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碗,四川民间把‘九’这个数字视作吉祥数字,有九九长寿、九子登科、天长地久等说法。从历史上讲,自清代、民国以来,民间凡遇婚嫁丧寿或贺开业、请满月等等。传统席面多为备办九种荤菜宴客,俗称九大碗。我们婆城威远九大碗来源于湖北麻城孝感,其辣味略逊于重庆,咸味稍重于成都,以油炸和蒸菜为主。
“第一道,元子。制作时把肥瘦肉剁成肉茸,然后加入鸡蛋,细姜末,葱茸,盐,胡椒粉,味精,红苕淀粉等调料拌和均匀,在蒸笼里铺上芭蕉叶,铺上调好的生元子,最后在元子上再抹一层金黄金黄的鸡蛋黄,一是颜色更好看,二是香味更加浓郁诱人。上锅大火猛蒸15分钟左右,然后倒出来晾凉,再切成10公分左右条状,整整齐齐摆在碗底,在元子上铺装芋儿、或红苕、或土豆等打底,再上蒸笼蒸1小时左右,开席时翻碗过来,打底菜在下,元子朝上,一桌一碗,元子一人一块。此菜必须摆在正中。旧时农村一定由坐上八位的人开筷,其他客人才可以提筷品尝。
“第二道,感烧白,选用正宗三线五花肉去毛洗净后,在滚油中炸,捞出抹酱油,然后再炸,炸后捞起放入冷水中一激(浸),五花肉皮立即起皱冒泡,这样既让皮更软烂更好吃,又更容易上色。再投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把多余的油炸出来,这就是烧白肥而不腻的秘密所在。然后切块皮面朝下摆盘,在肉上配装水泡洗去多余盐味的盐菜(梅干菜),加适量胡椒粉、鸡精、味精和郫县豆瓣调味,上锅大火烧开,中火慢燕,最后后转小火煨火慢蒸,待上桌时翻转扣碗,配菜盐菜在下,烧白在上,撒少许葱花即成。此菜软糯可口,肥而不腻,老幼皆宜,非常喜爱。
“第三道,酥肉。这道菜是先炸后蒸,油炸酥香,蒸后软糯,非常爽口。通常用排骨、夹缝或做扣肉、粉蒸肉边角余料,加入土鸡蛋,姜粒,胡椒粉,花椒粉,盐,料酒,红苕淀粉拌匀,待油温五成热时逐一下入拌好肉块,炸至微黄捞出,等油温稍高再复炸制金黄酥脆起锅。最后装碗上锅蒸,上席时碗底放一小把豌豆尖,若芋儿、煮烂的红豆等均可,表面撒点葱花,一碗满口喷香的蒸酥肉就上桌了。
“第四道,膀膀(肘子),先把生肘子逐个烧红铬铁铬一下,再刮皮清洗干净。下锅让肘子烫煮一下,捞出滴干水份挂上酒糟汁或蜂蜜,当锅中油六成熟时炸成金黄后捞出,立即浸入冷水一激,再捞出洗净,把肘子放进大锅,加入盐,八角,大料,桂皮,香叶,大葱,花椒,调味酱,糖色,一小时捞出。一个个肘子摆在碗中上笼蒸两个小时。开席时淋上调好的料汁,撒上葱花即可出锅。此菜软糯皮酥,略带黏性,非常好吃。
“第五道,夹沙肉(带酒米饭)。保肋肉煮7分熟,晾冷后切成四指宽、两指厚的肉片,每片中间切开,靠近猪皮处相连不切断,包上含糖夹沙肉芯的绿豆糕,猪皮向下装入蒸碗内,每碗装10块以上,面上覆盖用桔子皮、猪油蒸制的糯米饭,入蒸笼蒸熟,出笼时翻入斗碗,表面再撒点白糖即成。此菜肥而不腻,香甜可口,份量十足。
“第六道,粉蒸排骨。这道菜专为不怎么吃肥肉的人定制,从骨头上体会一下刮骨吃肉的乐趣。先将排骨砍成小段,放入盆中,加入姜汁,盐,酱油,甜面酱,白糖,胡椒粉,蒸肉粉,味精,鸡精,花椒面拌和均匀,每块排骨都粘上蒸肉粉。可以用红苕、土豆或芋儿作为打底陪衬,分别装入碗中上笼蒸一个半小时即可。
“第七道,家常烧全鱼。先将鱼用料酒,盐抹均匀,加入葱段,姜片,蒜片腌制。将葱白切段,干辣椒,酸姜,干姜切丝,蒜切片,花椒备用。油倒入锅中加热后关小火,将抹好芡的鱼放入锅中翻炸,炸至金黄,将多余油倒出留少许,将备好料倒入锅中翻炒,加入郫县豆瓣,炒至金黄,再加汤烧开,放入红薯芡粉,加葱段,收汁,放盐,味精调味,淋在装盘的鱼上,加葱末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