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秩序东哥详细述说
“好的,下一个是搭棚,一般分为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东哥说。
“讲究的太繁琐,我们要求简洁但不简单,庄严而隆重即可。”王二哥说。
“可以,可以。”东哥继续说,“然后是租桌椅板凳,在灵桌上摆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招待吊唁上香者休息、喝茶、打牌和一日三餐的斋饭供应。”
“这些专门请办乡村坝坝宴的厨师张长山办理,具体由万里兄弟负责。”王二哥说。
“另外,买白货,凡是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望山钱、火炮、钱纸、蜡炷、香、麻线、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等,古时候讲究的一般用丧榜架,出殡时要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请吹鼓手,一种是吹奏‘大乐’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订扎彩,即扎灵房、纸人、纸马、纸车、纸制用品等。扎得精细的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按需订作。”东哥说。
“凡是丧葬所需用品请罗三道士,由他组团一条龙服务,购买物品也由他们一并联系,最后算账,这样洒脱点。”王二哥说。
“还有寿衣,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东哥继续说,“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配饰方面,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含义。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黄色绸子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
“以前年代整得太复杂而繁琐了!”王二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