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黯然(1 / 2)

墨卿行 泡沫大王 1123 字 1天前

林彦秋并未出言挽留,青丝心头又是一阵黯然。不过在这梨园行当里摸爬滚打多年,她早已练就了七分玲珑心,面上依旧挂着得体的浅笑:"赵班主近日寝食难安,妾身担心这戏..."

"告诉他好生排戏。"林彦秋把玩着手中的青玉镇纸,"务必将你扮得光彩照人,届时本官可是要看的。"这话里的意思,青丝自然明白——这是要给她撑腰了。

林彦秋此举,不过是念在她处境艰难。这戏班里的姑娘们,哪个不是如履薄冰?当然也有那等自甘堕落的,又另当别论了。

青丝眸中泛起真切感激,深深道了个万福:"谢大人垂怜。"

朱门轻启,林彦秋负手而立。青丝挪着莲步往外走,行至廊下正欲回首,却听得身后"吱呀"一声门响。她身子一僵,离去的脚步突然沉重起来,全无二十岁女子应有的轻盈——人前的欢快,终究是装给旁人看的。独处之时,那强撑的面具才会卸下。

林彦秋回到案前,就着烛火批了几封书信。倦意袭来时,早早便吹灯歇下了。

次日拂晓,天色阴沉如墨,乌云压着远处的山峦翻涌。林彦秋策马赶往县衙时,忽闻身后一声惊雷炸响,回首望去,只见山巅数道闪电如银蛇乱舞,交织成网。

辰时三刻的议事,林彦秋提前一盏茶的工夫到了议事堂。掀开帘子一看,半数席位空空如也。他嘴角浮起一丝冷笑,转身踱至廊下,就着铜雀灯点燃水烟袋,凭栏俯瞰。陆续赶来的官员们抬头瞧见他,无不加快脚步,进堂前必先拱手作揖:"林大人晨安。"

其实众官吏对这位县太爷并无恶感。但凡去他值房禀事的,临走时总能得他亲自送至檐下。这与杜知府的做派大相径庭——熟悉杜北丰的都晓得,下属进他书房,他向来是端坐太师椅不动如山;即便是六房主事求见,也不过略略欠身;唯有同品级的官员,才配让他送到门槛。

眼见漏壶将尽,远处忽见方主事的青篷马车驶来。林彦秋这才捻灭烟丝,转身入堂。方主事提着裙裾疾步进来,不早不晚,恰在铜壶滴完最后一滴前就座。田通判则是踩着更鼓声进来,落座时正好辰时三刻。最后进场的自然是杜知府,手捧定窑茶盏踱步而来,面色红润,目光平视,端的是气定神闲。

实则昨夜杜北丰辗转难眠。昨日在巡抚衙门述职时,李巡抚曾捻须暗示:"沧山县衙诸公办事颇为得力,同僚间偶有龃龉,亦是常理。"此言一出,杜北丰顿时心如明镜——自己在这沧山县,怕是还要继续熬下去。除非他甘愿放权,与那林彦秋重修旧好,甚至要隐隐以那后生马首是瞻。这对一府之尊而言,实乃锥心之痛。

长夜漫漫,杜北丰将满腹郁结尽数发泄在侍妾顾氏身上。年过不惑之人,竟如少年郎般折腾至三更鼓响,连贴身小厮都在门外听得面红耳赤。

晨起时,杜北丰命人备了香汤沐浴。热气蒸腾间,倒是洗出了满面红光。只是这般强提精神,待议事久了,难免原形毕露。此刻他虽端着定窑茶盏昂然而入,待那精气神一过,只怕面色要比那秋后霜打的茄子还要难看三分。

议事伊始,却见杜知府今日竟未如往常般高谈阔论,只是捧着文书照本宣科,草草说了几句私采石炭之害。不过半盏茶的工夫,便收了话头。这般反常,令堂下众官吏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