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司徒伏湛免官,进用尚书令侯霸为大司徒,侯霸素来看重王霸的名声,情愿推贤让能,王霸唯独乞请病假告归,偕妻逃隐,茅屋蓬户,安享余年。又如北海人逄萌,雁门人殷谟,累征不起,并为逸民。
最着名的乃是七里滩边的钓夫,羊裘一袭,遗范千秋,作者述及姓名,此人非是别人,本姓是庄,单名为光,表字子陵,会稽郡余姚县人。汉史为避明帝名讳,改庄为严。因此后人只称他为严子陵先生,不叫他做庄子陵。特别提出,复特别辨明。
光武帝刘秀少时游学,曾与他一同肄业,到了光武刘秀即位,他却移名改姓,避家他去。光武帝刘秀忆念故人,令会稽太守访问踪迹,不见下落;再令海内各处搜寻,亦无影响。光武帝刘秀终不肯忘怀,口述形容,使画工绘成肖像,到处物色。
“天下无难事,总教有心人。”果然有人奏报,说在齐国境内,有一男子身披羊裘,屡次在泽中垂钓,面目与画图中的人非常相似。光武帝刘秀闻言,大喜道:“这定是子陵无疑了!”
仿佛得宝。连忙命有司备安好马车,携玄纁,前往准备齐礼欲聘用。严光接着,尚未肯自道姓名,只说是:“朝廷误征。”
使臣哪里肯放这个机会?不论他是真是假,定要请他上车,三请三却,毕竟一难当十,被朝使手下的随员,前推后挽,竟将他拥至车上,飞快奔驰入都。
光武帝刘秀听闻严光到来,尚防止他乘间隔的机会逃逸而去,于是特意命人准备行舍北军,妥当给他床褥,使太官主膳之官,朝夕准备为其提供膳食,奉若神明。
大司徒侯霸,与严光为旧相识,连忙使部属侯子道,前往奉书问候。严光踞坐床上,打开书信读讫,半晌才顾问道:“我与君房相别已久,君房素有痴疾,今得为三公,痴疾可少愈否?”这里说明:候霸的表字叫做君房。
奇人奇语。部属候子道回答道:“位居鼎足,怎得再痴?”
严光正色说道:“既然无痴疾,为何遣汝来此?”
子道接口说道:“司徒闻先生辱临,本欲即来问候,适因公务匆忙,未能脱身,愿俟日暮稍闲,前来受教。”
严光又笑道:“汝言君房不痴,这岂不是痴想么?天子使人征我,三请方来,我尚不欲见人主,难道就先见人臣?”
子道听罢,也不便多与絮聒,但求严光复书还报。严光托言手不能书,将书简扔给送信的人。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办事可就要身首异处了。”
说到末语,严光便即住口。子道再欲请益,严光大笑道:“君莫非来买菜么?求益何为?”
原是够了。子道乃返回报告给侯霸。侯霸将严光之语录出,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奏刘秀。光武帝刘秀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不足计较!”说着,即命人摆驾出宫,亲自前往访问严光。
早已经有人向严光报告知闻,严光置之不理,高卧如故,佯作闭目熟睡状。亦太矫情。光武帝刘秀亲自来到床前,看见严光坦腹卧着,因此用手抚摸严光的腹部道:“咄咄子陵,何故不肯相助为理?”
严光仍然不起,良久才开始睁开眼睛熟视,也不陈谢,但却答说道:“过去唐尧那样显着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
光武帝刘秀听了,感慨地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既而光武帝刘秀令侯霸邀请严光进入宫阙之中,略迹谈情,与叙旧事,严光始从容坐论,不复倨傲。
光武帝刘秀婉颜问严光说道:“君看我比前日何如?”
严光回答道:“似胜往时!”
光武帝刘秀鼓掌大笑,于是留住严光食宿,与其一同就寝安卧。
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呼呼大睡。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情况非常严重厉害。光武帝刘秀听了,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难道便上感天象么?”因此当面授于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并不称谢,亦不辞行,拂袖自去。返至富春山中,仍旧做那耕钓生涯,年至八十乃终。
今浙江省桐庐县南,有严陵濑,与七里滩相接,背后有山,叫做严山,山下有石,能容十人,据说这就是严光的钓鱼之处,俗呼为严子陵钓台。地因人传,流芳百世,可见得亮节高风,比那封侯拜相,还要光荣十倍哩!热中者可以返省。这且搁过不提。
且说东汉消灭彭宠,渔阳告平以后,光武帝刘秀曾经使茂陵人郭汲,就任为渔阳太守。
渔阳当时已经遭受王莽新朝时期的动乱,又加上彭宠被打败,当地百姓较为刁猾和不善,贼寇无处不在。郭汲到达渔阳就职上任之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并捕杀贼寇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东汉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
小主,
郭汲接着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措施,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东汉边界,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户口日蕃,中外都称为贤太守。刚好这个时候因为大司空宋弘,有事免职,朝臣多举荐郭汲代任。光武帝刘秀以卢芳之乱未平,不便将郭汲内调,所以未曾允议。
建武七年春三月晦日,太史又奏称日食,有诏令百官各上封事,毋得言圣。当时杜林郑兴等人,弃隗嚣归乡。
统由光武帝刘秀闻名召入,各授官职:杜林为侍御史,郑兴为大中大夫。此次因天象变化而陈言,谓应俯从众议,调任郭汲为大司空,且言日月交会,数应在朔,今日食每多在晦,乃是月行太速,故有此变。君为日象,臣为月象,君元急故臣下促迫,致见咎征,望陛下垂意洪范,勉思柔克等语。
光武帝刘秀也优诏褒答,惟仍不愿调回郭汲,却令妹夫李通代任。李通首先倡义,弼成大业,身尚公主,仍然谦恭自持,不敢骄盈,故得保全爵位,以功名终。富贵寿考,全赖谦冲。太傅褒德侯卓茂,已经病殁,特赐棺茔地,表彰耆硕。叙笔载明生卒,亦无非阐扬名士。并因前侍御史杜诗,累任沛郡汝南各都尉,所在称职治理,于是更换他调任为南阳太守。
南阳为光武帝刘秀之故乡,从龙诸臣,半出南阳,历任太守,反视为畏途,只恐得罪贵戚。
到了杜诗莅郡,兴利除害,政治清平,无论贵贱,一体翕服。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元帝时期大兴南阳郡水利的郡太守。
信臣在南阳任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兴办水利。他亲自勘查水源,开沟渠,修堤坝水门,修建水利工程数十处,灌溉面积年年增加,最多时达三万顷,南阳地区因此富庶起来。为加强灌溉管理,召信臣还制定了灌溉管理制度,“均水约束”刻在田地旁边的石碑上,以防止水利纠纷。
在所修的各项工程中最着名的是六门堨和钳卢陂。东汉建武七年(31年),南阳太守杜诗又修治陂池,广开农田,当时人称赞他们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便是中国古代“父母官”的由来。
亦有一诗,录述于后:
黄堂太守一麾来,万汇全凭只手栽;
召父已亡推杜母,养民毕竟仗贤才。
转眼间又是一年,光武帝刘秀顾念陇西之地,又要遣将前往讨伐了,欲知何人西征,待至下节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