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朝贡使团,上国气象(一)(1 / 2)

朱有建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将游击队重新分拆,令他们逐渐适应特种作战部队形式。

既然是特种部队,自然不能是过去的百人队,也不是京鲁营的五十人队。

他考虑过“三三制”,但是三三制是需要辅助的,前世是由机器战士作为队友,也就是水陆空三体机器战士,才可以实现三三制。

显然此时的大明没到时机,所以六十六支游击小队,六千三百一十二名精锐战士,经过精心整编,化作六百三十支行动迅捷如风的"快速反应部队"。

以十人为单位,由他们最终决定小队指挥者,以及兵种的分配。

余下的十二位骨干,皆是原各队的杰出代表,他们将被纳入教官体系;

潜心钻研各类作战技艺,日后肩负起训练新军的重任,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朱有建认为"快应队"需要休息,倒不是真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而是他们本就在河南有些事没有完成。

于是“快应队”迎来难得的休整期,一直将要持续到来年。

休整结束后,他们将开赴广袤的大漠,对鞑靼各部落展开系统性的梳理行动。

世人或许会觉得大明此举过于严苛,实则不然——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抉择。

寒冬肆虐之下,鞑靼各部老弱妇孺死伤惨重,十不存一。

大明要的正是那些历经严寒考验、顽强存活下来的妇孺,她们才会更加珍惜生存的机会;

对于融入大明,会抱着感恩的心,而不是仇怨。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也是对“快应队”成员,心性的考察。

人屠有一个就已经够了,若多出许多来,才是最麻烦的,特别是还有足够的军师能力;

倒是不用担心他们会不忠心大明,不忠心皇帝,而是担心他们影响家庭,影响子女后代。

朱有建需要他们将“快应队”传承下去,将来需要“快应队”的地方很多;

他们应该区别于卫所兵,区别于募兵,区别于治安部队,所以需要及早发现问题,才好扭转过来。

很多时候,朱有建有些想当然,当他将高宇顺定为总教官的时起,他的初衷其实已经被扭曲;

高宇顺现在就是纯粹的阴谋家,他教导出来的“快应队”会怎样?

首先确定的是,他们不会成为人屠,但是他们可能不会堂堂正正;

就像孙守法说法一样,《新编三十六计》很猥琐,不像军人该有的模样;

而本注正在向另一个方向大步前进,最终的目标居然是阳光堂皇,可想而知这会多可怕?

能够给人看出来的黑暗,大抵还算光明正大,但是当黑暗看上去更加光明,就是灾难,而高宇顺正是这样的想法。

为应对未来的艰苦环境,"快应队"即将投入到大漠生存特训中。

由孙守法、马进山领衔,联合胡化汉民与归化汉民共同编纂的《大漠野外生存手册》终于完成最终版:

囊括了沙漠、草原、冰原、高原、山地五大极端环境的生存要诀。

这些要诀不是单纯的旅行总结,充斥着血泪以及累累尸骨;

胡化汉民基本是用血泪谱写了艰难生存法,他们在鞑靼人的眼皮底下,生存了一百多年。

而这种生存,就是在地狱里求活,终于总结下宝贵经验。

同样甘州六卫的贫瘠,让马进山不得不寻求卫所生存下去的方法方式,孙守法用残兵证明怎样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