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烈祖明皇帝下(1 / 2)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己未年)

春天正月,司马懿赶到京城,进宫拜见皇帝。皇帝拉着他的手说:“我把后事托付给你啦,你和曹爽一起辅佐年幼的太子。死这事儿我本来都能忍,就是一直忍着不死,就为了等你,现在见到你,我没啥遗憾的了!”说完就把齐王、秦王叫来给司马懿看,还特别指着齐王曹芳对司马懿说:“就是他啦,你可看清楚咯,千万别弄错!”又让齐王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磕头,感动得眼泪直流。就在这一天,立齐王曹芳为皇太子。没过多久,皇帝就去世了。这位皇帝沉稳坚毅,聪明敏锐,做事凭自己心意,能鉴别选拔有才能功绩的人,摒弃那些浮夸虚伪的家伙。指挥军队、处理大事的时候,出谋划策的大臣和将领们,都对皇帝的雄才大略心服口服。他记忆力超强,就算是身边的小官,他们的官职、性格、行为,以及他们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还有他们父兄子弟的情况,只要他听过见过,就永远不会忘。

孙盛评论说:听老人们讲,魏明帝天生资质出众,头发很长,垂到地上,他有点口吃,话不多,但沉稳坚毅,善于决断。当初,各位大臣接受遗命辅佐他,他把这些大臣都安排到地方任职,政权都由自己掌控。他对大臣很优待,能包容直言善谏的人,就算大臣们当面顶撞、极力劝谏,他也不惩罚杀戮,这君王的度量真是够大的。然而他不考虑树立德行、流传风范,不巩固国家的根基,结果让大权被一方独揽,国家失去了有力的保卫,真是可悲啊!

太子曹芳即位,年仅八岁,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尊称皇后为皇太后,给曹爽、司马懿加官为侍中,授予符节和斧钺,让他们都督中外各路军队,总领尚书台事务。之前各种修建宫殿的工程,都按照皇帝遗诏停止了。曹爽和司马懿各带三千士兵,轮流在殿内值班。曹爽因为司马懿年纪大、地位高,一直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他,每件事都向他咨询请教,不敢擅自做主。

当初,并州刺史、东平人毕轨以及邓飏、李胜、何晏、丁谧这些人都有点才名,还特别渴望富贵,喜欢趋炎附势。魏明帝讨厌他们浮夸不实,都压制着不重用。曹爽向来和他们关系好,等到曹爽辅佐朝政,就一下子把他们提拔起来,当成自己的心腹。何晏是何进的孙子,丁谧是丁斐的儿子。何晏他们都一致拥护曹爽,觉得大权可不能交给别人。丁谧给曹爽出主意,让曹爽奏请天子下诏书,把司马懿调任为太傅,表面上用名号尊崇他,实际上是想让尚书台奏事的时候,先经过自己,这样就能掌控事情的轻重缓急了。曹爽听了他的建议。二月丁丑日,任命司马懿为太傅,任命曹爽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曹爽其他几个弟弟也都以列侯的身份侍从皇帝,进出宫廷禁地,那富贵受宠的程度,没人能比。曹爽虽然表面上对太傅司马懿还保持着礼貌,但之后各种举措,就很少再经过司马懿了。曹爽把吏部尚书卢毓调任为仆射,让何晏接替吏部尚书的职位,又任命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何晏他们依仗权势行事,迎合依附他们的人就得到升迁,违背他们的人就被罢官免职,朝廷内外的人都看着他们的脸色行事,没人敢违抗他们的意思。黄门侍郎傅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平叔(何晏)这人表面安静,内心浮躁,狡黠贪利,不考虑做正事,我担心他迟早会迷惑你们兄弟,这样一来,有德行的人就会远离,朝政也会荒废啊!”何晏他们因此和傅嘏产生了矛盾,找了个小事就把傅嘏的官职给免了。他们又把卢毓调出朝廷去当廷尉,毕轨还故意上奏诬陷卢毓,让他被免官,不过很多人都为卢毓鸣不平,于是又让卢毓当了光禄勋。孙礼为人正直,不屈服,曹爽心里不喜欢他,就把他调出京城去当扬州刺史。

三月,任命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

夏天四月,吴国督军使者羊道攻打辽东的守将,俘虏了一些百姓后离开。

蜀汉这边,蒋琬担任大司马。东曹掾、犍为人杨戏,向来性格直爽不拘小节,蒋琬和他交谈的时候,他有时不回应。有人就对蒋琬说:“您和杨戏说话,他却不回应,这也太傲慢了!”蒋琬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长相各有差异一样,当面顺从,背后又说坏话,这是古人都告诫要避免的。杨戏要是想赞同我的观点,那不符合他的本心;要是反驳我的话,又好像在彰显我的不对,所以他选择沉默,这正是杨戏直爽的地方啊。”

还有督农杨敏,曾经诋毁蒋琬说:“做事稀里糊涂的,实在比不上前任。”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蒋琬,主管官员请求去查办杨敏,蒋琬说:“我确实比不上前任,没什么可查的。”主管官员又请求问清楚他说的“稀里糊涂”具体指什么,蒋琬说:“要是我不如前任,那事情就处理不好,事情处理不好,不就是稀里糊涂嘛。”后来杨敏因为犯事被关进监狱,大家都担心他肯定活不成了,可蒋琬对他并没有偏见,杨敏最后也没被判处重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天七月,皇帝曹芳开始亲自临朝听政。

八月,宣布大赦天下。

冬天十月,吴国太常潘濬去世。吴王让镇南将军吕岱接替潘濬的职位,和陆逊一起处理荆州的文书事务。吕岱当时已经八十岁了,身体一向硬朗,做事勤奋,亲自处理各种事务,和陆逊同心协力,遇到好事都互相谦让,南方的人都很称赞他们。十二月,吴国将领廖式杀了临贺太守严纲等人,自称平南将军,攻打零陵、桂阳,还煽动交州各郡,聚集了几万人。吕岱主动上表请求出兵,然后日夜兼程赶路。吴王派使者追授他为交州牧,还陆续派遣唐咨等将领前去支援。经过一年的攻打,终于打败了廖式,斩杀了廖式及其党羽,各郡县都平定了。吕岱又回到武昌。

吴国都乡侯周胤带领一千士兵驻扎在公安,因为犯了罪,被流放到庐陵。诸葛瑾、步骘为他求情。吴王说:“以前周胤年轻,一开始没什么功劳,却突然得到精锐的部队,还被封为列侯、将领,这都是看在他父亲周瑜的份上。可周胤却仗着这些,酗酒淫乱,肆意妄为,我前前后后告诫他多次,他却一点都没悔改。我对周瑜的情义,和你们二位是一样的,也希望周胤能有出息,哪会有别的想法呢!只是周胤犯下这么多罪行,不适合马上让他回来,想让他吃点苦头,好让他自己明白。他是周瑜的儿子,又有你们二位从中说情,只要他能改正,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周瑜哥哥的儿子、偏将军周峻去世,全琮请求让周峻的儿子周护统领他父亲的军队。吴王说:“以前打跑曹操,开拓荆州,靠的都是周瑜,我一直都没忘。刚听说周峻去世的时候,就打算任用周护。但后来听说周护性格不好,任用他只会带来灾祸,所以就改变主意了。我对周瑜的情义,哪会有尽头呢!”

十二月,下诏恢复以寅月为正月。

评论

景初三年是三国历史上极具转折意义的一年。魏明帝曹叡临终托孤、幼主登基,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博弈初现端倪;吴蜀两国也在各自的轨道上经历着人事更迭与治理考验。这一年的历史细节,不仅勾勒出三国中后期的政治格局,更埋下了此后魏晋更替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