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权臣诞生(2 / 2)

丧期过后,年幼的孙亮在众臣簇拥下登上皇位。朝堂之上,小皇帝怯生生地坐在宽大的龙椅上,双脚甚至够不着地面。他小心翼翼地接过侍从捧来的玉玺,在众臣灼灼的目光下,用稚嫩的声音宣布:

"尊...尊先帝遗愿,拜诸葛恪为太傅,总领朝政,都督中外诸军事..."

话音未落,大殿内立刻响起一片恭贺之声。诸葛恪缓步上前,恭敬地行大礼叩首:"臣,谢陛下隆恩。"他的额头触地,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这一刻,他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个风雨飘摇的吴国,现在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小主,

退朝后,诸葛恪独自站在宫墙上远眺。长江之水滚滚东去,就像那流逝的时光。他深吸一口气,暗下决心:为了北伐大计,为了先帝的嘱托,他必须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里,诸葛恪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第一道政令就让满朝震惊——废除"校事"制度。

"太傅,这...这可是先帝设立的..."一位老臣战战兢兢地劝谏。

诸葛恪目光如电:"正是因此,才更要废除!"他猛地一拍案几,"这些年来,校事横行,百姓怨声载道。难道要等到民变四起才来补救吗?"

诏令颁布那天,建业城的百姓们起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亲眼看见那些往日趾高气扬的校事官被押解出城,他们才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有人甚至激动地跪在地上,对着皇宫方向连连叩首。

"太傅,这些拖欠的赋税..."大司农抱着一摞账本,小心翼翼地请示。

诸葛恪连头都没抬,大手一挥:"全部免除!"

"可...可是国库..."

"照办就是!"诸葛恪斩钉截铁地说。

次日,他又站在城楼上,望着下面熙熙攘攘的集市,宣布:"即日起取消所有关隘税卡。"

身旁的老臣急得直跺脚:"太傅!这...这会减少国库收入啊!先帝在时都不敢..."

诸葛恪转过身来,目光如炬:"民心,才是最大的国库。"他指着城下欢腾的百姓,"你看,他们笑了,吴国才有希望。"

消息如同春风,迅速吹遍吴国大地。农夫们扔下锄头相拥而泣,商贾们自发地在店铺前挂上红绸。江南水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传颂着"诸葛青天"的美名。

每当诸葛恪的车驾经过,道路两旁总是挤满了百姓。他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只为一睹这位贤相的风采。

"快看!那就是诸葛太傅!"

"多亏了他,我家今年终于能吃上饱饭了..."

"听说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就为了处理政务..."

诸葛恪坐在车中,听着这些真挚的赞美,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表面的繁华之下,暗流正在涌动。那些被触动的权贵,那些隐藏的敌人...他轻轻抚摸着袖中的密报,眼神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夜深人静时,诸葛恪独自在灯下批阅奏章。烛光映照着他日渐消瘦的面容,案头的茶早已凉透。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在庭院中,如同铺了一层银霜。他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太阳穴,望向北方——那里,有他毕生的梦想,也有最危险的敌人。

"时间要加快了..."他低声自语,重新拿起了笔。