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未遂叛乱,矿场现象(二)(2 / 2)

高总领说的“不战而偷人之兵”,原来就是这个意思?

这活儿干得,倒不如直接叫运输兵来得实在!

没等他们再多想,战马群已经呼啸而至。

众人立刻按操练过的法子行动:

把昏睡的兵卒捆结实了架上战马,炮身拆下来抬上大车,连倒地的战马都被小心翼翼地抬上平板车;

一边忙活一边扫净脚印,半点痕迹都没留下,转眼就带着“战利品”撤得干干净净。

风依旧刮着,雪地里只剩下几缕残烟,仿佛刚才那场无声的“战斗”,不过是北风卷过旷野的一场幻梦。

一千多人重新猫回坑洞,冻土把后背硌得生疼,却没人敢动一动。

远望筒里,只是雪粒子随着北风飘洒,榆关卫三万多人,这才运走一万八千,剩下的一万二还得耗着。

高总领早有交代:

带家伙的放倒了运走,空着手的不用管。

这规矩简单,却透着股说不出的古怪,像在田里拾麦穗,只挑饱满的捡。

午时的日头刚过中天,冯祥领着三千弟兄蹲在城墙背风处,把最后一块麦饼塞进嘴里。

搭袋里塞满了行军干粮,鼓鼓囊囊地坠在腰侧。

他回头望了眼尽头模糊的山海关,那青砖缝里还留着去年冬天他刻下的“守”字,风一吹,眼圈就热了。

在这关城守了二年多,墙根的每块石头都认得,可今日不得不走,再舍不得也得抬脚。

三千人没说话,默默地靠在墙根,有人蹲下去紧了紧绑腿,麻绳勒得小腿生疼,却像这样才能把心思稳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辽东老家早成了焦土,回不去;

山海关待了这些日子,如今也要走——

脚下的路通向京城,可心里的路却空荡荡的,谁也说不清将来要落在哪片土上。

另一处城墙根处,白广恩扶着墙向东方望去。

风把他的披风掀得猎猎响,鬓角的白霜结了又化。

高总督到底在不在宁远?

前日接了裁撤令,弟兄们都炸了锅,他却盯着宁远的方向看了半宿。

如今他们散了,若高总督真在宁远,自求多福吧;

若不在,那便不在了,这乱世里,谁还顾得上谁呢?

未时中,日头偏了西,白广恩终于直起腰,把腰间的令牌解下来,扔给身后的亲兵:

“传令,带干粮,丢下甲械,走。”

窝在墙下的九千多人早候着了,闻言默默扛起包袱,跟着远处冯祥的方向,队伍拉得老长,像条没头的蛇,往京城方向挪去。

白广恩终于决定信冯祥的,离开山海关已经两个时辰,甲械送不回去了,就丢长城下吧。

冯祥走得快,三千人的队伍踩着冻土,脚步声比风声还急。

他心里算着时辰:

得赶在戌时进永平府城,在那里点卯,证明他们响应了圣旨。

十二月初一圣旨到,限三日离关,他们初二晚间就到,怎么也算不上抗旨。

至于去了京城会怎样?

他没心思想,眼下只想把这口气喘匀了,让弟兄们能在暖和的屋里歇一晚。

坑洞里的人攥着远望筒,看着那支卸了械的队伍走远,又低头掰指头算营地里剩下的人数:

一万二,还得等。

风卷着雪沫子灌进坑口,谁也没说话,只把怀里的短铳攥得更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