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意外惊喜(2 / 2)

“怎么个不好?” 王清晨追问道,他没有亲眼见过北境的情况,希望从孔卓那里得到答案。

“首先是没有人口。” 孔卓想起北境十室九空的场景,心中满是酸涩。

“北境之民被掳掠为奴者不知凡几,所以我才不得不聚集人口,合并村镇”

人是群居动物,只有靠在一起才有安全感。

南方随随便便一个州县都有十数万人口,可整个蓟县,包括屯兵在内,恐怕也不足五万。

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字,没有足够的人口便没有足够的生产,没有产出便供养不了人口,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此外,北境骑兵总是滋扰,破坏田亩水利,实在可恨。” 孔卓说着,眼中闪过一丝怒火,那些被破坏的都是他好不容易才让百姓恢复生产的成果。

“他们少则三五骑,多则数十骑,来去如风,很难防备。” 孔卓在蓟县时算是饱受其苦,后来索性合并村镇,训练民卒,情况才稍稍得到缓解。

没有安稳的环境,百姓就很难进行耕作,而且相对于游牧民族而言,破坏农耕民族的成果实在太容易了,这也是北境面临的困境。

“不是说北戎正处于内讧混乱期吗?” 王清晨疑惑地问道。

“正因如此,诸多小部族为了躲避纷争纷纷冒险越线滋扰边境。大股的敌人,边军还能应对,可这种小股骑兵,实属癣疥之疾,防不胜防。” 孔卓显然在这上面吃了不少苦头。

王清晨若有所思,这种麻雀战确实让人头疼,防不胜防。

随后,他又询问了诸多关于北境的情况,包括房价物价、民力、军力、军防、武备等,只要不牵扯机密的事情,他都充满了好奇。

而孔卓也知无不言,耐心地为他解答。

“对了,你可知我外公现在何处?” 王清晨随即便又问起一桩事情。

“不知,北境地域广袤,白将军又多在前线,况白将军又属军将,事涉机密……” 孔卓的话让王清晨明白了,打听外公的行踪容易犯忌讳,便不再多问。

对于孔卓的近况,王清晨再三关心。

两人数年不见,此时打开了话匣子,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即便车外漫天冰雪,寒风呼啸,却也难以抵挡两人交谈的热情。

“今年的雪还是别下太大为好。” 看着街道上脚步匆匆、在风雪中艰难行走的行人,孔卓感慨地说道。

今冬的第一场雪确实下得漂亮,此时屋檐上已经落了薄薄一层。

可这也让他们回想起景佑二十一年的白灾,那段经历勾起了两人许多不好的回忆。

“瑞雪兆丰年,会是个好兆头的。” 王清晨安慰道。

在这个时代,脆弱的生产力根本无法承受天灾的打击,一场天灾足以让无数百姓陷入绝境。

“今年的雪确实有些早了,你怕是赶不上回家过年了,不过却是能喝几场好酒了。” 王清晨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正有此意。” 孔卓笑着回应,几年的边塞生活,他都快忘记京师的繁华了,如今回到京师,正好可以与好友们好好相聚一番。

两人到侯府的时候,景阳已经骑马先至,此时正站在府门前张望。

看到孔卓,景阳立刻迎了上去,给了久日未见的好兄弟一个大大的熊抱,热情的举动倒是让孔卓一下难以适应。

不过,景阳转而看向王清晨的目光就比较有意思了。

九边之一的云州,便是景国公的亲族坐镇,也在此次九边磨勘之列。

除此之外,魏国公府上也掌控着两座边镇。

要知道,这种几乎算是军政合一的边镇,远不是世家掌握的边镇所能比拟的。

而陛下此次进行九边磨勘,显然也是有意在控制什么,所有人都看得明白。

当初,景阳自家泰山想要为他谋求一官半职,也并不是毫无缘由的妄言,只可惜最终没能成行。

王清晨如今这一手算是大义灭亲。

“还是入府吧,可别给风雪喂个满腹”

“给我书房上个火盆。” 王清晨对着墨涤说道。

“是,公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王清晨的官职越做越大,如今墨涤重新充当起他的跟随,这也是郑良开始有计划培养掌柜的缘故。

至于拖拖,虽然武力有余,但眼力不足,护家守宅倒是一把好手。

王清晨和家人叮嘱了两句,便带着小家伙来到书房。

毕竟,作为自己的至交好友,让瑾儿拜见一下叔伯还是很有必要的。

书房之内,炭盆已经烧起,暖意融融。

孔卓正在烤干已经湿透的靴子,景阳则兴致盎然地询问着孔卓这几年的经历。

毕竟,作为三人中唯一一个有外地任免经验的,孔卓在蓟县的见闻让他十分好奇。

至于梁朝,二人却是没有提及。

作为帝国的储君,他们或许还可以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叙旧,但是却已经难以像从前那样交心了,这是谁都明白,却又不愿戳破的事情。

“这位你见过就不给你介绍了,这位是你孔卓师伯,出身鲁地孔家,学问即便比你爹也不逊色。” 王清晨向小文瑾介绍道。

“景师伯、孔世伯。” 对于这个不拘小节的师伯,小文瑾眼中充满了好奇,礼貌地行礼问候。

“世侄倒是颇有我儒家子弟几分风采,应是读书的好料子,可惜家里是个小子,要不然定要和你攀个好姻缘。” 孔卓笑着说道。

随后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碧玉,丢给小文瑾。

“这是蓟县特产,倒也不名贵,只是胜在稀奇,算是世伯的见面礼。”

文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