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河套风云(1 / 2)

大秦哀歌 癫叁捯肆 1235 字 21小时前

其核心是:承认原住民在燕律下取得的、非强取豪夺的部分田地权益。

但明确宣告所有土地所有权收归大秦所有,按丁授田,轻徭薄赋,鼓励垦荒,同时大力推行秦律秦制,设立乡亭里伍,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自去年赵国夺取燕国上谷三十城后,赵偃依照盟约,将其中的沮阳等十一城“献”给秦国。

随后嬴政便大手一挥,将这新得的十一城,连同更早获得的河间五城,一并划归萧何全权署理。

如今,萧何官职虽为郡丞,却更像一方封疆大吏。

“萧郡丞,喝口热汤歇歇吧。”

一名老吏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羹汤,看着萧何布满血丝的双眼,忍不住低声劝道:“这样熬下去,身子骨怎么吃得消……这些田亩户籍、法令条文,千头万绪,急……急不来的。”

萧何闻言,停下笔,揉了揉眉心。

他抬起头,对着老吏露出一抹疲惫却异常坚定明朗的笑容:“老丈,心意领了。”

他端起粗陶碗,感受着碗壁传来的温暖,啜了一口热汤。

随后他放下碗,目光重新聚焦在案头繁杂的简册文书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责任感:

“不是晚辈心急,是这节令不等人啊。春耕在即,耽误不得。错过了时节,误的就是一年的收成,饿的就是万千黎民百姓的肚肠。土地摆在那里,必须有人去种,且必须按新的规矩去种。法令早一日明晰,人心便早一日安定下来。”

接着,他的目光变得深邃,望向遥远的北方:

“况且,我大秦锐士,即将挥师北上,剑指河套,那是开疆拓土的伟业。

而我们这里,就是支撑前线大军征伐的根基。

根基若不稳,粮秣不继,民心浮动,让前线的将士如何能安心浴血杀敌?如何能无后顾之忧?”

萧何深吸一口气,疲惫一扫而空,眼中闪烁着信念的光芒:“地方安,则东出无后顾之忧。何,受王命托付,必将殚精竭虑,让这上谷十一城与河间五城,成为我大秦新的粮仓与基石。”

说罢,他不再多言。

提笔,继续在草纸上写下一个个关乎民生根基的文字,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微弱,却无比坚定,执着地照亮着这片刚经战乱、百废待兴的新土,勾勒出它未来希望的轮廓。

秦国的车轮,正沿着嬴政、秦臻、甘罗、萧何等人共同推动的轨道,隆隆向前。

.........

秦王政三年,五月初。

五月的风,带着关中的暖意,掠过咸阳,却唯独吹不进章台宫深处那片凝滞的肃杀之气。

李牧于平阴大破匈奴,阵斩十余万,威震天下。

捷报传遍列国,亦深深刺激着嬴政的神经。

嬴政端坐于案前,指尖划过那份来自赵国边境的密报,脸上无悲无喜,唯有眼中锐光闪烁,穿透帛书,望向遥远的北方。

“李牧……”

嬴政放下来自赵国的密报,低语一声,指尖敲击着御案:“威名赫赫,果不虚传。然,这北疆的荣光,岂容赵国独享?

时候到了,河套,该易主了。”

几乎在李牧大捷的消息尘埃落定之际,章台宫的决定已然化作一道道凌厉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