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朝鲜使团,觐见上皇(三)(1 / 2)

德川家其实也是从萨摩蕃主那里截的流求国,他们更一步的想法就是俘虏尚质王,逼迫尚质王管理流求,为他们提供矿产资源。

倭国各蕃主,根本没有组成联军,他们不想为德川家族抵御敌人。

最终,在荷兰人的调停下,德川家族被迫将流求人送往备中,各家凑钱作为赎金与赔款,先息事宁人再说,之后再有想法那是之后的事。

阿山站在毛利家议事厅的台阶上,目光冷冽,望着远处的德川家族领地,心中暗道:

“这次算是放过你们,但下次,绝不会这么简单。”

随着荷兰人的调解,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但是被阿山盯上的倭岛,最终不会如此平静。

十月二十一日,凯旋的号角在望京王宫上空回荡,阿山带着战士们的荣耀归来。

他向多尔衮详细汇报了征倭的经过。洪承畴听完战报后,捻着稀疏的胡须,微微眯起眼睛,沉声分析道:

“倭国虽富,但战斗力不堪一击。

大金完全有能力占据倭岛,既能获取丰富的财富资源,又可与荷兰人通商贸易。”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欣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繁荣。

范文程则微微摇头,持不同看法:

“最好能结盟明国,好处我们得,麻烦与大明共担。”

他的话语中透着谨慎,似乎在为大金的长远利益深思熟虑。

此时的倭国有银矿的事已经不是秘密,荷兰人之所以调停这件事,其实也是看在倭岛银矿面子上的;

他们将廉价货物高价卖给倭国家族,然后用倭国的银子去购买大明商品,然后回欧罗巴进行贸易。

多尔衮眼睛大亮,真是好主意啊!

既然明国火器那么强,与西洋人有了冲突,正好试试明国的军事成色!

如果能够获得倭国的财富,对于新立的大金国来说,可以用于与大明贸易,换取丝绸、茶叶、瓷器;

还可以购买西番的火器,用范文程的话就是——

取之倭国,用于倭岛!

有祸大明背,没祸大金赢,左右不会吃亏。

之后,感激涕零的流求国尚质王带着三十余名王族大臣,径直跟随朝鲜使团去往大明朝觐。

他们没有返回流求,而是选择搭乘那艘曾经属于大明的三帆战船。

这艘万历年间援朝战争后赐予朝鲜的战船,如今成了唯一的快速交通工具。

说来讽刺,登莱水师早已没有如此迅捷的战舰,当年孔有德叛变时,连船带人都带去了后金,剩下的都是些老旧破船。

这艘战船不愧是当年明军的主力,仅用十三天就抵达天津口岸。

守卫一见船型,便知是朝鲜使团到来,连忙安排马车送往京城。

十一月初六,朝鲜使团抵达鸿胪寺。

不料鸿胪寺官员全在西苑当值,只有钱谦益一人在寺。

无奈之下,这位纠结的二品大员只得亲自带领使团前往西苑迎宾楼。

望着朝鲜使团走上马车,钱谦益不禁苦笑:

堂堂礼部尚书,如今竟沦落到当向导的田地。

范承谟坐在马车里,二十岁的面容尚显稚嫩,却已能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沿途的景象。

他是范文程的次子,因长子早夭而被当作继承人培养,虽年轻却深谙权术之道。

他透过车帘望着远处恢宏的京城景象,心中暗自惊讶——

这哪里是他想象中“比盛京差些”的都城?

单是鸿胪寺的规模,就抵得上半个望京了。

“紫禁城究竟是什么模样?”

范承谟忍不住向身旁的副使询问。

李佲副使是个精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