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吊,家祭礼成,接待前来吊唁亲友,门外吹鼓手一有客进门,他们就吹一阵,通知宅内。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中铺着红毡拜垫。客人一上台行礼,台下细乐班开始吹奏,台下有家属专等谢客,来客下台,旁边茶房打钟,细乐停止,由知客献绢花一朵挂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散帖,帖为深灰色或土黄色的折卷,外页印‘讣文’二字,内容文字为:
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
显考讳XXX(妣X母X氏)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X岁,不孝男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哀此。讣闻 谨择于X月X日禅经接三
X月X日首七 经送库
X月X日辰刻发引
孤(哀)子泣血稽颡(父死称孤子、母死称哀子)
族繁不及备载
“出殓前后,一是送路,整个程序进行到设宴、送路已接近出殡前夕。设宴就是招待客人。送路是在晚饭后,前导旗锣伞扇死者官衔板,随之吹鼓手和尚或道士,后边是外姓亲属、本族直系亲属顺序,最后是孝子,手托纸制牌位,走到空旷地方焚烧,和尚吹打一通,完毕后孝子叩头谢客,客散。执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为止,这叫‘坐棚’。
“这么多内容,恐怕古代的举人秀才都搞不清楚!”王二哥听到这儿笑着说。
“术业有专攻,搞不搞得清楚不要紧,主要是作一个了解。”东哥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