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联军合围(1 / 2)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1811 字 2天前

联军合围

伊洛瓦底江的晨雾尚未散尽,张又鸣的指挥部里已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

沙盘上铺着从缅甸土司手中缴获的羊皮地图,边角被虫蛀得参差不齐,却被亲兵用朱砂仔细标注出山川河流。

代表吴三桂残部的黑色小旗蜷缩在曼德勒周围,像被雨水打湿的乌鸦,而红、蓝、绿三色旗帜已在东西南三面竖起,唯有北面的萨尔温江东岸,蓝色小旗移动得格外迟缓。

"琅勃国的军队到哪儿了?" 张又鸣的手指停在萨尔温江的渡口,那里插着面褪色的蓝色小旗 —— 按约定,琅勃国应在三日前攻占渡口,切断吴三桂北逃的路线。

军需官王六捧着军报册,指甲在 "琅勃" 二字上反复划过:"回将军,琅勃国的三千人还在江东岸的竹林里磨蹭,昨日只往前挪了八里地,说是遇到瘴气,士兵病倒了一半。"

张又鸣冷笑一声,指尖在沙盘上重重一戳,木屑簌簌落在 "掸邦山隘" 的标记上:"瘴气?去年他们打景栋土司时,三天就翻了三座山。"

他忽然转向传令兵,"给琅勃国王送封信,就说大明水师刚 ' 缴获 ' 了三船暹罗稻米,本想分给他一半,既然他的军队病得走不动路,那就算了。"

王六在一旁补充:"还要提一句,他们在仰光港的商队欠了咱们五万两银子的关税,再不还钱,就把船扣了。"

张又鸣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琅勃国向来见利忘义,当年吴三桂帮他们击退莫卧儿王朝时,他们曾把公主都送出去和亲,如今见大明势大,虽派兵助战,却总想着保存实力。这种墙头草,就得用银子和刀子同时敲打。

沙盘旁的木架上挂着三面旗帜。

红色旗绣着明黄龙纹,是大明直属的海军陆战队;蓝色旗缀着白古、落坑的族徽,代表积极参战的属国军队;绿色旗打着特冷、琅勃的图腾,这些部队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随时可能倒戈。

"老挝国的绿旗也没动。" 郑大虎猛吸一口水烟,用手拨了拨代表老挝的小旗,"他们的军队离预定位置还有三十里,他们国主派人来说,要等雨季过了再进军。"

"等雨季过了,吴三桂早跑到阿萨姆邦了。" 张又鸣取下墙上的令箭。

"给老挝国主带话,三日内不抵达曼德勒东南的高地,本将就派炮营去他的王城 ' 参观 '—— 让他看看大明的火炮是怎么 ' 整顿军纪 ' 的。"

令箭刚发出去,特冷营的千总周通就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雨林的潮气:"将军,孟乍得派人送来二十车竹笋,说是慰问联军,其实是想打听咱们什么时候进攻。"

他把一张密信拍在案上,"这是从特冷士兵身上搜出来的,孟乍得让他们在混战中保存实力,等咱们和吴三桂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

张又鸣展开密信,特冷文写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赤裸裸的野心。

他忽然想起岩罕 —— 那个曾猎过老虎的山民士兵,如今已是联军的神射手,昨夜还在灯下默写 "忠诚" 二字。

"告诉孟乍得," 张又鸣把密信揉成一团,"竹笋收下了,让他再派三百人来学操炮,否则这次行动所取得的战利品他们减半,这次行动的特别军饷也就不要想了。"

李奇深知这些南亚小人,只有威利双管齐下,才能指挥得动,所以对于这次军事行动,除了大明的军威之外,许以特别军饷,按各方所出军队数量,所取得的军功,给他们发放特别行动军饷。

当然,军饷不是银子,是绿水币,这过这些绿水币不是坑!也是可以在银行换成银币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只不过藏着李奇的小心思,就是在南亚推行一波绿水币。

午后的军报接踵而至。

先是琅勃国的蓝色小旗终于开始移动,王六笑着说:"他们的国王回信了,说士兵们 ' 突然痊愈 ',正连夜渡江。"

接着是老挝国的急报,说军队已拔营,承诺明日午时抵达指定位置。

"这些属国,不打不成器。" 郑大虎磕着烟袋,"还是落坑国实在,苏莱曼亲自带着炮兵营往前冲,昨天还缴获了吴三桂两门红衣炮。"

张又鸣却盯着沙盘上的绿色小旗:"特冷的军队不能用在正面。周通,你带掸邦营的山民去左翼,让他们在密林中设伏,只许放冷箭,不许冲锋,这些人用作特种部队有奇效,但大部队冲锋却是一窝蜂。"

联军推进至曼德勒西南二十里时,第一个倒戈的土司出现了。

孟养土司带着五百人马来降,跪在张又鸣面前。

张又鸣看着他额头的伤疤 —— 那是被吴三桂的亲兵用刀砍的,当时孟养拒绝交出女儿当人质。

"你若早来三日,你的寨子就不会被烧。" 张又鸣扶起他,指着地图上的彬乌伦,"本将给你五百杆燧发枪,加入大明联军,去找吴三桂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