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邵陵厉公上(1 / 2)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壬戌年)

春天正月,蜀汉的姜维带着小股部队从汉中回到涪城驻扎。

吴王孙权立他儿子孙和为太子,还宣布大赦天下。三月,昌邑景侯满宠去世。秋天七月乙酉这天,任命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

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领三万士兵去攻打儋耳、珠崖。

八月,孙权封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孙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孙权对他特别宠爱,跟孙和没啥差别。尚书仆射是仪兼任鲁王的老师,他上书劝孙权说:“我觉得鲁王天生品德高尚,又文又武。当下合适的做法,应该是让他镇守四方,成为国家的藩王,辅助朝廷。宣扬他的美德,展示他的威风,这才是国家的好规划,也是大家都期望看到的。而且太子和鲁王的待遇应该有所差别,这样才能端正上下的秩序,明确教化的根本。”这劝谏书都上了三四次,孙权根本不听。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癸亥年)

春天正月,魏国皇帝曹芳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啦。吴国的诸葛恪突袭六安,掳走了当地百姓就跑了。

夏天四月,曹芳立甄氏为皇后,然后大赦天下。这个皇后是文昭皇后哥哥甄俨的孙女。

五月初一,发生了日全食。

冬天十月,蜀汉的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城,病情越来越严重。于是任命汉中太守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负责督守汉中。

十一月,蜀汉后主刘禅让尚书令费祎担任大将军,还让他总管尚书台事务。

吴国丞相顾雍去世。

吴国的诸葛恪派人跑到老远的地方去侦察地形,想着攻打寿春。太傅司马懿带兵进入舒城,准备攻打诸葛恪,孙权赶紧让诸葛恪转移到柴桑驻扎。

步骘、朱然分别给孙权上书说:“从蜀国回来的人,都说蜀国打算背弃盟约,要和魏国来往,还造了好多船,修缮城郭。而且蒋琬守汉中的时候,听说司马懿往南来了,他不但不出兵趁机夹击,反而放弃汉中,回到离成都更近的地方。这事儿已经很明显了,没啥可怀疑的,咱们得有所防备。”孙权回复说:“我对蜀国可不薄啊,又是送礼又是结盟发誓的,没对不起他们,怎么会这样呢!司马懿之前进舒城,没几天就退回去了。蜀国离咱们万里远,哪能知道这边的紧急情况就马上出兵呢?以前魏国打算进攻汉川,咱们这边刚加强戒备,还没行动呢,就听说魏国退兵了,蜀国难道就能因为这个怀疑咱们吗!别人说的话可不能轻信,我拿全家的身家性命跟你们保证。”

征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王昶上书说:“地形的险要程度是固定的,但防守的形势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咱们驻军在宛城,离襄阳有三百多里地,要是襄阳有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救援。”于是就把军队转移到新野驻扎。

曹魏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帝王,一定会分封同姓诸侯来显示亲近亲人,也会任用异姓大臣来显示任用贤能。要是只看重亲近亲人这一套,国家慢慢就会变得弱小;要是只偏重任用贤能,又会有被夺权的弊端。古代的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广泛寻求亲疏不同的人一起任用,这样才能保住国家,长治久安。现在大魏尊崇尊贵之人的法规虽然明确,但亲近亲人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对宗室子弟要么任用却不重视,要么干脆不用。我一想到这些,觉都睡不好,就把我了解的情况整理了一下,分析其中的成败。以前夏、商、周都经历了几十个朝代,可秦朝到二世就灭亡了。为啥呢?因为夏、商、周的君主和天下人共享百姓,所以天下人也和君主一起分担忧患;秦始皇却独揽大权统治百姓,所以国家危急的时候没人来救他。秦朝看到周朝的弊端,觉得是因为诸侯弱小才被夺权,于是废除五等爵位,设立郡县官员,朝廷内部没有宗室子弟辅佐,外部没有诸侯作为屏障,这就好比砍掉了自己的胳膊腿,只靠胸腹来支撑。旁观者都觉得心寒,可秦始皇还美滋滋地以为子孙能当万世帝王呢,这不是太荒谬了嘛!所以汉高祖刘邦拿着三尺宝剑,带着一群乌合之众,五年就成就了帝业。为啥呢?因为要砍断根深蒂固的东西很难成功,但摧毁枯朽的东西就容易多了,这是形势决定的。汉朝吸取秦朝的教训,分封子弟。等到吕氏家族专权,图谋危害刘氏天下的时候,天下之所以没有大乱,就是因为诸侯势力强大,像磐石一样稳固。但是汉高祖分封的土地超过了古代的制度,所以贾谊就觉得,要想天下太平,最好多封一些诸侯,但是削弱他们的势力,汉文帝没听他的。到了汉景帝的时候,贸然采用晁错的计策,削减诸侯的封地,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这事儿的根源在汉高祖,在汉文帝、汉景帝的时候爆发,就是因为开始太宽松,制度过头,后来收紧又太着急,没有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的‘树梢太大树枝会折断,尾巴太大就不好摆动’,尾巴和身体相连,有时候都不听使唤,更何况这尾巴还和身体不相连呢,怎么能摆动得好!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计策,颁布推恩令,从那以后,诸侯势力就逐渐衰落了,子孙势力微弱,只能靠收取租税生活,不能参与国家政事。到了汉哀帝、汉平帝的时候,王氏家族掌握大权,借着周公辅政的名义,却干着田常篡权的勾当,宗室的王侯,有的甚至还为他们制造符命,歌颂王莽的恩德,这多悲哀啊!这么看来,不是宗室子弟只在汉文帝、汉惠帝的时候忠孝,到了汉哀帝、汉平帝的时候就叛逆了,只是因为他们权力小、势力弱,没办法稳定局势罢了。多亏了光武帝刘秀有非凡的才能,在王莽篡权已成事实的时候把他擒获,在汉朝断绝的时候重新延续了汉朝的皇统,这难道不是宗室子弟的功劳吗!可是光武帝却不吸取秦朝的教训,又沿袭了周朝的旧制度,到了汉桓帝、汉灵帝的时候,宦官专权,皇帝高高在上却孤立无援,大臣在下面玩弄权术,从此天下大乱,坏人纷纷起来争权,宗庙被烧成灰烬,宫室变成荒草丛生的地方。太祖曹操如龙飞凤翔,扫除了那些凶恶叛逆之人。大魏建立到现在已经二十四年了。我们看了五个朝代的存亡,却不采用他们好的策略,看到前面的车翻了,却不改变自己的路线。宗室子弟封王,却在空荡荡的地方,手下的百姓也不听他们使唤;宗室成员流落在民间,根本参与不了国家政事;他们的权力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势力也和一般人没差别。朝廷内部没有根深蒂固的稳固根基,外部没有像磐石一样的宗室联盟的帮助,这可不是安定国家、成就万世基业的办法啊。而且现在的州牧、郡守,就相当于古代的方伯、诸侯,都拥有千里土地,还掌握着军事大权,有的一个地方好几个人都是这样,有的兄弟几个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可是宗室子弟却没有一个能插进去,和他们相互制衡,这可不是强化主干、削弱枝叶,防备万一的办法啊。现在任用贤能的人,有的一下子就成了大城市的长官,有的当上了军队的将领;可是宗室子弟有文采的,只能当小县城的县令,有武略的,也只能指挥一百来人,这可不是鼓励贤能、优待宗室的做法啊。俗话说:‘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就是因为扶持它的腿多啊。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道理可以用在大事上。所以圣明的君主在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在生存的时候不忘灭亡,这样天下有变故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了。”曹冏希望用这番议论让曹爽醒悟,可曹爽根本不采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