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怨恨(2 / 2)

汤晖昂则面无表情地端坐在一旁的梨花木椅上。

二人见礼后,孟俞指着案上一个木盒道:“关于蒋云逸一案,汤大人提交了证据。”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瞟向林知夏。

这两位三品大员没有任何交流,亦不曾有眼神接触。

汤晖昂看到孟俞对皇城司女官的态度,心头一凛。

他知道,自江成变成了开封府的推官,开封府和皇城司的关系,就变得不同了。

圣上此举,无疑是对孟俞信任极深的表现。

毕竟皇城司向来是天子手中独握的利刃。

兄妹二人上前查看木盒,盒内赫然放着两样物件:

一本装订整齐、纸张略显陈旧的簿册,以及一份盖着某县衙印鉴的泛黄公文副本。

簿册中详细记载了前些年汤府赠与蒋家的各项财物,包括其父母寿诞、妻儿添丁的礼金礼单。

其中,七年前那十二块金锭赫然在册!

林知夏目光微动,竟会如此之巧!

蒋云逸招供时,冽风一直在旁监视,绝无泄密可能。

这金锭,究竟是蒋云逸私藏多年只为今日栽赃,还是汤晖昂早有准备?

她还未开口询问,汤晖昂已霍然起身。

他声音清晰有力,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条理。

“本官今日前来,便是要澄清本官与蒋云逸之间的龃龉。无论他对你们说了什么,本官皆问心无愧!

昨日他寻到本官府上,称有事相求。

我们已有几年未曾碰面,念及那几分师徒情,留他住下,结果今天一早,他就给本官挖了这么大一个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汤晖昂眼里涌起一丝难以遏制的愤怒。

“此簿册是本官十数年间接济蒋家、助其度困的所有财物明细。

本官自问,对蒋云逸已仁至义尽,虽非亲子,却也尽了师徒之情,今日之局,当真是叫本官寒心!!”

林知夏目光深邃,问道:“十二块金锭,汤大人好大的手笔,不知这笔银钱的缘由是?”

“早知你会问起此事,”汤晖昂指向另一份公文副本,“请看此物。当年远州乌龙县县衙主簿暴毙,出缺一个名额。

本官为其奔走打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这个补缺的机会。下官当时亦向其承诺,定会全力支持他。”

汤晖昂眼中流露出一丝痛惜和自嘲,语调沉重起来:

“然此事被内子贺氏知晓...她为帮扶自家表亲,竟利用本官一时疏忽,强行将此职夺去,转送给她那表舅之子!

那时蒋云逸已准备上任,闻此噩耗,大病一场。本官虽极力抚慰,他却自此一蹶不振。这金锭,便是贺氏事后给蒋家的赔礼。

之后,本官屡屡周济蒋家,更在千松书院为其谋得监院之职,然......”

汤晖昂重重叹息一声,“他心中怨恨难消,面上虽恭顺,实际却与我家断了往来。”

先帝时期,部分通过解试的举子可任主簿,或无级官职。

这种虽是临时补缺,但任期三年,有能力者就能留在衙门,总归是个机会。

然陛下登基后,我朝举子激增数倍,解拭举子任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后来朝廷变革颁布新规,举子必须先中进士方可授官,主簿一职便与举子身份彻底脱钩。

蒋云逸本可以抓住变革前的尾巴。

旁边那份公文副本,就是当年留下来的。

林知行眨了眨眼,只觉得这投毒案一环套着一环,真相愈发扑朔迷离——到底谁的话是真的?

? ?加更真的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