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灵堂肃穆送忠魂,蜀道辞行赴江东(2 / 2)

待到出发那日,天色微亮时,关羽一行人便已来到了成都城门处。城门下,蒋琬与关索早已等候多时,两人皆是一身常服,见众人到来,忙上前见礼。

“公琰、索儿,勿须多礼!”关羽抬手示意,目光扫过两人,“益州诸事,便托付于尔等了。”

蒋琬拱手道:“大司马放心,琬与小关将军定当尽心竭力。”

正说着,远处传来车马声,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刘谌母子的车驾正缓缓驶来。车停稳后,李贵人携刘谌下车,母子二人皆是便服打扮,显然是刚从宫中赶来。

“谌儿拜见二叔祖、三叔祖、伯父、司徒大人。”刘谌规规矩矩地上前见礼,声音清亮,“听闻诸位今日启程,我与母妃特来送行。”

李贵人亦上前福身:“诸位一路保重!待到了江东,还请振武贤兄替我向雯儿姑娘问声好,盼她顺遂生产。”

杨再兴忙拱手道:“多谢李贵人挂心,我定当带到。”

小主,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刘谌母子二人,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动——这母子俩,前两日夜里刚来吊唁过黄老将军,今日又特意赶来城门送行,这般频繁露面,虽是礼节周到,却也难免引人遐想啊!

但他面上并未显露,只是颔首道:“有劳贵人与殿下特意赶来,我等记下了。”

张飞性子最是直接,见状哈哈一笑:“谌儿有心了!你好好在成都待着,待俺日后回来,再教你几套剑法!”

刘谌脆生生应道:“多谢三叔祖!”

关羽看着刘谌,想起当日在镜中见他自刎于宗庙,忙温声道:“谌儿,蜀地虽安稳,却也需勤学不辍,可莫要辜负了你父皇的期许。”

“谌儿记下了。”刘谌点头,目光落在杨再兴身上,“伯父,我听闻江东的鲈鱼最是鲜美,待侄儿再长几岁,定要去尝尝。”

杨再兴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好啊!他日,伯父定在江东等着你。只是,出行前你可得先征得你父皇的应允才行哦!”

一番话别后,李氏拉着刘谌后退了几步。诸葛亮趁机走到蒋琬身边,拉着他走到僻静处,神色凝重地道:“公琰,我等今日便要离去了,益州之事,还需你多费心。”

蒋琬拱手应道:“司徒放心,琬定当尽心。”

诸葛亮听罢,目光朝刘谌母子的方向扫了一眼:“王宫中的动静,要多留意些。吾并非怀疑什么,只是皇家之事,需格外谨慎,莫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话音刚落,他忙解释道:“陛下早已立了大皇子为太子,我等身为臣子的,自当全力辅佐。你也知晓,未迁都时,我儿便与庞宏、继祖皆是太子伴读,跟着董太傅念书……”

“当年在宫中,张皇后待瞻儿他们极好,时常给带些点心,天冷了还让人送炭火。如今皇后不在了,这份人情,我总得替孩子们还上。”

“再者,云长、翼德、振武他们,也皆是坚定站在太子身后的。我等做臣子的,立场得稳,绝不能让任何可能动摇国本之事发生。”

“蜀王母子虽素来安分,但身处皇家,难免被人议论,你多照看着些,这既是护着他们,也是护着益州的安稳。”

蒋琬闻言恍然大悟,忙道:“司徒考虑周全,琬明白了,此事定会妥善处置。”

“还有益州本土的派系,”诸葛亮继续补充道,“他们在蜀地根基深厚,你既要善用其力,也要防着他们抱团。若有棘手之事,可差人去长安问庞司空,或是直接传信与我。”

“琬记下了。”蒋琬一一应下,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另一边,关羽将关索叫到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索儿,我与你三叔他们这便要走了。黄老将军传授你的刀法,切记勤练,不可懈怠。”

关索红着眼眶点头:“孩儿记住了,每日定当勤练不辍!”

“不止要勤练,”关羽眼中带着期许,“黄老将军的刀法沉稳刚毅,如磐石立崖;而为父教你的刀法则重刚猛迅疾,似猛虎下山。你若有悟性,不妨试着将二者融合,取其精华,创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刀法。如此,才算不负黄老将军的教导,也不负你这些年的苦功。”

关索闻言,心中一动,重重叩首:“孩儿定当努力,不辜负父亲与师父的期望!”

关羽扶起他,又叮嘱道:“益州是大汉的腹地,也是黄老将军死死守护的地方。你当与公琰同心协力,好好治理,莫让百姓失望,莫让长眠在定军山的老将军失望。”

“孩儿遵命!”关索挺直腰板,声音坚定。

此时,远处的李贵人对刘谌递了个眼色,母子二人一同走到了杨再兴面前。

“伯父,”刘谌上前一步,对着杨再兴深深一揖,“昔日若非伯父在父皇面前举荐,侄儿也得不到这蜀王之位。这份恩情,侄儿没齿难忘,今日特来谢过。”

杨再兴忙扶起他:“谌儿不必如此,你本就聪慧懂事,陛下封你为蜀王,也是看中你的品性,与我之举荐并无太多关系。”

李贵人在旁轻声道:“振武贤兄说笑了,谌儿能有今日,你在其中的费心,我这做母妃的都看在眼里。今日,斗胆拜托贤兄一件事——谌儿年纪尚小,在蜀地行事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日后若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到长安,还望贤兄在朝中能多帮衬着些,莫让朝臣们因些许小事便横加诟病。”

杨再兴闻言,脸上露出几分犹豫。他自然明白李贵人的意思,刘谌身为蜀王,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家体面,但自己若贸然插手,难免会有“结党”之嫌。

李贵人见他迟疑,又缓声道:“贤兄无需有所顾虑,谌儿这孩子,素来懂事,心里只想着如何当好这个蜀王,让蜀地百姓安稳度日。

他常说,能得父皇恩准镇守蜀地,已是天大的福气,从不敢有半分非分之想。毕竟……太子殿下聪慧仁厚,早已是朝野公认的储君,谁又会去做那不合时宜的事呢?”

这番话虽说得含蓄委婉,却将意思表得明明白白。杨再兴看着眼前母子二人的表情,不似作伪,又念及后世对刘谌的风评确实不差,便点头道:“贵人放心,贤侄若真是为蜀地百姓谋福,行事妥当,我自会在陛下面前说上几句公道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氏脸上露出笑意,忙示意刘谌道谢。刘谌再次拱手:“谌儿,谢过伯父。”

这边话音刚落,关羽与诸葛亮那边也已交代完毕。张飞早已按捺不住,翻身上马,粗声嚷嚷:“好了好了,该走了!再磨蹭下去,天黑都到不了下一个驿站!”

众人纷纷上马登车。诸葛亮最后看了一眼成都,随即对蒋琬、关索与刘谌母子拱手道:“我等这便告辞了。”

关羽勒住马缰,赤电马打了个响鼻,朗声道:“出发!”

话音刚落,马蹄声响彻城门,一行人迎着晨光,朝着江东方向缓缓驶去。蒋琬、关索与刘谌母子站在城门下,目送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

刘谌望着远方,轻声道:“母妃,伯父他们走了。”

李氏轻抚着他的头:“嗯,走了。咱们也该回宫了。”

马车缓缓驶向城门,刘谌靠在车窗边,看着城外的田野,忽然道:“母妃,伯父会帮我们的,对吗?”

李氏笑着点头:“会的。只要我们安守本分,便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车内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伴着晨光远去。而城门处的蒋琬与关索,也转身朝着城内走去,益州的重担,已稳稳落在了他们肩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忠魂远去蜀地悲,众将辞行赴江东。前路漫漫多未知,各担重任踏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