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包鸡,是我们中餐粤菜里的一道传统菜,也有两三百年历史了。我用猪肚包住鸡,放在骨汤里煮。”岳宁详细地介绍猪肚包鸡的做法。
“怎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卢卡斯十分惊讶。
“这看似巧合,却也并非偶然,是人类对美味的共同追寻引发的共鸣。”岳宁说道。卢卡斯点头表示认同。
“所以麻烦你帮我准备材料,我不要经过熟成的鸡,要当天宰杀的,还要一只黑猪的猪肚和黑猪猪骨。”岳宁向卢卡斯提出需求。
“没问题。还需要其他的吗?”卢卡斯问道。
“就这些。其他的我自己带了。”岳宁回答。
岳宁见邱春明和法国那位销售经理朱利安交谈时,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便用眼神询问。
“朱利安说,他们很想拓展东亚业务,但是杜兰德一直以来面向的是高档餐厅。他们不会为了争夺商超市场,而怠慢了高档餐厅的客户。”邱春明解释道。
保罗接着又说了两句,邱春明继续翻译:“保罗说,他们的鹅肝产业面临困境。环保法规愈发严苛,西欧人工成本逐年攀升,即便东亚市场需求激增,他们的产能也难以跟上。而且他们虽然对东亚市场的消费能力感到欣喜,但也担心鹅肝进入超市后,会对品牌形象产生影响。”
岳宁瞬间反应过来,当下柏林墙尚未倒塌,欧洲无法利用东欧的低成本优势。上辈子,法国的顶级鹅肝大多来自中国和匈牙利。西欧经过多年发展,成本已然很高,再加上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胀,各行各业成本居高不下,且西欧发展禽类养殖,规模也受限。他们现在也只能先顾及以前的老市场。
岳宁边吃甜品边听保罗分析鹅肝的市场状况。
饭后,卢卡斯和保罗兄弟俩邀请岳宁参观酒窖,岳宁欣然应允,跟着他们一同前行。远处的葡萄园里,工人正弓着腰为新抽的绿芽绑扎支架,身后是远距离对准他们的摄像机。
岳宁对邱春明说:“你跟保罗先生说,对于鹅肝的生产,我有个想法,不知他是否感兴趣。”
邱春明将岳宁的话翻译给保罗和卢卡斯。两人停下脚步,岳宁接着说:“我的餐厅分为三个档次,宁宴、宝华楼和宁小厨。你们是不是可以设置一个专供中档餐饮和商超的鹅肝品牌?所用鹅肝并非法国本土产的,而是来自低成本且地域广袤、适合养殖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在国际上售价不高,但是销量还是很不错的。那里养出的鹅,鹅肝品质或许比不上法国本土的,但用来供应商超和中档餐馆、制作鹅肝酱,应该足够了吧?”
此时正处于全球化的初始阶段,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像杜兰德这样的家族企业,还没有全球化布局的概念。
听完邱春明的翻译,保罗点头,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不过他也有所顾虑:“澳大利亚确实地域广袤,自然条件适合养鹅。但他们更多是养殖牛羊,禽类产业规模较小。如果要在那里发展,得从头开始。”
“我们宁宴的禽类,基本上都是由中国内地供应的,内地供港的品质非常好。”岳宁看向卢卡斯,“卢卡斯吃过我们的乾坤烧鹅,他知道的。”
正是被乾坤烧鹅所惊艳,卢卡斯才邀请岳宁来法国:“没错。还有你们的鹅肝,与法国鹅肝不同,味道也非常好。”
卢卡斯不仅说了吃到的卤水鹅肝,还说了在港城吃到的其他禽类。
岳宁说:“主要是中国为了出口赚外汇,总是把最好的产品用于出口。而且中国有比较成熟的禽类养殖技术,尤其是在鸡鸭鹅育肥方面。我又是用禽类量比较大的,我知道哪些养殖场品控好。”
“中国?”保罗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
岳宁也没打算让他一下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此时已到酒窖门口,她说:“参观完酒窖,我们一起聊聊我对亚洲市场的理解,如何?”
蔡致远刚才就在想,按照这丫头对内地的感情,她怎么可能一开始就推荐澳洲?原来她是想先抛出这个话题,以免对方觉得她别有用心。
已到酒窖门口,管家推开厚重的大门,一行人连同摄制组走进酒窖。走过螺旋楼梯,他们进入微微潮湿的古老酒窖。刚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架子,架子上按照年份存放着堆叠起来的瓶装葡萄酒。
“这个酒窖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二战期间,曾被德军占领,所以这里现存最早的一批酒是1946年的……”保罗介绍起酒庄的历史。邱春明有时翻译得不够准确,岳宁连蒙带猜,把勃艮第的分级体系、什么是单一园等知识都讲解清楚了。
邱春明又向保罗求证,保罗十分诧异,这个看起来过分年轻的女士,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储备?听到保罗问出这个问题,岳宁笑着说:“只要是和吃相关的,我都愿意去了解。”
从酒窖出来,当天的拍摄任务宣告结束。
岳宁还在想,她怎么才能替粤城农产品进出口公司招揽这个大客户?
保罗很客气地说了几句,邱春明说:“岳小姐,保罗说他想听听你对东亚市场的理解,因为他听卢卡斯说了,你的公司扩张很快。”
岳宁一听,有戏!
第216章 参加交流会
保罗此前听闻岳宁,下属告知他,这个女孩在港城和日本的热度不逊色于当地的顶级巨星。她在电视上教人做菜,使得他们的鹅肝销量大幅增长。后来卢卡斯又告诉他,这个女孩是极为出色的厨师,还是港城最火爆餐厅的老板,甚至把连锁快餐馆开到了日本。
保罗认为他们两人的描述必定未能完全展现出岳宁的出色之处,他想要亲眼见识一番。原本保罗的计划只是与岳宁共进一顿午餐,可现在已延续至晚饭。
为提高沟通效率,邱春明成了岳宁的专属翻译,HTV的法语翻译则为保罗服务。
岳宁熟悉餐饮,对食品和农业也了如指掌,这倒也罢了。这位年轻女士,居然还和他聊起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日本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崛起,随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港城和新加坡也开始腾飞。她着重讲述了韩国的汉江奇迹,并由此引申到东亚地区的消费潜力,进而提及奢侈品折扣在港城火爆的情形。刚刚富裕起来的人们,消费欲望高涨,可手头资金却不算充裕。
法国自二战后发展迅猛,杜兰德集团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壮大,开拓出如今这几个业务单元。然而,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法国经济明显放缓,或者说整个欧美都面临着高通胀与高失业问题,他们这类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在欧美的销售变得疲软。并非他们不重视亚洲市场,实在是饮食习惯的差异,让他们原本以为亚洲市场只能作为补充。不过,这次短时间内鹅肝销量上涨三倍,让保罗看到了希望。市场潜力巨大,可他们的生产也存在瓶颈。
如今岳宁这般分析,再加上卢卡斯对港城烧鹅和风味独特的鹅肝赞不绝口,以及岳宁对消费人群的重新定义,杜兰德当即决定安排一次前往港城和日本的行程。
在杜兰德家的庄园住了一晚,第二天,岳宁作为卢卡斯的特邀嘉宾,与卢卡斯一同前往里昂。和卢卡斯餐厅的团队成员汇合后,他们前往展览中心。这个交流会是里昂国际餐饮酒店食品展的活动之一。
到达展馆门口,身着厨师服的岳宁手提行李箱,与卢卡斯团队在众人的瞩目下,走进了交流会所在的展馆。场馆门口是巨大的签到墙,岳宁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笔,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与卢卡斯团队一起合影。
展馆分为休息区和操作区,此时距离开场还有两个小时,他们先去操作台上做准备。操作区一共有十二个操作台,十二家餐厅的主厨及其团队,将向持有专业邀请函的访客展示厨艺。他们操作台前印着杜兰德集团的标识,其他展台也都有各自的Logo。
岳宁这下明白了,这个交流会实际上还是各家集团的产品推介会。果然,卢卡斯的助手拿出一只火腿,安放在架子上。岳宁打开箱子,把带来的调料和特殊工具放在自己的操作区域,她还带了一套两个砂锅,一个用来炖汤,一个用来做煲仔饭。
卢卡斯走过来说:“等会儿你拿出这把菜刀,他们会大吃一惊的。”翻译转达给岳宁,岳宁笑着说:“就像你在港城时一样。”这老兄在港城宝华楼后厨,看到他们一把菜刀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惊讶得合不拢嘴。
现场其他厨师团队也在做准备,有人和卢卡斯相识,过来打招呼。卢卡斯兴致勃勃地介绍说,眼前这位大鼻子大厨是巴黎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厨兼老板。岳宁礼貌地打招呼,能获得米其林三星,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大厨。
这位大厨问了句话。上辈子,岳宁曾来里昂参加过大赛,还把宁烧腊开到了这里,她虽不懂法语,但偶尔也能听懂一两个词语。岳宁听懂了“日本人”这个词,卢卡斯回了一句,她听到了“港城”。这位大厨脸上刚刚浮现出疑惑,岳宁便对翻译说:“告诉他,我是中国人。”翻译传达后,大鼻子厨师打量着她,问卢卡斯:“中国人?在你们餐厅学厨吗?来学厨艺的日本人很多,中国人却很少见。”
“不!岳大厨是港城最受欢迎餐厅的创始人,也是老牌餐厅的继承者。她的厨艺令我惊叹,今天我邀请她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我们的交流会。”
“最受欢迎餐厅的创始人?”大鼻子厨师惊讶地说,“可她看起来很年轻,虽说询问女士年龄不太礼貌,但我很想知道她多大了?”岳宁正等着翻译告诉她,却见翻译叽里咕噜说了几句,大鼻子厨师双眼瞪得老大。
“他问你几岁,我跟他说你这周六满十九岁。我还跟他说港城好多人都盼着给你过生日呢!”岳宁想起自己的生日,那些“妈妈粉”记得可清楚了,都说要陪她一起过生日。自己出发前,跟大家说过,自己年纪还小,生日不必大张旗鼓。到时候爷爷给自己下一碗面,乔君贤给她买个蛋糕,简简单单过就好。
岳宁看到大鼻子厨师后面来了个熟人,是日式铁板烧大厨岩西。
岩西身边还有个白人厨子,卢卡斯已经先跟他们打招呼了,大鼻子厨师也和岩西聊了起来。岩西聊了两句,就过来跟岳宁打招呼,他日语脱口而出,才发觉不妥,连忙改说法语。他是应另一位法国大厨邀请而来,日本铁板烧源于法国,又发展出不同流派,他十几年前曾来法国学厨,这位比岩西看上去还年轻一些的厨师就是岩西的老师。
岩西向那位法国厨子介绍岳宁,岳宁听翻译说,岩西称她为在日本备受追捧的天才少女,说她在大阪和东京开的两家简餐店,如今已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华美食店,她教日本主妇做菜的节目也大受欢迎。
“教日本主妇做什么菜?”
“带有日本风味的中华料理。”
“……”
他们聊着聊着,几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怎么这么短时间,自己就比明星还火了呢?岳宁说:“我是厨子里最会营销的,销售里最会做菜的。”
岳宁这么一说,翻译都不知该怎么翻了。话说得这么直白,合适吗?
岳宁点头:“翻。”
翻译一说,卢卡斯就说起,因为她,他们的鹅肝在日本和港城的销量翻了三倍。这事还得到了岩西的证实,说这款拌饭出现在很多日本餐厅的菜单上,他的餐厅就有售卖。
“所以是什么样的拌饭?”
“岳小姐,你今天做这个饭吗?”岩西问她。
“不打算做,我带了砂锅,打算做煲仔饭。芦笋搭配法国香肠和蘑菇的煲仔饭。”
岩西说:“我等会儿用铁板烧的方式做这个饭。”
“好啊!”岳宁欣然应允。
“当然,酱汁不是岳小姐特制的鲍鱼汁,而是日本风味的照烧汁。”
“我很期待。”
“……”
正聊着,广播里传来一句法语,翻译提醒岳宁,还有二十分钟就要离开操作区了。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操作台,岳宁将自己的材料放置妥当后,和卢卡斯他们一起走出操作区。
外头杜兰德集团等候的工作人员迎了上来,说保罗已经到了,请他们去和保罗合影。保罗那边有好几位衣着隆重的宾客,岳宁过去合影后,又被保罗介绍给一位酒店老板。她刚和那位酒店老板聊了两句,旁边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用英文叫她:“岳小姐。”
岳宁看到他领带的印花,就知道这是宁宴一直合作的西式调料供应商。
“你们的黑醋,给我们的萝卜沙拉增添了独特风味。”
“你也提升了我们产品的知名度。”
有了这层关系,岳宁和这位先生也合了影。这家公司也是这次交流会的赞助商。岳宁与两位赞助商合影,一下子引发了现场人们的种种猜想。
保罗等她和这位老板稍作交流,又给她介绍了一位商用食品机械的老板。岳宁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如今他们几家店里,仍在使用传统蒸笼,她想买性能更好的蒸箱,还有温控更精准的悬挂式烤炉,给宁小厨用。宁小厨不像宝华楼和宁宴,主打的是标准化快餐,采用标准操作程序,现有的烤炉她不太满意。
和这位老板聊了两句,卢卡斯又过来带她进休息区等候,交流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厨师介绍。
按照安排,他们是十二个团队中,排在中间出场的。岳宁和第四个出场的岩西坐在一起闲聊。
岩西对这些流程很熟悉,他给岳宁介绍即将先出场的团队,第一个出场的就是那位大鼻子厨师的团队,岩西介绍了那位厨师的拿手菜。既然是国际交流,自然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团队,下一个就是来自西班牙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厅的厨师团队。岩西所在的团队在来自德国的团队之后出场。
岳宁也准备和卢卡斯他们一起上场,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主持人用法语和英语播报了他们团队。卢卡斯的荣誉众多,就连他的助手也都有头衔,轮到她这个特别嘉宾时,只简单介绍了一句“来自港城的岳宁大厨”。
与那些厨师相比,自己就像是上辈子去电影节蹭红毯的毯星。
第217章 惊艳全场
十二个团队全部出场,一块巨大的幕布被缓缓拉起,幕布后是整齐排列的冷藏柜和货架。
“今天,我们的赞助商……”主持人念出赞助商品牌,“为大厨们提供了各种食材,请各位大厨挑选自己所需的食材和调味料。”
岳宁和卢卡斯一同去挑选食材。最中间的位置摆放着一个透明养殖箱,里面一只只大蜗牛探出身子,缓缓爬行在养殖箱的壁板上。
勃艮第最出名的,除了葡萄酒,就是蜗牛了。
卢卡斯问岳宁:“中国人不吃蜗牛吧?”
“我们吃田螺,一种在水里生长的蜗牛。夏天晚上,我们会炒上一盘田螺,坐在街边,喝着啤酒乘凉。”岳宁看着眼前品质极佳的生蚝,心想在煲仔饭里加点生蚝应该很不错。
她又挑了一根法式萨拉米香肠,法国的萨拉米香肠比意大利产的口味要淡一些。
在禽类区域,果然有新鲜的、未被布包裹的鸡,岳宁拿了一只。
岳宁心里嘀咕,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说欧美人不吃内脏,实际上欧洲人吃的种类可不少,这不,新鲜的猪肚就在杜兰德品牌区里。
卢卡斯拿了一块牛腿肉,此时主持人正在和专业观众互动,专业观众纷纷说着对大厨们的期待,看到卢卡斯拿牛肉,便猜测他要做红酒炖牛肉,毕竟那是勃艮第的传统美食。
岳宁正在挑选蔬菜时,听到现场音响里传出一个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声音:“我想问皮埃尔大厨,你不是说这场交流会是烹饪界厨艺最高的厨师才能上操作台吗?所以我不配做你的助手?现在场上有一位‘耳朵后面还是潮湿’的女孩,你怎么解释?”
岳宁朝观众席望去,一个年轻帅哥手持话筒,正看向一位正在挑选羊肉的厨师。那位厨师嘴角下垂,显然快要发脾气了。
帅哥看着台上的皮埃尔大厨说:“是因为我不是女的,也不是亚洲人,所以我就不配上台吗?”
这位帅哥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卢卡斯跟翻译说了几句,翻译告诉岳宁:“这场上最厉害的大厨是来自巴黎的皮埃尔,说话的是他儿子尼古拉斯,尼古拉斯在巴黎也挺有名的。”
所谓“耳朵后潮湿”,就像牛、羊刚生下来,身上干了但耳朵背后还是湿的,跟中文里“乳臭未干”一个意思。
主持人走到大厨身边,将话筒递到大厨嘴边。
大厨看了岳宁一眼,又看向他儿子,说了一句话。
翻译跟岳宁说:“他说:别人我管不着,我只以我的标准评判,你还不够资格上台。”
尼古拉斯脸色苍白地站在那里。
岳宁明白,尼古拉斯刚才用英语说这些话,是因为现场有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团队,他鼓足勇气在这样的场合挑战自己的父亲。
皮埃尔大厨应该是个要求极高的人,所以才没带他儿子上台。
岳宁看向主持人,用英语问道:“我可以说两句吗?”
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她,岳宁看着那个年轻人说:“或许在这么多大厨里,我确实算是‘耳朵后面还是潮湿’的。但作为一个在港城和日本人气很高的明星厨师,我能把法餐更好地介绍给更多的东亚人。”
“法餐已经风靡全世界了。”尼古拉斯说道。
“法餐地位高、名气大,但能说出十道法餐代表菜的人并不多。”岳宁看向卢卡斯,“这就是为什么日本TS电视台卫星直播卢卡斯的拿手菜膀胱鸡时,收视率不佳。对绝大部分观众来说,它还不如美式炸鸡有吸引力,可实际上卢卡斯的膀胱鸡是大师之作,对吧?”
尼古拉斯沉吟片刻:“对。”
“我会尽力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把法国美食介绍给喜欢我的人。”岳宁把话筒还给主持人。
岳宁看到观众席上的蔡致远脸色不太好看,大概是觉得她太谦虚了,没好好“教训”尼古拉斯。
但岳宁觉得没必要,年轻人气盛,敢于挑战,这不是挺好的吗?再说这位皮埃尔大厨,在这种场合只按手艺选人,而不是因为尼古拉斯是自己儿子就带他上台,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更何况,说话谦逊、手艺厉害才更能让人信服。
她往推车里放了胡萝卜、白萝卜、南瓜、黑土豆,还有一颗西兰花。
“岳小姐要做萝卜沙拉?”卢卡斯问。
岳宁看了尼古拉斯一眼,说:“不,我要雕一只布雷斯鸡。”
卢卡斯见识过岳宁在餐品上的美学造诣,说:“好期待。”
岳宁回到操作台,先把猪骨焯水洗净,在锅里煸炒后,倒进砂锅里,加入清水熬起猪骨汤。
接着,她用盐、面粉和白葡萄酒清洗猪肚,又把鸡洗净,将鸡肚子里多余的鸡油取出,留着等下做煲仔饭用。
鸡和猪肚用葱姜水浸泡,做完这些,她拿出整套雕刻刀具。她知道今天做猪肚鸡和煲仔饭都不算复杂,而整个交流会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有五个小时,她有足够时间雕刻一只鸡。
她将整根胡萝卜竖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顶端,右手执雕刻刀斜切入三厘米深。刀刃沿着胡萝卜中轴线旋转,随着她的刻画,一只橙红色的鸡冠逐渐成型,她在鸡冠上刻出褶皱和独特纹理,又在两侧各挖出三个椭圆凹陷,再雕琢出两侧的垂冠,这正是布雷斯鸡标志性的五瓣鸡冠。
鸡冠雕刻完毕,被放入冰水中。
岳宁切下一块黄色南瓜,刀刃如蜻蜓点水般在南瓜肉表面游走,雕出喙的弧度。
她拿起一个白萝卜,刻出轮廓,用烤肉的竹签将其与鸡冠组装起来。先切出安装喙所需的深度,再雕琢出安装眼睛的孔洞。
她在黑土豆上挖出两个小圆球,用竹签扎好,然后打开锅子,熬了一点白糖,白糖冒泡成焦糖后,把小土豆球放进去,又迅速捞出,投入冰水中。就像做糖葫芦一样,土豆珠裹上糖层,焦糖色掩盖了黑土豆原本的深紫色,显得更黑了,而且珠子变得晶亮。
两颗土豆珠成了鸡的眼睛,她又拿起一小片胡萝卜,雕刻出鸡的眼睑,镶嵌进凹槽,再安装上黄色的喙。
雕刻刀在白萝卜上不停地游走,鸡头上的羽毛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纹理细致清晰。
她聚精会神地雕刻着,观众台上的人都看向她,主持人更是惊叹道:“哇哦!”
蔡致远这才绽开笑容,心想这小丫头到底没让他失望,他看向尼古拉斯,心里想着这小子也敢说宁宁“耳朵背后还是湿的”,在厨艺方面,宁宁足以做他的姑奶奶。
她把几个白萝卜拼接起来,刻出鸡身,将鸡身插在南瓜上。
拿起切割下来的白萝卜废料,开始刻画羽毛,这些羽毛或弯曲,或翘起,一片接一片,被插在鸡身和鸡尾巴上。
黑土豆在她手中一片片被削落,一只鸡爪逐渐成型,刻刀在趾间划出角质鳞片,每道纹路都顺着趾骨生长方向延伸,两只鸡爪完成后,再用竹签安装到鸡身上。
她把鸡先插在一个大萝卜上,接着去雕刻南瓜,将南瓜雕刻成斜面的空心树桩,把鸡移过来,刚好一只鸡爪踏在树桩下方,一只踏在上方。
鸡雕刻完成后,她拿起西兰花,切下西兰花的梗,用这一段翠绿色的梗,雕出两只形态各异的绿色蚂蚱,插到树桩上。
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人带头鼓掌,瞬间展馆内掌声雷动。摄像机拉近镜头,主持人惊呼:“这根本不是食物。”
岳宁接过话茬:“当然不是食物,不能吃的,是做装饰用的。”
“这是艺术品。”
岳宁把桌上的废料扫进垃圾桶:“这是给我的猪肚鸡做装饰用的。”
这时,隔壁操作台的皮埃尔大厨过来看岳宁雕刻的鸡,他拿起话筒对着他儿子说了一句话。
翻译跟岳宁说:“他让尼古拉斯上来看看。”
尼古拉斯走上前来,到岳宁操作台边,弯腰仔细端详这只鸡。胡萝卜塑成的红冠色泽明艳,每道褶皱都透着鲜活的肌理;白萝卜削出的白羽层层叠叠,从脖颈到尾翼纤毫毕现;南瓜雕就的喙部微微下探,尖端裂痕如同真实啄食留下的痕迹;黑土豆做成的爪子抓握底座,趾间鳞片纹路清晰。他伸出手指,指尖停在半空,终究还是没敢触碰。
老皮埃尔看着正在往鸡肚子里填调料的岳宁,对儿子说:“真正有本事的厨师,不需要父亲带着上台。”
岳宁听翻译转述了这话,抬头对皮埃尔笑了笑,说:“我很羡慕尼古拉斯,有一位站在行业巅峰的父亲,他每天努力一点,终有一天会和父亲并肩。”
“岳小姐,你的父亲肯定会为你骄傲。”皮埃尔带着浓重的口音用英语说道。
听到这话,岳宁眼眶湿润:“是的,我爸爸是一个非常热爱做菜的人,如果他还在世,看到我站在这样的台上,一定会为我骄傲。”
皮埃尔露出遗憾的表情,真诚地说:“你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谢谢!”
皮埃尔笑着对她说:“等下请过来品尝我做的血鸭。”
“好!”岳宁答应道。
法餐里的血鸭难度很高,做法又很奇葩,岳宁上辈子在巴黎一家人均一千多欧的餐厅吃的血鸭,作为一个接受度很高的厨子,也觉得味道真的不算好。她真想尝尝顶尖大厨做的这道菜。
“等下您也来尝尝我做的猪肚鸡。”岳宁也热情邀请。
“当然。”
岳宁这一手精湛技艺,自然成了场上的焦点。
岳宁把自己带来的海南白胡椒粒,用菜刀侧面压碎,放在盘里。主持人问她:“你要把鸡放进猪肚里煮,是从卢卡斯做的膀胱鸡得到的灵感吗?”
“不,中国的猪肚鸡和法国的膀胱鸡历史几乎一样悠久。猪肚鸡起源于中国宫廷,后来流传成了民间菜。而膀胱鸡则是从民间逐渐成为法国的国宴菜。”
炉灶上的猪骨汤已经炖至雪白,岳宁关了火,将葱姜水浸泡过的鸡取出,放入猪骨汤里,再捞出,浸泡进冰水里,如此反复两次。
“岳小姐,为什么要这样浸泡后再捞出放进冰水里?”
“这是做出广式白切鸡爽滑鸡皮的秘诀。”
传统猪肚鸡并不需要用做白切鸡的方式“三浸三提”,不过今天岳宁做的猪肚鸡,想要让鸡有广式白切鸡的特点,所以用了这个方法。
她把鸡从冰水里捞出,在鸡肚子里放入白胡椒和葱姜,倒入她带来的米酒,再把鸡塞进猪肚里,用竹签把猪肚封住,对着主持人递来的话筒说:“是不是跟膀胱鸡的做法很类似,只是配料不同?”
“真的很像。”
她开小火,让猪肚包鸡在骨汤里慢慢炖煮。
第218章 中法结合的煲仔饭
猪肚鸡在砂锅中炖煮,岳宁开始着手处理煲仔饭的食材。
若是在宁宴,他们做煲仔饭所用的生蚝,通常是半风干的。如此一来,煮煲仔饭时不会有水分渗出,还带有风干后特有的风味。
这里只有新鲜的生蚝,岳宁将新鲜的生蚝焯水,随后沥干水分。
芦笋切段,蘑菇切片。欧洲的萨拉米肠表面挂着白霜,这是香肠经过发酵后的标志,她将其切成薄片。葱姜蒜切末,由于现场没有香菜,便用欧芹替代。岳宁还从火腿架上要了一小盘火腿片。
她洗净一大把小葱,将葱白与葱叶分开。葱白和洋葱、姜蒜一起打碎,碧绿的葱叶则单独打成绿色汁液。
岳宁用葱姜蒜末和鸡腹油熬制鸡油,她做煲仔饭和东平鸡饭时都喜欢放这样的鸡油。随着葱姜蒜慢慢熬出香味,最后她切了一把欧芹碎放进去,以欧芹替代香菜。
在法餐里,蒜油也是极为常用的调味料,此时,她身旁的卢卡斯正在用蒜蓉、欧芹混合黄油焗蜗牛。用这种调味方式,能迅速契合法国人的口味。上辈子,这道煲仔饭可是宁烧腊在欧洲市场的爆款之一,当然,那时用的是广式香肠。
岳宁过滤出鸡油,锅里剩下葱姜蒜头和欧芹酥。她把蘑菇片和芦笋放入锅中,与带着底油的油酥一起翻炒。待食材稍微变软后,岳宁拿出一个玻璃瓶,打开盖子,挖出一大勺酱料放入锅中,再淋上米酒,瞬间香气四溢。欧洲的大厨们闻到这股味道,都觉得这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黑松露酱,可又感觉不太一样。
卢卡斯率先走到岳宁身边,问道:“是松露酱吗?”
主持人把话筒递到岳宁嘴边,岳宁解释道:“这是用牛肝菌、松茸和黑松露,还加了火腿、金钩海米和瑶柱,先用鸡汤入味,再收干制成的酱料,基本上算是港式XO酱的菌菇版本。”
岳宁关火,往锅里加入生抽、老抽、蚝油和糖,然后将带着汤汁的菌菇盛出。
时间差不多了,岳宁揭开炖猪肚鸡的砂锅。盖子掀开的瞬间,混合着鸡肉与猪肚的鲜香弥漫开来。她将猪肚鸡移至案板,用刀划开猪肚,露出色泽金黄、肉质鲜嫩的鸡,对着话筒说道:“是不是跟膀胱鸡很像?”
接着,她把鸡取出,泡进冰水里。
“还要泡冰水吗?”有人问道。
“对。”岳宁一边回答,一边迅速将猪肚重新放回砂锅,继续小火煨煮。
现场提供了日本大米、泰国香米、印度米以及西班牙大米,其中西班牙大米是放了两年的陈米。日本米软糯,就算不配菜也能让人轻松干掉一碗白米饭;泰国的茉莉香米香味浓郁;印度的巴斯马蒂大米同样是香米,泰国米散发着花香,它则带有坚果香,煮出来的饭特别干爽,无论是做手抓饭还是炒饭都非常合适;西班牙的这款米专门用于做烩饭,经过陈放,大米淀粉集中,吸水性更好,做出来的烩饭格外浓郁。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哪款米更好,关键要看怎么烹饪。
岳宁今天选用了泰国的茉莉香米,她淘好米后,加入刚刚熬出的鸡油,砂锅底部也刷上鸡油,然后把拌了鸡油和盐的米放进去。这一步是为了让米粒吸收油和盐,鸡油能让米散发香浓味道,还能使锅巴酥脆,而盐则是为了给米增添底味。之后,她把炖猪肚的火关掉,煮得太过,猪肚就会失去嚼劲变烂了。
岳宁又用洋葱和小葱熬制葱油,最后加入碧绿的小葱汁,得到了宁宴常用的翡翠葱油。
她看向卢卡斯,卢卡斯的第一盘法式蜗牛已经做好,不少观众和厨师都围过去品鉴。岳宁也走上前去,拿起一个蜗牛,用小叉子挑出蜗牛肉塞进嘴里。勃艮第大蜗牛比大田螺脆嫩许多,法式做法让味道十分浓郁,她把蜗牛壳里剩下的汁水倒入作为蜗牛底座的酥皮壳里,一口将沾染蜗牛鲜香的酥壳吃下。
卢卡斯早已将她视为知己,期待地问:“怎么样?”
“好吃,超级嫩,超级香。”岳宁赞道。
“下一盘,我要试试你的蘑菇酱。”卢卡斯对她说。
岳宁连忙把蘑菇酱递过去:“给。”
岳宁往另一边走去,大鼻子大厨刚把砂锅从烤箱里拿出来,里面是加了番茄酱的糊糊状一锅乱炖,正咕咚咕咚冒着热气,那股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好香的卡酥莱锅。”岳宁赞叹道。
“你吃过卡酥莱锅?”大鼻子大厨有些诧异。
现场多机位拍摄,几个主持人分别负责不同区域,一位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岳宁。
岳宁看着大厨正把锅子上层的脆皮压下去,接过话筒说道:“吃过。这是一道做菜时香到能让邻居来敲门的菜。我超级喜欢,但是不敢多吃,它会让我一周长胖三斤。”
这道菜用猪皮、猪骨、鸡架熬汤,再加上油封鸭、五花肉香肠和豆子、番茄酱炖煮,最让人长胖的是,每次慢炖后都要加一勺鸭油,而通常要炖六七次。
“岳大厨,你知道卡酥莱锅的故事吗?”主持人问她。
“英法战争时期,法国南方小镇卡斯泰尔诺达里被英军围困,百姓收集城内所有可用的食材,用一个巨大的炖锅慢炖数小时给士兵们吃。吃了这锅食物,士兵们成功振作并击退英军。”岳宁说道,“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东南沿海被日本人骚扰时,百姓收集能找到的食物,煮成一种糊糊给士兵们吃,最终士兵们也赶走了日本人。这种食物叫鼎边糊,是用米浆和肉类、蔬菜、贝类鱼虾做成的糊糊。”
“哇哦!还有这种巧合?”主持人惊叹道。
“对啊!悠远的历史总有很多巧合。今天我做的猪肚鸡和膀胱鸡很相似。这道卡酥莱砂锅,虽然和我的煲仔饭用料不同,但你们知道它们最大的相通点是什么吗?”岳宁问道。
大厨抬起头,饶有兴趣地问:“是什么?”
“正宗卡酥莱需在陶土砂锅底部形成焦脆层,而我的煲仔饭,底层也要有一层锅巴。”
“是吗?我对你的米饭很感兴趣。”大鼻子大厨笑着说。
“好啊!我做好了告诉您。”岳宁笑着回应,“今天我不介意长胖,等您做好了我也来尝尝。”
“还要烤四次。你等会儿过来,大概要两个小时。”
岳宁转身,意大利大厨的意面已经出锅。
岳宁凑过去尝了一口,大厨问她:“你能尝出里面的肉是什么肉吗?”
“风干的咸猪肉。”岳宁立刻猜出。
那位大厨哈哈一笑:“不完全正确,是风干的猪脸肉。”
好吧,腊猪头意面。
岳宁又来到岩西的操作台前,吃了法国大厨的一块芝士蛋黄酱香煎银鳕鱼,还尝了岩西的一个盐烧大虾。转过来,皮埃尔大厨的鸭子马上就要烤了,她和皮埃尔约好了等会儿过去品尝。
岳宁回去磨了姜茸,把姜茸放进绿葱油里,让绿葱油有了一定的浓稠度,调味后,她拿出毛笔,用翡翠色的葱姜汁在两个白瓷盘里画出不同的春山图。
随后,她把冰水里的鸡拿出来,只取鸡胸和鸡腿肉摆入盘中。两盘白切鸡摆盘完成,放在那只布雷斯鸡前,岳宁举手示意完成了一道菜。
接着,她把剩下的鸡架放进猪肚鸡汤锅里,再次开小火。
主持人走过来,岳宁拿过他的话筒,示意他尝尝白切鸡。
主持人拿了碟子和叉子,叉起一块白切鸡,蘸了蘸碧绿色的酱料。鸡肉断面莹润透亮,鸡皮脆弹。他把鸡肉塞进嘴里,吃完一块后,轮到岳宁采访他:“布雷斯鸡用中国的做法,味道如何?”
他夸张地说:“这鸡皮的爽滑,肉质的鲜嫩,太不可思议了!”
主持人都没意识到,他和岳宁的身份此刻已经互换。岳宁把话筒还给他,看到皮埃尔来了,便亲自给皮埃尔叉了一块鸡肉,把碟子递过去。
皮埃尔接过,吃了一口,眼睛睁大,嫩滑的鸡肉与弹爽的鸡皮在口中交融,蘸料的辛香巧妙地烘托出鸡肉本味,这不正是新法餐倡导的健康也可以很高级的理念吗?
“好吃,很独特,非常好。”皮埃尔称赞道。厨师和专业观众纷纷围过来,岳宁给正在把第二盘蜗牛拿出烤箱的卢卡斯留了一块。
一股奇异的香气弥漫开来,大家还没咽下嘴里的鸡肉,就被卢卡斯第二盘法式蜗牛吸引了。岳宁立刻走过去,卢卡斯把一个装在酥皮里的蜗牛递给岳宁,刚出炉的蜗牛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先吃的几个厨师已经在和卢卡斯讨论了,翻译告诉岳宁:“宁宁,他们说卢卡斯做的这个蜗牛味道很特别,他们很喜欢。卢卡斯说用了你的黑松露蘑菇酱。”
果然,卢卡斯转头看向岳宁。
岳宁吃掉了酥皮,她可不能再吃酥皮了,不然等下大鼻子大厨的卡酥莱锅就吃不下了。
“我去做煲仔饭了,里面也有这个酱汁,希望你们也会喜欢。”岳宁说道。
她往煲仔饭的砂锅里加了水,开始煮饭。她拿起焯水后沥干水分的生蚝,打了鸡蛋调制成蛋糊,将生蚝裹上鸡蛋液后在锅里煎制。这样处理后,生蚝只会将味道融入饭中,而不会渗出太多汁水把米饭弄软烂。
处理完生蚝,她揭开砂锅,砂锅里的米粒已经把水吸收得半干,她把火腿片、萨拉米肠片铺在米饭上,继续小火焖。
然后她转身打开猪肚鸡的砂锅,把猪肚捞出来,用漏勺将里面的猪骨和去掉鸡腿鸡胸肉的鸡骨架过滤出来。把汤倒回锅里,加上调味料和几颗红色的枸杞子,再将猪肚切片重新放入汤中,烧开后就关火。
她再次揭开煲仔饭的锅,里面的香肠和火腿片已经微微翘起,底下的米饭染上了火腿片和香肠的蜜糖色。她把生蚝放进去,转动煲仔饭的砂锅,让锅巴形成得更加均匀。可以了,她揭开锅盖,把带着料汁的菌菇炒芦笋倒进去,带着黑松露香气的汤汁渗入煲仔饭的底部,发出滋滋的声响。这股勾人的香气吸引了展馆里的众人,岳宁向炖卡酥莱锅的大厨招手。大鼻子大厨快步走过来。
岳宁在他面前用木勺翻拌煲仔饭,当木勺触底的刹那,“咔嚓”一声,酥脆的锅巴碎裂成片,黑松露酱的浓郁香气混着菌菇的鲜香,与香肠、火腿和米粒的焦香交织在一起,岳宁面前很快围满了人。
岳宁把煲仔饭翻拌均匀,拿起小碟子,盛上一口煲仔饭,递给大鼻子大厨:“请!”
第219章 法国血鸭
大鼻子大厨用银勺舀了一口饭送进嘴里,黑松露酱的浓郁香气混着菌菇的鲜香弥漫开来。这种味道在欧洲确实常见,饭里加香肠和火腿的做法也不少见,这个脆底也是他的卡酥莱锅追求的。岳宁巧妙地将这些要素融合,再加上中国调料,竟变出了另一种风味。
大鼻子大厨再次仔细端详自己的碟子,又看了看已经见底的砂锅,目光最后落在那只雕刻精美的公鸡上。他用狐疑的眼神打量着岳宁:“岳大厨,你这些菜品……是不是不太像真正的中餐?感觉是以法餐为核心,只是带了点中餐的味道?我印象中的中餐可不是这样的。”
听了翻译的话,岳宁心里有些不快,但外国大厨对中餐的刻板印象,即便在上辈子那个年代,也依旧根深蒂固。她淡定地回应道:“恰恰相反,我是以中餐的核心为基础,在深入理解传统法餐和新法餐的前提下,贴近法国人的口味偏好,就地取材,才做出了这道煲仔饭。它的核心依然是中国的煲仔饭。您印象中的中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大鼻子大厨听完沉思片刻,非常认真地说了一段话。
话还没等翻译给岳宁译完,岩西便抢着说道。
翻译将两人的对话传给岳宁:“瓦莱尔大厨说他对中国菜了解不多,在1973年法国总统访华之后,他特意去了解过中餐,即便连国宴,他也觉得那些餐饮缺乏美感。不过,他也理解毕竟当时的中国非常贫困,绝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挣扎,自然不能苛求太多。但你的中餐,却让他看到了超乎想象的精致。”
接着,岩西开始反驳,向大鼻子大厨讲述了日本料理的发展史。他说日式料理的骨架源于日本遣唐使从唐朝带回的文化,会席料理脱胎于唐朝宴席料理,怀石料理更是源自唐朝的僧侣料理。从日本传统料理中,不难窥见中国一千多年前料理的精致。日本的茶道、书道和花道皆源自中国,且都深谙意境之道。只是后来中国衰落了,当日本厨师向法国厨师学习时,中国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期。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岩西说出了一个日本作家的名字,那人曾对中餐有过油腻低级的评价。不过,岩西强调,中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岳宁确实在用心地向大家展示中国的餐饮文化,就连怀石料理大师宫本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岩西说完,卢卡斯紧接着说道,翻译原封不动地翻译了卢卡斯的话:“看看我上次去宁宴参加宴席的录像就知道了,宁宴的菜品口味超棒,摆盘精致得不得了。那次除了体验宁宴那种高级餐厅的风格,后面两天岳大厨还带我们参观了港城和澳城的各种餐厅,高级料理和街头小吃都有。”
卢卡斯等翻译说完,又对岳宁说:“岳大厨,你这次带来的菜确实是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口味,没有完全展现出你的真实水平。你应该把乾坤烧鹅带过来,给大家带来纯正的中国风味,那一定会给大家带来震撼的感受。”
众人都替岳宁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岳宁耸了耸肩:“这次时间确实太紧了,下次我提前一周来法国,好好做准备。”
她又看向现场的烤箱:“我得学会用这款烤箱做烧鹅。咱们还是先喝猪肚鸡汤吧?”
岳宁转身走向砂锅,揭开了猪肚鸡的盖子,乳白的汤雾裹挟着白胡椒的辛香和汤汁的甘醇升腾而起,正在品尝和讨论煲仔饭的厨师们顿时安静了许多。
岳宁用小碗盛了汤,递给瓦莱尔大厨:“瓦莱尔大厨,喝一口猪肚鸡汤。刚才做了白切鸡,这锅汤就是刚才煮猪肚鸡的汤。”
瓦莱尔大厨接过汤碗,又说了几句。
翻译传话说:“刚才卢卡斯大厨又向瓦莱尔大厨推荐了宁宴,瓦莱尔大厨想再次跟您说,他说那些话并无恶意,他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去了解了,会尽快安排一次行程,还是应该去实地探访一下。”
岳宁此时已经完全不介意了,毕竟瓦莱尔说的也不全是事实。毕竟当下国内厨师的审美和法餐的审美差别很大。
在国内,会雕龙刻凤的厨师不少,陆培德就有一手精湛的雕刻技艺。但整体造型上,国内的摆盘不太擅长大片留白,整个摆盘风格夸张点说,就像东北的大花袄一样,美得热烈,美得绚烂。
餐桌上,用西瓜、冬瓜雕刻的吉祥如意图案,还有比赛用的五彩大凤凰等造型摆盘,用的都是传统技法。
奈何在法餐和日餐引领的讲究简约精致的风潮下,这样气势逼人的造型不流行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内外文化的差异,记得自己上辈子听人说过,八十年代英女王访问中国,上了一道清蒸鳜鱼,女王吃了一块鱼肉,里面有刺,为了保持自己的优雅形象,她把鱼刺咽了下去。
互相之间的不了解,导致很多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对方根本欣赏不来。能有机会相互交流当然好啦!
“好啊!中国有句古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欢迎!”
“好。”
瓦莱尔喝了一口汤,很明显这个汤比他们平时在奶油汤里用的白胡椒多一些,以至于带着点辛辣,这辛辣让这口汤更容易唤醒味蕾,用来做前汤确实很棒。猪肚入口弹牙,让人一口接一口。
这口汤很适合欧洲人的口味,岳宁有信心,只是不会像煲仔饭那样让大家惊艳,毕竟煲仔饭里松露的味道,完全贴合了他们的口味。大厨们现在的热烈讨论,岳宁已经很满意了。
讨论过岳宁做的菜后,皮埃尔回头看了一下自己的操作台:“岳小姐,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开始榨鸭血。”
“好的。”
瓦莱尔也说:“我还要一个多小时,可以等吃过皮埃尔的血鸭之后,再品尝我的卡酥莱锅。”
“中间还可以有我的炖牛肉。”卢卡斯补充道。
“现在,大家不来试试我的Flamenquin吗?”一位西班牙厨师热情地邀请道。
岳宁立刻回应:“当然。”
除了要照看自己炉灶的厨师,其他人都围到了西班牙厨师的操作台前。
西班牙Flamenquin这道传统美食,是将柔软的猪里脊、香浓的奶酪和咸鲜的火腿层层叠放,卷起来后蘸上鸡蛋液,裹上面包糠,再下油锅炸熟。
西班牙大厨的助手已经在热锅中倒入了足量的橄榄油,油面微微又波纹了。助手将裹好蛋液的肉卷放入锅中,刹那间,热油翻滚,助手不时地翻动着火腿卷,随着煎炸的进行,香气四溢,这香气大家其实都很熟悉,就是家里炸小肉丸、快餐店里炸鸡翅的味道。
大厨正在调制调料,在蛋黄酱里加入柠檬汁和其他香料。
助手将炸好的肉卷从油锅中捞出,沥干油份后,把它斜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片。大厨把奶白色的酱料和解腻的蔬菜放在肉卷两边。
这道西班牙传统美食Flamenquin就做好了。
肉卷切片后,里面的羊奶酪缓缓溢出。岳宁拿小碟子叉了一片放在碟子里,再用小勺舀了一点酱汁淋在上面。
这样的热量炸弹,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拒绝,更何况是加了伊比利亚火腿的版本,这一口下去真的超级满足。
岳宁心想,回去一定要给去春交会支援的同事们加上这道怎么样都不会出错的美食。
尝过这一口后,岳宁便去皮埃尔的操作台等着。
血鸭是法餐中极为经典的菜肴,这辈子岳宁还没去过巴黎,上辈子这道菜可是巴黎最顶尖餐厅里的招牌菜。
遗憾的是,食客对这道菜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接受的人视若珍宝,而不接受的人,比如她前世那个陪着她吃遍全球的闺蜜,那个从小在湖南长大,本应吃惯血鸭的妹子。
去之前,那姐们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个湖南人还能吃不惯血鸭?”
可吃了之后,她却满脸嫌弃:“你怎么吃得这么享受?你不觉得他们把生的鸭架、鸭肝和红酒一起压榨时,那血淋淋的汁水流出来的样子好恶心吗?那个时候我就想吐了。这厨师手艺是不错,以后让他别做这菜了。”
这道菜在有些人心里是佳肴,在有些人心里却犹如毒药。
岳宁的眼睛盯着皮埃尔面前的那只表皮烤成焦黄色的鸭子。这不是恍若隔世了,而是真隔了一辈子。
皮埃尔的助手用英语介绍道:“这只肥鸭风干了十四天,现在鸭子已经烤到了五成熟。”
当皮埃尔的刀片切入鸭胸时,里面露出血红色的肉,这只经过十几天熟成的鸭子,微微渗出了血。
鸭胸肉和鸭腿肉被片下,大厨的动作优雅得如同表演。
皮埃尔大厨将剩余的鸭壳、肉和骨头放入一台压榨机中,还特意加入了一大块鸭肝。助手解释说,按照传统,应该加入所有的鸭内脏,但考虑到大家的口味,现在基本上只用鸭肝。
只见皮埃尔又在压榨桶里倒入红酒,转动压榨机手柄,红色的液体缓缓流出,汇聚在银色大碗中。
就是这剩下的鸭肉、鸭架、鸭肝混合在一起,成了这暗红色的血糊糊。
皮埃尔在锅里加了一块黄油,将血糊糊倒入锅中,用银勺轻轻搅动,血糊糊渐渐变得浓稠,红酒与鸭血交融散发出独特香气,岳宁觉得这味道和自己炒血鸭时的香气颇为相似。
不接受这道菜的人,可能是无法接受压榨这些汁水的过程。如果不让人看到这个过程,兴许接受它的人更多。但对于法国人来说,这是他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只鸭是顶级法餐的代表之一。这个榨汁的过程必不可少。
这时,皮埃尔把刚才片下的鸭胸肉放入酱汁中,让酱汁与鸭胸肉充分融合,淋上酒,火焰瞬间蹿高,血鸭大功告成。
鸭腿肉则由助手放在鸭油锅里,小火煎熟。
皮埃尔在白瓷盘里用鸭血酱汁画出弧线,鸭肉被斜切成片装盘,鸭腿作为陪衬,另外点缀了烤过的番茄和一根煎鸭腿用的迷迭香。
皮埃尔伸手示意大功告成。
岳宁年纪小、资历浅,自然在一旁等候。瓦莱尔大厨率先上前品尝,卢卡斯夹了一片血鸭,将碟子递给岳宁。
第220章 文化碰撞
岳宁低头品尝着血鸭,红酒与迷迭香的香气完美地调和了鸭血的腥膻。鸭子经过十四天的熟成,鸭肉纤维变得细嫩无比,还带着风干后的果木香,不愧是大师之作。
“她好像很喜欢吃这个鸭血?”一句英语传入岳宁耳中。
紧接着,一句带着明显鄙夷的口吻响起:“港城人什么都吃。”
岳宁转头看去,只见两人胸牌上写着“加拿大团队”。
最近确实有不少港城人移民到加拿大,当地一些加拿大人对这些新移民颇多怨言。港城电视台也曾报道过,抱怨的内容五花八门,比如港人喜欢门牌号带“八”,连续两家港城人,都喜欢八,门牌一个变成08,一个就是18,当地人认为这破坏了社区编号的连贯性。总之,在某些人眼中,仿佛港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岳宁心里明白,那些打算移民的人还是会选择移民。今天在拍摄现场,自己在港城又颇具影响力,让这个话题在港城引发讨论也不错。
于是,岳宁开口问道:“嗨,哥们!你们说什么呢?”
她这一问,众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加拿大的两位厨师看着岳宁,岳宁看向其中一位问道:“我觉得血鸭很好吃,您有疑问?”
随后她又看向另一位:“什么叫港城人什么都吃?”
其中一位被问得脸色一沉,说道:“港城人确实什么都吃。最近来温哥华的那些港城人,饮食习惯很奇怪,居然还吃蛇。我有什么说错吗?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岳宁神色坦然,回应道:“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饮食丰富正是其魅力所在。作为厨师,您应该知道你们国家因纽特族人的腌海雀酱吧?如果不知道,建议您去研究一下,毕竟这是你们国家的特色食物。要是您知道,就该明白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美食。我记得加拿大在1971年就把‘多元文化主义’当作基本国策,甚至视为立国之本。在其他地方,尊重多元文化是一种道德要求,但在加拿大,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这个海雀酱是因纽特族人也就是爱斯基摩人的特色美食。
因纽特族人掏空海豹的所有内脏,把海鸟直接塞进海豹肚子里,海鸟不洗,也不拔羽毛、不取内脏,没有任何调味料。海豹肚子里填满海鸟之后,缝上,埋进土里,让它进行长达三年的发酵。
三年之后,海鸟的内脏发酵成了酱汁,但是其外壳和羽毛仍然保持完好,这个酱汁就是海雀酱。
岳宁看着两人,主持人是法国人,他听明白了,因为岳宁爱吃他们法国的血鸭,被这两个加拿大人给背后说坏话了。
他立马把话筒送到一个加拿大厨面前:“亨利大厨,你能跟大家说一下岳大厨说的海雀酱是什么样的一道特色美食吗?”
这位大厨的脸色不好看,憋了半天说:“我不知道。”
主持人把话筒递到岳宁的嘴边:“岳大厨,你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海雀酱的做法吗?”
“这是一种加拿大北方的食物,是一种发酵汁……”岳宁细致地描述了海雀汁的制作方法,“这种海雀酱是因纽特人招待贵客的美食。第一次听到的人是不是觉得很惊讶?可在中国南方和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有一种调味品,叫鱼露。就是用海鱼发酵而成酿出的鲜味汁。再比如,我们想一下红酒酿造中要加入牛血。如果不是这个工艺普遍被使用,第一次听说的人,是不是会觉得很奇怪?血鸭在你看来不能接受。在法国和中国的湖南,那就是美味。当然中国的血鸭做法和这个法国的血鸭不一样。”
两个加拿大厨师原本只是随口抱怨,并无诋毁法餐泰斗之意,纯粹是近期港城人大量涌入温哥华,引发当地部分人的反感,听说岳宁是港城人,便嫌弃地说了几句。
没想到岳宁如此伶牙俐齿,不仅毫不退缩,还将话题扯到因纽特人身上,关联到多元化主义,甚至还提到了血鸭。现场法餐大厨占了一半,他们听到这番言论,难免觉得这两人是在诋毁血鸭。
岳宁的一番话却让皮埃尔大厨十分认同,他带头鼓掌,其他大厨也跟着鼓掌。
皮埃尔说道:“岳大厨说得很对,作为厨师,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菜品,首先应抱着理解的态度,而非怀疑。美食是一种文化,每道菜背后都承载着它的文化根源。”
他看向岳宁问道:“岳大厨,你多次提到中国也有血鸭,我现在十分好奇,中国的血鸭究竟是什么样的?”
岳宁便向他介绍起中国血鸭的制作方式。皮埃尔通过翻译了解制作过程后,发现双方的血鸭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很大差异。
皮埃尔大厨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称赞。他感慨道:“岳大厨,我很想尝尝你做的血鸭。你什么时候回港城?”
“我明天中午的飞机。”岳宁答道。
“这么着急吗?”皮埃尔有些惊讶。
“她还是个正在申请大学的小女孩,周六还要参加大学选拔考试。”卢卡斯解释道。
“法国有很棒的餐饮酒店管理专业。”皮埃尔说道,“为什么不来法国读高商呢?巴黎、里昂都有不错的学校。你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可以到我的餐厅,也可以去卢卡斯的餐厅交流学习。”
岩西笑着说:“皮埃尔,你可能不太了解,岳大厨创立了港城最热门的高级餐厅。她的公司业务多元,旗下有高级餐厅一家,平价餐厅两家,还有连锁快餐,在港城以及日本的东京、大阪都有门店。而且,她还和食品公司合作,推出了一个用她名字命名的方便面品牌。她申请的是港城大学,实在无法长时间离开港城。”
这些情况主持人此前并未提及,皮埃尔看着岳宁,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作为天才大厨,他二十六岁才开了第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餐厅,眼前这位看似年轻的小女孩,厨艺精湛且知识储备深厚,事业更是做得风生水起,着实让他惊叹。
岳宁不想在这个场合过多谈论自己,便说道:“我会尽快再来欧洲,到时候带我爷爷和周爷爷来品尝皮埃尔大厨做的血鸭。我爷爷是粤菜大厨,周爷爷是我爸爸和我的老食客,也是一位美食家。”
听闻此言,皮埃尔更加高兴:“我非常期待。我想我也该安排一次港城之行了。”
瓦莱尔大厨笑着说:“那我们一起去港城。”
卢卡斯接着说:“保罗已经和岳大厨说好了,马上要去港城。因为岳大厨的缘故,杜兰德的鹅肝在港城和日本的销售量是之前的三倍。”
“哇哦!”
岩西说道:“虽然今天岳大厨不做和牛鹅肝鲍汁拌饭,但我借鉴了她的方法做了和牛鹅肝炒饭,大家可以尝尝。”
“先尝尝我的勃艮第红酒炖牛肉。”卢卡斯招呼大家。
众人跟着他来到摆放菜品的地方,只见卢卡斯直接打开了铸铁锅,让大家自取。这口锅一反新法餐精致简约的风格,摆盘十分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不过,锅内散发着醇厚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岳宁看着这一幕,不禁哑然失笑。卢卡斯诧异地看向她,岳宁笑着说:“原来是我陷入了迷局。”
她这话一出,大家更加疑惑了。岳宁解释道:“我翻阅了许多中国典籍,也看了不少国外做菜的录像,还去日本品尝过岩西先生的铁板烧。我一直思考如何将中餐的美学展现给大家,如今看到卢卡斯的这一锅牛肉,我明白了,烹饪无需拘泥形式,精致与随性、优雅与狂放,皆可融为一体。”
卢卡斯补充道:“勃艮第菜系是法国的乡村菜系,红酒炖牛肉是其中的经典代表。我今天遵循传统做法,就像妈妈在家炖的肉一样,原汁原味。”
岳宁用勺子舀了一块牛肉,牛肉块头不小,但炖煮得极为软烂。她将牛肉送入口中,轻轻一咬,牛肉便在齿间散开。浸透红酒的牛肉醇厚无比,其中还糅合了迷迭香独特的清新香气、百里香淡淡的芬芳,以及洋葱和胡萝卜的清甜,味道十分美妙。
吃过卢卡斯的红酒炖牛肉后,瓦莱尔的卡酥莱锅还需一些时间准备。岩西则为大家炒了和牛鹅肝炒饭。
瓦莱尔好奇地问岳宁:“你是怎么想到把和牛和鹅肝一起炒在饭里的?”
岳宁连忙摆手,这种做法其实是上辈子日料店先开始做的,这辈子还没见过有人这么做呢,可不能占这个功劳。
她说:“我也是和朋友讨论时,听朋友说在日本尝过和牛鹅肝做的炊饭,试了一下,味道不错。为了增添港城风味,我又加了鲍鱼汁。这个做法源头应该在日本。”
瓦莱尔的卡酥莱锅最后一个登场。这道菜不带盖,直接放入烤箱烤制,因此表面像英国的牧羊人派一样结了一层金黄的脆壳。瓦莱尔用木铲插进锅里,那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直往人们鼻子里钻。
岳宁终于等到了品尝这道菜的时刻。这道菜按照标准做法要进烤箱进行几次烤制,豆子充分吸收了汤汁,在嘴里沙沙地化开。鸭腿、火腿、香肠都已炖得酥烂,肥油完全融化。浓稠黏嘴的汤汁从一开始就加入了猪皮熬制,底部还有一层脆脆的锅巴层,不像煲仔饭那样米粒分明,倒像是烤脆的薯片,香脆可口。
即便岳宁一直在吃,此刻也一定要把这最后一口吃完。她用勺子把豆子和酱汁仔细刮了刮,全部送进嘴里,对看着她的瓦莱尔说道:“好吃!好饱!”
哪个大厨会不喜欢如此真心喜爱自己美食的食客呢?瓦莱尔高兴极了。
这场交流会在瓦莱尔的这道大菜中圆满结束。当晚,法国的电视台播出了今天的交流会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