始皇也大怒。

这个时候,扶苏公开支持儒生,反对秦始皇的政策,这才让秦始皇把他发配边疆。

古代帝王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丰功伟绩,所以秦始皇可能还真不会选择和自己施政主张相反的人去继承皇位。

民国时期,吕思勉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古太子皆不将兵。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晋献公之于申生是也。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

这也是古代皇帝制衡储君的一种手段,就比如曹操让曹彰领兵,李渊让李世民在外领兵。

秦始皇让扶苏去监军,让胡亥跟着自己巡游也符合古太子皆不将兵的传统。

总之有的人相信史记,认为胡亥就是篡位,有人相信赵正书,认为胡亥就是顺位继承。

下面是朱元璋和朱标的,很多人都说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是第一个加入的,甚至会亲自递龙袍,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确实是亲密的,但还没到那种地步。

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明史·孝康皇帝列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段时间,朱元璋带着马皇后和淮西二十四将另立山头,直到打下了南京,这也是朱元璋的转折点。

所以这一战,朱元璋押下了自己的所有底牌,就在战争来到尾声时,朱标出生的消息传来了。

当时的朱元璋也很开心,在山崖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八个字。

可以说朱标的出生给朱元璋又带来了希望。

很多人都说朱标性格软弱,但朱标是朱元璋一手培养的。

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从宋濂受经。

吴元年,年十三矣,命省临濠墓,谕曰:“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闻《无逸》之训,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俭,为守成令主。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今出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祖宗所居,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知吾创业不易。——《明史·孝康皇帝列传》

在这个档口,朱元璋把朱标送了出去,让他看看底层百姓是怎么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