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殿内,灯火通明,珍馐罗列。秦济高居主位。下首左右,坐着以赵匡胤为首的枢密院重臣,以及从各地赶来的、曾追随太祖打下江山的各镇老节度使们。岁月在他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叱咤风云的武将,如今大多须发皆白,身形或佝偻或臃肿,唯眼神深处,还残留着昔日的精光。
一位须发皆白如雪、脸上皱纹沟壑纵横的老节度使,颤巍巍地举起酒杯,声音带着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和深深的感慨:“陛下,老臣斗胆说句心里话。以后,就别再召集我们这些老东西啦。每年送些赏赐,心意到了,我们就感激不尽了。”
他环顾了一下身边同样白发苍苍的同袍们,眼中泛起一丝水光,“您看看我们,哪一个不是风烛残年,白发苍苍?筋骨都朽啦,这舟车劳顿一趟,骨头架子都要颠散了,实在是经不住折腾了。”
殿内一时有些沉默,只有烛火轻微的噼啪声。老将们脸上都露出深以为然和些许疲惫的神色。他们早已远离权力中心,在地方上含饴弄孙,做个富家翁。每年一次的入京朝觐,对他们日益衰朽的身体而言,确实是不小的负担。
老节度使顿了顿,浑浊的眼睛望向秦济,却又陡然迸发出明亮的光彩,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带着由衷的激动和自豪:“不过,陛下!这两年,我们在地方上,耳朵可没闲着!听着朝廷大军西征北伐,连战连捷!打得那些蛮夷抱头鼠窜,收复了多少失地!老臣们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晚上做梦都能笑醒!陛下英明神武,将士用命,我大周真的有望重现汉唐雄风,收复那万里旧土啊!”他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仿佛饮下的不是酒,而是前线传来的捷报。
这番话,瞬间点燃了殿内老将们心中那未曾熄灭的热血。他们纷纷挺直了佝偻的腰背,脸上焕发出久违的神采,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追忆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
秦济静静听着,看着眼前这些为周室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垂垂老矣的勋臣,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站起身,双手捧起自己的金樽。
“老将军此言差矣!”秦济的声音清朗而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敬重,“诸位爱卿,非是朕要折腾各位元勋。朕年年相召,非为虚礼,实为朕心所系!”
他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布满风霜的脸庞:“诸位老将军,当年追随太祖,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方有我大周今日之基业!你们身上的每一道伤疤,都是大周的功勋碑;你们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是为大周操劳的见证!没有诸位当年的舍生忘死,何来今日朕与万民之安泰?在朕心中,你们永远是我大周的柱石,是朕的股肱之臣!”
秦济的语气愈发恳切:“朕知诸位年事已高,远行不易。然朕每每思及当年并肩之情,心中便难以平静。今日设宴,非为议事,只为能与诸位老叔伯们再见一面,看看你们身体是否康健,听听你们说说家乡的风物,再亲口向你们道一声谢,敬一杯酒!这份君臣之谊,袍泽之情,岂是区区赏赐所能替代?”
他举起金樽,面向所有老节度使:“至于诸位所言连战连捷,收复旧土,此乃前线将士用命,亦是托赖太祖及诸位老将军当年奠定的根基!朕与诸卿,共饮此杯!一愿诸位老将军福寿安康,安享太平盛世!二愿我大周将士不负先辈之志,一往无前,重振汉唐雄风!这万里江山,当由我辈,亲手夺回!”
“陛下圣明!”赵匡胤率先起身,高声应和,举杯相敬。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老节度使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挣扎着站起,有些需旁人搀扶,颤巍巍地举起酒杯,嘶哑却无比用力地呼喊着。他们心中的疲惫和疏离感,在秦济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中烟消云散,只剩下被尊重、被铭记的感动和澎湃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