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了屯堡,使得敌方军队难以轻易接近屯堡。
然而,卫堡也存在致命的弱点。
如果敌人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卫堡由于储备有限,很快就会陷入粮尽援绝的困境。
彼时,卫堡非但不能继续保护屯堡,反而会成为敌军进攻屯堡的帮手。
就像宣化城的情况,一旦卫堡失守,敌军便获得了围城的机会。
这也导致崇祯初期,就渐渐将卫城放弃修缮驻防,而把主要防御力量,用于主城之中。
倘若使用曹化淳那样的吊射毒弹入城战术,屯堡内的军民即便想要冲出城门突围,也会因为难以突破卫城的攻击而陷入绝境。
再看塞堡、关堡、口堡、隘堡,它们一般分布在长城各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些堡城凭借长城的险要地势,对步兵具有显着的优势。
步兵在攀爬陡峭的长城城墙时,行动迟缓,且容易暴露在守军的攻击范围内。
然而,当面对骑兵时,这些堡城的防御效果便大打折扣。
骑兵凭借其快速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往往会给守军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旦敌军成功炸开一段城墙,形成豁口,骑兵便能迅速从豁口突进,打乱守军的防御部署。
黄台吉叩关之时,就曾多次采用这种战术。
他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性,从墙子岭炸开长城,然后穿插进关内,给明朝的边防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有建沉思,这些堡城在军事防御体系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在未来的军事建设和战略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优缺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防御策略,才能更好地保障疆域的安全。
他望着墙上的堡城图,心中暗暗思索着如何改进和完善这些防御工事,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朱有建眉头紧锁,河套地区如今已被游击小队占据,如何守住这片战略要地,成了他心头最为棘手的问题。
河套向外辐射的整个鞑靼大草原,犹如一片广袤无垠的荒原,历代王朝虽曾多次试图将其纳入有效管理,却总是功败垂成。
华夏民族在这片草原问题上吃了无数亏。
遥想当初,大草原最初是犬戎人与狄人的天下。
周朝为了应对他们的侵扰,耗费了千年之久,却依旧未能将其彻底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犬戎与狄人逐渐融合,形成了更为强大的匈奴人。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抗匈奴的战争中。
秦始皇修筑长城,派遣蒙恬率军北击匈奴,造成民怨沸腾,最终葬送帝国;
汉武帝更是多次发动大规模战役,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纵横大漠,给予匈奴沉重打击。
然而,即便如此,匈奴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东汉时期,经过长期的征战,终于将匈奴击败。
但此时,东汉内部却陷入了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困境,无力对草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西晋灭亡后,中原大地陷入了混乱,内迁的胡虏在中原肆意妄为。
这些胡人虽已有一定的汉化程度,但他们的野心并未因此收敛。
好不容易等到局势稍微稳定,东面山里的胡人又涌入草原,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北魏政权。
北魏的崛起,使得华夏大地陷入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汉化的胡人各族基本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