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凯旋仪式余温尚存,英烈阁的香火也未散尽,朱祁镇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山东、南直隶、浙江等地暴雨成灾、江河告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便如雪片般堆满了乾清宫的御案。
他登基二十多年了,大明已经在他的强势改革下,走上了一条不同与任何朝代的发展道路,商业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海贸尤为兴盛,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港口几乎增加了三倍。
大明的海关税收年年增加,加上国内的手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整体商税大有隐隐超过农税的趋势。
可人力有时穷,这个时代,不论经济还是生产力都没法抗拒任何一场天灾。
与其说是生产力的低下,倒不如说直接原因还是在制度的设置上有问题。
焦灼的气氛取代了胜利的喜悦。
乾清宫内。
一身常服的朱祁镇眉头紧锁,指尖重重敲在摊开的灾情奏报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内阁六部的大臣们肃立阶下,气氛凝重。
“看看,钱塘江决口,浊浪滔天,吞没良田屋舍;淮水漫溢,千里泽国,哀鸿遍野;浙东飓风过境,如巨灵神掌扫荡,樯倾楫摧,生灵涂炭!朝廷年年赈灾,银子、粮食,流水似的花出去,为何?为何这灾情非但不见消停,反而愈演愈烈?是老天爷专跟我大明过不去,还是……”
朱祁镇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顿了顿,他这一顿不要紧,下面的大臣们却是惊出一身冷汗,皇帝这几年虽然沉稳了不少,可跟在皇帝身边多年的老人都知道,皇帝的脾气只是隐藏的越来越深,而不是不会杀人了。
“还是我们这些人,根本就没找对路子!年复一年,徒耗国帑,空耗民力,却不见丝毫成效!”
王直须发皆白,腰背佝偻了几分,他今年已经75了,精力不济,本打算今年就向皇帝辞官回乡的。
他艰难地起身,深深一躬,苍老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忧虑:“陛下息怒,天威难测,天灾无情,人力有时穷。
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速速拨付钱粮,遴选干练能吏,星夜驰赴灾区,开仓放赈,煮粥施药,安置流民,严防死守,勿使灾民生变,方是正理。”
他深知皇帝此刻的愤怒,但也道出了最常规的应对之策。
户部尚书李贤紧跟着出列,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王阁老所言甚是。然则……陛下,西域之战虽胜,耗资靡费何止百万?凯旋封赏三军、抚恤阵亡英烈,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如今山东、南直隶、浙江三地同时告急,再算上灾后重建所需费用,所需钱粮之巨,缺口之大……臣,臣恐户部库银,实在……实在难以为继啊!”
他越说声音越低,国库的窘迫,让他这位掌管天下钱粮的大管家,如履薄冰。
他声音越说越低,额头渗出细汗。
“难以为继?”朱祁镇猛地站起身,龙袍袖摆带起一阵风,
“所以,年年如此?一地受灾,朝廷便倾举国之力去填这个无底洞?填完这里,那里又决口?朝廷疲于奔命,劳民伤财,永无宁日?天下财富,难道就只够用来给老天爷擦屁股的吗?”
“你们一个个自诩学富五车、才情惊世,学问无出其右,怎么到这事儿上了连个办法都没有?”朱祁镇越说越气,自他登基到现在,天灾时不时的就发生,而朝廷的这些大臣呢?连个办法都没有。
工部尚书石璞被皇帝的目光扫到,迟疑片刻后硬着头皮躬身道:“陛下……此乃……此乃成例,历朝历代,救灾赈济,皆是如此办理。”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也道出了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
“历来如此,便对吗?”朱祁镇猛地站起身,声音陡然拔高,“朕看,是到了彻底改一改这‘成例’的时候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是死路一条!长此以往,整个朝廷都会被拖垮、拖死!”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划过受灾区域:“朕意已决,此次赈灾,乃至日后所有灾异应对,当行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之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死路一条,到最后朝廷会被拖死。”
于谦眼神一亮,拱手道:“陛下英明,敢问可有具体方略,以解此困厄,谋长远之安?”
朱祁镇转身道:“第一,变输血为造血:救灾赈济,绝不能再单靠朝廷中枢掏空家底,朕要推行‘中央统筹 + 地方对口支援’之制!”。比如,”
他手指点向地图,“山东受灾,则令邻近富庶的南直隶、河南、北直隶部分府县,各自对口支援山东受灾的府县,钱粮、工匠、药材、耕牛种子,按灾区实际需求供给,责任明确到具体的支援府县。”
于谦皱着眉头问道:“陛下,那朝廷中枢做什么?”
“中枢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核查,以及对最困难、最偏远地区的最终兜底。如此,既能大大减轻中枢重负,又能就近、快速调集资源,岂不比从京城千里迢迢运粮,耗费时日,靡费更多,快得多、省得多、有效得多?”朱祁镇解释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口支援?”李贤瞪大了眼睛,这个前所未有的词让他心头巨震,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皇上,此策……此策闻所未闻啊,地方财力亦有不逮,且……且非其辖地,地方官员如何肯尽心竭力?这……”
“如何不肯?”朱祁镇斩钉截铁地打断他,闻所未闻?你当然没听过,这可是经过后世实践检验过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此乃国策,非是与你等商量。内阁会同户部、吏部,三日内,必须拿出受灾府县与支援府县的对口名单和具体章程。支援成效,直接列入地方官员年终考功评等,支援不力、推诿塞责者,降职、查办,绝不姑息。支援得力、成效卓着者,重赏、擢升,朕不吝爵禄,朕要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救灾效果,是流民有饭吃、有屋住、有田种,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