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花山岩画所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画?有何目的和意义?花山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色彩如今还能如此鲜艳?古人用的是什么颜料?等等一系列的疑问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而关于花山岩画的内容,又是另外一个不解之谜,是专家们研究的又一个重点。由于花山岩画历史久远,又缺少相关文献记载。专家们只能就岩画的画面和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研究。专家们有的认为这是描述骆越人抗击外敌入侵战争胜利的庆祝场面;有的认为是骆越人祈求上天保佑其兵强马壮、社会繁荣的愿望;有的则认为岩画是骆越人用来镇河妖,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愿......各种观点说法不一,至今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左江流域岩画长廊,以其岩画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从岩画中,我们不仅看到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绘画艺术成就,同时还感受到了古代壮族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勤劳、勇敢、奋斗的民族精神。
虽然画面上只有一种颜色,人物也仅仅是用线条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但浩大的场面形成奔放、豪迈的气氛,令观者产生热烈、宏大、庄严的观感。在画面之中,人物或手执刀剑,皆蹲身曲臂,作蛙形起舞,铜鼓、钟、太阳、船、狗等形象穿插其间。仰视岩画,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眼前:铜鼓声声,人欢马跳,群情激奋,欢声雷动。一个个赭红色人像组成的画面,既像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还像钢筋铁骨的兵马阵,又像先民们狩猎归来的丰收欢乐图……
关于花山壁画的传说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个奇人叫蒙大,他十来岁就食量惊人,且力大无比。那年兵荒马乱,官掠民财,老百姓苦不堪言。蒙大忍受不了压迫,决心起来造反,但苦于没有兵马刀枪,怎么办?他每天上山砍柴,总是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筹莫展。一天,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送给蒙大一叠纸和一支笔,老人吩咐道:“你在这纸上面画兵马刀枪,等到满一百天,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了,但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老人说完便飘然而去。从此,蒙大每天干活回来,就关在屋里写写画画,废寝忘食。他母亲觉得奇怪,追问他,他总是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谁知在第99天时,母亲实在耐不住了,心想:只差一天不要紧吧,带我看看他画的是什么。于是,趁蒙大不在家,便推门进去打开画箱。刹那间,只见那些尚未成真人真马的纸片哗啦啦飞出屋外,粘在村前的崖壁上,变成了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