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冻土上的春耕:春桃与西伯利亚的拓荒者(1 / 2)

夕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烧红的熔金圆盘,艰难地、一寸寸地沉入遥远的乌拉尔山脉西侧的地平线。凛冽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刀子般刮过春桃的脸颊,她却浑然不觉,只是静静地伫立在新搭建的木制了望塔上,目光深邃地投向远方。与艾娃所处的非洲大陆截然不同,这里没有温暖的暮色、袅袅的炊烟和饭菜的香气,只有无尽的苍茫、刺骨的严寒,以及在暮色四合中迅速被黑暗吞噬的、无垠的冻土带。

夜幕,对于西伯利亚而言,似乎总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早早地便以浓墨般的姿态,将这片广袤而沉寂的土地彻底笼罩。天空是深邃的藏青色,几颗疏朗的星辰在寒冽的空气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近处,是她们女兵团队和随行的大夏农夫们临时搭建的营地,篝火的光芒在风雪中摇曳不定,如同挣扎求生的生命,散发出微弱却顽强的暖意。偶尔能听到几声被寒风撕碎的交谈声、工具碰撞的叮当声,以及远处 sled dogs(雪橇犬)低沉的吠叫,除此之外,便是无边无际的、近乎令人窒息的寂静。

春桃裹紧了身上厚重的皮毛大衣,那是用当地驯鹿的皮毛制成的,带着一股原始而野性的气息。她的眼神锐利如鹰,即使在这样恶劣的光线下,也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这片土地深处沉睡的潜力。她想起了艾娃,那个在遥远非洲大陆上,将大夏农耕智慧播撒在贫瘠土地上,浇灌出生命之花的传奇女性。艾娃的故事,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无数大夏儿女心中的征途,也点燃了春桃胸中那团不甘平庸、渴望开拓的火焰。

“将军,风太大了,回帐篷里歇息吧。明天还要早起勘察那片河谷呢。”一个清脆而带着关切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春桃转过身,看到了她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她的义妹,柳叶。柳叶裹得像个粽子,只露出一双明亮而坚韧的眼睛,手里还捧着一件备用的羊毛披风。

春桃接过披风,披在肩上,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没事,这点风雪算什么。想当年在漠北练兵,比这更糟的天气我们都经历过。”她拍了拍柳叶的肩膀,“你看这片土地,虽然现在看起来荒凉死寂,但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未必不能让它焕发生机。艾娃能在非洲的沙漠边缘开辟出绿洲,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冰封的冻土上,种出属于我们的庄稼?”

柳叶顺着春桃的目光望去,眼中也燃起了憧憬的光芒,但随即又掠过一丝忧虑:“可是将军,这里和非洲太不一样了。艾娃面对的是干旱和贫瘠,我们面对的是严寒和冻土。农作物怎么可能在这种地方生长?那些随行的老农夫们,私下里都在嘀咕,说我们是异想天开,拿人命来开玩笑呢。”

春桃当然知道这些困难,也听到了那些质疑的声音。她们这支队伍,成分特殊,主体是由春桃一手训练出来的三千名,被春桃的理念和勇气所吸引,毅然决然地跟随她来到这片未知的苦寒之地。随行的,还有大夏朝廷派遣的五十名经验丰富的农夫和几名负责测绘、水利的工匠。这支奇特的队伍,从离开繁华的大夏都城开始,就伴随着无数的不解和非议。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群本该在家相夫教子的女子,要跑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来送死。

“异想天开?”春桃冷哼一声,语气却异常坚定,“任何伟大的事业,在开始的时候,不都被认为是异想天开吗?大夏的先辈们,不也是从黄河流域的小小部落开始,一步步开拓,才有了今天的广袤疆土?冻土又如何?严寒又如何?我们有大夏千年积累的农耕经验,有改良的农具,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这双手,有这颗不甘人后的决心!”

她指着营地中央那堆最旺的篝火,那里,几名女兵正围着一位老农夫,似乎在争论着什么。“走,我们过去听听。”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了望塔,来到篝火旁。风雪似乎被篝火的热力逼退了几分,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温暖圈子。

“……不是老汉我泼冷水,”那位名叫王老栓的老农夫,是随行农夫的头领,经验丰富,但思想也相对保守,此刻他正皱着眉头,对围着他的女兵们说道,“这西伯利亚,自古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除了耐寒的野草和苔藓,啥正经庄稼能活?土是硬的,像铁块一样,一到冬天能冻到地下好几尺深,夏天化冻了又是一片烂泥塘,脚都拔不出来。再说这气候,无霜期短得可怜,就算勉强种下去,不等成熟就下雪了,那不是白费力气吗?”

周围的几名女兵,脸上也露出了困惑和不安的神色。她们虽然勇敢,但对于农耕,大多是一知半解,王老栓的话,无疑击中了她们心中最深处的疑虑。

春桃走上前,王老栓看到她,连忙起身行礼:“将军。”

春桃摆摆手,示意他坐下,然后环视着众人,声音清晰而有力:“王老栓说的,都是实情。这片土地的艰难,远超我们的想象。但是,困难就意味着不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