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日,曹丕派太常邢贞带着策书去封孙权为吴王,还赐给他九锡。刘晔说:“这可不行啊。先帝四处征伐,天下十成地盘占了八成,那威名可是震慑海内;陛下接受禅让成为真正的皇帝,德行和天地相合,名声传到四方。孙权虽说有点本事,可之前也就是汉朝的骠骑将军、南昌侯罢了,官职不高,势力也不算大。东吴的老百姓心里还是害怕咱们魏国,不可能硬拉着他们跟咱们一起谋划大事。咱们不得已接受他投降,最多给他提升一下将军名号,封个十万户侯就差不多了,可不能马上封他为王。这王的位置离天子就差那么一点点,一旦封王,各种礼仪、等级、服饰啥的就容易乱套。他要是一直只是个侯,那东吴的老百姓和他还没有那种君臣之间的严格名分。咱们要是轻信他的假投降,还去扶持他,给他提高地位、名号,确定了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这就好比给老虎插上翅膀啊。孙权要是接受了王位,等打退蜀国的军队后,对外会对咱们魏国表现得毕恭毕敬,让东吴全国人都知道,对内却会故意做出无礼的事来激怒陛下;陛下要是气得大发雷霆,发兵去讨伐他,他就慢悠悠地跟他的老百姓说:‘我诚心归附魏国,不吝惜珍贵的财宝,按时进贡,从来不敢违背做臣子的礼节,可魏国却无缘无故来打咱们,肯定是想灭掉咱们国家,把咱们的老百姓抓去当奴仆婢妾。’东吴的老百姓没理由不相信他这话。一旦相信了,又被激怒,上下齐心,打起仗来战斗力能增强十倍。”曹丕还是不听刘晔的。将领们因为东吴归附了,心里都松懈下来,只有征南大将军夏侯尚还在加强进攻和防守的准备。山阳有个叫曹伟的,一直以来有点才名,听说东吴向魏国称臣,就以平民的身份给吴王孙权写信,想求点贿赂,还打算通过这事和京城的人结交,曹丕知道后就把他杀了。
东吴这边开始在武昌修筑城墙。
一开始,曹丕想让杨彪当太尉,杨彪推辞说:“我曾经在汉朝做过三公,赶上世道衰落混乱,也没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要是现在再当魏国的臣子,对国家的人才选拔来说,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曹丕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冬天十月己亥日,公卿们初一上朝,曹丕特意把杨彪也请来了,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招待他。赐给他延年杖、凭几,让他穿着布单衣、戴着皮弁来朝见;封他为光禄大夫,俸禄是中二千石;朝见的时候,位置排在三公之后;又下令在他门前设置行马,安排吏卒,以此来优待尊崇他。杨彪八十四岁的时候去世了。
因为粮食价格贵,魏国停止使用五铢钱。
凉州卢水胡的治元多等人造反,河西地区被搅得大乱。曹丕把邹岐召回,任命京兆尹张既为凉州刺史,还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人随后支援。胡人七千多骑兵在鹯阴口迎面阻拦张既,张既放出风声说军队要从鹯阴进军,却偷偷从且次出兵到了武威。胡人都觉得他神了,赶紧退回到显美。等张既已经占据武威,费曜才赶到,夏侯儒等人还没到。张既犒劳赏赐将士,打算进军攻打胡人,将领们都说:“士兵们都累了,敌人却士气正旺,现在很难跟他们正面硬刚。”张既说:“现在咱们军中没有现成的粮食,只能靠从敌人那里获取。要是敌人看到咱们的军队会合了,就退到深山里躲起来,咱们去追,道路艰险,士兵还会又饿又累,咱们要是撤兵,他们又会出来骚扰抢劫,这样下去,这仗就没完没了,这就是所谓的一旦放走敌人,几代人都得遭殃啊。”于是就向显美进军。十一月,几千胡骑趁着大风想放火烧掉军营,将士们都很害怕。张既夜里埋伏了三千精锐士兵,让参军成公英带着一千多骑兵去挑战,还下令让他们假装败退。胡人果然争着追上来,张既趁机发动伏兵截断他们的后路,前后夹击,把胡人打得大败,斩杀和俘虏的人数以万计,河西地区全部平定。后来西平的麹光造反,杀了当地郡守。将领们又想攻打,张既说:“只有麹光等人造反,郡里的其他人不一定都跟着他。要是咱们马上就派兵过去,那些官员、百姓,还有羌人、胡人,肯定会觉得国家不分青红皂白,这样反而会让他们抱成一团,这就又给老虎插上翅膀了。麹光等人想依靠羌人、胡人做援兵,咱们现在先让羌人、胡人去攻击他们,用丰厚的奖赏招募他们,抢到的东西都给他们。这样一来,对外能削弱麹光的势力,对内能离间他们的关系,肯定不用打仗就能平定叛乱。”于是就发布檄文告知各个羌人部落,被麹光等人连累的人可以原谅,能砍下贼军首领脑袋送来的,会加以封赏。很快,麹光的部下就砍下麹光的脑袋送来,其他的人也都像以前一样安定生活。
评论
这段史料生动展现了魏文帝曹丕登基初期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一系列决策与博弈,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权力平衡与人性考量,即便放在今天仍具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