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朝贡使团,上国气象(五)(2 / 2)

柳如是终究不懂这些朝堂规则。

她只当皇帝未真正降罪,便认为此事无碍。

这位秦淮八艳之一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朝堂规则是一点不了解;

揣测上意却实在不在行,终归是出身不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世面。

其实朱有建也不了解,但是他是皇帝,他负责发号施令,有大把的人揣测上意执行相关事宜。

与礼部尚书钱谦益纠结不同,工部尚书范景文倒是逍遥自在。

他如今身兼"都察院"副院长之职,不仅俸禄按从二品双倍发放,另有补贴,收入竟比正二品还高。

毕竟他既是副院长,又是天下行走带队官员,身兼数职,自然财源广进。

如今正带领团队去往大明各处,做真正的实事,对于工部如何,他就真没在意。

三十余国使团入驻迎宾楼后,宫中传来确切消息:

两日后皇帝将正式接见——

上午觐见,午膳享用火锅,下午则观赏大明演武——

这场精心准备的军事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迎宾楼建筑形制,与会同馆是真不一样,这座楼没有传统的雕栏挑檐,回廊也没有楠木柱;

而是砖墙建筑,廊柱则是混凝泥浇筑,包裹了瓷面,瓷面上有素色花纹,不仔细观瞧是无法发现的。

楼内为套间,套间之间是月拱门,墙面为喷绘,图案则是大幅山水烟雨图,有些名家诗词在上面。

地面不是传统木地板,而是陶瓷地砖铺设,有简单的纹路。

套间由寝室、起居室、盥洗间、客厅组成,除了卧榻与座椅为木制,其他都是预制构件,比如桌案、盥洗台、马桶皆为陶瓷材质。

南洋诸岛土着不认识这些,但是西洋六国来人,直接就要瞪出眼球,这样的设施,在他们的国家,只有王室才能拥有,且极其珍贵。

小主,

别看马桶只是简单分体式,罗马帝国时代,用了三百多年,都没有解决掉冲水问题,直到十六世纪,哈斯堡家族卡洛斯一世在位期间,才解决马桶冲水。

虽然后来又经过改良,却无法消除反水带来的臭味,而大明这个却没有一丝臭味;

这还不算,因为迎宾楼可不止一层,而是三层,下水管可是三层楼连在一起的,这样的技术可不一般。

令人惊喜的是,迎宾楼是制式的,几百个套房都有马桶,而欧罗巴王室,只有国王才有资格享受。

还有浴缸,居然是整体挂瓷釉,如今的王室还使用拼接瓷砖——

只有指甲盖大小,需要几千片瓷砖的拼接,防水特别难做,那么大明是怎么做到的?

不是说大明衰微了吗?

他们在心中询问,却无法得到答案。

如果大明的科技,已经如此高明,军事又怎样了呢?

于是他们试图找人去了解,可惜这里的侍卫都是签过保密协议的,问使用功能,他们知无不言,但是问到技术,对不起,无可奉告!

其实这批侍卫,是从紫禁城调来的,他们是真不知道技术,并不比这些使团成员知道的更多。

他们很郁闷,都是勋爵子弟,之前是在皇宫里做侍卫,如今来了皇庄,居然沦落到给蕃国使团做侍卫。

那么,皇帝为何要调他们过来呢?

这些陶瓷用品已经成熟,形成了套装,但是不好组织官员参观,官员不了解,怎么出售呢?

勋爵子弟了解后,回家能不说吗?

接待任务结束后,侍卫会回到皇城,那时可能就不太适应,自然会想念迎宾楼的生活。

这些套装也许价格昂贵,但是单件还是比较便宜的,他们集资弄个厕所是完全没有问题。

回家后更加不适应,生意不就来了吗?

这件事还不是高宇顺的提议,而是曹化淳的提议,王德化作为执行人很懊恼,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

曹化淳的提议,皇帝很开心,所以得到了赏赐,简化版《人本论》到了他手中;

高宇顺认为结合“新编三十六计本注”,简直就是绝配,盛情邀请曹化淳进行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