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副将所言不假。”王清晨明白陛下的心思,既然要动九边的官员,暂时便不会动将领,不过敲打是必然的。
他这一句话,算是帮这些人解了围。
“可臣听闻陈副将等人还在贵府门前吵闹许久,小王大人,圣君当前莫敢欺也?”那御史不依不饶,不肯轻易放过。
这话一出,将门众人怒目而视,眼中满是愤怒与威胁。这分明是要将他们往绝路上逼。
“这位御史大人莫不是亲眼所见?还是说吾之所言不足采信?”王清晨心中清楚九边将领目前的处境,自然站在他们这边。
“还望陛下明察!”那御史见说不过王清晨,只好放弃追问,转而向陛下邀功。
“朝儿觉得如何?”景佑帝将决定权交给了皇太孙。
“尔等禁足一月,罚俸半年,可还信服?”梁朝的处理方式相对温和,景佑帝施威,皇太孙施德,二人配合默契。
“谢陛下,谢世子殿下!”跪在地上的军将们齐声道谢。
此刻,他们终于明白,当初王清晨坐在门口,那份毫无惧色,分明是在给他们暗示。
可惜,看懂这一切的只有孟星辰一人而已,他们心中满是感激,恨不得当场给王清晨磕一个头。
若不是王清晨帮忙遮掩,他们虽不至于掉脑袋,但在陛下心中的印象必然大打折扣,日后再无晋升的机会。
如此一来,他们也算欠了王清晨一个天大的人情。
九边的堪磨方案其实并无太多悬念,官员或升或降,总之肯定要全部更换。
而此次京察的关键,在于各方势力能否达成妥协。显然,一切都在陛下的预料之中。
世家的选择也不能说完全错误,他们将宝押在梁朝身上,或许也是出于长远考虑。
毕竟,相较于积威日深的景佑帝,年轻的梁朝看起来更容易掌控。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世家在九边的贸易路线难以获得收益,那么这部分利益将如何重新分配,便成了王清晨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的大朝会,便与王清晨没什么关系了。其他州县的考课,参照旧例执行即可。
王清晨翻看往年考课留档时便已清楚,若要重新梳理考课制度,那就不是简单的考课,而是整顿吏治了。
这等大事,绝非他一个小小的考功郎中能够完成,即便陛下亲自出手,恐怕也非易事。
因此,王清晨很有自知之明,甘愿充当工具人。
好在如今的朝堂格局还算明朗,没有激烈的权力争斗,没有过度腐朽的官僚作风,也没有党派林立的乱象。
这让王清晨有了充足的时间成长,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推动大朔的发展,引领文明向前迈进。
大朝会结束后,吏部便派遣大量官员前往九边。王清晨所在的考功司,也有两位员外郎被派去。这足以看出陛下对九边事务的重视与急切。
王清晨反倒难得地悠闲下来。
虽说日常公务依旧不少,但没了之前那种紧张急迫的感觉。
毕竟,京察中最棘手的九边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部分自然轻松许多。
因为九边之事的奏请,王清晨还得到了赏赐,一套文房四宝。
虽说这赏赐可以直接记为政绩,但对于心怀大志的王清晨来说,这样平淡无奇的战果,实在难以提起他的兴趣。
九月中旬,吏部官员陆续抵达九边,堪磨工作随即展开。九月末,九边官员的堪磨结果便陆续传回吏部。
整个过程可谓雷厉风行,没有受到丝毫阻碍,其推进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十月初,关于凉州一众官员的调度公函便从京师发往边镇。
凉州刺史刑修远左迁为中书舍人。
值得一提的是,刑修远乃是景佑元年的三甲进士,和王清晨一样,被王氏选为榜下婿,如今也算是王氏之人。
至于其他司马、别驾等官员,若是世家势力的,便需要新任刺史自行处理。
这样的安排虽不能将世家势力彻底清除,但对中央来说,已经能够达到一定的管控目的。
整个十月,朝堂上的消息几乎都围绕着九边。
包括凉州、并州、夏州、灵州、原州在内的五座边镇,最高行政长官都进行了调整。
这五座边镇,是世家扎根最深的地方。其他四座边镇虽也有小幅度调整,但并未触及根本。
小主,
新赴任的官员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年轻有为,熟悉兵事,且都是难得的“白身”,即与世家没有任何瓜葛。
陛下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合适的人选,显然费了不少心思,其中有几个还是破格升迁。
比如并州刺史,便是从光州别驾直接提拔而来,连升三级的情况在官场极为罕见,这既是个人的机遇,也是形势所需,就连王清晨见了,也不禁心生羡慕。
而将门在这段时间,则变得格外安分守己,没有闹出任何动静,老老实实,不敢有丝毫造次。
但就在众人以为九边风波渐息之时,临近入冬,一封密报悄然递到王清晨案头。
字迹潦草的信笺上,赫然写着 “原州新任刺史遇刺,军兵异动”。
这是墨涤从特殊渠道送来的消息,王清晨握着密报的手指骤然收紧,窗外的寒风吹得窗棂作响,他却感觉后背渗出冷汗。
看来真有世家不甘心啊!同样也是真的不长眼。
如果说这样就能逼陛下就范的话,那陛下也就不是陛下了。
若说之前的人事调动是明棋,那此刻暗处的刀光剑影,才是真正的考验。
现在消息还没传开,想必是景佑帝刻意为之。
但是从陛下的决心来看,想来肯定是要镇压的,只是不知具体内情如何,倒是让他有些着急。
不过再着急也没用,军政之事与他无关,与吏部关系也不大,只是原州应是梁氏族地,这梁氏莫非是要试试陛下的刀刃锋利否?
朝堂之上并未泛起什么波澜,直到十一月末,有首级从原州传至京师才让一众官员惊掉下巴!
“看来陛下早有防备啊。” 王清晨心中暗忖。
九边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能妥善处理,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看来一切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
王清晨敏锐地察觉到,九边磨勘或许也是陛下走的棋局。
为的不仅是辎养备战,顺手牵出害群之马,也是其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