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秤星映人心,驼铃满长街(2 / 2)

辛弃疾走到鲜卑商人的摊位前,见他正给一个大宋妇人称胡椒。

妇人怀里的孩子伸手去抓胡椒,被鲜卑商人笑着拦住,抓了把葡萄干塞给他:“这个甜,比胡椒好吃。”

妇人的丈夫是个木匠,立刻掏出把新做的木梳:“这个送你,梳你那络腮胡正合适。”

午后的阳光穿过帆布棚,在地上投下斑斓的光斑。

吐谷浑人用玉石换了南朝的宣纸,正请文人帮忙写信给远方的族人;高车人围着南朝的水车模型打转,铜匠边看边画图纸;最热闹的是酒摊,北魏的马奶酒、南朝的米酒、西域的葡萄酿摆在一起,各族商人端着碗互相敬酒,酒液洒在衣襟上,倒是分不清是谁家的美酒。

属官突然拉着辛弃疾去看投书箱,里面只投了三张纸:一张是感谢将军找回被盗货物的,一张是建议增加皮革摊位的,还有一张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没写字。“昨天那个乌洛侯首领说,” 属官笑道,“辛将军一定要把榷场开下去呀,他要把榷场的规矩刻在他们的神树上,让子孙都照着做。”

傍晚收市时,榷场的驼铃声此起彼伏。

柔然的马队驮着绸缎,高车的货车装着瓷器,西域的骆驼载着茶叶,乌洛侯人的雪橇上堆着布匹,在夕阳下排成长长的队伍。

鲜卑商人特意走到辛弃疾面前,递来个皮囊:“这是我们族长酿的马奶酒,给将军暖暖身子。” 皮囊上绣着狼头,却用汉布补了个补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满载的驼队排队出城,为首的胡商勒住缰绳,对辛弃疾拱手:“将军,下月我带‘河西锦’来,比你们的吴绫还亮!”

他怀里揣着新换的 “诚信牌”,檀木牌上刻着 “三载无欺”,是属官按辛弃疾的意思新制的 —— 奖励诚信经营以及连续三年无纠纷的商户,可享减税两成的优待。

回营的路上,薛安都忽然指着榷场外墙:“将军您看,不知谁刻了这个。”

是行歪歪扭扭的字:“秤星照人心,驼铃满长街”。

墙角的榆树下,几个南朝孩童正与胡商的孩子玩 “竹马戏”,木杆当马,布条作旗,笑声惊飞了栖息的寒鸦。

辛弃疾望着渐暗的天色,忽然想起《论语》“民无信不立” 的注解。

他望向冶山的方向,铁坊的炉火正映红半边天。

“告诉沈将军,” 他对薛安都道,“下个月的军饷,不用从屯田粮里挪了。”

夜风掠过榷场时,带着茶叶与羊肉的混香。折中处的官秤还摆在案上,秤星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像撒在人间的星子,照亮了南北商人共绘的长卷。

辛弃疾摩挲着甲叶上的纹路,突然想起榷场里那个大食商人说的话:“我们在西域做生意,靠的不是刀,是信誉 —— 信誉比黄金还值钱。”

他望向窗外,盱眙城的灯火已次第亮起,其中两盏最亮的,正挂在榷场的折中处,像两颗守夜的星辰,此时遥远的寿春榷场也逐渐停息了白天的喧嚣。

夜色渐深,属官还在核对账册。他发现今日的交易记录上,“互赠”、“帮忙”、“友好” 之类的词比往日多了许多,而 “纠纷” 两个字,只出现了一次。

窗外的风送来远处的驼铃声,混着南朝的更鼓声,在寂静的夜里,谱成了一曲特别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