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十八铜人阵(1 / 2)

“是。”

一个字掷地铿锵。

江边柳一面果断应答,一面看向殿前并立如山的三位高僧。

他之前听说过“南少林三老”,知道前面三人应当分别是济慈大师、济悲大师、济苦大师,而位于中间的大概就是首座济慈大师了。

济慈捻动佛珠,声如古钟:“阿弥陀佛,十八铜人阵已困住五百七十二名高手,无一全身而退。”

这时,右位闭目垂首的长老忽然抬眸,深深看了江边柳一眼,继而又缓缓合上眼睑,微微颔首道:“老衲济悲,见施主腰间佩一长剑,不知施主练剑几载?”

几载?

在场众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皆心中有数——眼前少年见之便知其未及弱冠,就是自小习剑,又能有几载?济悲此问不过是隐晦地提醒少年切莫托大。

不过,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全都猜错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

江边柳微微一笑,成竹在胸道:“已经月余了。”

“原来如此,已有月…月余?!”济悲刚瞌上不久的眼皮再又猛然睁开,瞳仁中惊愕之意闪如雷电。其余几人同样神色一震,满目不可置信。

“不过,”江边柳话锋一转,“在下今日不准备以剑法对阵。”

“原来如此。”济悲这回的四个字就说得顺理成章多了——既然剑法修习尚浅,敢来挑战铜人阵,想必是精于其他武学。

于是,只听江边柳又道:“其他几门武学,短的已学了几日,长的也练了月余了。”

[情绪点+400!]

[情绪点+400!]

[情绪点+400!]

[情绪点+400!]

在场四位老僧:……???!!

这世间竟真有只习武一个多月便胆敢挑战少林十八铜人阵的人?方才那话若是真的,就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也从未见过如此鲁莽自傲之人!

“施主,不可妄言。”济慈面色微变,并不信江边柳所言。

接着开口的是左位的枯瘦长老,济苦:“你既习武不过月余,何必以卵击石?”

在此之前,济苦的嘴角始终紧绷,像一柄未曾开光的禅杖。而此时一开口,他的话也颇为冷硬。

他便这样面无表情地继续道:“少林铜人,一击可碎虎骨。”

江边柳轻笑:“不试一试,大师怎知在下的骨头不比虎骨?”

三老相视,皆见彼此眼底的叹息——同面前少年一般执意要战的人,他们见得太多,却从未有人回心转意。

“阿弥陀佛,既如此…”

济慈的禅杖忽然动了,被徐徐举起,而后毫无征兆地“咚”地一声杵在了青石地上。

声响不大。

可整座少林寺的檐角铜铃,却齐齐震了起来!

铃声起初只是细碎的,若有似无的,像早春檐角将化未化的冰棱。但不过瞬息,那铃声便如江河决堤,又似天雷滚地,仿佛有成千上万枚铜铃同时嗡鸣,连脚下地面都开始微微发颤。

与此同时,十八道金光被这样的震动牵引着,从四方殿宇的阴影中鱼贯而出。

是少林十八铜人。

这十八尊“金身铜像”纵身跃出,落地时竟没发出半点声响,好似不是踩在地上,而是踏在轻风里,却又每一步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

他们并排而立时,殿宇上方的整片天空被金光所慑,那赤红的暮色也抵不过金铜耀芒,竟像皲裂了一样就这么暗淡下去。

此等异象,少林屋脊上的楚留香自然也察觉到了。不用去看,只凭感觉便能知道——那十八尊“金身铜像”散发出的磅礴气势,已经凝成实质,像十八把看不见的刀,同时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而他尚且不是刀尖所指之人。

此时,楚留香眉目皆是震惊,他万万没想到江边柳竟是要挑战少林十八铜人阵!

方才,在守门老僧那,他看懂了江边柳的暗示,知晓江边柳是要使一招“声东击西”。即由他“另辟蹊径”自行去寻天峰大师,江边柳则留在原地,想办法吸引少林众人的注意力。

他们二人之所以采用这个办法,也是因为少林寺中高手环伺。虽然平时看来安宁,但若有人胆敢踏上少林屋脊,其迎敌应变之速,戒备之严,绝对不可小觑。

楚留香也是因为轻功绝尘,再加上有江边柳分担,这才决定冒险。否则,他这一路上光是应付戒备的僧人,恐怕就要花上不少时间。

不过,纵使有这诸多理由,挑战少林十八铜人阵未免也过于凶险了。

凶险到原本飞檐走壁,轻快得像一片被风托着的云的楚留香,都因心神不宁而在屋顶瓦片上停步了一瞬。

但也只有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