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未遂叛乱,矿场现象(二)(1 / 2)

有人往手心里哈着气接话:

“咱快应队待遇是好,顿顿有肉,棉鞋棉衣管够,可这‘不能死’的规矩,听着咋这么别扭?”

混漕运那阵子,每年都有兄弟没回来,大家早把生死看淡了。

可皇爷偏说“先保命,再择机”,捧着这么好的待遇却要缩手缩脚,心里头跟揣了块烧红的烙铁似的。

“可不是嘛!”

旁边一个豁了牙的刘得柱啐了口,

“要是传出去,说咱见了仗就躲,儿孙辈怕是要被人指着脊梁骂——

‘你爷爷当年就是个不敢拼命的货’!”

“唉,高总领那时候还踹了俺一脚,他说‘咱这叫战略性保全!

剩者为强懂不懂?

留着命才能立军功,才能让你们那未过门的媳妇、没见过面的娃,将来能拍着胸脯说‘我爹是英雄’!’

话是这么讲,可俺不得劲咧!”他继续说道。

周福来把手里的教程册子往众人面前一扬,

“等这事成了,功勋台上刻你们名字的时候,谁还记得今天蹲在这里冷不冷?”

风卷着雪沫子打过来,众人一时没了话。

赵老矢把马鞭往腰里一插,往战马的草料袋里多塞了把豆饼:

“总领说得在理!

咱是英雄,英雄就得能屈能伸。

等将来娃问起,咱就说——

你爷爷当年一仗没打,就赢了!”

这话逗得众人笑起来,笑声混着北风,在旷野里飘出去老远。

刘得柱摸了摸怀里的帕子,心里那点别扭忽然散了。

是啊,活着回去,才能娶媳妇,才能让爹娘对着功勋台的牌位哭一场,这比啥都强。

皇帝惜命,便琢磨出这套透着股诡异劲儿的“新编三十六计”,说穿了无非是想在刀光剑影里稳稳当当地活下去。

高宇顺作为头一个践行的人,把这些弯弯绕绕嚼得透透的,连带着给计策加的注释都刻进了骨子里。

谁也说不清大明将来会走到哪一步,只看眼下这路数,怕是难有正大光明的对阵了。

等四川那拨太监回来,带着他们那边的门道一掺和,指不定这“新编三十六计”又要多出多少奇奇怪怪的花样。

另一边,号称“清君侧”的部队磨磨蹭蹭地挪着步子,卯时就喊着聚兵,磨到辰时中才踏出西罗城,直到午时初头才挨着抚宁卫的边。

八成是太久没动过真格的,早忘了出征该有的利索劲儿,也可能是炮车太沉,陷在冻土辙里拉不动;

反正就这么晃晃悠悠耗了一个多时辰,才勉强挨近抚宁城。

北风跟刀子似的刮,海潮声在旷野里滚来滚去,听久了只让人犯困。

他们早听惯了这风声浪响,这会儿冻得手脚发僵,心里头直犯嘀咕:

还不如在营里烤火暖和,真想缩在被窝里睡一觉啊……

念头刚落,眼皮就沉得抬不起来,竟真的脚步发飘,一个个歪歪扭扭地栽倒在雪地里,睡了过去。

坑洞里的一千多人举着远望筒,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半晌没人敢出声。

他们瞅瞅身边还冒着青烟的仁慈煤,耐着性子等那点火星彻底灭了,才摸出麻袋;

把里面预备好的煤粉口罩分下去,将倒伏的一万八千多人,人人脸上都捂得严严实实。

有人摸出短铳朝天放了三发信号弹——

第一道防线,该动手“接人”了!

发完信号,数着眼前横七竖八的人影、散乱的战马和炮车,一千多人愣是没回过神来。

这也能叫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