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会试舞弊(2 / 2)

“什么?施泾川病倒了?”看到王清晨二人找来,赵楷很是震惊。

尤其是看到王清晨盒子里的东西,这震惊就直接翻倍了。

这牵扯就有点大了,有时候程序正确比什么都重要。

要知道,这么多届科举,还从未有过如此事情发生,一时间也让他有些发懵。

“你二人随我来吧,此事还需殿下做主”听了两人所述,老爷子也觉得棘手,这事情他处理不了。

不论是处理一部尚书,还是决定会试榜单,他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是”王清晨也是无奈,他都已经做好面圣的准备了,如今面对梁朝自然更好。

毕竟都自家哥们。

紫微宫

梁朝以及各部大臣全都像听故事一般听了两人的述职,这未免有点梦幻了。

学子作弊还好理解,主考喷血就理解不了了。

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物。

别说没有会试舞弊,就是真的会试舞弊了又如何?

证据钉死又如何?

他们这些人最擅长的不就是甩锅以及诡辩吗?

这崔相教出来的扛鼎之人就这种货色?

以前真的是高看了。

诸位大佬虽然不屑一顾,但是却并没有着急发声,这种事情谁粘上都占不了好,毕竟施泾川现在还在太医署躺着呢,于情于理都不应该过分追究。

这也算是给臣子的体面。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遭遇暗算,所以打破这个默契这种事情没人愿意做。

“暗记之事可曾查实?”梁朝最先问道。

“应已确认无误,还请殿下尽早下令抓捕作弊学子好还施大人公道”王清晨说道,在众人听来这话却有点意思了。

“那此事便由刑部、大理寺督办吧!尽早将舞弊学子抓获,查明真相!

至于会试后续事宜就按照施尚书的意思交由王郎中代办”

梁朝如今也不是政治小白了,能够顺理成章安插自己人他自然乐意。

而且,恩科之事不宜拖延,越拖损失的朝廷威信就越多。

“是”刑部尚书李炤一脸苦涩,但是却拒绝不了。

“是”王清晨同样拒绝不了,毕竟他正是梁朝这一派系的,于情于理他都无法拒绝。

“至于榜单,既然是诸考官共同议定的,那便不必再过中书了,直接张布吧!同时要密切关注学子舆论”梁朝说道。

与此同时

在王清晨二人还未离开紫微宫之时,京师之中竟有会试舞弊的谣言传出。

这件事情背后无人作梗必不得信。

訾会试结束之后,自觉无望离京者不足十之一二,多数人明知希望渺茫,仍旧留在京师听榜。

但是自从今早贡院大门打开之后,各种风声便传了出来。

科举舞弊的传闻也就此产生,本来并没人在意。

但是学子聚集之处总免不了谈起,甚至有一些小报公然捏造,短短一上午时间便传遍京师。

要想半天时间传遍京师,自然不可能,这些小报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为的就是给这则谣言加一把火。

一时,民舆沸腾,不明真相的学子开始聚集。

不公和愤怒冲昏了那些仍保留一丝会试希望的学子的理智。

“我们去贡院讨个公道吧!寒窗苦读十数年,不能让不公取代我等的未来”甚至不需要推动,便有不理智的学子自告请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极,既然朝中有人舞弊,我们还等什么?再等下去,这次恩科就要被朝中权贵给毁了”

“同去同去,咱们寒窗苦读十年,还抵不过人家权贵的一根手指!

凭什么我们唯一的路都要被堵,以后科举若是成了权贵的游戏,咱们平民子弟还有什么出路?”

有些学子苦考数年,此时等在京师,等的就是一个结果。

他们即便有了举子身份,前途也是有限的,若是属于他们的进士名额被占,他们又怎会甘心。

……

“陶兄不一起去贡院要个说法?”

自从鸿胪寺文会以后,屈直、梁文卓、陶若川三人便相交为知己。

不仅经常探讨学问,也不时友集。

“杏榜尚未公布,岂能急于一时?”陶若川心里并不似表面这般平静,毕竟他自觉这次答得挺不错的。

“还是若川稳坐钓鱼台,不像我俩还得历练”梁文卓心中更加焦急,只是他也学着陶若川极力压制自己。

“若川兄难道不怕公布之时被人顶替?”屈直在三人中性子最活,也是最按捺不住的。

“朝廷总会给个交代的,况且吾自负不至于落榜”陶若川自谦道。

不过这份沉稳却是让屈直二人吃了定心丸,上榜的自信他们还是有的。

这次参加会试的举子虽多,但是他们自信能排在他们前边的没有几个。

毕竟在京师这么久,有才名的他们多多少少都有接触。

但是水平超过他们太多的,除了王清晨他们还真没见过。

吾皆凡人,汝独秀之,为之奈何?

“他们还真去了?威逼贡院?多久没闹这出了?”屈直跃跃欲试,毕竟干坐着实在着急。

“你也知道是威逼贡院啊?还是坐着和我等一块品茶吧?”陶若川看出了屈直的悸动,随即劝说道。

科举虽然只举办了不过三十届,但是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威逼贡院之事,其后果他们简直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