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2 / 2)

她讲得很透彻:“你们也知道,我跟池导的关系不错,她要是有合适的角色,绝对会跟我讲,我也绝对不会瞒下来偏心某些人的。

我每次对一个角色,都要选两到三名演员去试镜,能不能胜出,就看你们自己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收到任何要参与试镜的通知,我相信池导不会把我忘了的。

要么,就是这件事还没开始,咱们急吼吼地自己乱了阵脚,不是什么好事,会让别人占了便宜;要么就是这件事开始了,池导觉得我手下没有什么合适的,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你们在座的所有人,已经是华国同类型中最好的演员了。这次池导这部电影的一些内部信息我也听说了,电影里涉及的人物很多,而且后续的发展也长久,确实是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所以你们都稍安勿躁,只要池导那边向我发出了邀请,我绝对会把你们当中合适的都推荐过去。但是,现在,我不去找你们,你们就不要来找我,好吧?大家保持通讯畅通就行了。”

金学英这才把手下这些演员安抚到位。

但是,她没想到的是,手下的演员这头按住了,居然吴天成那边又向她施加压力。

金学英虽然是吴天成手下的头号大经纪人,但是天成影业也不是没有其他的经纪人。公司其他的经纪人都带着手下的演员去找吴天成,希望金学英能照顾到大家,帮忙参与到池影的这个项目。

而吴天成之前拍的《楚汉传奇》又扑了,眼下这么一个大馅儿饼摆在前面了,吴天成削尖了脑袋都想参与进去,分一杯羹。不管通过哪种方式,只要能撬开一点缝隙,他都要试试。

吴天成知道金学英私底下跟池影的关系好,之前因为这事儿,他平时有什么项目都还防着金学英。像天成影业自己开的片,金学英手下的演员基本上都捞不到什么好资源,除了某些名气特别大,粉丝特别多,能给影片增加宣传亮点,别的都贴不上。

他反而还跟金学英说,“学英,你的路子广,资源多,所以你可以另外想想办法,我手下的别的这些经纪人没有你能力强,肯定要更关注一点,你就不要跟他们抢饭吃了……”

结果到这个时候,他又想起利用金学英的关系,来参与池影的项目了。

而且他不仅仅是推荐,吴天成算盘打得很精,他还想了解一下池影那边到底要搞什么大的工程,而且只要演了池影的电影的演员,基本上都能火。池影也喜欢用熟人,所以他希望借助池影的电影,捧捧自家艺人,尤其是他看中的那些艺人。

后面的话,还可以用这些艺人去助力自家的电影,这就是借别人的东风和平台做自己的生意了。

但是金学英明显不看好吴天成向她推荐的那些演员。这中间有很多演员,用金学英的话说,实在是上不了台面。就一张皮,啥啥都不行,做花瓶都不合格,但是架不住有些人其他方面比较会来事儿。

对于吴天成的请求,金学英直接就拒绝了。

“吴总,我没有接到通知。而且你也知道我手下的演员多,能分到的资源有限,所以我肯定要优先倾向于我手下的演员。我这边自己的下属还没顾得上,您让我推荐别的经纪人手下的演员,我实在没这么大公无私!”

吴天成非常生气,他觉得金学英这样不听话,完全不把他这个老板放在眼里。这次着实把金学英逼急了,她还跟吴天成大吵了一架,分家的想法再次强烈萌生。

这两年天成影业的形势很不好,所以各种矛盾就提前激化了。

包括吴天成那种急于求成的想法,想通过演员来走一些歪门邪道,都被金学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是不允许自己家手下的艺人走这些邪路子的,但是架不住别的演员确实捞到了实际的好处,靠着这种方法试到了不少戏,拿到了不少资源,而且似乎也越来越红。

但是金学英就跟自己手下的艺人,强调做人要正派,“你们是演员,肯定还是要靠演技吃这行饭的。我能捞到的资源,我已经尽力给你们了。靠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是走不长久的,你们记住这句话好吧!”

而而金学英手下留下来的演员还是比较信服她的,知道金学英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跟大老板吵了一架后,大家都觉得这个大老板靠不住了,他们也明确表示要跟着金姐,无论到哪儿都行……

孙妍妍这一下子又成了香饽饽,好在她又不是第一次操持这些事了,所以还是有一定威信和把握的。

她把自己关于主要演员的一些想法都已经捋清楚了以后,就准备向周边合适的人选发试镜通知。

主要就是包括之前一些合作的艺人,还有人艺、国家大剧院,甚至是各大艺术院校的人,她都打算亲自去筛一筛。

但是没想到,居然为了这个事儿,她跟陆伟又吵架了。

起因是陆伟要向她推荐一个女演员。

这个女演员孙妍妍压根儿不认识,好像是陆伟在拍《大江东去》的时候,跟陆伟关系不错,比较会来事儿,所以这就有了交情。

现在听说池导要开新戏,就找上了陆伟,他就直接向孙妍妍推荐了。

孙妍妍特别反感,“你跟她才合作多长时间,就这么冒冒失失推荐了,太不负责了吧。而且你给我看的照片,我觉得她的外形不是很出众,不符合我们的试镜要求。”

“她想要有个试镜机会,你就手指缝漏一下,给她一个机会,也没说一定要试得上。”

“我觉得不合适,这就是在浪费时间。池影现在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了,我一定要严格把控,绝不能在我这边出了纰漏,你要是真觉得她好,你自己开片的时候用她呗。反正她在我这里过不了关,至少这部电影我不会用她。”

“我的片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她不行?你就给她一个试镜机会,又怎么了?”

陆伟觉得孙妍妍一点都不体贴,现在自己都张口了,孙妍妍居然都不愿意给个试镜机会,也不是说让孙妍妍现在就用她,或者签合同。

孙妍妍也非常气愤,她则觉得陆伟有点莫名其妙。

陆伟现在又在开始筹拍自己的片子了,但似乎遥遥无期。

因为现在京影厂和郑志宏那边,都在全力支持池影这部电影的拍摄,一时半会儿还顾不上他。

即便是这部电影拍完了,后面很快又会筹拍钱朵朵的那部片子。他已经听到风声了,现在看起来厂里明显对钱师妹的项目更看重一些,他心中非常失落。

之前《大江东去》最后上映的时候,他发现池影名字完全没在片头出现,但是导演那一行的名字却排上了他,还是在第一位,他觉得自己挺冤的。

因为他拍的部分非常少,居然还是作为第一导演,他完全有一种被坑了的感觉,可又没有办法发泄出来。

因为之前就池影和孙妍妍都劝他让他不要去拍,结果他非要固执己见。

之所以当时那么倔头巴脑的,主要就是因为之前他就感觉到,周围的人觉得他离了池影就施展不开。

因此他特别想去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但是只经过这一次扑了以后,周围的人对他的期望值就明显下降了。

而且更让他气愤的是,当初找上他劝说他去帮建军厂拍片的本厂某些领导,现在反而缩起来,没有人出

面认这件事儿。

整个京影厂反而都还隐隐有一种觉得他事儿有点多,不老老实实跟着池影拍片,反而去接这个烂摊子,让京影厂都受到了一些波及。

偏偏他又不能去拽着那些领导说,是当初是你劝我去拍片子的。这些吃的的暗亏又不能说出口,尤其是孙妍妍对这件事特别了解,他要是把这些抱怨的话再说出来,孙妍妍肯定就会说,“不是早跟你说过了”之类的话。

他其实不是想听孙妍妍说这些马后炮,他只是想有人来宽慰一下自己,鼓励一下自己,但是这种矫情的话,作为大男人他又不好自己说,毕竟这是他当初自己做的选择……

孙妍妍一开始是向一些熟悉的演员来发试镜通知。

比如说像《西行》演孙行者的那位演员,他当时在《西行》剧组里就有一种非常不错的表现,经常能非常敏锐地get到池影的一些突发奇想,而且他自己的武术功底也很不错,所以肯定是先要他来试试镜的。

而女主角孙妍妍本来属于的也是宋琳,因为宋琳属于这种大青衣的演员类型,演这种大女主还比较合适。

但是宋琳目前也没有空,参与不了这种试镜。于是孙妍妍只能退而求其次,向其余几名常合作的演员发出了邀约。

姚一一倒是跃跃欲试,但是谈逸却明显对这次选角采取了一种刻意回避的态度。

他跟孙妍妍也说的很明白,目前他还想集中精力在大剧院这边演话剧,好好的磨练一下演技。主要是谈逸发现,这段时间的锻炼,他的演技提升很快。

所以这次他顶多去客串一下电影里的某些次要角色,但是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剧组了。

池影听了孙妍妍跟她说的,也就随谈逸了。

而姚一一则不同。姚一一明显跟自己的一些前辈老师也探讨过,像女演员的艺术生命,明显比男演员要短得多。

谈逸可以演戏演到30岁、40岁,依然可以做男一号,而她要到了30岁,40岁,基本上轮不到什么女主角了。即使轮上了,也是属于那种中年女性角色,所以她肯定要抓紧时间了。

姚一一觉得前段时间,自己在大剧院这边扛活儿,演了不少话剧,确实对她的演技提升非常快。她现在完全可以出来实践了。

对于她要求外出拍戏,大剧院这边也比较支持。姚一一的外形非常好,所以她也参与女主角“天女魃”的角色试镜。

而一开始“应龙”这个角色,孙妍妍就想让演过“玄奘”的沈昀过来试戏,他的形象非常好,演一条神龙,跟第二部里头的九尾狐谈恋爱,应该还是比较养眼的。

所以目前大概只能有两个男性角色比较明确下来,但是这也不一定就是最后的演员班底。因为有的时候不到最后一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变故。

结果本次选角的风声愈演愈烈,搞到最后连池影都避无可避,也让她不胜其烦。

于是池影想了一下,干脆跟孙妍妍说,让她向所有有一定名气的大经纪公司都发出邀约,“这次咱们把声势做大,也算是提前为电影造势宣传了!”

孙妍妍最开始没反应过来,因为她们这拨人之前对于选角,一直都是低调进行的,尽量不惊动外面,因为牵涉面太广,容易出乱子。

但是池影这次却说要大规模选角,让孙妍妍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事牵扯的人越多,不是越乱吗?”

“这次我们要打造IP电影的话,肯定后面要大规模宣传的。早也是宣传,晚也是宣传,不如现在就通过选角,来把热度炒起来。就像之前《楚汉传奇》那样,还没开拍,大家都知道有这部电影。我们索性也这么干,让大家都知道池影要拍一部《山海传说》,为我们下一步宣传打好基础。”

孙妍妍这才反应过来,“反正外面都传遍了,干脆整个大的!也许这样大规模邀约,很多演员过来只不过是陪跑,但是对他们有利,别人也愿意奉陪,不用抱怨他们不近人情,一点机会都不给……

“那就这么干!”

第123章 大会战(三)开机正文完……

【国家电视台晚间新闻播报】

打造华国神话新史诗青年女导演池影领衔《山海蚩尤之战》重磅启幕

男主持人:各位观众晚上好。

女主持人:晚上好。

男主持人:今天,备受瞩目的神话史诗电影《山海蚩尤之战》在京城隆重宣布项目启动会。

这部由华国电影集团公司、上影(集团)有限公司、宏图影业等多家国内顶尖制片单位,联合投资一亿元人民币打造的重磅项目,标志着华国电影工业在构建本土神话宇宙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男主持人解说:《山海蚩尤之战》根植于华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的深厚文化沃土,以恢弘的远古神话战争“涿鹿之战”为背景。

本次影片拍摄,将充分调动国内最顶尖的电影制作资源,集结编剧、视效、美术、动作等领域的精兵强将,致力于运用前沿电影科技,在大银幕上全景式呈现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山海世界和气势磅礴的蚩尤之战。

女主持人解说: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山海系列IP电影”将由青年女导演池影担纲系列电影总策划,并同时担任本片总导演。

近年来,作为华国电影新生代的优秀代表,池影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的叙事能力崭露头角,并先后荣获“米国奥斯卡金奖”、“米国金球奖”以及“法国金棕榈奖”等多项国际顶尖电影节奖项,在海内外极负盛誉,同时开创多项华语片世界记录。

此次她勇挑重担,率领团队挑战高难度的特效神话大片类型,展现了新一代华国电影工作者的艺术追求与开拓精神。

男主持人解说:该片作为“山海”系列IP的开篇之作,其核心目标是打造真正属于华国人自己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神话电影世界。

投资方代表表示,整合华影、上影等“国家队”力量与宏图影业等业内翘楚,就是要集中优势,攻坚克难,在电影工业化制作和东方美学表达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国内外观众奉献一部代表华国电影最新技术水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精品力作。

女主持人:《山海蚩尤之战》的项目启动,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诞生,更是华国电影人深耕本土文化宝藏、用现代视听语言传承创新华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实践。我们期待这部作品能成功开启华国神话电影的新篇章。

男主持人:好的,我们共同期待。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池影第一次上新闻联播了。

但是之前那几次,要么是获得了“金球奖”,要么是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亦或是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些顶级的荣誉。

一部电影筹备伊始的项目启动会,就能登上新闻联播这种国家宣传平台,在国内也算是旷古了!

所以一下子,圈内所有人都知道池影在干什么了,一时间整个行业都掀起了惊天波澜。

很多业内人普遍都是不看好的——目前在这种文化产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居然投资一个亿,拉上了这么多人,去拍一部神话电影,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尤其又是池影这种年轻人,说到底还是胆子够大,对自己也够自信,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太嚣张了!

一些老派的电影人,多数是持一种表面郑重的态度,来暗暗唱衰的。

因为他们也知道,目前电影市场上,渐渐都是以票房来衡量电影了。

像他们当中有些人要开拍片子,即使是身处系统内,都搞不到投资,更没有什么人支持。

向国营单位伸手,问起来得到的答复都是“没钱”;向那些暴发户拉投资,人家第一句话就是

“这部片子卖得动吗?能带来多少票房?”

但是池影一说要拍片子,居然几家都能硬生生凑出这么多钱来,那之前的所谓的“没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就是因为,池影之前持续创造华国电影的票房神话吗?

纵观这几年,华语片所有的国内国外票房纪录都是她创造的,同时也是她不断刷新的……

池影开片,无数人捧臭脚……两厢一比较,真是要咬碎钢牙,泪湿青衫了。

所以这些攻击的方向,更曲线更隐晦更文邹邹了。比如说“过于宣扬娱乐性”,“没有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缺乏教育意义”等等等等……

包括国家台都下场帮忙宣传这件事,都是饱受诟病——“实在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不符”云云。

总而言之,都是一些酸溜溜的话。

但是就算是这样,现在也没有人敢跳出来质疑池影的能力和影响力了,只能从这方面来唱唱反调。

而普通民众的态度就非常明确,很多青年观众就纷纷摆明了支持的态度:

“只要是池妖出品,我都愿意去买张票的。”

“对,一听特带劲儿,咱们池妖什么时候让大家失望过”

……

这都是一些在民间流传的言论,尤其是年轻人,凭着池影前几部大片积攒的口碑和声望,他们都认为绝对不会令人失望,只要放心买票,盼着早一天上映就行了。

很多互联网上流出的帖子标题都是“池妖出品,必属精品”……

而一些民营制片厂则是开始着急了。

他们已经逐渐开始接受到“IP”这个概念了。

从之前《西行》的周边衍生品疯狂售卖,挣钱挣得丧心病狂,现在又明晃晃的旗号——打造IP系列电影,这其中的目的性与盈利点早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很多人都想跟上这股潮流,奈何他们实在没有这个实力。

说到IP打造,肯定是要有影响力的导演来承接这个项目,扛票房的。你要冒冒然的跟一些外来的资金大户说,“我要去拍个IP电影,后面可以买周边……”

谁搭理你呀!

所以很多民营的影视企业,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暗地里向电影局抱怨,不是说要支持我们民营单位发展的吗?现在这种大项目,事先连风声都不给我们漏,这是完全防着我们呀!

而电影局这边回答的也很官方,“我们一直希望能搞活市场,支持民营制片的。你们看宏图影业也全程参与了的!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主要看大家的实力和参与的热情……

可是民营单位都叫苦不迭——我们也很有热情!

奈何池导不带我们玩……

于是郑志宏就又成了众矢之的。

大家都恨毒了这厮,尤其是像吴天成这种。天成影业本来是领先宏图影业的行内先驱,现在却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郑志宏就非常坦然,不遭人妒是庸才!他能搭上这班车,说明他有眼光,哪像你们这些人,花花肠子太多,压根不是一心干事业的……

外界的这些纷纷扰扰,丝毫不能影响到池影。

从2001年底开始,池影就全身心投入到《山海蚩尤之战》这部电影的筹备工作中去。

在剧本大纲完成以后,电影拍摄的相关工作,都是齐头并进,同步进行的。

像前期流程手续这一类的工作,由张大姐牵头去跟进了;而摄影、美术、勘景,包括服化道、灯光这些各种剧组专业人士都已经提前确定人选,逐步到位了。

这部片子除了池影是总导演以外,还有联合导演、副导演,甚至还有现场,摄影组的人数竟更是空前的。

而像美术组、服化道组,也都是集结了各个制片的优势人群。

整个剧组幕后团队一直忙到农历年年前,是池影给大家做了动员工作,让他们先回家过年,歇一歇,养精蓄锐。后续还有长达八九个月的密集拍摄期,需要大家全身心投入。

所有人员,将在2002年正月初五再次集结!

池影自己则没有回去,她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喘口气,想一想,为接下来的战役做最后的部署!

/:.

而这次谈逸也没有回去,留在京城,陪在了她身边。

谈逸觉得,这时候的池影才是最需要支持的,后面真要进入拍摄以后,反而不用担心了,因为那时候的池影才是最强大,最所向披靡的!

除夕一过,接近初四的时候,散播在全国各地数千《山海蚩尤之战》的剧组成员,纷纷往京城这边赶。

京城郊区这边,新成立了华影集团的拍摄基地。这里有最新式的超大型摄影棚,都是集团这一两年斥巨资搭建的。

现在池影他们也不用再跑到东阳去借那边的摄影棚了,整部电影所有的室内场景或者是特效镜头都可以在这里拍摄完成。

主要这次《山海蚩尤之战》会运用大量的绿幕技术,一些外景部分后续再外出拍摄都来得及。

于是几千人的拍摄队伍都进驻到了这里,这个剧组已经是池影带过的最庞大的拍摄团队了。

这些人中间,有她熟悉的小伙伴们,比如钱师妹,曾师弟,还有郝运袁力;还也有其他各个制片厂、兄弟单位派来的精英人士。在这里,整个剧组几乎聚集了华国内最顶尖的一批电影制作人。

而像开物光魔这种计算机团队,更是从去年年底就开始逐渐将各种设备和专业人员转移进驻到这边的拍摄基地中,他们希望可以跟剧组拍摄同步来做各种特效。

这也是开物光魔自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特效拍摄工项目。

而《山海蚩尤之战》这部电影,也将是国内第一次使用数码技术拍摄的电影。

所以当摄制组第一次走进这边摄影棚的时候,看到那几台从国外租借过来的“索尼HDW-F900”整齐的摆在那里,他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已经站在世界电影拍摄技术的最前列了。

这些摄影师之前压根都没有见过这这些设备,有的连听都没听过。除了叹为观止,感叹科技的日新月异外,有的人更是眼眶都红了。

这些人都明白,这场电影拍下来,他们的拍摄技术必将是国内最先进的,甚至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数码拍摄技术必将取代胶片拍摄技术”,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池影不断向他们灌输的思想。

虽然这个具体过程,前前后后会经历几年或者是十几年,但是胶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了。

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技术革新必然要让一些东西成为历史,即使再留恋再不舍,都是如此,历史的洪流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华国电影的工业正在逐步成型,他们要抛弃原有的那种小作坊思想,开创华国新型电影产业。在入世以后,不仅要保住国内的电影市场,更要走出去,走到世界的舞台上,尽情展现华国电影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2002年2月16日,农历初五,迎财神。

这一天一大早,包括部里,局里相关领导都到了拍摄基地现场,各投资制片单位的首脑也都全体到位。

领导们发表了简短讲话以后,池影郑重地走到主摄影机前面,在所有人目光注视下,双手掀开了盖在上面的红绸缎。

就像98年,她刚毕业那年的夏天,在剧本中心边上的小院里那样,她高声喊出:“现在,我宣布,《山海蚩尤之战》,正式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