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大明海师,山西大旱(四)(2 / 2)

几只水鸟贴着水面轻盈掠过,清脆的鸣叫划破清晨的宁静。

范景文极目远眺,心中不禁遐想:

来年此时,这里定会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更多水鸟会聚集在此,或振翅起舞,或潜入水中觅食;

水生植物也会慢慢铺开,给水面缀上点点翠绿。

“大人,您还记得容城白洋淀吗?”

黄守才轻声开口,脸上带着几分怀念,

“白洋淀形成后的第二年,就引来大批水禽。

如今那里早成了大片芦苇荡,每到时节,肥美的草鱼在里头穿梭,引得渔人争相捕捞呢。”

范景文微微点头,眼里满是向往。

吃过早饭后,他们再次登上木筏,朝着汇流域的方向划去。

此行有两个目的:

一是查看洋河与桑干河的现状,二是亲眼见见那令人惊叹的蓄塘堤坝。

逆流而行,木筏走得很慢。

直到第三日中午,才总算划进了桑干河。

只见河水依旧湍急,虽没了冰块,这股势头却明明白白显示着桑干河还在涨水期。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洪水退了,而是这蓄塘太过广袤,竟把洪水的肆虐之势全给化解了!

这一刻,他们对皇帝陛下的智慧与远见,更添了几分敬畏。

弃筏登岸后,他们沿着河岸一路下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亲眼见见那传说中的蓄塘堤坝,探究这足以改变自然格局的伟大工程到底藏着什么奥秘。

晨雾渐渐散去,堤坝的全貌慢慢显露出来。

从外面看,这道人工屏障已有两丈多高,范景文心里清楚,内部结构只会更雄伟。

堤坝像一条巨龙,略平直地蜿蜒向远方,目力所及之处,根本望不到头。

“大人,这堤坝的设计……”

随行的工部土建主事欲言又止,眼里满是困惑。

范景文带着人小心翼翼攀上堤坝,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得说不出话——

堤坝外部是规则的斜坡,内部却是垂直的直面。

更奇的是,平静的水面与堤坝相接处,竟没激起一丝浪花,仿佛本就是一体。

“这样的设计是怎么做到的?”

张国维低声问道,眉头紧锁,

“不用斜坡缓冲,这堤岸怎么能垒得这般稳固?”

他们自然猜不到,世上有一种叫“推土机”的机器,推斜坡反倒不趁手。

而眼前这堤坝,是用一种精妙工艺筑成的:

五层梯形土台依次堆叠,每层平推夯实后,再挖掉下一层继续平推夯实。

如此反复,直到最下层土台挖尽,最终将堤坝夯至三十六尺高——

整整三丈六尺!

怀来卫到居庸关本就是洼地遍布,每年上游洪水一来,这里便成泽国。

虽说较高的路面不受影响,可坑洼不平总碍着通行。

卢九德照着皇帝的法子——

直接炸掉稍高的地面,把洼地连成片。

最费功夫的是筑堤,好在有挖机、推机帮忙,三班倒地日夜赶工,硬是把原计划三十多万亩的蓄塘堤岸,扩了一倍。

“陛下圣明啊!”

范景文望着这不可思议的工程,心中只剩感叹,

“这般浩大的工程,竟能完成,简直如神迹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